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我們並不陌生。閉著眼睛就能說出一大堆來:立交橋、過街天橋、地道橋、跨江跨海大橋……但你是否見過單孔敞肩的石拱橋,天下第一的情人橋,"慈悲為懷"的放生橋,揚州西湖的五亭橋,還有那"長虹臥波"的寶帶橋和有著"數不清的石獅子"的盧溝橋?想看看它們個性獨特的身姿,聽聽它們曲折動人的傳說嗎?
獨一無二的"單孔敞肩"石拱橋--趙州橋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宋哲宗賜名,取"安渡濟民"之意),坐落在河北曆史名城趙縣,此橋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為完好的的巨大石拱橋,以其堅固與雄偉聞名於天下。趙州橋經曆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邢台發生的7.6級地震,邢台距趙州橋僅有40多公裏,趙州橋附近至少也有四點幾級地震,但是它仍然巋然不動地屹立在那裏,沒有絲毫損壞。
趙州橋始建於隋代開皇年間(581-601),距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趙州橋是一座弧形單孔石拱橋。全長64.4米,拱頂寬9米,兩端寬9.6米,跨徑37.38米在橋兩端的石拱上,辟有兩個券洞,這種結構叫"敞肩拱",拱矢高7.23米。這些敞開的小拱在減輕橋身重量的同時,又起到減少流水衝力的作用。這在當時是世界橋梁中的首創。
趙州橋的外觀裝飾,也是匠心獨具的藝術品。橋麵的兩邊,都砌有石雕欄杆,欄杆上雕刻著古樸精美的圖案。這些圖案有的是兩條飛龍纏繞,嘴裏還吐著水花;有的是雙龍前爪兩兩相抵,而龍頭又回首遠望;有的則刻著二龍戲珠。同樣的動物,卻是千姿百態,變化多端。
民間傳說趙州橋是由神仙祖師魯班修建的,其實它是由我國古代的石橋工匠李春所建。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對趙州橋進行了修繕。
1961年趙州橋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將它選定為第12個"國際曆史土木工程的裏程碑",並在橋北端東側建造了"國際曆史土木工程古跡"銅牌紀念碑。
【故事亭】
趙州橋與倒騎驢的張果老
相傳,很久以前,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裏的地方,有一條大河,名叫洨河。洨河的發源地是河北西部的井陘山。那時候,它的水勢很大,每到夏季和秋季,一旦大雨來臨,雨水和山洪就會一並順流而下,沿途又彙合幾條河水,形成了洶湧的洪流。為此,洨河兩岸的居民就無法到達對岸,給生活和出行帶來了很多不便。
趙縣人民的這個困難,被著名的工匠祖師魯班知道了。他特地從很遠的地方趕過來,施展出他卓越的技術,在一夜之間就建造好了這座巨大的石橋--趙州橋。
這個消息令全趙州城的百姓振奮不已,人們奔走相告,消息很快傳遍了大街小巷,傳向四麵八方,而且越傳越遠,後來一直傳到了天上。天上的仙人聽了,有的叫好,有的搖頭表示懷疑。這時,天上有個神仙叫張果老,他不相信魯班會有這樣的本領,於是就騎上毛驢想去人間看個究竟。在半路上,恰巧遇見了推著車的柴王爺和拉著車的趙匡胤。張果老邀請他們倆一同去趙州看橋,兩人欣然同意了。三人到了趙州洨河畔,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巨大的石橋,但見:石橋氣勢恢宏,猶如蒼龍飛架,又似長虹飲澗。三人不由異口同聲地讚歎:"魯班果然技藝高超,竟然能建造出如此奇妙的橋來。"
這時,好動心計的張果老拍了一下柴王爺的肩膀,小聲說:"咱們不能白來人間一趟呀,應該好好考驗考驗魯班,免得他日後狂傲自大。我們這樣……"柴王爺和趙匡胤一聽,覺得張果老說得有道理,讚同道:"好主意,好主意,咱們就這麼辦!"
他們說話時,正好魯班也正向石橋走來。遠遠地看見這三位仙人正在對石橋指指點點,品評論足,便走近前,笑著對他們說:"歡迎三位仙人光臨,請多多指教!"張果老先開口問道:"魯先生,聽說你建造的這座橋既好看又堅固,天下聞名,今天能讓我騎上毛驢從上麵走一趟嗎?"魯班聽了,毫不在意地答道:"當然可以啊!自從這座橋建成後,千軍萬馬從上麵經過都沒有問題,何況你的這頭小毛驢呢!"張果老一聽,覺得魯班有些狂妄,便接著說:"你既然這麼自信,那麼咱們就打個賭,如果我騎著毛驢能在這橋上平安走過,從此以後我就倒著騎毛驢,但是,如果你建的這座大橋經不住我這一走,那麼就請你以後遠離此地,不要再逞能,自稱天下巨匠了。你意下如何?"魯班聽了,苦笑著說:"好吧,我答應你的條件。"於是,揚揚手示意張果老過橋。
此時,柴王爺和趙匡胤也拍著胸脯問道:"你看我們兩個呢?是不是也可以一起過?"魯班打量了一下他倆的車子,滿不在乎地說:"比你們的車大好幾倍的都能在這橋上安全通過,就別說你們這兩個破獨輪車了。你們如果想過那就請便吧!"
三位仙人聽了魯班的一番話,心裏很不是滋味,心想:"好你個魯班,竟敢如此目中無人,口出狂言,今天一定要讓你嚐嚐我們的厲害不可。"
說話間,三位仙人走上了石橋,張果老轉身一施法術,將天上的星辰日月全部聚集起來,順手裝進了身上的褡褳裏;柴王爺和趙匡胤也施展法術,聚來了五嶽名山,輕輕地放在了獨輪車上。由於載重過猛,小毛驢被壓得呼哧呼哧直喘氣,獨輪車也被壓得吱嘎吱嘎亂叫。三人剛剛走了一段路,還沒走到橋頂,大橋就有點兒經受不住,開始搖晃起來。魯班一看,情況不妙,趕緊跳下河裏,舉起一隻手,用盡全身氣力托住橋身,大橋才沒有被壓塌。
三位仙人過了橋後,張果老不得不向魯班當麵認輸,並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從此以後改為倒騎毛驢了。
【景觀台】
趙州橋三絕
一絕為弧"券"。"券"指的就是橋洞。一般石橋的券,大都是半圓形,但趙州橋跨度很大,從這一頭到那一頭有37.04米。如果把券修成半圓形,那橋洞就要高18.52米。這樣車馬行人過橋,就好比越過一座小山,非常費勁。趙州橋的券是小於半圓的一段弧,這既減低了橋的高度,減少了修橋的石料與人工,又使橋體非常美觀,很像天上的長虹。
二絕為空"撞"。券的兩肩叫"撞"。一般石橋的撞都用石料砌實,但趙州橋的撞沒有砌實,而是在券的兩肩各砌一兩個弧形的小券。這樣橋體增加了四個小券,一則節省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二則分流了河水,減少了洪水對橋的衝擊。
三絕為並列式洞砌。它用二十八道小券並列成9.6米寬的大券,並在各道窄券的石塊之間加了鐵釘,使它們連成了整體。用並列式修造的窄券,即使壞了一個,也不會牽動全局,修補起來容易,而且在修橋時也不影響石橋的使用。
【逸趣苑】
趙州橋仙跡
趙州橋上的仙跡,主要指傳說中張果老倒騎毛驢在橋上走留下的驢蹄子;柴王爺推車過橋軋下的車道溝印和膝蓋跪下的膝蓋印;魯班為救石橋躍身跳入河中,用手力頂石橋的手掌印。這些仙跡現在已經成為遊人津津樂道的最有趣內容之一,來到趙州橋也都要首先尋覓看個究竟。這些落在趙州橋上的印記也為趙州橋的由來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旅遊貼士】
趙州橋距石家莊市區僅45公裏,從石家莊火車站乘213路公交車終點即到。
在這裏除了趙州橋外,還有很多名勝古跡,如與趙州橋並稱姐妹橋的永通橋、趙州陀羅尼金幢(俗稱石塔),趙州禪宗祖庭柏林禪寺等等。
【課本鏈接】
趙州橋《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11課《中國石拱橋》
天下第一情人橋--西湖斷橋
斷橋位於杭州西湖的白堤東岸,一說是因從孤山來的白堤到此而斷,而名斷橋;還有一說是該橋最早叫段家橋,後來因為"段"、"斷"同音,以訛傳訛而被稱為斷橋。
據說斷橋最早建於唐代,也是一座青石拱橋,但年久失修,破敗坍塌掉了。如今的斷橋是1921年重建的拱形獨孔環洞石橋,長8.8米,寬8.6米,單孔淨跨6.1米,曾經過大修,但古樸淡雅的風貌基本未變。橋東有康熙禦題景碑亭,亭側建水榭,青瓦朱欄,飛簷翹角,與橋,亭構成西湖東北隅一幅古典風格的畫圖。尤其是雪後的斷橋更美,斷橋殘雪成為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是西湖冬季的一處獨特景觀。
斷橋也是西湖三大情人橋之一。它的名字與中國民間故事《白蛇傳》中纏綿悲愴的愛情故事聯係在一起,催人淚下,令人遐思。
【故事亭】
"斷橋"的由來
我們都知道,西湖的斷橋並不是"斷"的,那為什麼人們叫它斷橋呢?這還要從一個傳說說起。
很早很早以前,從蜿蜒連綿的孤山到西湖白沙堤之間,隻有一座無名的小木橋相連,遊人們若要去孤山遊玩,就必須經過這座小木橋。小木橋已經很多年了,年複一年,日曬雨淋,橋板經常爛斷,遊人十分不方便。
在這座小橋旁邊,有一間簡陋的茅舍,茅舍裏住著一對姓段的年輕的夫婦。夫妻兩人手腳勤快、心地善良。他們依靠著西湖的自然條件,男的以打漁為生,女的則在門口擺了個酒攤,賣自釀土酒以維持生活。但是因為她釀的酒並不好喝,所以很少有顧客光顧,生意冷清。
有一天,太陽已經下山了,去孤山遊玩的遊人們也早已離去,夫婦倆正要關門,來了一個衣衫襤褸的白發老人。老人說他是遠道而來,身無分文,問夫妻倆是否可以在這個小店借宿一夜。夫婦倆看見老人白發蒼蒼,穿著破舊,十分可憐,再者這荒山野嶺人家也很少,老人也無處可去,便熱情地留他住下,還燒了一條剛從西湖裏捕來的鯉魚,端來一壇自釀的土酒。老人也不客氣,又吃又喝,大快朵頤。酒足飯飽之後,便倒在床上睡著了。
第二天早晨,白發老人向夫婦倆告別時說:"謝謝你們的好心款待,我這有三顆酒藥,隻要你在釀酒時,將酒藥放入酒裏,便能釀出美味的好酒。"說罷,老人取出三顆紅紅的酒藥,交給女主人,便轉身離開了。
老人走後,段家夫婦按照老人所說,釀酒時將那三顆酒藥放到釀酒缸裏,釀出來的酒果然顏色猩紅,甜醇美味,香氣撲鼻。從此,來西湖、孤山旅遊的遊客們路過此處都來喝兩碗。段家夫婦釀造的段家猩紅酒因此而名揚杭州城,小店裏每天都客人不斷,生意一天比一天紅火。後來,段家夫婦拆了茅舍,蓋起了一座酒樓。他們賺了很多錢,他們積蓄了一筆錢,準備好好答謝老人。
時光飛逝,三年時間一晃就過去了,這年冬天,西湖下了很大的雪,夜幕降臨,夫婦倆以為不會有客人來了,剛要打樣,這時,白發老人冒著大雪來到了段家酒樓。夫婦倆一見是恩人來了,喜出望外,連忙給老人準備酒菜,打算留老人長住。然而老人第二天就要告別離開。臨別之時,段家夫婦拿出了三百兩銀子送給老人。老人笑著推辭說:"非常感謝你們夫婦的好心,但是我這孤單老人,也一把年紀了,要這麼多錢有什麼用呢?你們還是留著用在要緊的地方吧!"說完,便踏著厚厚的積雪向小橋走去。段家夫婦站在家門口目送老人離開。老人走著走著,突然腳下一滑,橋板斷了,老人一下子掉進了湖裏,夫妻倆趕忙跑去相救,忽然看見白發老人站在水麵上,如履平地,微笑著向他們夫妻倆揮揮手,飄然而去。
段家夫婦這才知道,原來白發老人不是凡人,而是一個神仙。夫妻倆想起了老人臨別時說的話,明白了他的意思。於是,他們便用那筆錢在原來的小木橋處建造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橋,還在橋頭建了一座亭子,供遊西湖的人休息。從此來西湖遊玩的人更多了,人們再也不用擔心小木橋會斷裂了。
段家夫婦行善造橋的事,很快傳到了鄉親父老們的耳朵裏,他們為了感念段家夫婦的善行,便給這座橋取名為段家橋。後來,因為"段"和"斷"同音,被後人傳成了斷橋。
【景觀台】
斷橋殘雪
斷橋位於杭州西湖白堤東端,背靠寶石山,麵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裏湖的分水點。斷橋勢較高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的最佳去處。
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餘談》中有一段關於斷橋殘雪的妙語:"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此段關於斷橋殘雪的評說可謂恰如其分,每當瑞雪初霽,西湖銀裝素裹,白堤橫亙雪柳霜桃。斷橋的石橋拱麵無遮無攔,在陽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駁的橋欄,而橋的兩端還在皚皚白雪的覆蓋下。依稀可辯的石橋身似隱似現,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橋麵灰褐形成反差,遠望去似斷非斷。佇立橋頭,放眼望去,遠山近水,盡收眼底。不愧為西湖十景之一。
【逸趣苑】
斷橋相會
傳說,白娘子原笨是山野中修煉的一條小白蛇,有一天,小白蛇被一個捕蛇人抓住了,差一點被他殺掉,幸虧被一個小牧童所救。小白蛇苦苦修煉,經過了一千多年的修煉,終於可以化作人形,小白蛇經觀世音指點,來到杭州西湖,尋找前世的救命恩人小牧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