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
◎禮節要舉動自然才顯得高貴。假如表麵上過於做作,那就丟失了應有的價值。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機會先把前額的頭發給你捉而你不捉之後,就要把禿頭給你捉了;或者至少它先把瓶子的把兒給你拿,如果你不拿,它就要把瓶子滾圓的身子給你,而那是很難捉住的。在開端起始時善用時機,再沒有比這種智慧更大的了。
◎合理的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課本鏈接】
《曆史與社會》(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二課《衝破思想的牢籠》
“歐洲的良心”——伏爾泰
【名人檔案】
姓名: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1694年~1778年),伏爾泰是他的筆名
家鄉:法國巴黎
主要成就: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和“歐洲的良心”。一生致力於揭露和批判黑暗的封建製度和宗教統治,為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作了輿論準備。其代表作有哲學論著《形而上學論》、《哲學通信》等,文學作品《亨利亞德》、《奧爾良少女》等。
【名人故事】
險些夭折的神童
1694年11月21日夜晚,在富麗典雅、多姿浪漫的法國首都巴黎,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出生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就是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伏爾泰。
伏爾泰的父親是一名法律公證人,在伏爾泰出生的那個夜晚,他十分焦急地守在產房門外——這個孩子是他的第五個孩子,之前的四個孩子中有兩個不幸夭折了——他十分擔心這個孩子的健康。過了一會,產房裏終於傳來了哇哇哇的嬰兒清脆的啼哭聲,他那顆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下了。
然而,他高興地有些早了。小伏爾泰出生不久後護士就衝他大喊:
“不好了,先生,您快過來呀?”
“怎麼了?怎麼了?我的孩子怎麼樣了?”他一邊跑向產房一邊焦急地問道。
“他剛出生的時候大聲哭了幾聲,可是現在沒有聲音了,真是太可怕了,恐怕……”護士欲言又止。
父親在一旁喃喃自語:“不會的,不會的!他一定會沒事的!”他嘴上這麼說,心裏卻在打鼓:“可別像前兩個孩子那樣呀!”
護士看著焦急的父親說:“沒有其他什麼好辦法,隻能試試了!”
說完,護士便在這個奄奄一息的孩子後背重重地拍了一下。奇跡發生了——小伏爾泰竟從死神的手裏逃脫了出來,還委屈地哭了起來。
小伏爾泰雖然逃脫了死亡的魔爪,可是身體卻十分虛弱。父親看著這個虛弱的孩子,對他的將來已經不抱多大希望了,隻要他能夠健康地長大成人就心滿意足了。
轉眼間,三年過去了。三歲的伏爾泰眨著一雙藍色的大眼睛,聰明又可愛。不僅會做一些笨拙的動作來引人發笑,而且更令人叫絕的是,三歲的他竟然能夠自己看書,並且還有過目不忘的本領。
有一天,父親回到家,看見小伏爾泰一個站在床上手舞足蹈,嘴裏還念念有詞地說著什麼。父親走過去,聽了一會,驚訝地發現,兒子正在背誦《拉·封丹寓言》。父親拿起書對照著書本聽兒子背誦,他發現兒子不僅準確地將這篇文章背誦了下來,而且表演得也十分精彩。
“這怎麼可能呢?他才三歲而已呀!”父親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於是他等小伏爾泰表演完,便問他:“孩子,你什麼時候會背誦寓言的?能不能再給爸爸背誦一個?”
小伏爾泰認真地回答:“這個是我剛剛背會的,讓我再看一個故事,馬上背給您聽!”說著,拿起那本書專心地看了起來。看完以後,他將書本合上,然後有聲有色地背誦了起來,居然和原文一字不差。
父親聽後,目瞪口呆,他堅信小伏爾泰將來長大後一定會是個有作為的人。從此,父親便將培養伏爾泰作為一件重要的事情來做。小伏爾泰也十分好學。果然,伏爾泰長大後,不負父望,成了法國一個著名的學者。
伏爾泰為卡拉鳴冤
?
伏爾泰是一位急公好義的真君子。他晚年定居在法國和瑞士邊境的費爾奈莊園。那時候,法國發生了宗教上的派性鬥爭,很多人被迫四處逃亡。伏爾泰在自己的莊園內,先後收留過上百戶難民。他還多次為那些難民打抱不平,替窮人伸張正義,平反冤案。其中影響最大的一次,莫過於他為卡拉鳴冤。
這件冤案源於一個普通的自殺案件,可是後來卻演變成了一樁複雜的謀殺案,並掀起了一陣不小的風波,事件的整個過程是這樣的:
卡拉是位頗受人尊敬的布商,家住法國的圖盧茲。
1761年10月13日深夜,卡拉家裏發生了一場可怕的悲劇。當天晚上,卡拉回到店裏,突然發現他的長子馬克·安東尼懸梁自盡了。一時全家人慌了手腳,母親痛苦失聲,驚動了鄰居。鄰居們紛紛趕來,大家一邊覺得惋惜,一邊猜測他的死因。突然在圍觀的人群中有人說道:“這不是自殺,而是謀殺。凶手就是馬克·安東尼的父母,因為馬克·安東尼選擇了天主教,而其父卡拉卻是個胡格諾派的新教徒。他違反了卡拉的意誌,所以卡拉便把他殺害了。”
由此,馬克·安東尼的死就由一起簡單的自殺案而演變成了一起複雜的宗教謀殺案了。安可·安東尼被宣布為神聖的殉道者,他的屍體被抬進了教堂。而他的父親卡拉則成了殺人犯。圖盧茲的一位法官聞訊趕來,既沒有經過調查,也沒有審訊,甚至連現場也沒看上一眼,便以“謀殺”罪將卡拉一家人抓走了。
馬克·安東尼到底是為什麼而自殺的呢?原來,這位28歲的青年曾經學過法律,一心想當律師,但是由於無法拿到天主教的證明書,隻好跟著父親一起經商。他本想從父親那兒拿一筆錢做生意,結果遭到了父親的拒絕,由此他便開始整日借酒消愁。後來他又欠下了一大筆債務,更覺得生活沒有了希望,前途也越來越渺茫,於是一念之差便懸梁自盡了。
1762年3月10日,法庭粗暴地判決卡拉車裂之刑,成了轟動一時的一大慘案。
慘案發生以後不久,伏爾泰的一位朋友從朗葛多克來看望他,順便將此事告訴伏爾泰,這引起伏爾泰的極度震驚。他一向對教會持懷疑態度,卡拉老漢的悲慘遭遇,更激發了他對教會和司法部門的強烈憤慨。
恰好卡拉斯家屬逃亡到日內瓦,與伏爾泰住地法爾奈很近,伏爾泰在了解了事情真相以後,立刻著手為卡拉斯的平反努力。
他先後用了整整四年的時間,發動了他周圍的朋友、法國上流社會的貴族們,甚至還動用了普魯士王弗裏德裏希二世和俄國新即位的葉卡特琳娜二世為卡拉案件呼籲,使得當時的歐洲各國輿論都相信對卡拉一案的審判懷有宗教偏見,定罪不公。
當時的法國政府迫於輿論壓力,隻好任命50位法官組成陪審團,對卡拉一案進行了重新審理。終於,伏爾泰的申訴最後終於獲得了成功,這起冤案於1765年3月被平反昭雪。
【名人名言】
◎書讀得多而不思考,你會覺得自己知道的很多。書讀得多而思考,你會覺得自己不懂的越多。
◎堅強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驚人的事業。
◎圖書館是人類知識與謬誤的寶庫。
◎我堅決反對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無論天資有多麼高,他仍需學會了技巧來發揮那些天資。
【課本鏈接】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4課《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盧梭
【名人檔案】
姓名:讓·雅克·盧梭(1712年~1778年)
家鄉:瑞士日內瓦(法國國籍)
主要成就: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學上,他主張感覺是認識的來源,堅持“自然神論”的觀點;強調人性本善,信仰高於理性。在社會觀上,他堅持社會契約論,主張自由平等,反對專製、暴政。其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新愛洛伊絲》、《懺悔錄》等。
【名人故事】
小書迷
1712年6月28日,盧梭出生在瑞士日內瓦一個鍾表匠的家庭裏。盧梭的祖父原本是法國新教教徒,後來為了躲避宗教迫害,才於16世紀中期舉家搬遷到瑞士來。父親是一個技術精湛的鍾表匠,名為伊薩克·盧梭。母親是一個的牧師的女兒,聰明賢惠,端莊大方,名叫蘇薩娜·貝納爾。不幸的是,母親因為生他時難產死去,他是由父親和姑媽撫養長大的。
父親非常喜歡讀書,並且這種嗜好也遺傳給了他。母親在去世前也非常喜歡讀書,因此她死後留下了許多小說。這些小說成了盧梭和父親的至寶。他們父子倆常常在晚飯後,一道閱讀。每一本他們都讀得入迷。有時候,他們倆會讀一整夜,直到聽到清晨的山雀叫了,父親才很難為情地說:“我們去睡吧。”這時盧梭才不情願地放下手裏的書。
盧梭的童年就是這樣度過的。書裏的那些知識漸漸充實並且滋養著盧梭幼小的心靈,使他對知識的渴望更加強烈。於是他稍微長大一點後,便在父親的鼓勵下讀了許多古希臘、古羅馬的名人傳記。盧梭7歲那年就將家裏的書全部看完了。他讀完家裏的書後,就開始外出到處借書來讀。他的閱讀範圍很廣,文史哲無不涉獵,像勒蘇厄爾的《教會與帝國曆史》、包許埃的《世界通史講話》、普魯塔的《名人傳》、那尼的《威尼斯曆史》、莫裏的劇本等等,他都讀過。
在讀書的過程中,書裏那些曆史人物的典範影響再加上父親的諄諄教誨,使幼小的盧梭深深地體會到了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的可貴。他以那些偉人為榜樣,甚至將在言行上也常常模仿那些偉大的曆史人物。有一天,他在桌子旁為父親講述斯契瓦拉的事跡,說著說著就走上前去,將手放在了熊熊燃燒的火爐之上,以此來模仿斯契瓦拉的英雄壯舉。可把父親給嚇壞了。
盧梭十三歲那年,舅舅決定將他送到馬斯隆先生那裏,想讓他學當律師書記。但是盧梭一點也不喜歡這種隻是為了賺錢而缺乏趣味的職業。他受不了每天為了那些瑣碎的雜務而忙得焦頭爛額,頭暈腦脹。馬斯隆先生也似乎也不太喜歡盧梭,常常罵他愚蠢懶惰。盧梭實在是忍受不了這種侮辱,一氣之下便辭掉了工作。
從馬斯隆那裏離開後不久,盧梭又找到了一份新職業——在一位雕刻匠的手下當學徒。鑒於以前做書記時得到的教訓,所以雖然每天還是要做一些他不喜歡的事,但是他已經不像從前那樣抱怨了,甚至有些喜歡上了這份工作。因為他喜歡繪畫,並且覺得揮動刻刀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可是後來發生了一件事,又改變了他的想法。
有一天,盧梭在空餘的時間,為他的朋友雕刻騎士勳章,他將以古羅馬時期的錢幣當做模型雕刻在了勳章上,結果被他的師傅發現了。師傅以為他在製造假銀幣,便不分青紅皂白地將他痛打了一頓。由於師傅的暴虐專橫,使得盧梭對這份本來喜愛的工作越來越感到苦不堪言。但這種狀況卻促使他又恢複了時隔已久的讀書習慣。當然,不能夠想讀就讀。可是,越是受到限製,他讀書的興致就越濃。當時,附近有一家租書店,盧梭便經常去那家書店看書,他常常讀到手不釋卷,有時甚至還為此耽誤了工作時間,受到師傅的責罵和體罰。但是他仍舊經常到書店裏讀書,結果不到一年時間,便將書店裏的所有書都讀了個遍。在這些書的熏陶下,他改掉了許多幼稚的脾氣和一些不良習慣,同時也在內心深處喚起了更加高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