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輯 遠古的人類文明(3 / 3)

餘姚是河姆渡文化的故鄉。在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我們可以感受一下真正的洪荒年代。

寧波也有很多風景名勝,如碧波蕩漾、水山輝映的四明湖;奔騰澎湃、霧露沾人的白水衝瀑布;景美境幽,有"龍山舜水"之譽的龍泉山等。

到寧波旅遊注意當地的天氣狀況,最好帶好墨鏡、防曬霜以及日常藥品。

【課本鏈接】

《曆史與社會》(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原始農業和先民的家園》

"長江文明之源"--三星堆遺址

三星堆遺址坐落在四川廣漢的南興鎮,是我國西南地區青銅時代的遺址,發掘於1980年。因為附近有三座黃土堆突兀地立在成都平原上,因此就為其命名為三星堆遺址。

在三星堆遺址中發現了一座城址,城牆長1100米,南牆180米,西牆為600米。據推斷建造年代最遲為商代。並在城址中清理出了房屋基址、灰坑、墓葬、祭祀坑等建築遺跡和一些青銅器、象牙和玉石陶器等文物。1986年,三星堆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的發現,上千件稀世之寶赫然顯世,轟動了世界。

三星堆遺址考古的重大發現,揭開了川西平原早期蜀國的麵紗,將蜀國的曆史推前了兩千多年,填補了中國考古學、青銅文化、青銅藝術史上的諸多空白。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故事亭】

月亮灣地下的"寶藏"

在三星堆博物館中國,放著一架造型古老的水車,這不免另一些遊人感到不解,這水車又不是出土的文物,為什麼放在這裏展覽,供人們拍攝呢?其實,就是這架看似普通的水車,才讓人們打開了古蜀都這扇沉寂了幾千年的大門,發現了三星堆遺址。

在廣漢市南興鎮三星村的北邊,有一條清澈的古馬牧河,馬牧河的南邊有三個巨大的黃土堆,它們就像三顆金星一樣分布在三星村的地麵上。與三星堆隔著一條河流的,是一塊形狀好像月牙的台地,叫月亮灣。直到1929年,也沒有人知道這片雖然風景秀麗、但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的地方是一塊風水寶地,它的下麵埋藏著很多的玉石銅器。

說起來,三星堆遺址的發現來源於一個意外,也就是我們前麵所說的水車。在月亮灣附近,有一個燕姓的農家小院,這裏住著一個名叫燕道誠的農民。1929年的春天,天有些幹旱,地裏的莊家需要灌溉,燕道誠就帶著兒子在自家的院子旁邊用龍骨水車車水灌溉田地。但是水流的太小了,燕道誠看著那細細的水流,非常著急,照這樣下去,什麼時候能把地澆好啊,於是他下去想要把水坑掏的深一點。

掏著掏著,他感覺到自己的鐵鍬碰上了一個硬硬的東西,一碰還有清脆的聲響。他仔細一看,發現原來竟然是一個大玉環。將玉環頒開,下麵竟然還有一個長方形的土坑,坑的四周是堆砌的石壁,而在石壁正中澤擺滿了五顏六色的玉石器。燕道誠驚得目瞪口呆,好半天才回過神來。他曾經在外麵闖蕩過一段時間,也算見過一些世麵,但是這樣的好東西他可是從來沒有見過。這一次,他可是真真正正地挖到寶貝了!看看這,滿坑的玉器,他認定下麵一定還埋著更多更有價值的金銀珠寶。燕道誠和兒子生怕別人發現,於是就悄悄地把這個土坑按照原來的形狀蓋好,又掩上了一層泥土,讓兒子在這裏留心觀察附近的動靜,自己回家裏準備去了。

到了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燕道誠才帶著一家人全體出動,悄悄地來到水車邊,把裏麵的玉器全部搬回了家裏。他們又繼續向下挖了挖,但是卻沒有找到其他的金銀財寶,眼看著天就快亮了,一家人隻好把水車下恢複成原來的樣子,回家了。到家之後,他們開始清點搬出來的玉器,竟然有400多件,什麼玉珠、玉府、玉璧、玉琮等等,每一件都是那麼精美。尤其是其中的玉璧,更是獨具特色,大一些的玉璧直徑有80多公分,小的則隻有幾公分,玲瓏剔透,非常漂亮。一家人經過細細地商議,害怕別人覬覦這些寶貝,於是決定暫時對外保留這個秘密。他們趁著夜色,把這些玉器分批埋藏在不同的地點。

月亮灣十個風水寶地,燕道誠非常認同這一句話,他總覺得,除了那400多件玉石器,這裏一定還埋藏著其他的寶物,之後,他又悄悄地進行過一些挖掘,但是由於這裏是風水寶地,按照習俗是不能深挖的,否則就會破壞風水,因此,他每次也就挖兩米多就不敢往下挖了,也是因此,他一直也沒有其他的收獲。也許是因為興奮,也許是因為緊張,燕道誠總擔心會破壞這裏的風水,而那批玉器對他來說也算是不義之財,難免會讓他擔心。燕道誠就在這樣的心理作用下病倒了。同時病倒的還有和他一起發現玉器的兒子。

燕道誠被這突如其來的大病嚇壞了,他覺得,這和他繼續挖掘寶物有關,一定是上天為了懲罰他降給他家的災難,如果他繼續挖下去,也許還會麵臨更大的災難的。病愈之後,他及時地住了手,而且,為了彌補自己的"罪過",一年後,他還把自己得到的那些意外之財分送給一些生活拮據的親戚和朋友,自己隻留下了一小部分。

當時,一位英國籍的牧師董宜篤正在廣漢傳教,他聽說了這件事情後,意識到這批玉器的來曆一定不同尋常。他立刻把這件事告知了當時駐軍在此地的陶旅長,要求陶旅長盡快把這批失散的文物尋找出來,以便於更好地保存。陶旅長答應了。幾天後,他就想燕道誠借來了五件玉器,並交給了董宜篤。董宜篤拿到玉器後,立刻趕往成都,找到了當時在華西大學任教的地質學家戴謙和進行鑒定。戴謙和經過仔細地研究和鑒定後,認定這批玉器是屬於商周時代的東西。

這批文物流傳開以後,逐漸引起了一些金石鑒賞家的關注。一些著名的鑒賞家都在四處購買這些東西,龔熙台是當時成都非常著名的金石鑒賞家之一,他從燕道誠手裏買到了4見玉器,經過仔細地觀察和研究。他寫了一篇《古玉考》發表在報刊上。很多古董商都紛紛到三星村找燕道誠購買玉器,身子還有人製造一些贗品流傳世麵。

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政府的重視,組織了很多次大規模的發掘工作,三星堆遺址的考古發掘才有了重大的突破。而燕道誠也把自己珍藏了多年的文物獻給了國家。

【景觀台】

三星堆博物館

三星堆博物館位於三星堆遺址東北角,地處曆史文化名城廣漢城西鴨子河畔。南距成都約40公裏,是我國一座大型的現代化曆史博物館。

博物館於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落成開放。主館麵積7000平方麵米。館體外形追求與地貌、史跡及文物造型藝術相結合的神韻,融原始意味和現代氣意為一體。

館內共分四個不同類別的展廳,展廳麵積達4000平方米,展線長逾800米,以《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陳列》為主體內容,全麵展示三星堆遺址及遺址內一、二號大型商代祭祀坑出土的陶器、玉器、骨器、金器和青銅器等上千件珍貴文物。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響的文物,在中國浩如煙海蔚為壯觀的文物群體中,屬最具曆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且最富觀賞性的文物群體之一。

館外環境布局巧妙,匠心獨具,園內綠草如茵,湖光島影,充分體現了博物館"館園結合"之特色。

三星堆博物館以其文物、建築、陳列、園林之四大特色,成為享譽中外的文物旅遊勝地,是四川的五大旅遊景區之一、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逸趣苑】

三星堆七大千古之謎

三星堆的發現震驚了世界,被史學界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然而雖經70多年的發掘、研究,三星堆遺址及其出土文物的許多重大學術問題,至今仍是難以破譯的懸案。其中爭論最大最多的七大迷是:

第一謎,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

第二謎,三星堆遺址居民的族屬為何?

第三謎,三星堆古蜀國的政權性質及宗教形態如何?

第四謎,三星堆青銅器群高超的青銅器冶煉技術及青銅文化是如何產生的?

第五謎,三星堆古蜀國何以產生、持續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

第六謎,出土上千件文物的兩個坑屬何年代及什麼性質?

第七謎,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等器物上的符號是文字?是族徽?是圖畫?還是某種宗教符號?

【旅遊貼士】

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廣漢城西鴨子河畔,距成都約30公裏。自駕車從成都出發經由成綿高速公路(國道108線),沿途經過德樂大件路可達。另外也可在成都各大汽車站乘車,非常方便。

廣漢地是一個曆史文化名城。該地除三星堆遺址外,還有龍居寺明代壁畫、鬆林桃花、金雁湖、文廟、常樂寺鐵樹、仁勝宮銀杏等旅遊勝景。

【課本鏈接】

《曆史與社會》(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告別野蠻》

發現甲骨文的地方--安陽殷墟

安陽殷墟位於河南省最北部,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有文獻記載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都城遺址。早在公元前1300年,商代第20代帝王盤庚為了緩和當時的社會矛盾,將都城由山東曲阜遷到安陽小屯,曆經8代12王,建都255年,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古都。到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滅商以後,這裏逐漸荒蕪,慢慢地變成了一片廢墟,史稱殷墟。

殷墟東起郭家灣,西至北辛莊,南起劉家莊,北至後營,東北至三家莊,長約6公裏,寬約5公裏,占地麵積約24平方公裏。受到保護的範圍包括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殷墟王陵遺址、洹北商城遺址。1928年殷墟科學考古工作正式展開,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內,這裏先後發現了眾多商代宮殿宗廟建築基址、王陵大墓、祭祀坑、聚落遺址、家族墓地群、手工業作坊遺址、甲骨窖穴等,出土了數量驚人的甲骨文、青銅器、玉器等精美文物,全麵係統地展現出3300年前中國商代都城的風貌。

1961年3月殷墟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3月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首;2006年7月13日,在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故事亭】

藥材上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種被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一種文字,也是中國最早的文字。據說當時主要是用於占卜的。後來隨著商朝的滅亡,甲骨文也消失了蹤影。直到19世紀末,人們才發現並開始研究它。關於甲骨文的發現,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原來,還在清朝中後期時,洹河附近的老百姓就在田間耕作的時候發現了甲骨,當時,有人發現這種古代的骨頭具有藥用價值,於是就稱其為"龍骨",開始公開收購。當地的農民紛紛開始尋找這種龍骨。但是有些龍骨上麵卻有很多字跡。農民們害怕這些古怪的符號會影響龍骨的藥性,降低龍骨的價值,因此每每從地下挖出龍骨後,就會想辦法把上麵的字跡刮掉後再賣出去。

1899年,也就是清光緒25年,王懿榮正擔任國子監祭酒,由於身患瘧疾,就派人出去到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的達仁堂購買一些龍骨入藥。藥材買回來後,王懿榮親自打開檢視藥材,竟然意外地發現在一些龍骨上似乎隱隱約約地刻著一些符號王懿榮覺得有些驚奇,他又讓下人把以前熬藥剩下的殘渣拿給他看,在其中的龍骨上,也有一些形似字跡的符號。這引起了王懿榮的極大興趣。王懿榮本身就是一位金石學家,對於銅器、玉器等銘文很感興趣,並且有一定的造詣,因此決定要好好研究龍骨之上的這些符號。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思考,王懿榮認為這是一種已經遺失了的古代文字,於是甲骨文就這樣被發現了。確定這是一種文字後,王懿榮又多次出高價向一些藥店和商家購買龍骨。與此同時,天津的王襄和孟定生也在收集甲骨。他們得到了甲骨文的消息,也覺得龍骨上的符號是一種古代文字。

王懿榮雖然購買了不少的龍骨,但是隨之而來的戰爭的爆發,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清政府惶惶然如喪家之犬一般逃走了。王懿榮身為國子監祭酒,既痛恨八國聯軍的侵略,又為清政府的無能感到痛心。眼看著回天無力,他就跳井自殺了。而他收集的甲骨文也在三年之後輾轉流落到劉鶚的手中。

劉鶚是一位對古代文學很熱衷的學者,他不但得到了王懿榮搜藏的甲骨文,而且還另外購買了3000餘片,對甲骨文的研究工作也正是從這時開始了。

殷墟的發掘

自從甲骨文發現之後,開始有人盜掘殷墟的墓地,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外國人也來到中國,乘機掠奪和購買這些珍貴的文物,殷墟遺跡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壞。對殷墟的發掘已經成為中央語言研究所的必行的事務。董作賓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派遣到安陽調查情況的。

到達安陽後,董作賓先訪問了河南省第十一中學的校長張天驥,張天驥曾經親自去縣城西北的小屯村做過調查,發現出土甲骨文的地方多是洹河附近的農田,張天驥自己也曾用鏟子去田裏挖掘,挖不到一尺就能夠挖出一些甲骨的殘片,不過有文字的不多,他還叮囑村子裏的人,以後要把挖掘出來的龍骨送到學校,他會出高價購買的。張天驥校長把這些情況都如實地告訴了董作賓。

隨後,董作賓又去了城中的一些古董店訪問,也得到了一些店主的真誠幫助。在小屯村,董作賓還向一些農民購買了一些有文字的甲骨文殘片。經過反複的研究和推測,他斷定洹河附近村落的地下有很豐富的埋藏物,如果不進行挖掘,恐怕將來損失會更大。於是中央研究所決定發掘殷墟。

董作賓根據自己的調查結果,擬定了一份發掘計劃,並主持殷墟考古的第一次挖掘。1928年10月13日,在小屯村東的洹河岸邊,他們開始了最初的發掘工作。就這樣一步步下來,他們共挖掘了40個坑,解開了280多平米的地方,獲得了將近3000件骨、貝殼、玉器、銅器等文物。為什麼這些文物會埋在這個地方呢?他們初步推斷是由於河水衝擊所致。

在隨後的發掘中,曾經留學美國,攻讀統計學社會學、人口學、體質人類學等多種學科的李濟博士參與了進來,並擔任了發掘工作的主持者。

幾經周折,終於在1930年,發現了小屯村地下宮殿的遺跡。隨後後岡遺址也出土了,這也理清了殷代、龍山和仰韶文化的順序。1935年,在西北岡又發現了商王的陵區,裏麵有非常豐富的文物,這一發現震動了考古界。

經過了將近世紀的挖掘和研究,如今殷墟遺址已經有了相當大的規模,它占地24平方公裏,可以大致分為宮殿區、王陵區、手工業作坊區、平民居住區、奴隸居住區以及一般墓葬區。而且在這裏還出土了數量眾多的精美文物,其中哎王陵區東邊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更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終的青銅器。

【景觀台】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位於安陽市洹河南岸的小屯村、花園莊一帶,是商王處理政務和居住的場所。自1928年以來,在這裏先後發現宮殿宗廟建築基址80多座。這些宮殿宗廟建築,以黃土、木料作為主要建築材料,其建築多坐落於厚實高大的夯土台基上,房基置柱礎,房架多用木柱支撐,牆用夯土版築,屋頂覆以茅草,造型莊重肅穆、質樸典雅,具有濃鬱的中國宮殿建築特色,代表了中國古代早期宮殿建築的先進水平。

著名的婦好墓是1928年以來殷墟宮殿宗廟區內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婦好墓是目前唯一能與甲骨文聯係並斷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

殷墟宮殿宗廟區還分布著為數眾多的甲骨窖穴。自19世紀末甲骨文發現以來,這裏共出土甲骨約1.5萬片。

殷墟王陵遺址

殷墟王陵遺址位於洹河北岸侯家莊西北岡、武官村北地的高地上,與宮殿宗廟遺址隔河相望,是商王的陵地和祭祀場所,也是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完整的王陵墓葬群,麵積達11.3公頃。王陵遺址共發現有12座王陵大墓和2500多座祭祀坑。王陵大墓多為"亞"、"中""甲"字形大墓,這些大墓墓室宏大,形製壯闊。麵積最大者達1,803平方米,深達15米。墓內槨室、棺木極盡奢華,隨葬器物精美,殉人眾多,顯示出墓主人非凡的尊貴和威嚴。殷墟王陵的埋葬製度、分布格局、隨葬方式、祭祀禮儀等,集中反映了商代晚期的社會組織、階級狀況、等級製度、親屬關係,代表了中國古代早期王陵建設的最高水平,並為以後中國曆代王朝所效仿,逐漸形成中國獨具特色的陵寢製度。

【旅遊貼士】

安陽的重要景點以文物古跡為主,所以沒有明顯的淡旺季之分。不過,就氣候而言,春秋兩季更為適宜。

在安陽市文峰中路乘1、15、18路公交車可直達殷墟。

安陽的風味小吃很多,主要有皮渣、三不沾、安陽血糕、粉漿飯、安陽"三熏"、抽絲火燒、蓼花、老廟牛肉、林州山楂餅等。

【課本鏈接】

《曆史與社會》(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告別野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