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古文觀止》,還得從60多年前我上小學時說起。當時有位姓時的語文老師,曾在課外給我們幾個愛好語文的學生朗誦過晉代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時老師邊朗誦、邊講解,並希望我們長大後多學點古文。我問他這篇文章從哪本書裏可以看到。他說:“你長大後可買本《古文觀止》看看,那本書中有許多古代名人寫的好文章。”
故鄉是偏僻的農村,買書很不容易。有一天,我從一個同學那裏借到一本早已破舊的《古文觀止》,連夜抄了《曹劌論戰》、《陋室銘》、《嶽陽樓記》、《醉翁亭記》等篇。雖然當時對文章的內容還不太懂,但是讀起來津津有味。
新中國成立不久,我在一個舊書攤上發現了一本上海沈鶴記書局印行的《古文觀止》,可惜沒有書皮,前麵還被撕掉了六頁。就是這樣一個殘本,當時我卻把它當做寶貝買了下來。回家用硬紙貼了封麵,從此成為我經常翻閱的一本好書。
《古文觀止》好在哪裏?個人體會有以下幾點:第一,這是一本曆代名家散文選集。上自先秦,下至明末,許多優秀文學家的名篇代表作大多入選。第二,書中所選的222篇文章,篇幅適中,體裁多樣,藝術風格百花齊放。第三,書中有許多曆史典故、常用成語、名言警句,讀後可以增長知識,開拓思路,加強修養。第四,不少文章可讀性強,句子簡短,深入淺出,音調鏗鏘,朗朗上口,朗讀起來有音樂美,聽起來是一種藝術享受。第五,許多文章主題鮮明,篇幅短小,高度概括,語言精練,常讀這類文章可以使我們在寫作時學會簡明扼要。當然,由於時代和條件的局限,這本書中還存在一些封建思想和唯心觀點,讀時應該有所分析和批判。
古文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古文觀止》雖然編選於200多年前,現在看來仍是啟發人們學習古代散文的一本好書。1983年,齊魯書社出版了《古文觀止今譯》。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古文觀止新編》。現在,我的書架上已有三種版本的《古文觀止》,它們已經成為我經常會晤的良師益友。(曹一凡)
歎為觀止
國慶長假,許多人外出旅遊,尋親訪友。在這人去樓空的寂靜裏,我拿過《古文觀止》翻閱起來。
該書我珍藏已久,卻一直沒有動它,生活緊張,抽不出時間讀僅是個虛偽的借口,真正的原因是近年來人變得實惠,心太浮躁,不願靜坐下來讀此類與現實經濟生活相去甚遠的書。但在讀過幾篇文章後,我的驚喜竟是出乎意料。我仿佛突然麵臨一個巨大的露天金礦,熠熠閃爍的光芒幾乎讓我眩暈,又仿佛來到一泓幽靜深邃的潭邊,濃陰翳日,頓感陣陣清爽,我又似乎走進多年的夢幻。
《古文觀止》上自春秋,下至明末,一路讀下來,像走完一段散文化的曆史。時而是烽火狼煙、馬嘶人號的沙場征戰,時而是慷慨陳詞、氣幹霄雲的朝廷進諫,時而是英雄末路、孤芳自賞的仰天長歎,時而是寄情山水、把酒當歌的醉翁之意,時而是悱惻纏綿、柔腸寸斷的離別之情……曆史的一幕一幕匆匆演過。
《古文觀止》所選222篇文章,不能說俱是精品,但瑕瑜互見,瑕不掩瑜。讀古人文章,可以體會出許多為人、為文、為政之道來。我時時被其中的真知灼見所震動,想不到今天人們的許多煩惱、困惑千百年前古人早已點破,而老祖宗們早已明喻的道理,千百年後的人們仍身陷泥淖、不能超脫。我越讀越覺自我的渺小和今人的不足。例如,我們今天剛開始提倡的保護自然環境和野生動物意識,在2600多年前就已成為古訓了。《國語·裏革斷罟匡君》一文說:到山上不能砍伐新生的樹木,在水邊不能割取幼嫩的草木,捕魚時禁止捕小魚,捕獸時要留下小鹿,捕鳥時要保護雛鳥和鳥卵,捕蟲時要避免傷害螞蟻和蝗蟲的幼蟲。這是為了使萬物繁殖生長,這是古人的教導啊!相比之下,反襯出今人的貪婪與罪惡。讀到王孫滿的“在德不在鼎”,不免想起當今諸多腐敗官僚的醜惡嘴臉和心態;讀到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方悔自己的光陰虛度和貪圖逸樂……《詩經》曰“高山仰止”,《古文觀止》無疑應是一座由古人的智慧和品質壘起的高山,讓人歎為觀止。(吳灃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