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遞有古建三絕(牌坊、民居、祠堂)、楹聯、石雕、民俗表演、民間收藏品;宏村有民間故宮(承誌堂)、山水結合之典範(古水係)、南湖書院、手工竹藝品等。
【課本鏈接】
《曆史與社會》(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五課麵臨挑戰的中國
中國古典園林的傑作--蘇州園林
蘇州的園林建築起始於春秋時期,形成於五代,成熟於宋代,興旺於明代,鼎盛於清代。清末時,蘇州已有各色園林一百七十多處,現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處,對外開放的園林有十九處。其中拙政園、留園、滄浪亭和獅子林,以其意境深遠、構築精致、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範和代表。又因它們分別代表著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的"四大名園"。
在蘇州園林中,古代造園家通過各種藝術手法,獨具匠心地創造出豐富多樣的景致,在園中行遊,或見"庭院深深深幾許",或見"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見小橋流水、粉牆黛瓦,或見曲徑通幽、峰回路轉,或是步移景易、變幻無窮。另外,古園林不僅是曆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園林中大量的匾額、楹聯、書畫、雕刻、碑石、家具陳設、各式擺件等等,無不蘊含著中國古代哲理觀念、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
蘇州古典園林曆史綿延2000餘年,充分展示了東方文明中的造園藝術,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曆史地位和價值。1997年,蘇州古典園林作為中國園林的代表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故事亭】
拙政園的故事
拙政園,因晉代江南才子潘嶽《閑居賦》中的"拙者之為政"一句而得名。它的第一任主人叫王獻臣。
王獻臣是明朝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東郊吳縣宦門之家,幼時聰穎敏悟,詠詩作對出口成章,才華出眾。1493年,他被舉薦入京應試,經過會試,高中進士第。開始被授於行人司行人之職,負責操辦頒詔、冊封、撫諭、征聘等工作。由於精明能幹,深得皇上賞識,繼而升任為巡察禦史。
後來,由於他執法無私,得罪了東廠的太監,遭到誣陷,廷杖、坐牢後又被貶到嶺南當了個小小的驛丞。1506年,王獻臣得以平反昭雪,並被重新起用為浙江永嘉知縣。但由於他的秉性耿直,頻受挫折,逐漸對仕途心灰意冷,無心在朝為官,想返回姑蘇老家,退隱山林,安度晚年。
話說當年閩中九鯉湖有個姓何的仙姑,以解夢靈驗而聞名。王獻臣於是帶著一名親信,不遠千裏從永嘉來到九鯉湖乞夢,讓何仙姑為他指點迷津。
當天夜裏,他住在九仙祠,焚香入夢。朦朧間看見一個仙翁手持拂塵跚跚來到自己跟前,對他說:"王生一片虔誠之心,不遠千裏來到九鯉,仙人將不負你所望,以實現你平生的夙願"。接著仙翁帶他到一處荒廢的寺院,寺院的牆壁上隱隱約約寫著個"隱"字,周邊清靜而空曠。隨後仙翁贈給他一首詩:"姑蘇古城久揚名,地平水沛繞前沿,光陰流逝滄桑變,擇宅居處城東邊"。獻臣不解其意,要求仙翁明喻,但忽然間仙翁不見了。他醒後夢景曆曆在目。
王獻臣回到永嘉之後不久便辭了官。卸任之後,他按著九鯉湖的夢境,在姑蘇城內外尋找,終於在城東附近找到一處地勢平坦,來水充沛的廢墟。那兒有一座元代的太弘寺,已是斷壁殘垣,破落不堪。但樣子很象夢中所見的那座寺院。於是,他就買下了這塊地。經過精心設計和營造,終於建成了一座山水相映,林木蔥鬱,古樸典雅的園林別墅。
為了紀念仙夢之靈,他特地在全園最高處修築一座夢隱樓,並借用晉代潘嶽《閑居賦》中"築室種樹,灌園鬻蔬,是亦拙者之為也"之意,把這座心愛的園林取名為"拙政園"。
據傳,拙政園築成後,王獻臣經常邀請姑蘇名流韻士雅集宴飲,吟詩作畫。後來遇到落魄江湖借畫抒懷的文征明,兩人一見如故,有說不完的共同語言,這樣,文征明就住進了拙政園。期間,他作了《王氏拙政園記》,並就園中三十一景作了很多有名的詩畫。
王獻臣死後,他的兒子用一把骰子,在一夜之間把父親苦心經營半輩子的園子,輸給了一個別有心計的財主徐少泉。從此,這座江南最大的私家園林,換了一個又一個主人,有的心慕陶潛把它當做修養之地,有的把它當把玩尋樂的安樂園。
留園冠雲峰的故事
留園位於蘇州城西北的留園路,麵積約2公頃,始建於明嘉靖年問,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曆史。留園是清代的代表性園林,整個園林建築布局緊密,裝飾精雅。
在留園中,我們會看到一塊很奇秀的巨石,叫冠雲峰,冠雲峰高6.5米,玲瓏剔透,集太湖石"瘦、皺、漏、透"四奇於一身,峰石之前為浣雲沼,周圍建有冠雲樓、冠雲亭、冠雲台、佇雲庵等,均為遊客"賞峰"之所。冠雲峰因被譽為太湖石之冠而得名,是留園三絕之一。
相傳這塊奇石還是宋末年花石綱中的遺物,係江南園林中最高大的一塊湖石。它還有一番不尋常的來曆呢。
北宋末年,雖然北麵戰事吃緊,金兵壓境,但宋徽宗卻在東京城內大興土木,建造"延福宮"、"萬壽山"。他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征集奇花異石,要搜羅天下珍品集於宮廷之中。
為此,他特地在蘇州設立了蘇杭應奉局,專門負責搜羅名花奇石。蘇杭應奉局的主管叫朱緬,此人最善阿諛奉承,有了一官半職,便極盡所能地搜刮民脂民膏,他主動擔起了采辦"花石綱"的大權,於是就帶著嘍羅們在民間到處搜尋奇珍異石。隻要民家有一石一木被他打聽到並看中,立刻派兵、上門搶奪,誰敢反抗,即以對皇帝"大不恭"治罪。有時為了搬樹移石,甚至拆掉民居的圍牆甚至房子。朱緬的暴行激起了民憤,當時正逢方臘農民起義,起義軍提出的口號中有一個就是殺"朱緬"。
不久,北宋政權由於國庫空虛、民不聊生終於為金所滅,徽宗自己也做了俘虜。冠雲峰就是朱緬當時搜羅到的奇石之一,因為又大又沉,未來得及運往京都而留在了留園。
淪浪亭的滄桑事
滄浪亭位於蘇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蘇州現存諸園中曆史最為悠久。早在戰國時期就是一處花園。到了北宋慶曆四年(1044年),川中著名詩人蘇舜欽被貶至姑蘇,以四萬錢購得這處花園,並在北部土山傍水處建了一座亭子,起名叫"滄浪",還為之寫了一篇散文《滄浪亭記》。
蘇舜欽雖然仕途不順,但有了這片花園,倒也悠閑得很,他常常在園中賦詩會友,閑庭信步,日子過得悠然安樂。等他去世後,滄浪亭屢易其主,麵積也漸漸擴大,號稱"園亭之勝,甲於東南"。
南宋初年,滄浪亭為抗金名將韓世忠所得,並改名為"韓園"。韓氏在園中又增建了寒光堂、冷風亭、運堂、濯纓亭、梅亭、竹亭、桂亭等。
到了元代,滄浪亭被當局廢為僧舍。僧宗敬在滄浪亭舊址建妙隱庵,至正年間,僧善慶在其東側建大雲庵,又名結草庵,作為南禪集雲寺的別院。
明朝洪武年間,寶曇和尚居南禪集雲寺,將妙隱、大雲兩庵並入。嘉靖年間,結草庵僧人文瑛知道結草庵的前身是滄浪亭,是古時候文人相會的場所,是蘇舜欽生前會友題詠的地方。於是決定重建滄浪亭,這使得大雲庵又變為滄浪亭,文瑛也做起了"滄浪和尚"。
清康熙年間,巡撫王新命在這裏建了蘇公祠,1695年,巡撫宋犖再建滄浪亭。太平天國時期,滄浪亭遭毀。同治十二年(1873年),巡撫張樹聲、布政使應寶時又重修滄浪亭,並在亭南增建"明道堂"。
光緒初,園中猶有僧居。光緒末年,洋務局等政府部門占用此亭。民國初,曾一度重修,美校遷入。抗戰時期,蘇州淪陷,日軍占據該園,亭園遭到嚴重毀壞。
1954年,蘇州市園林管理處對滄浪亭進行了全麵整修,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
【景觀台】
拙政園
拙政園位於蘇州婁門內,是蘇州最大的一處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並稱為我國四大古典名園,被譽為"中國園林之母"。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修建。現存園貌多為清末時(公元20世紀初)所形成,占地麵積達62畝。拙政園的布局主題以水為中心,池水麵積約占總麵積的五分之一,各種亭台軒榭多臨水而築。主要建築有遠香堂、雪香雲蔚亭、待霜亭、留聽閣、十八曼陀羅花館、三十六鴛鴦館等。拙政園建築布局疏落相宜、構思巧妙,風格清新秀雅、樸素自然。
滄浪亭
滄浪亭位於蘇州城南,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始建於北宋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紀初)曾為名將韓世忠的住宅。滄浪亭造園藝術與眾不同,未進園門便設一池綠水繞於園外。園內以山石為主景,迎麵一座土山,滄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複廊相連。假山東南部的明道堂是園林的主建築,此外還有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翠玲瓏館、仰止亭和禦碑亭等建築與之襯映。
留園
蘇州留園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始建於明代。清代時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後改為"留園"。留園占地約50畝,中部以山水為主,是全園的精華所在。主要建築有涵碧山房、明瑟樓、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處。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智慧。園中分四個風景區,以建築空間處理得當而居蘇州園林之冠。
【旅遊貼士】
上海虹橋機場和浦東機場都有到蘇州的直達大巴。從上海還可以坐火車和汽車,最好是坐火車,20分鍾就有一班,40分鍾就可以到達。
蘇州的景點特別多,可以乘市內旅遊專線,東線經火車站、北寺塔、東園、獅子林、拙政園、觀前街等;西線經火車站、虎丘、西園、寒山寺、留園、山塘街、盤門等。
蘇州既有美景,也有美食和地方風情:白天到觀前街,這裏以擁有眾多"中華老字號"曆史名店,可以在這裏購買吳中特產、品嚐姑蘇美食,像稻香村的酒釀餅和鬆子糖,葉受和的棗泥餅和豆腐幹、黃天源的年糕,采芝齋的棕子糖和一口酥等。在這裏可以看江南絲竹表演、紫砂陶藝製作,聽蘇州當地戲曲-評彈,坐船娘手劃的搖擼船。
【課本鏈接】
《語文》(語文出版社版)七年級下冊,第17課《蘇州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