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吳哥窟有兩條線路,成為"大圈"和"小圈"。"大圈"是指:聖劍寺-龍蟠水池-塔遜-東梅奔-比粒寺-皇家浴池-豆蔻寺;"小圈"指:吳哥寺-通王城-周薩神廟-茶膠寺-塔布蘢寺-斑黛喀蒂-巴肯山。這兩條線路最少重複、最省時間,都可以在一天時間內完成。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柬埔寨的貨幣單位是"瑞爾",當地通用美元,人民幣不通用且彙率也差,不建議攜帶。信用卡使用範圍有限。
【課本鏈接】
《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七章《我們臨近的國家和地區》
中日友好的紀念碑--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是日本著名的古寺院,位於日本本州島中西部,曾名"平城京",作了7代天皇首都的奈良市,是日本佛教律宗的總寺院。該寺是中國唐代高僧鑒真東渡日本後建造的,建於天平寶字三年(公元759年),大約在公元770年竣工。寺內有金堂、講堂、禮堂、經藏、寶藏以及鼓樓等建築物。
現在,這一具有中國盛唐時期建築風格古寺已被確定為日本國寶,也成了中日友好交往的曆史見證。
【故事亭】
百折不撓的鑒真
鑒真是我國唐代的得道高僧,他德高望重、博學多才,不僅精通佛經,而且對於建築、醫學、雕塑也都有相當的造詣。唐朝時,中日之間的交流很頻繁,日本僧人仰慕鑒真大師的名氣,就邀請他去日本講經傳到。為了中日兩國的友誼,鑒真大師不顧自己年事已高,毅然決定帶領弟子東渡日本。
第一次東渡由於被官府誤會他們與海盜勾結而作罷,第二次東渡時,他們又遇上了大風浪,被救後轉送到浙江的阿育王寺安頓。在阿育王寺期間,鑒真多次被邀到各地講經。結束了巡回講經之後,鑒真決定開始第三次東渡日本,但越州僧人為挽留鑒真,就向官府控告有日本僧人想要引誘鑒真去日本,結果官府的介入又讓第三次東渡夭折。鑒真見此情況,決定去福州買船出海,但是鑒真的弟子擔心師傅安危,因此請求官府阻攔,第四次東渡也就不了了之了。
第五次出海時,天氣很好,海麵上也非常平靜。但是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行駛了不到兩天,就遇上了大風暴。天空中烏雲翻滾,雷電齊鳴,大海咆哮著,一波接一波的大浪向船頭打來。鑒真和弟子們還沒有來得及反應,他們乘坐的大船就四分五裂了。被冰冷的海水一泡,鑒真就暈了過去,他的大弟子死死地抱著他,抓著一塊木板在大海裏飄蕩,就這樣漂了好幾天,在他們饑渴難耐,就快堅持不住時,一艘漁船正好經過這裏,把他們救了起來,而其他的人都葬身於大海了。
鑒真和大弟子則隨著漁船到了今海南三亞,安頓在大雲寺。由於水土不服,加上庸醫的治療。鑒真的眼睛瞎了。但他發誓:"不到日本國,本願不隧。"於是又動身開始了他的第六次東渡。這一次,鑒真帶領著弟子以驚人的毅力衝破了大海上的重重惡浪,終於到達了日本的奈良。
到達日本後,鑒真忙於去各地傳授律宗和各種各樣的佛經,除此之外,他還把中國的醫藥隻是在當地傳播開來,為日本的醫學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鑒真同時帶去的還有中國的建築藝術。他主持修建了許多建築,唐招提寺就是其中最負盛名的建築。
如今,鑒真大師已經離開世間一千多年了,但是他的名字一直作為中日友好的象征銘記在兩國人民心中,唐招提寺也成了中日友好的紀念碑。
【景觀台】
唐招提寺"三堂"
唐招提寺內有著名的"三堂",分別為金堂、講堂和禦影堂。
金堂是寺院的主殿,正麵7間、側麵4間,坐落在約1米高的石台基上,為天平時代最大最美的建築。金堂內供奉著金色的主佛盧舍那佛像,高3.7米,為奈良時代特有的脫乾漆造,其兩側高5.36米的千手觀音佛立像和高2.03米的藥師如來佛立像,都是木心乾漆造。3尊大佛像前還有梵天、帝釋天兩尊小像和4尊天王的木雕像,堂內還有平安初期大日如來的木雕佛像。
金堂後麵是麵寬9間、單簷歇山頂的講堂。它原是建於8世紀初的平城宮中的朝堂,在建寺時由皇家施舍,後遷入寺內,為平城宮留下的惟一建築物。講堂內有一尊塗漆加色的彌勒如來佛像,佛像兩側有兩個外形似轎的小亭,是當年鑒真師徒講經之地。講堂庭院裏的藏經室,收藏有1200多年前鑒真從中國帶去的經卷。
另外一堂就是建於公元1688年的禦影堂。該堂供奉著鑒真乾漆夾造的坐像,高2尺7寸,麵向西方,雙手拱合,結跏跌坐,團目含笑,兩唇緊斂,表現鑒真於公元763年圓寂時的姿態,已被定為日本國寶,每年隻開放3天供人瞻仰。禦影堂裏還有日本著名畫家東山魁夷為繪製的68幅屏障壁畫,有《雲影》、《濤聲》、《黃山曉雲》、《揚州薰風》、《桂林月宵》和《瑞光》等。
【旅遊貼士】
奈良是日本文化的搖籃,名勝古跡,曆史文物眾多,有"社寺之都"之稱。每年春日祭,這裏都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在日本,入鄉隨俗,進屋前千萬不要忘了脫鞋換拖鞋。
日本是海洋性氣候,晴雨不定,出門帶上一把傘有備無患。
日本地鐵交通十分發達,地鐵線路密如蛛網,出門逛街,最好坐地鐵,便宜又便捷。
【課本鏈接】
《語文》(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2課《梁思成的故事》
繆斯的宮殿--盧浮宮
盧浮宮坐落於塞納河畔,是法國最大的王宮建築之一,也是當前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始建於1546年。其前身是公元1204年法王菲利普二世興建的一座存有王室檔案和珍寶的碉堡,此後經查理五世到路易十四世長達5個世紀的改建和擴建後成為了一座氣勢宏大的宮殿建築群。
盧浮宮占地45公頃,其中建築物占地麵積為4.8公頃。全長680米。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分為新、老兩部分,老的建於路易十四時期,新的建於拿破侖時代。整個建築壯麗雄偉、古樸清新、莊嚴肅穆。
1793年開始盧浮宮作為法國國家美術博物館向公眾開放。館中藏有大量公元17世紀以及歐洲文藝複興期間多位藝術家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米開朗基羅的《勝利女神》、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以及維納斯女神雕像等稀世珍品,被並成為"盧浮三寶"。
盧浮宮以其傑出的建築藝術和豐富珍稀的藏品而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
【故事亭】
維納斯的"愛情詛咒"
維納斯雕像被譽為盧浮三寶之一。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愛與美神,也是象征豐饒多產的女神。
相傳維納斯是古希臘神話中宙斯和大洋女神狄俄涅的女兒,她出生在海上一個上升的泡沫裏。當時,古希臘有一個十分俊美的青年男子,他叫厄杜尼斯,長得特別英俊,據說世間所有的人與物,與他的絕世容顏相比,都會變得毫無顏色。您一定會想:像他這樣如此英俊,一定會勾起很多癡情女子的愛慕之情吧!你猜的沒錯,的確有很多女子被他深深迷住,但是隻可惜,厄杜尼斯對戀愛沒有一丁點興趣,他隻喜歡在山林裏打獵。
有一天,維納斯偶然遇見了厄杜尼斯,這位美神也沒有經得住誘惑,她對厄杜尼斯一見鍾情。於是,她便想法設法地接近他,但是厄杜尼斯根本無意與異性交往,每次維納斯盛情邀約他,他都無情地拒絕了。維納斯一氣之下,隻好使用法力控製了厄杜尼斯的行動,強製性地向他灌輸戀愛的美好和奇妙。但是無論維納斯怎麼說,厄杜尼斯仍不為所動。隻是用輕蔑的眼神看著她。維納斯因此而受到了刺激,一下子暈了過去。
厄杜尼斯雖然並不想戀愛,但是他看見維納斯如此痛苦,心裏感到十分內疚。於是,為了得到維納斯的原諒,他就靜靜地守候在維納斯的身旁,耐心地等待著她蘇醒。終於,維納斯醒了,她睜開眼睛,看見她愛著的人沒有離開,心裏高興極了,便繼續盡力說服厄杜尼斯投入愛情。與之前一樣,維納斯的甜言蜜語和熱情依然遭到了冷酷的拒絕。厄杜尼斯決定回到山林裏繼續過打獵的生活。
就在厄杜尼斯要離開的時候,維納斯突然有個預感,厄杜尼斯會遭遇不測,便勸他不要離開。可是厄杜尼斯並沒有聽維納斯的勸說,斷然離去了。
果然,第二天厄杜尼斯在進山打獵時被野豬咬傷了。當維納斯匆忙趕到的時候,他已經死去了。維納斯看著死去的心上人,悲痛欲絕。從此,深刻體會到愛情苦澀的維納斯開始不再相信愛情了。於是,她便詛咒世間男女的愛情裏,永遠都伴有猜疑、拒絕和傷心。所以,直到今天,世人的愛情也是如此悲喜交加、錯綜複雜,讓人難以捉摸。
【景觀台】
勝利女神
勝利女神也是盧浮宮的三寶之一,是在公元前190年前後,從愛琴海中的薩摩塔斯島中被挖掘出來的一尊雕像。
雕像高3.28米,站在一座石墩上,盡管頭和手臂都已丟失,但仍被認為是古希臘雕塑的傑作。她上身略向前傾,那健壯豐腴、姿態優美的身軀,高高飛揚的雄健而碩大的羽翼,都充分體現出了勝利者的雄姿和歡乎凱旋的激情。
海風似乎正從她的正麵吹過來,薄薄的衣衫隱隱顯露出女神那豐滿而富有彈性的身軀,衣裙的質感和衣褶紋路的雕刻令人歎為觀止。向後飄揚的衣角和展開的雙翅構成了極其流暢的線條,腿和雙翼的波浪線則構成一個鈍角三角形,加強了前進的態勢。
據研究,這是雕塑家為紀念希臘羅地島的一場勝利海戰而製作的。女神雖然失去了頭部和雙臂,但在人們的眼裏它是雕像中表現熱情奔放與動態的最完美的作品。
【逸趣苑】
《蒙娜麗莎》的真相
掛在盧浮宮裏的達芬奇的代表作《蒙娜麗莎》早已經聞名世界,這幅畫以"攝人魂魄"的微笑征服了全世界的藝術愛好者。
然而,在這幅畫的背後,一直存在著很多謎題。其中最困擾人們的就是:誰是這幅畫的模特?
人們在意大利畫家、美術史家瓦薩裏的記載中發現,畫中人為佛羅倫薩銀行家弗朗西期-傑列-喬貢多的妻子麗莎夫人。"蒙娜"隻是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語對夫人的簡稱,所以,直譯過來,《蒙娜麗莎》這幅肖像畫的名稱應該為《麗莎夫人》。這幅畫的創作世間大約是在1503-1506年間。這樣,問題又來了。因為,在當時的社會風氣下,隻有行為不端的女性才會把頭發披在肩上,而麗莎夫人是一位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有身份的婦女,而且當時她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現實中像她這樣的一個女性,怎麼可能像畫中一樣,把頭發披散在肩上呢?
這個問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著人們,直到2006年9月,加拿大的一個研究小組的一個重大發現,才解開了這個謎題。他們通過激光掃描做出作品的三維圖像,發現最初的"蒙娜麗莎"是穿著一件很薄的孕婦裝,頭發梳成一個小圓髻,同時,她的雙手是緊緊地抓住椅子把手的,而不是像我們今天看到的那樣,靠在椅背上,筆直地坐著。
這樣看來,當時給達芬奇做模特的的確就是麗莎夫人。
【旅遊貼士】
在巴黎參觀博物館可以購買通票,根據參觀時間分為1、3和5日三種,在規定的時間內,你可以不限次數地自由參觀巴黎和巴黎大區內的70多家博物館和曆史遺跡。這種通票一般在地鐵站和相關旅遊景點可以買到。
巴黎的出租車很少,而且有點像我們的公共汽車,需要在固定的站點等候,價格也很高,坐出租車並不劃算。最好還是搭乘地鐵和公交車,二者的車票可以通用,經濟實惠。
【課本鏈接】
《曆史與社會·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六課,文明中心--城市
海中歌劇院--悉尼歌劇院
悉尼歌劇院位於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悉尼,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以特色的建築設計聞名於世,由丹麥設計師約恩·烏鬆設計,曆經十幾年的時間於1973年落成。
悉尼歌劇院的造型十分奇特,外觀為三組巨大的殼片,聳立在南北長186米、東西最寬處為97米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基座上。第一組殼片在地段西側,四對殼片成串排列,三對朝北,一對朝南,內部是大音樂廳。第二組在地段東側,與第一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規模略小,內部是歌劇廳。第三組在它們的西南方,規模最小,由兩對殼片組成,裏麵是餐廳。殼外頭覆蓋著105萬塊白色的奶油色的瓷磚。遠遠望去,既像一組晶瑩的貝殼,又似一簇揚起的白帆。與周圍景物相映成趣,被稱為海中歌劇院。
現在,歌劇院已經成為悉尼市的標誌性建築。2007年6月2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事亭】
歌劇院的靈感
悉尼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那裏風景旖旎,空氣清新,景色宜人。當你置身於此,便會被這美麗的風景深深吸引,並沉醉其中。
有一年,一位丹麥的青年來到了悉尼。他站在海邊,眺望著貝尼朗岬角,不禁神思飛揚。他的眼中,似乎有一葉揚帆遠航的船隊正在出海,又好像有一簇潔白的大貝殼站立於海灘。周圍的景物此時是多麼和諧的一個整體:蔚藍的大海,潔白的貝殼,張起的風帆,一切景致都那麼自然地融彙在一起,充滿了詩情畫意。他沉醉在這美好的畫麵中,幾乎完全忘記了真實的世界,並把這一閃即逝的意念,用筆勾勒了出來。
這位丹麥青年就是著名的丹麥設計師伍重。他受澳大利亞總理凱希爾的邀請,來為悉尼將要建造的歌劇院進行方案設計。
隨後,伍重的設計方案與其他30多個國家的223個設計方案一起被呈送上去,進行審查。可是,由世界建築權威們組成的評選委員會在初選時,將五重的設計方案打入了冷宮,初步選定了另外10個方案。因為他畫的隻是一個隨意的示意性草圖。
然而,事物總是很有戲劇性,就像是魔術師手裏的魔術一樣,不到最後一刻你就無法知曉最後的結果。當時的評委會主席是美國著名建築師沙裏寧,他因為有事遲到而沒有趕上初選,當他來到澳大利亞後,評選委員會將已經初步挑選出的10個方案拿給沙裏寧,讓他過目。沙裏寧仔細看了這10份方案後,搖搖頭,這裏沒有一份是令他滿意的。於是他又回過頭,從被淘汰的213份方案中重新挑選,他一下子看重了伍重的設計方案。在他看來,伍重的方案雖然隻是一個草圖,但是十分有特色,如果真能實現的話,那必然會成為既美麗,又非凡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