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輯 千姿百態的橋(3 / 3)

寶帶是蘇州"紅欄三百九十橋"中年代最久、規模最大、孔數最多、橋體最長、橋型最壯觀美麗的古石橋,也是世界上橋孔最多的古石橋。現在已被列為江蘇省一級文物保護單位。

【故事亭】

寶帶橋的傳說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天庭裏住著一位美麗善良的仙女。她雖然每天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然而,在天庭裏生活了太久,那裏的一切對她來說已經熟悉的無味了,所以有時候感到很寂寞,也很無聊。

她常常聽其他的仙女說,人間有一個叫做姑蘇的地方,那裏土地肥沃,物產豐盈,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人們安居樂業,過著天堂般的生活,十分快樂幸福。她聽了以後非常好奇,好想親自去看看姑蘇的景色和體驗一下那裏人們的生活。

有一天,她終於動了凡心,獨自一人,悄悄地離開了天庭,駕著祥雲往人間而來。她來到太湖的上空,低頭往下一看,隻見廣闊的太湖,風平浪靜,湖麵像一麵翠綠的鏡子,反射著璀璨奪目的光。七十二島像是散落的珍珠一樣,鑲嵌在湖麵上。夕陽漸漸西下,湖麵上白帆點點,漁民們正滿載著一船的魚蝦,緩緩在湖上航行,像是一朵朵會飄動的雲彩。

仙女踏著祥雲繼續東行,她飛過天平山,又飛過靈岩山,終於到達了美麗的姑蘇城上空。她俯首觀看,隻見姑蘇城內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一片繁榮祥和的景象,偶爾還能聽見婉轉悅耳的絲竹管樂聲。她撥轉雲頭,轉眼間來到了澹澹湖的上空。澹澹湖雖然很小,但湖麵卻是波浪滔天,狂濤怒吼,隻見湖麵上飄蕩著一葉小舟,在翻滾的巨浪中艱難的搏擊航行。湖的兩岸,聚集著眾多南來北往的過客。仙女看他們一個個在那焦急地等待,不時地像小船張望。善良的仙女動了惻隱之心,她解下係在腰間的玉帶,輕輕一揮手,將玉帶扔向湖麵。玉帶在空中飄飄蕩蕩,隨後落在了澹澹湖上,霎時間,化為了一座五十三孔的石橋。湖水立刻平靜了下來。原來湖裏有個女妖怪,是她一直在作怪,所以才會鬧的澹澹湖白浪滔天。這下玉帶從天而降,鎮住了湖怪,湖麵才得以平靜。兩岸等船的人,看見橋上架起了一座石橋都歡呼雀躍著紛紛走上石橋。看著人們高興的樣子,她便滿意地駕著祥雲回天庭了。

此後,澹澹湖麵一直波瀾不驚,玉帶化作的石橋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而且也為姑蘇城的繁做出了貢獻。

【逸趣苑】

寶帶橋"三逃劫難"

寶帶橋地處要衝,它連接的堤岸不僅是纖道,也是重要的驛道,為曆代統治者所重視。新中國成立初期,水上運輸開始拖帶化,蘇南運河航段水麵變得狹窄擁擠。為改善交通狀況,50年代後期,在國家交通部和蘇聯專家的主持下,擬定了整治的方案:運河不穿橫塘,改穿新郭古鎮的越城遺址,再東去寶帶橋。此方案不但要拆遷寶帶橋,還要毀壞越城遺址。後因諸多原因,整治一事"擱淺"。文革期間,運河整治再度議及,其規劃也是改道並拆遷寶帶橋;文革結束,百廢待興。1979年,整治工程第三次提上議事日程,並由省有關部門議定後報國務院批準:改道,穿過越城遺址,拆遷移建寶帶橋,後因客觀條件再度延擱。

改革開放後,在"文物優先"的原則下,蘇南運河整治為其改道。如今逃過"三劫"的寶帶橋,依然風光無限,碧水盤繞、綠浪擁抱。

【旅遊貼士】

寶帶橋位於蘇州東南7.5公裏處,從蘇州火車站乘103路公交到石湖東路,下車後直走至十字路口,左轉20分鍾左右可到。

蘇州四季可遊。人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來杭州,除了寶帶橋,還有看不完的美景名勝。另外還可以品嚐好吃的風味小吃,欣賞動聽的蘇州評彈。

【課本鏈接】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數不清的石獅子"--盧溝橋

盧溝橋亦作蘆溝橋,位於北京市西南約15公裏的豐台永定河(盧溝河)上,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盧溝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統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時毀於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該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橋身的石雕護欄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頭刻蓮座,座下為荷葉墩,柱頂刻有眾多的石獅。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態各異、數之不盡的石獅子。

盧溝橋早在13世紀就已聞名世界。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說它"是世界獨一無二的","美麗的奇觀"。

1937年7月7日,發生了"盧溝橋事變",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麵抗戰的第一槍。因此,盧溝橋被以重重的一筆載入了中國和世界的曆史之中。

1961年盧溝橋和附近的宛平縣城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北京市政府專門成立了"盧溝橋曆史文物修複委員會",全麵修繕了古橋,恢複了它的原貌。

【故事亭】

大青不動,二青搖,三青走到盧溝橋

關於盧溝橋,老北京人有"大青不動,二青搖,三青走到盧溝橋"這樣一個說法,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呢?還要從劉伯溫製造北京城這個故事說起。

傳說,當年劉伯溫和姚廣孝打賭畫北京城圖,後來姚廣孝心窄氣量小,一氣之下,出家當了和尚。具體是怎麼回事呢,聽我慢慢講來。

話說劉伯溫是個能掐會算、非常聰明的人。他按照自己畫的"八臂哪叱城"的樣子開始修建北京城。但他發現苦海幽州龍王的兒子盤踞在這裏,它是條孽龍,時時出來作怪。劉伯溫不敢肯定自己設計的"八臂哪叱城"能不能降服得了這條孽龍。為了安全起見,他就想另外再找個辦法鎮住這個怪物。可他算來算去,一天天過去了,辦法還是沒有想到。後來有一天,他聽說房山縣的上方山上,有三塊分別修行了一萬年、五千年、一千年的大青石,專能降龍伏虎。

得到這個消息後,劉伯溫高興萬分。但是轉念一想,這麼重的大青石,又有一萬年上千年的道行,怎麼才能弄到北京城來呢?這可得好好想個法子才行。當他皺著眉頭想辦法的時候,上方山上的大青、二青和三青,弟兄三人早就知道劉伯溫的計謀了。兄弟三人便討論起了這件事,大青說:"反正我不去,我在山裏多麼自在呀!"二青說:"我也不去,歪鼻子劉伯溫休想支使我!"三青說:"誰願意去呀?可是就是怕歪鼻子劉伯溫會使用什麼厲害的手段哪!那樣的話就是不想去也得去呀!"大青聽了三弟的話,氣憤地說:"先不管,等歪鼻子來了再說!"

劉伯溫做好兩手準備。第一手是備好香花神禮,帶上隨從,通過"禮聘"的形式,請神石下山;第二手準備是他袖子裏的計謀:他搬來了許多天兵天將,藏在自己的袖子縫裏。要是第一套方案不行,就把他們搬出來嚇嚇大青、二青、三青。

待一切準備就緒後,劉伯溫便帶著一批隨從,浩浩蕩蕩去往上方山"請"神石去了。到了上方山腳下,他收起了大軍師的威風,老老實實地來到了三塊神石麵前,擺好香花神禮,畢恭畢敬地說:"三位神石在上,我劉伯溫奉了皇上的旨意,來請三位神石與我一同下山,駕臨北京城,鎮壓孽龍,皇上一定會封你們做震國大將軍的。"大青穩穩地躺在那裏,一動也沒動,似乎對劉伯溫的條件絲毫不感興趣。二青、三青看了一眼大青,心想:"大哥既然沒動,那我們兄弟兩個也不用動彈了。"他們倆也一動也沒動。劉伯溫等了一會,見塊青石都沒有動,心想:"香花神禮都送給你們了,你們卻動也不動一下,這簡直太叫人難堪了,我一定要讓你們見識一下我大軍師的厲害!"

想到這,劉伯溫悄悄地對袖子裏的天兵天將說:"有勞諸位神仙,把這三塊不懂禮貌的混賬石頭,給我趕到北京城裏去,皇帝一定會加封你們!"天兵、天將應了一聲,便從劉伯溫的袖子縫裏飛了出來,用刀、槍、劍、戟,上前圍住了三塊神石,大聲喝令:"快快進北京城!"大青仍舊一動也不動;二青被這些天兵、天將嚇得不能動彈;三青經不住這些天兵、天將的恐嚇,隻好與兩位哥哥告別,跟著劉伯溫下山去了。

劉伯溫雖然沒能搬動大青、二青,但是有了三青,他也就可以向皇上交差了。然而,就在他趕著三青往北京走的時候,沒想到,在他去上方山經過盧溝渡口的時候,盧溝渡口的龍王,早就接到了苦海幽州龍王的兒子的信。他們決定在盧溝渡口上修建一座"蠍子城",等待劉伯溫趕著三青下山經過盧溝渡口的時候,讓蠍子把三青蜇在這裏,以阻止三青進入北京城。很快他們就修好了蠍子城:蠍子身子就是現在盧溝橋東麵的肥城。肥城東門外有兩口井,那是蠍子的眼睛,再往東邊一點,南北各有兩座小土山,那是蠍子的兩隻大前爪。盧溝橋就是蠍子的尾巴。

這天,劉伯溫正趕著三青到達盧溝渡口時,他的隨從跑來報告說:"回稟大軍師,現在我們已經到達盧溝渡口,可是奇怪的是,我們來的時候,還沒有橋,現在不但多了一座長長的石頭橋,在橋的東邊還多了一座城。請大軍師查看查看。"劉伯溫一聽,心裏暗暗吃了一驚,趕緊催馬近前查看。他一眼就看出這是一座蠍子城,心裏清楚是那條孽龍為妨礙三青進京建的。可是事到如今也沒有別的法子,隻能硬著頭皮往前走了。

劉伯溫裝作鎮定自若的樣子說:"沒什麼,咱們過咱們的橋。"於是他又驅趕著三青往前走,剛走到橋西邊,三青就嚇得一動也不敢動了。劉伯溫一邊暗地裏叫天兵、天將們催促三青快點走,一邊自己對三青說:"三將軍,快走吧,過了河就到達北京城了,你馬上就會受到皇帝的封官!"

三青沒有辦法,隻能硬著頭皮,一點一點地往前挪。好容易蹭過了盧溝橋。劉伯溫以為這下三青就安全了。沒想到,趁他們不注意,蠍子尾巴斜著甩了過來,一鉤子打在了三青的背上,三青被蟄得不能動彈了,就立在了那裏。

自此,老百姓間便有了這個"大青不動,二青搖,三青走到盧溝橋"的故事。

【景觀台】

盧溝橋上的石獅子

盧溝橋上雕有數不清的石獅子。它們姿態各不相同。獅子有雌雄之分,雌的戲小獅,雄的弄繡球。有的大獅子身上,雕刻了許多小獅,最小的隻有幾厘米長,有的隻露半個頭,一張嘴。因此,長期以來有"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的說法。據統計,望柱上有大石獅281個,小石獅211個,橋上石獅共492隻,橋東端還有頂著欄杆的石獅,左右各1隻。橋兩頭有華表各1對,華表頂部石獸各1對(東邊為一對獅子,西邊為一對大象)。總計石獅496個。

著名建築學家羅哲文先生《名聞中外的盧溝橋》一文曾對這些雕刻精美、神態活現的石獅子有過極為生動的描繪:"……有的昂首挺胸,仰望雲天;有的雙目凝神,注視橋麵;有的側身轉首,兩兩相對,好像在交談;有的在撫育獅兒,好像在輕輕呼喚;橋南邊東部有一隻石獅,高豎起一隻耳朵,好似在傾聽著橋下潺潺的流水和過往行人的說話……真是千姿百態,神情活現。"天下名橋各擅勝場,而盧溝橋卻以高超的建橋技術和精美的石獅雕刻獨標風韻,譽滿中外,實屬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觀。

【逸趣苑】

發生在盧溝橋上的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10時,日軍在距北平(今北京)十餘公裏的盧溝橋(西方稱作馬可波羅橋)附近進行軍事演習,向中國駐軍挑釁。日軍詭稱有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邊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拒絕後,就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開槍開炮。7月8日早晨,日軍包圍了宛平縣城,並向盧溝橋中國駐軍發起進攻。中國駐軍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官兵奮起抗戰,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的打擊。排長申仲明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一位戰士用大刀接連砍死砍傷日軍13人,自己也壯烈殉國。駐守在盧溝橋北麵的一個連戰士,戰到最後隻剩下4人。9日淩晨,二十九軍收複了永定河東岸的失地。從此拉開了中國人民八年抗戰的序幕。

【旅遊貼士】

盧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的豐台區,可乘983、739、971(支)、971、759、661、662、301、339、624、310、809、748、715、937支、309支等路公交車或旅遊車到達。

來盧溝橋遊覽時,還可以參觀位於宛平縣城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抗日戰爭烈士陵園"。每年的7月7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都舉辦"抗日戰爭紀念活動",場麵宏大,參加人數眾多,是進行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課本鏈接】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11課《中國石拱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