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精要】《麥田裏的守望者》被《時代周刊》稱為現代文學十大經典之一。小說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一個中產階級子弟的苦悶、彷徨的精神世界,真實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精神文明的實質。
小說的主人公霍爾頓是一個內心充滿矛盾的青少年。作者便以這個青少年的眼光批判成人世界,以細膩深刻的筆法剖析了主人公的複雜心理,不僅抓住了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來表現主人公的性格,而且也抓住了他的理想與現實相衝突這一心理加以分析,從而霍爾頓這個自然成長的反叛者的形象變得生動立體了。小說以一個青年的口吻敘述了自己的言行聽聞,不僅讓人讀來親切感人而且感到真實。
霍爾頓是出身於富裕中產階級的16歲少年,在第四次被開除出學校之後,不敢貿然回家,隻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店,逛夜總會,濫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醜惡,接觸了各式各樣的人物。霍爾頓這個形象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是美國20世紀50年代眾多反叛英雄的典型代表,然而霍爾頓的反叛沒有任何功利目的,是一種出於其自身本能與自發的反叛,是為了維護其本性、抵製世俗虛偽侵蝕而進行的一種反叛。在霍爾頓看來,他所生活的世界裏隻有妹妹那樣單純而又自由自在的孩子才值得羨慕,而成人社會裏全是“假仁假義的偽君子”,沒有一個人值得信任。
霍爾頓幾乎看不慣周圍發生的一切,他甚至想逃離這個現實世界,到窮鄉僻壤去假裝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但要真正這樣做,又是不可能的,結果他隻能生活在矛盾之中。他這一輩子最痛恨電影,但百無聊賴中又不得不在電影院裏消磨時間;他討厭虛榮庸俗的女友薩麗,卻又迷戀她。因此,他盡管看不慣世道,卻隻好苦悶、彷徨,用種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安慰自己,自欺欺人,最後仍不免對現實社會妥協,這可以說是作者塞林格和他筆下人物霍爾頓的悲劇所在。
【地位影響】《麥田裏的守望者》雖然隻有十幾萬字,它卻在美國社會上和文學界產生過巨大影響。塞林格這本薄薄的《麥田裏的守望者》影響了幾代美國青年,大概也影響了不止一代中國青年,被認為是美國文學中的“現代經典”,在世界文學中也算得上“現代經典”。本書從20世紀80年代初譯成中文以來,已有多種版本多次印刷,長銷不衰。
《麥田裏的守望者》出版後引起極大爭議,在戰後美國文學中,被視為最具爭議性的“現代經典”之一。有人認為它可使青少年增加對生活的了解認識,認清現實社會中的醜惡現象,從而使他們能選擇一條自愛的道路,同時也可以增進老師、家長們對青少年的理解,從而更好地關心他們的成長,因此許多學校將其列為必讀書目;相反,有人則認為這是一本壞書,會給廣大青少年以不良的影響,因此另一些學校則明令禁讀。雖然雙方各執己見,然而50多年過去了,這本書已經風行全世界,時間證明,《麥田裏的守望者》不愧為美國文學中的“現代經典小說”,在青少年中的影響尤為深廣,是美國幾代青少年極為珍愛的讀物。其初版已成為收藏家的珍品,而幾乎成為“玩世不恭”代名詞的主人公霍爾頓亦為美國乃至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經典形象之一。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
一個不成熟的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
懸崖邊的守望
這是本可以讓人一口氣讀完而能掩卷沉思的書。也有另一種可以讓人一口氣讀完的書,讀完後你就會把它拋到九霄雲外,難再憶起。而《麥田裏的守望者》卻不是,它總能讓人心有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