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
父親的教導
鄧稼先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的一個書香世家,他的父親鄧以蟄是我國著名的美學家和美術學家,曾經赴美國留學,既通曉中國文化,又深受國外文化的熏陶,可以說是學貫中西的人物。鄧稼先出生後,鄧以蟄取“禾之秀實,而在野曰稼”的意思,為兒子取名為“稼先”。
由於鄧以蟄學成歸國後,在清華大學當教授,因此鄧稼先一家就從安徽遷居到了北京。聰明伶俐的鄧稼先很得父親的喜愛,不過父親對他的要求也非常嚴格。在鄧稼先四五歲的時候,父親就開始教他學習《四書》、《五經》了。
鄧稼先四歲那年的冬天,他正站在父親書房裏背誦《論語》,父親的一位好朋友張奚若教授前來拜訪。父親放下書,將張教授迎進書房中,對鄧稼先說:“你先出去玩吧!晚上再接著背。”張教授笑著問:“稼先才多大,你就讓他背書,我看看在背什麼?”說著就拿起鄧稼先剛放在桌子上的書,一看居然是論語,就很奇怪地問鄧稼先的父親:“你怎麼還讓孩子背這些東西,都是老古董了?”鄧以蟄笑了笑說:“這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是有好處的。總不能讓孩子們把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都扔了吧!”
除了要求鄧稼先學習古典文化,鄧以蟄也指導他閱讀外國名著。鄧稼先上小學的時候,他就先後閱讀過莫泊桑、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外國著名作家的作品。為了能讓鄧稼先學好英語,父親還親自做他的啟蒙老師,從26個字母開始,到一個一個簡單的單詞,由淺入深,為他將來出國留學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鄧稼先五歲時,進入武定侯小學讀書,後來又轉入四存小學,雖然學校不太好,但是鄧稼先學習很用功。由於父親從小就督導他學習,所以對他來說,功課並不是困難的事情。因此他很容易地就考上了初中。初二時,他轉到了當時的一所教會學校——崇德中學,崇德中學對英語的要求很高,而鄧稼先童年時就開始和父親學英語,基礎很好,因此學起來得心應手。他的英語成績把其他同學都遠遠地甩在了後麵。
在這段時期,他對數理化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喜歡數學。開明的父親知道了他的興趣,就專門請了師大附中的一位數學老師來給他補課,希望他能在數理方麵有較大的發展。鄧稼先也仿佛是著了魔一般,每天都演算數學題直到深夜。
在父親的嚴格要求和悉心教導下,鄧稼先的學習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他也逐漸開始認識人生和世界,開始規劃起了自己的未來。
壯國威研製原子彈
1937年,日寇開始大舉侵略中國,鄧稼先原來平靜的讀書生活也就此被打斷了。他幼小的心靈被強烈的民族恥辱深深地刺痛著。從此,除了讀書,他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和同學聚會,討論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討論政府的無能和日寇的可惡。
北平被日本人被占領以後,這裏的老百姓更是受盡了屈辱。日軍不但規定了種種限製中國人的規矩,還下令讓所有的中國人見到日本士兵時,都要停下來向他們鞠躬行禮。這種踐踏中國人尊嚴的做法,讓少年鄧稼先怒火中燒,可是他明白僅憑個人的力量是沒辦法反抗的。因此每次遇見日本兵的時候,鄧稼先都會繞開他們,哪怕為此會多走很多冤枉路也在所不惜。他絕對不容許可惡的侵略者玷汙自己的人格和尊嚴。
如何將日本人驅逐出中國?我又能為這個事業做些什麼呢?這是鄧稼先此刻經常想到的問題。從平常和同學們的討論中,他認識到日本這個彈丸小國之所以敢這麼囂張,主要是因為中國經濟落後、科學不發達,沒有先進的武器造成的,因此這時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造出先進的武器,才能讓祖國揚威於世界,讓別的國家不敢再欺負我們。從那以後,鄧稼先就開始更加刻苦地學習,成績在全校一直都名列前茅。
可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鄧稼先的生活。那次,日本人又占領了我國的一座城市,他們下令要全北平城的市民和學生都出來開會遊行,慶祝他們的勝利。老百姓早在心裏恨死了這些日本人,一些愛國學生聽到又一座城市被日本人占領的時候,忍不住痛哭失聲。如今日本人又來逼迫他們慶祝,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羞辱。可是身處這樣的境地,每個人都是敢怒不敢言,他們默默地走出了家門。鄧稼先這次實在忍不下去了,他滿腔的仇恨一下迸發了出來。看著會場上四處飄舞的日本國旗,他上去將其中的一麵狠狠地扯下來,撕了個粉碎,而後摔在地上又踩了幾腳。盡管當時有很多同學把他擋了起來,沒有被日本人發現,但他的舉動還是被一個狗腿子發現了。他盯緊鄧稼先,一直跟蹤追查到了他的學校。校長得知這件事情後,就一邊敷衍日本人的盤問,一邊派人去鄧稼先家裏通知,讓他立刻逃出北平。鄧稼先的父母無奈之下,隻好讓鄧稼先的大姐鄧仲仙帶著弟弟逃離北平,到了昆明。
在昆明,鄧稼先上了西南聯大物理係,後來又考上了赴美留學的研究生,在美國學習期間,他的心中還一直擔憂著國內的情況,念念不忘“科學救國”的重任。他紮進新知識的海洋中,努力地擷取自己所需的一切。由於他的勤奮和刻苦,兩年後,他就順利地通過論文答辯,拿到了博士學位。
回國後,新中國政府安排他進了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專門從事研究原子能的工作。1958年,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從各個角度出發,認為中國人要想自立自強,必須發展核武器。但是應該去哪裏找研究核武器的人才呢?這時,擔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長的錢三強推薦了鄧稼先。由於國內還沒有這樣的尖端技術,鄧稼先心裏有些惴惴不安,但是他知道這件事對國家的影響和意義,因此他接受了這個艱巨的任務。為了確保原子彈研製的隱密性,鄧稼先隱姓埋名,不再發表學術論文,做公開報告,也不再出國,甚至和朋友們的交往都刻意地減少了。中蘇關係破裂後,蘇聯撤走了在中國的所有科技人員,鄧稼先肩上的膽子更重了。他仔細思考研製原子彈的總體方案,每天晚上連做夢都是原子彈。研製核武器必須麵對放射性物質對人體的輻射傷害,但鄧稼先毫不畏懼,天天頻繁出入車間。
就這樣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實驗,在1964年10月16日,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終於爆炸成功了。當那朵蘑菇雲在我國西北上空騰起時,鄧稼先的眼淚奪眶而出!
【名人名言】
◎未來工作是一項崇高的事業,做好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
◎我不愛武器,我愛和平,但為了和平,我們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終結後可以再生,那麼,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
【課本連接】
《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1課《鄧稼先》
蒸汽機的發明者——瓦特
【名人檔案】
姓名:詹姆斯·瓦特(1736年~1819年)
家鄉:英國格拉斯哥
主要成就:英國著名的發明家,工業革命時期的重要人物。他改進了已出現的蒸汽機的原始雛形,發明了單缸單動式和單缸雙動式蒸汽機,還發明了氣壓表、汽動錘。提高了蒸汽機的熱效率和運行可靠性。人們將功率和輻射通量的計量單位稱為瓦特,以紀念他對社會生產力發展做出的傑出貢獻。
【名人故事】
水蒸汽的力量
瓦特出生在英格蘭的一個名叫格裏諾克的小鎮,他的父親是造船工人,母親是為普通的家庭婦女。由於在小瓦特之前,他的父母已經夭折了5個孩子,因此,看著身體瘦弱的小瓦特,父母很是擔心,就給他取了一個和父親一樣的名字。
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讓瘦弱的瓦特漸漸壯實起來,但是這也形成了他依賴母親的性格。一直到10歲,瓦特都很少出過家門。別的同齡人都上學了,小瓦特卻還跟在母親的身邊,和父母學一些寫字、算術、繪畫方麵的基礎知識。他性格內向,不願意出去找小朋友玩,就一個人整天呆在家裏玩自己心愛的玩具,拆拆裝裝的時間長了,他甚至能夠自己做出新的玩具來。
有一次,小瓦特父親的一位朋友來他家裏做客,看到獨自蹲在地上出神的小瓦特,擔憂地對瓦特的父親說:“老兄,你不能這樣總讓孩子自己呆在家裏,他應該去上學了。”
瓦特的父親一臉為難地說:“我也知道,可是這孩子生性膽小,不願意出去,我也沒辦法。不過他是個聰明的孩子,喜歡自己鑽研。你看他又在自己學習呢!”客人聽了,悄悄地走到瓦特身後,看到瓦特正手拿鉛筆,在地上寫寫畫畫地演算幾何題呢!
客人問他:“瓦特,你在做什麼?”
瓦特抬起頭來,回答說:“我在畫圖形呢,看,這個是三角形,這個是正方形,它們雖然形狀不一樣,但麵積是相同的。”聽了瓦特的話,客人很是驚訝。
瓦特很喜歡看書,他常常請父親幫他借一些數學、物理方麵的書來讀。讀書累了,他就托著腮,認真地觀察周圍的事物,思考其中的原理。
有一次,他看書累了,就起身去院子裏歇息。正在廚房裏忙活的祖母看到他,就喊:“瓦特,你快來幫我看著這壺水,我去儲藏室拿些菜來。水開了就把它拿下來。”
瓦特答應了一聲,就進了廚房。他坐在小凳子上,看著水壺出神。過了一會兒,水開了,壺裏麵響起咕嘟咕嘟的聲音,壺蓋也被頂得一跳一跳的。瓦特看的有些吃驚,心想:壺蓋為什麼會跳起來呢?是哪裏來的力量呢?想的出了神,就忘記了祖母交給的任務。過了一會兒,祖母回來了,她看著瓦特定定的眼神,就知道他又犯了平常的毛病,就自己上去把水壺拿了下來。
“祖母,”瓦特忽然開口問,“為什麼壺蓋會跳起來呢?是不是裏麵有什麼東西啊!”
祖母回答說:“壺裏麵是水,水開了自然就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瓦特並不滿意祖母給的答案,以後,他沒事的時候就會蹲在火爐旁看燒水。當壺裏的水沸騰時,瓦特就會把壺蓋揭開,然後再蓋上。他發現,水開的時候會又很多水蒸汽,而不開的時候水蒸汽少一些,這下他終於明白了,原來是水蒸汽把壺蓋頂開的。
改進蒸汽機
由於瓦特的身體瘦弱,直到11歲時才上了學。在學校裏,性格孤僻的他和其他同學都沒有任何往來,每天放學後,就直接回家,從來不在路上耽擱。回到家後,除了做數學題和閱讀其他書籍,瓦特幾乎把所有時間都花費在父親的工廠裏。工廠裏有很多機器,以及各種各樣的船上用具,瓦特喜歡在這些機器中走來走去。有時候,他還會趁父親不注意,從工具箱裏拿出錘子、斧子、鑿子等工具玩耍。偶爾被父親發現後,總會挨上一頓狠狠地訓斥。
由於屢禁不止,父親索性給瓦特做了一個小工具箱,還把一些不用的工具送給他玩。瓦特高興極了,沒事的時候他就照著工廠裏的機器做一些小模型。漸漸地,工廠裏的各種機器模型他都做了一遍。工人們都誇獎他手巧,將來一定能成為一名工程師。
瓦特畢業後,進工廠做了一名學徒,學習修理、製造機器。由於他天生靈巧,而且喜歡鑽研,他在這一行業很快就嶄露頭角,並受到了格拉斯哥大學的羅伯特·布萊克博士的賞識。當時布萊克博士正在為尋找裝配天文學儀器的人手發愁,有人向他推薦了瓦特。瓦特出色的表現給布萊克博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對這個年輕人很有好感,就介紹他在學校裏做了一名管理教學儀器的工人。在這段時間裏,瓦特利用大學裏完備的儀器設備,掌握了更加先進的技術。而且他還從一些科學家和教授那裏學到了許多科學理論知識,並學會了德文和意大利文。由於對用蒸汽作動力的機械興趣濃厚,他在平時收集了大量關於這方麵的資料。
有一次,學校請瓦特修理一台紐科門蒸汽機。瓦特在修理過程中發現了這種蒸汽機有許多缺點,於是他就嚐試這改進這些缺點。雖然他的設想很好,但是要從理論到實踐,再到造出真正實用的蒸汽機,並沒有那麼容易。辛辛苦苦地造出了一台蒸汽機後,他才發現自己製造的機器效果反而比不上紐科門蒸汽機,不僅性能差,而且還四處漏氣,根本就無法開動。
因為製造蒸汽機,瓦特欠下了巨額的債務,布萊克得知了這個情況,他再次伸手幫助了瓦特——把瓦特介紹給了自己的朋友、當時著名的企業家羅巴克。
羅巴克在蘇格蘭的卡隆開辦了一座規模較大的煉鐵廠,瓦特對新技術的研究對他的事業會很有幫助,因此,羅巴克對瓦特的研究給予了很大的熱情。他和瓦特簽訂了合同,決心資助瓦特研製新式的蒸汽機。瓦特花費了整整3年的時間,終於克服了重重困難,在1769年製造出了第一台樣機,並獲得了發明冷凝器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