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導讀
以《古文觀止》和《文選》並稱,初看好像是可笑的,但是,在文學上的影響,兩者卻一樣的不可輕視。
——魯迅讀《古文觀止》可以知曆史,可以知哲學,可以知文體變遷,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國的宗教精神與人文精神,幾乎可以知道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切。
——著名文學家、翻譯家金克木古人雲:“開卷有益。”讀選本總集,如《唐詩三百首》與《古文觀止》,由於它們主要選取曆代著名詩人作家的著名篇章,大多是曆經古今選家的篩選淘汰,又以教授童蒙為主,輔以淺顯有趣的注解評點,因此對於希望提升自身人文修養的讀者來說,利用業餘時間,時時翻閱,持之以恒,是可以獲得並積累許多中國曆代文史哲方麵知識的。
——北大教授倪其心有著漫長而悠久的文化背景的中國人,終歸不能完全背棄自己的傳統,麵對先賢遺留下來的文化寶藏,又有誰不想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去做一番探索呢?而《古文觀止》恰好具有現代人探索這一寶藏所必需的“鑰匙”功能。它所選之文多為千古名作,其內容涉及曆史、哲學、文學、政治、宗教、藝術……幾乎是一部小型規模的中國傳統文化百科全書。得其上品,一覽而收全功。
——著名學者栗拙山
家有《古文觀止》
家裏有一套12冊裝的《繪圖古文觀止》,紙張已變得又脆又黃。很小的時候就注意到了它的存在,但因為都是繁體字不太好認,隻是偶爾好奇地翻翻而已,沒有太多留意。上到初中後,才慢慢發現了其價值。因為課本上選用的許多文言課文,在這套書裏麵都能找到,比如《曹劌論戰》、《出師表》、《桃花源記》、《師說》、《嶽陽樓記》、《遊褒禪山記》、《秋聲賦》、《赤壁賦》等。那時上學基本沒有什麼課外參考書,這《古文觀止》就成了我學習的好幫手。這套書是“增圖評注,言文對照”,即書中有插圖、有注釋、有翻譯,雖然插圖簡單、繁體字難認、譯文也不太明了,但卻比那枯澀的原文有趣、易讀得多。於是我就把它進行了整理、裝裱,經常帶在書包裏,慢慢地對該書有了詳細的認識。
《古文觀止》為清代康熙年間吳楚才、吳調侯選編,是舊時流行較廣的啟蒙讀本。曾祖曾做過多年的私塾先生,該書是他所用之書。書後標明“民國二十三年三月上海沈鶴記書局印行”,表明它已有70餘年的曆史。這本好書我一定要好好保存,仔細閱讀,相信對我的學習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佚名)
古人把文言文當做主要學科,講究讀、背、解、寫,但是在時代發展的今天,我們還要不要學習古文呢?有人認為中學可以取消文言文,理由是文言文將來在社會上根本用不上。還有人認為中學文言文還得加強,因為這是中華民族遺產的一部分,不能遺失,並且也是一個人文化底蘊的標誌。讀完《古文觀止》,你讚成哪種說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