名家導讀
如果撇開歌德的文章,尤其是《歌德談話錄》,那在德國散文作品中還剩下什麼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呢?
——德國哲學家尼采很難說歌德對中國作家或詩人產生過什麼實質性的影響,即對他們的寫作本身產生影響。在這方麵歌德不如荷爾德林、裏爾克。歌德的影響是東一點西一點的而不是集中性的。也可以說歌德太完美了以至於很難模仿……對中國當代作家或詩人來說,歌德隻是一個名義的存在。人們尊重歌德,但歌德很難對他們的寫作產生影響。但我依然認為,每過若幹年,讀《歌德談話錄》和《浮士德》對每個寫作者來說不無益處。
——著名詩人王家新歌德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久遠的作家,屬於另一個時間和空間。他創造的作品,無論詩歌、小說、戲劇,現在都似乎不能引起我重讀的願望,假如我曾經讀過的話。這或許因為經過這麼多年的變遷,他作品的創作風格、創作語言和創作技術已不再能引起我的閱讀興奮。然而他對待文學的態度,卻讓我深深受啟發。比如那本《歌德談話錄》,我經常要翻一翻。他把文學與其他門類的藝術相提並論,他思考作家的才能問題,他研究文學和社會的關係。他那些主要的文學觀都是激動人心的,是應該由我們這些後人倍加珍惜的文學觀。所以對待像歌德這樣的文學前輩,我們要接受我們能夠和應該接受的部分,而不要人雲亦雲,以為古代的東西什麼都好。文學創作和考古是兩碼事。
——著名作家吳晨駿愛克曼也是個詩人,出版過詩集,但他的詩名卻一直鮮為人知。他在世界聞名全因為這部《歌德談話錄》。尼采的挑剔是出了名的,然而他把這部書譽為用德文寫出的最重要的散文。
——著名學者王文湛
歌德的智者之言
在今年寒假裏,我閱讀了一些國內外的名著,讓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這本《歌德談話錄》。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歌德的詩意就像一道金色的光線,它鋪展在田野上,雖然並不那麼耀眼奪目,但它的光輝卻是無處不在。”在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就一直有這樣的感覺,我覺得歌德是一個理性與感性兼具的作家。
在我們的意識中藝術有兩種表現方式:一種被稱作現實主義,另一種則叫做浪漫主義。在歌德的談話中,這兩種藝術形式(以詩歌為例)分別被叫做素樸詩和感傷詩。歌德認為,無論采取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對現實的理解還是最重要的。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歌德說自己的詩大多是“即興詩”——這種詩的寫作方式是,從來不去刻意創造出一首詩,而是根據自己人生的遭遇和一時的情感來寫作,隻有這樣的詩才能夠保持某種自然的活力。從這裏我覺得歌德是一個很感性的作家。
但是,從另一個出發點來說,歌德又同時是一個理性的人。他說,看一個人是否富有創造力,不能隻看作品的數量。一個人的天才要表現在作品影響的長久性上,而不能隻看一時的名聲。隻有對事物有了真正深刻的理解,有價值的寫作才能開始……這裏就不難看出歌德並不是那種“隨大流”的作家,而是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憑借這點,也不難看出歌德寫作有自己的方法,並不是當時社會上對哪些文章大加褒揚就寫哪種文章,看得出歌德是一個對藝術無限忠誠又理性的作家。
《歌德談話錄》使我對藝術、對人生的看法都有著難以磨滅的改變,使我對生活有了一種新的看法,我不得不佩服歌德的想法是多麼的與眾不同,是多麼的令人震驚!(楊怡)
閱讀《歌德談話錄》雖然對中學生來說有難度,但它的確是一部名著。它比較真實地記錄了歌德這位在西方產生深遠影響的近代資產階級文化頂峰及代表人物的晚年思想。讀完本書後,你覺得本書對你來說有什麼助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