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土耳其可以要洗一把土耳其浴。伊斯坦布爾市內有多處曆史悠久的浴場,頗受遊客好評。在土耳其買特產,首選毛毯、陶器、皮革製品、銅雕和木刻。
【課本鏈接】
《世界曆史》(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5課《中古歐洲社會》
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聖彼得大教堂
聖彼得大教堂位於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是由君士坦丁大帝於西元326年到333年之間建造的。由於修在聖彼得的墓地,所以稱為老聖彼得大教堂。16世紀時,教皇朱裏奧二世重修大教堂,動用了意大利最優秀的建築師布拉曼特、米開朗琪羅、德拉·波爾塔和卡洛·馬泰爾,曆經120年,方建成現在我們看到的新聖彼得大教堂。
聖彼得大教堂是羅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總麵積2.3萬平方米,教堂最高點達137.7米,園穹頂直徑達42米,全部用石料建造,主體建築高45.4米,長約211米,最多可容納近6萬人同時祈禱,為文藝複興式和巴羅克式建築風格。
新聖彼得大教堂圓頂內壁還鑲嵌了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人的壁畫和雕塑。它不僅是富麗堂皇的建築聖殿,更是擁有多達百件藝術瑰寶的藝術殿堂。
【故事亭】
"聖彼得"的傳說
相傳聖彼得在沒有遇到耶穌之前,本來是一個漁民。他和父親、弟弟妹妹一家四口人相依為命。每天父子三人都出門去打魚,而妹妹則會把他們送到門口,然後留在家裏做家務。
這一天,風和日麗。妹妹依舊留在家裏料理家務,父子照例出海打魚。他們駕著小船,一次次向大海裏撒下網去,但不知道怎麼了,每次都網不了幾條魚。眼看太陽就快下山了,想來妹妹已經在家準備好了晚飯,因此父子三人就將小船劃向岸邊。
漸漸地,已經能依稀看到岸邊的景色了,以往,妹妹總會站在岸上的高處,揮著紅手帕迎接他們,可是今天,怎麼不見妹妹的身影呢?聖彼得雖然覺得有些奇怪,但是也並沒有多想。隻是整理了小船,提著魚跟著父親弟弟向家裏走去。
當他們推開房門時,發現家裏冷冷清清的,東西扔的到處都是,不見熱騰騰的飯菜,也沒有妹妹的影子。
這是怎麼回事呢?妹妹去了哪裏?正當他們不知所以然時,隔壁的鄰居跑過來告訴他們:"彼得,你們可回來了,你妹妹被人搶走了,快去把她救回來吧,現在應該還在路上呢!"
"什麼?"父子三人一下著急起來,急忙順著鄰居指的方向追了過去。他們翻過了一座山,又跑了很遠很遠的路,才遠遠地看到有一幫人正帶著他的妹妹匆匆趕路。
"站住!"彼得大喊了一聲。"你們是什麼人?要帶我妹妹去哪裏?"他們上氣不接下氣地趕上去,攔住了那幫人。
"小子,你敢攔我們,你可知道我家的主人是誰?那可是親王。他看上了你妹妹,要我們帶她回去成親,你最好別攔著,否則,有你好看的。"領頭的一個人惡狠狠地說。
"你們真是太沒有王法了,居然敢擅自強搶民女。難道不怕王法嗎?"
"王法,我家親王就是王法,我勸你還是快讓開吧!"那人冷笑一聲,顯然不把彼得父子三人看在眼裏。
彼得生氣極了,他和父親弟弟衝上去,試圖把妹妹搶回來。可是對方人太多了,他們不但沒能搶回妹妹,反而被打的渾身是傷,最終妹妹還是被人給搶走了。好心的鄰居把他們送到家裏,又為他們請來了醫生。
他們的傷還沒有完全好,就傳來了妹妹不甘受辱、上吊身亡的消息。父親聽完以後,一口氣上不來,當場氣絕身亡,隻剩下兄弟二人相顧無言。他們忍著內心的痛楚埋葬了父親,悄悄地磨好了柴刀,終於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深夜,偷偷地潛進了仇人的家裏,將仇人殺死了。
為了逃避追捕,兄弟倆隻好背井離鄉,遠走他方。在逃難的路途中,他們遇見了耶穌,並做了他的弟子。隨後就緊緊跟隨老師,輾轉於各地傳道。
但是彼得對耶穌的信仰並不是自始自終都非常堅定的,他也曾經有過想離開耶穌的念頭。耶穌看到了他的心思,那天,他們去海邊講道時,彼得雖然跟在人群中,不分晝夜地侍候耶穌,可是眼神中卻漸漸有了離開的意思。耶穌講完之後,就告訴彼得,讓他去深水處打魚。此時已經是夜裏了,彼得心裏有些不滿,但仍然按照耶穌的指示去了。沒想到到了耶穌指定的地方,他一網下去,竟然捕獲了滿滿的一網魚。彼得認識到了耶穌的神通之後,就決定要拋下一切,跟隨耶穌。
可是,後來,耶穌在耶路撒冷被抓了起來並進行公審,彼得卻因為害怕被牽連而三次否認自己認識耶穌,更不承認自己就是耶穌忠實的信徒。這樣一來,聖彼得果然沒有受到任何牽連,保全了自己。但是隨著時間漸漸地流逝,彼得越來越覺得自己對不起耶穌,對耶穌充滿了內疚。為了平複心裏的內疚,他在以後的傳道中,不管遇到什麼艱難險阻都會堅持自己的信仰,宣揚耶穌的理念。
後來,彼得在羅馬受到了皇帝尼祿的逼迫,但他不屈不撓,始終堅持自己的信仰。最終,尼祿下令處死彼得。在臨刑之前,彼得要求說:"我愧對我的老師,我的老師是被正著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我不配用和他同樣的殉道姿勢,就把我的身體倒過來綁在十字架上吧。"
在他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他的墓地上修築了聖彼得大教堂。
【景觀台】
聖彼得廣場
聖彼得廣場以其正麵的聖彼得教堂得名,可容納50萬人,是羅馬教廷舉行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
廣場呈橢圓形,地麵用黑色小方石塊鋪砌而成,兩側由兩組半圓形大理石石柱廊環抱。這兩組柱廊共由284根圓柱和88根方柱組合而成,為廣場的裝飾性建築。柱高18米,需三四個人方能合抱。每根石柱的柱頂,各有一尊大理石雕像,他們都是羅馬天主教會曆史上的聖徒,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廣場兩側各有一座造型講究的噴泉,右邊是瑪德爾諾17世紀時修的,左側的是貝爾尼尼設計後來修的複製品。泉水從頂端中央的小口噴出,形成十餘根水柱,遠望猶如一樹銀花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高插雲端的方尖石碑,有4隻銅獅俯在基座上,背負著石碑,銅獅之間鑲著雄鷹,作展翅欲狀。這座石碑原是羅馬皇帝卡利古拉為裝飾皇宮旁邊的圓形廣場從埃及遠道運來的。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將石碑移至聖彼得廣場。
聖彼得廣場是世界名勝之一,每逢星期日,這裏總有成千上萬的人聆聽教皇在陽台上播送的晨禱詞;每年從世界各地到這裏朝聖的信徒和遊客更是絡繹不絕。
【逸趣苑】
聖彼得大教堂裏的"三件寶"
聖彼得大教堂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著精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件雕刻藝術作品。
一是米開朗琪羅24歲時雕塑作品。聖母懷抱死去的兒子的悲痛感和對上帝意旨的順從感在作品中刻畫得淋漓盡致。這裏所表現的聖母痛苦狀與米開朗琪羅以後的作品迥然不同。
二是貝爾尼尼的雕製的青銅華蓋。它由4根螺旋形銅柱支持撐,足有5層樓房那麼高。華蓋前麵的半圓形欄杆上永遠點燃著99盞長明燈,而下方則是宗座祭壇和聖彼得的墳墓,隻有教皇才可以在這座祭壇上,麵對東升的旭日,當著朝聖者舉行彌撒。
三是聖彼得寶座,也是貝爾尼尼設計的一件鍍金的青銅寶座。寶座上方是於光芒四射的榮耀龕及象牙飾物的木椅,椅背上有兩個小天使,手持開啟天國的鑰匙和教皇三重冠。傳說這把木椅是聖彼得的真正禦座,後經考證為加洛林國王泰查二世所贈送。
【旅遊貼士】
梵蒂岡是個"城國",麵積僅為0.44平方公裏,官方語言為意大利語和拉丁語,居民多信奉天主教。該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1月平均氣溫為7℃,7月平均氣溫為24℃。
聖彼得教堂及廣場是梵蒂岡最著名的建築物和旅遊勝地。參觀聖彼得大教堂的規矩很多:不能戴帽子、不能穿無袖的衣服(如果穿了就要用披肩披著)不能穿拖鞋、不能大聲講話、不能在教堂長時間停留。
這裏的特色食品不多,但可以品嚐到最地道的意大利薄餅,有20多種味道呢。
【課本鏈接】
《世界曆史》(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5課《中古歐洲社會》
穆斯林的聖地--麥加大清真寺
麥加大清真寺位於沙特阿拉伯麥加城的中心,是伊斯蘭教的第一大聖寺,也是聞名世界的清真大寺,更是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朝覲禮拜的聖地。
麥加大清真寺規模非常宏大,占地麵積達到18萬平方米,可以容納50萬穆斯林同時做禮拜。全寺有25道精雕細刻的大門以及高達92米的7座尖塔。這7座塔環繞著聖寺,象征著一周的天數,巍峨高聳,是典型的伊斯蘭風格。全寺圍牆高24米,西北長166米,東南長近170米,東北近110米,西南約111米。大清真寺的整個建築、牆壁、圓頂、台階、通道都是用潔白大理石鋪砌,驕陽之下光彩奪目,氣勢磅礴。
每年的伊斯蘭教曆的12月,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不辭辛苦,長途跋涉,千裏迢迢地趕到麥加大清真寺來虔誠的朝聖。"麥加朝聖"是每年伊斯蘭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動。
【故事亭】
麥加大清真寺的來曆
易卜拉欣是《古蘭經》中記載的先知,也是伊斯蘭教尊崇的聖祖,穆斯林都稱他是"安拉的至交"。《古蘭經》對易卜拉欣的介紹比較詳細,經文中有70處都提到了他的名字,其中第14章更是以他的名字作為篇名,由此可見易卜拉欣在伊斯蘭教的重要性。
傳說易卜拉欣的父親拉宰爾是偶像崇拜者,但易卜拉欣之虔誠地相信隻有真神安拉才是唯一的神,因此,他勸告自己的父親說:"父親,您認為偶像真的就是主宰嗎?其實,那不過是謬誤的迷信而已,世界上的神隻有一個,那就是真神安拉。"但是阿宰爾卻拒絕聽兒子的規勸,而且還把易卜拉欣逐出了家門。易卜拉欣向安拉起到,希望安拉能夠寬恕父親和族人的罪過。
為了能夠使父親和族人能夠信仰真主安拉,易卜拉欣想盡了辦法,最好隻好請求真主安拉顯示自己的神威,使屍骨腐爛的動物複活在彰顯自己的法力。真主安拉答應了易卜拉欣的請求。他讓易卜拉欣捉來了4隻鳥,並把這四隻鳥殺死,然後把它們的肢體一一地分解下來,然後分別放到距離很遠的四座山峰上去。真主安拉賜予了易卜拉欣神力,說:"隻要易卜拉欣大聲呼喚,那4隻飛鳥的各個部分就能夠自動聚集起來恢複原來的身形。
易卜拉欣聽從了真主安拉的安排,當著父親和族人的麵把4隻鳥肢解後分送到了4座山峰之巔。然後,他站在族人中間大聲地召喚,果然,不一會兒,那4隻鳥就恢複了原形,展翅飛上了高高的藍天,在他們的上空盤旋飛翔。父親和族人都被這一幕震驚了,他們開始有些相信安拉的神力。但是由於對偶像的崇拜由來已久,他們都已經習慣了,因此雖然內心受到震動,但是回到家裏依然供奉祭拜偶像,並不怎麼把安拉放在心上。
這令易卜拉欣又是難過,又是著急,他想不到其他的好辦法,於是就隻好悄悄地去供奉偶像的神廟中,把那些木刻、泥塑、玉雕的神像全部搗毀打爛,把供奉的物品也全部打壞了。族人們發現了易卜拉欣的作為,都非常生氣,他們決定懲罰易卜拉欣,讓他為自己的過錯負責人。於是就派出一些青壯年的族人將易卜拉欣捉了起來,然後又用繩子把他五花大綁地推到了廣場中心,此時,廣場上已經點起了一堆熊熊的大火,原來,為了懲罰易卜拉欣的不敬,族人準備燒死他。麵對這紅紅的火焰,易卜拉欣一點兒也不緊張,他一邊向人們講道,一邊微笑著,因為他知道真主安拉是和他在一起的。人們更憤怒了,他們把易卜拉欣抬起來,扔進了熊熊燃燒的大火中。但是令人奇怪的一幕出現了,大火隻是把捆綁易卜拉欣的繩子少斷了,易卜拉欣卻毫發無損,他微笑著走出火堆,繼續向人們宣揚伊斯蘭教的教義。驚呆的人群再次把他扔進或中,可是易卜拉欣依然毫發無傷。這一下,人們都相信了易卜拉欣的說法,開始虔誠地隨著易卜拉欣朗誦起古蘭經來。從此易卜拉欣的族人,都成了真主安拉最忠實的仆人。
又一次,易卜拉欣夢到真主安拉對他說:"易卜拉欣,我要你將你的兒子易斯馬儀獻祭給我。"易卜拉欣從睡夢中醒來,他認為這是真主安拉對自己的考驗,因此就把夢境告訴了兒子易斯馬儀,易斯馬儀就說:"父親,既然這是真主的命令,你千萬不可以遲疑,隻要按照真主的命令去做就行了。"於是易卜拉欣就把兒子待到了真主安拉指定的那座山上,準備用易斯馬儀獻祭。真主被易卜拉欣的忠誠所感動,就在易卜拉欣舉起刀的一刻出現在他們麵前,並賜給易卜拉欣一隻羔羊,讓他用這隻羔羊代替兒子獻祭。這也是後來伊斯蘭教人宰牲節的由來。
後來為了弘揚真主安拉的法力,供廣大的穆斯林朝覲禮拜,易卜拉欣和兒子一起監督監理了一座聖寺,這就是麥加大清真寺。清真寺的聖殿又稱為天房,裏麵有三根頂柱,東北側還有兩扇高3米、寬2米的金門,聖殿長年被黑色的絲綢帷幔籠罩著。絲綢未滿的中腰以及們臉上用金銀絲線繡滿了經文。相傳,在天房東麵的圓頂小閣上,還留下了易卜拉欣建造天房時留下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