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輯 科學家(一)(1 / 3)

當你坐在開著空調的屋子裏,看電視、玩電腦時;當你乘著飛機、火車或汽車探親訪友、周遊世界時,當你的思緒隨著神舟飛船一起遨遊太空時,你是否感受到了科學的神奇力量和無窮魅力?可以說,沒有科學,就沒有我們現在所看到和所擁有的一切。當然,所有的科學發明都離不開科學家睿智的頭腦和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認真學習、刻苦鑽研、勇於創造實踐的品質。

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

【名人檔案】

姓名:詹天佑(1861年~1919年),字達朝,號眷誠

家鄉:廣東南海

主要成就:中國第一位傑出的愛國鐵路工程師,主持修建了京張鐵路(北京——張家口)等鐵路工程,被譽為“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

【名人故事】

愛擺弄“洋玩意”的孩子

詹天佑出生於廣東南海一個茶商家庭,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除了割地賠款,還開放了上海、寧波、廣州等5處通商口岸,西方各國的商人紛紛在這些地方開設了洋行,通過中國買辦直接購進茶葉等大宗商品,詹家原來興旺的茶葉外貿生意逐漸衰敗下來,幾乎到了破產的邊緣。

盡管生計艱難,但詹天佑的父親還是在詹天佑6歲的時候,把他送進了當地的一家私塾。在這樣的舊學中,詹天佑學的仍然是《三字經》、《四書》、《五經》等傳統文化知識以及八股文的寫法。也許是受當時的時代影響,也許是詹天佑的本性使然,他對作八股文一點兒也不感興趣,相反,卻對一些洋玩意情有獨鍾。

由於當時的廣州屬於5處通商口岸之一,詹天佑從小就經常常看到並接觸到很多來自西放的“洋貨”以及各種各樣的機器。詹天佑被這些機器深深地吸引著,每每在街上看到洋人或者從國外回來的人擺弄一些“洋玩意”時,他都會好奇地駐足觀望,仔細觀察別人的操作方法、機器結構等等,渴望了解這些新奇東西內在的秘密。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他還會很有禮貌地向別人請教,追根究底地弄明白自己的疑惑。由於家裏窮,買不起這些西洋的東西,他就悄悄地撿一些別人不用的機器零件收集起來,他經常在衣兜裏裝著撿來的小齒輪、發條之類的東西,一有時間就掏出來反複擺弄,一會兒拚裝成奇形怪狀的玩意,一會兒又拆開重新組裝,一個人玩得不亦樂乎。

詹天佑去私塾的路上要經過一個工廠,裏麵的大機器每天轟隆隆地運作著,運貨車也進進出出地忙碌著,這一切都讓詹天佑覺得很好奇。他每天路過這個工廠的時候都要在門口站上很久,心裏充滿了疑問:為什麼哪些機器不用人力就能夠工作呢?是什麼給了它力量呢?它裏麵的結構是什麼樣子?……一邊琢磨,一邊蹲在地上畫著機器的結構圖,思考機器的工作原理。如此一來,就經常耽誤上課的時間。

詹天佑的父親很疼愛這個兒子,他知道以現在的時代、自己家的家境來說,都已經不可能讓詹天佑走科舉做官這條路了,因此,看到兒子對機器的熱愛時,他就想,不如讓兒子學一門西洋技藝,將來也能憑借這個謀生,所以很支持兒子的興趣。詹天佑家裏的牆上掛著一架鬧鍾,那可以說是家裏唯一還值些錢的東西了。這架掛鍾也吸引了小詹天佑的目光,一安靜下來,他就仰著小臉看那架掛鍾,拽著父親的衣服問:“爹爹,掛鍾為什麼會滴答滴答地響呢?為什麼能報時間呢?那些指針是怎麼走的呢?”他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常常把父親問的張口結舌,答不上來。詹天佑看得不到答案,就趁父親不注意的時候把掛鍾拆開看了個仔細。可是等他再想把掛鍾重裝回去時,麻煩來了,他忘記了掛鍾的組裝順序,把一堆零件顛過來倒過去地忙了很久,急得出了一身大汗,也沒能恢複掛鍾原來的麵目。沒辦法,他隻好耷拉著小腦袋去告訴父親。父親雖然很生氣,但他想孩子愛擺弄東西也不是錯,因此就帶著詹天佑和一堆掛鍾零件去了鍾表店,讓詹天佑仔細地觀察鍾表工人是如何組裝掛鍾的。

詹天佑對於“洋玩意”的興趣和熱愛,最終讓他走上了一條學習西洋技藝的道路。

艱難報國路

詹天佑11歲時,由於家境困難,父親準備讓他放棄讀書去做工掙錢,這時他們的同鄉譚伯邨恰好從香港趕回來,並帶來了一個消息:政府正在招收12~14歲的孩子出洋留學。這對於聰明好學、喜歡西洋機器的詹天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考慮到兒子的未來,詹天佑的父母決定送兒子去香港報考,詹天佑也很爭氣地通過了考試。他的父親在清政府的出洋合同上簽了字。經過了半年的培訓,詹天佑和其他一些同學一起登上了赴美的輪船,開始了他的留學生涯,這一走就是將近10年的時間。10年後,詹天佑在耶魯大學土木工程係拿到了學士學位,他的畢業論文《碼頭起重機的研究》也獲得了導師很高地評價。本來詹天佑還應該再進行兩年的遊曆,但是他卻突然接到了政府裁撤留美學生的命令,隻好奉詔立刻趕回國內。

當時擔任北洋大臣的李鴻章在北京接見了這批歸來的留美學生。按照規定,學生們必須穿長袍馬褂並梳起長辮子。無奈之下,詹天佑隻好脫下穿慣的西裝,換上了長袍,但是,麵對李鴻章派人送來的假辮子,詹天佑無論如何也不肯戴。

第二天李鴻章接見他們時,看到他們依舊保持著國外的習慣,直直地站在那裏,既不下跪,也不見禮,很是生氣。忽然,他的目光又瞟到了依舊一頭短發的詹天佑,立刻勃然大怒,衝著留學生們大聲斥責道:“你們真是太離經叛道了,眼裏哪還有天地君親師。”說著甩了甩袖子,氣衝衝地離開了。之後又下令這些學生不許離開北京,等候政府的分配。

很多留學生為了謀個好差事,就開始托人想辦法找門路,給一些大官們送錢送禮,希望能夠得到提拔。而詹天佑看不起這樣的行為,他覺得做事要憑借自己的真本事,如此托關係走後門就算是得了個好差事也對國家和百姓沒什麼好處。因此他執意不肯去叩拜權貴。結果,學土木工程的他竟然被分派到福州水師學堂學習駕駛海船。這著實讓詹天佑的心涼了半截,原來報國竟然這麼艱難,還需要請客送禮?他雖然想不通,但也無奈,隻好去了福建水師,並且一呆就是七年。

正在他報國無門,異常苦悶時,他的老同學鄺孫謀來信邀請他擔任中國鐵路公司的工程師,詹天佑高興地答應了。

當時,中國的很多鐵路都是外國人出錢雇人修的,他們利用這些鐵路掠奪中國的物產,推銷外來的洋貨。詹天佑看在眼裏,氣在心中。由此,他暗暗立下了一個誓願:一定要修建中國人自己的鐵路!

最終,在他的主持下,中國人也修起了自己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1909年9月24日,京張鐵路的正式通車也終於掀開了中國鐵路建設史上輝煌的一頁!

【名人名言】

◎勿屈己而徇人,勿沽名而釣譽。

◎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

◎路是腳踏出來的,曆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曆史。

◎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課本連接】

《中國曆史》(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21課《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一)》

“克隆之父”——童第周

【名人檔案】

姓名:童第周(1902年~1979年),字慰孫

家鄉:浙江省鄞縣

主要成就:中國卓越的實驗生物學家、教育家,也是中國實驗胚胎學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都在從事細胞生物學、實驗胚胎學、發育生物學的研究工作,在兩棲類、文昌魚和魚類卵子早期發育規律的研究方麵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名人故事】

從倒數第一到正數第一

童第周出生於浙江寧波的一個貧苦家庭,父親是鄉下的私塾老師。由於家裏窮,父親沒有錢供他進新學堂念書,所以就一直把他帶在身邊,一邊勞動,一邊教他讀四書五經。就這樣直到17歲,童第周才有機會進入寧波師範學校讀書。

由於童第周之前沒有上過學,隻和父親學了一些文史方麵的知識,在數理方麵沒有一點兒基礎,因此學校的課程他學起來非常吃力。但童第周沒有氣餒,決心通過努力克服學習中遇到的難題。他每天除了睡覺吃飯,其餘的時間都花在了學習上,從來不和其他同學一起去玩耍,同學們都笑他是個書呆子。童第周的努力終於換來了成果,他的成績很快進入了班裏的前幾名,老師也常常用他做榜樣來激勵其他的同學。

隨著知識的積累,眼界的擴大,童第周已經不滿足於自己所學的知識了,他想到更好的學校去讀書,掌握更多的知識。他把目光瞄準了效實中學,效實中學是當時全浙江最好的學校,要求也非常嚴格,它不但十分重視數理化學科的基礎,而且對英語水平的要求也很高,據說那裏的老師都是用英語講課的。數理化是童第周的薄弱科目,而英語更是他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東西。因此當哥哥聽了童第周的想法後,就勸他:“你沒學過英語,數理化又差,考這所中學根本不可能,不如報個普通中學吧,那樣把握還大一些。”童第周搖搖頭說:“哥哥不用擔心,我一定會努力考上效實中學的。”從此,童第周更加努力了。為了攻克英語,他把單詞抄在一些小紙片上,一有時間就反複地背誦,每天都要學到深夜。

哥哥被童第周的決心感動了,決心排除一切困難支持他上學。他委托自己的朋友幫童第周打探效實中學的招生情況。哥哥的朋友帶回了一個不好的消息,說效實中學這次招生非常嚴格,而且不招一年級的新生,隻招三年級的插班生,這對童第周來說又增加了一重困難。但是童第周仍然不改初衷,學習更加努力了。最終童第周考上了效實中學,雖然他是被錄取考生中的最後一名,但以他的基礎來說,這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了。然而,麵對成績單,童第周還是覺得有些難過,他發誓,一定要把倒數第一變成正數第一。

剛開學不久,學校裏就傳出了童第周為了談戀愛,晚上到深夜才回宿舍休息的流言。有人找到童第周求證,童第周隻是笑笑,並不多做解釋。這讓他的老師很是擔憂。

一個深秋的夜晚,教童第周數學的陳老師由於出去辦事,很晚才回到學校。夜晚的校園,寂靜而空廓,幾盞昏黃的路燈,陣陣卷地的秋風,讓人覺得格外的冷清。陳老師裹了裹身上的外套,快步向前走著。當他轉過一個彎,忽然發現前麵的路燈下有一個瘦小的身影。陳老師先是嚇了一跳,待仔細看時,才發現那個身影竟然是童第周。他想起這段日子的傳聞,決定過去看看童第周究竟在幹什麼。他悄悄地走到童第周身後,卻不由地楞住了,原來童第周正捧著數學課本,認真地在地上演算題目。陳老師的眼睛有些濕潤了,多麼好學的一個學生啊!

看著童第周身上單薄的衣服,陳老師對他說:“童第周,天太晚了,又這麼冷,早點回去休息吧!”

“哦,好的,馬上就回。”童第周回答著,手上卻沒有停止演算。半晌,他才覺出不對,抬頭看時,才發現了站在他身邊的陳老師。童第周立刻站了起來,有禮貌地叫了一聲陳老師。陳老師又催他回去休息。卻見童第周撓撓頭說:“老師,我這有一道題沒有弄清楚,你能幫我講講嗎?”陳老師被童第周的好學精神感動了,他接過課本耐心地給童第周講解起來,昏暗的燈光下,師生兩人的身影拉的很長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