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11歲的時候,伯父去世了。從此,錢鍾書的教育就由父親接管了。錢鍾書依然不喜歡數學,偏科偏地厲害。父親看管教不過來,隻好由他。這下,錢鍾書可“解放”了。他全身心地撲到了愛的書中去了。除了中國的古典小說,他還看了很多翻譯過來的外國小說。像狄更斯等人的作品,他看了一遍又一遍,覺得這和中國小說完全不同,是另一個迷人的世界。於是他想如果我能夠讀更多的英文小說該有多好啊!為了這個願望,他就開始努力學習英文,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錢鍾書的英語成績在學校裏一直是名列前茅。
雖然讀了很多的書,但錢鍾書的作文水平卻不怎麼樣。有一次,父親考他的作文,他寫的文章半文半白,用的詞句也很庸俗,把父親氣的狠狠地打了他一頓。也正是這一頓打激發了錢鍾書學習作文的誌氣,讓他漸漸地又迷上了寫作,最終步入了文學創作的殿堂,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
橫掃清華圖書館
錢鍾書中學畢業後,報考了清華大學,考試成績出來後,他的語文和英文成績全是特優,其中英語還考了滿分,美中不足的是,他的數學隻考了15分。這讓清華大學的招生辦公室非常為難。不過,當時清華的校長羅家倫先生非常賞識錢鍾書的才華,為了錢鍾書能夠進入清華大學,他極力奔走爭取,終於將錢鍾書破格錄取為英文係的學生。
進入清華大學後,錢鍾書立下了一個誌願,要橫掃清華大學的圖書館。清華大學藏書非常豐富,堪稱當時各大學圖書館之首。在圖書館的書架上,滿滿的放了幾十萬冊書,可以說是古今中外、各種學科的應有盡有。為了實現自己的誌向,錢鍾書常常在圖書館一坐就是一整天,他就像是一個貪吃的小孩兒找到了一個巨大的零食庫一樣,貪婪地閱讀這裏的每一本書。在清華的這幾年中,他雖然沒有能看完所有的書,但也是清華圖書館借書最多的學生。
錢鍾書讀書的時候喜歡做筆記,在書上寫眉批以及在自己喜歡的句子下麵畫橫線。他當時的一位同學回憶說:“錢鍾書很喜歡讀書,而且他還常常鼓勵別人讀書,喜歡和愛讀書的人結交,不過她有一個奇怪的癖好,每次看書的時候都會帶著一支筆,在自己喜歡的佳句下麵畫上又黑又粗的橫線,還會在書旁的空白處寫下批語。現在在清華的很多藏書中還有他做的記號和批語。”另一位同學則說:“如果我當時隻找錢鍾書畫橫線的部分去讀,也一定能夠很省心地讀完不少好書。”
別看錢鍾書看書的時候喜歡寫批語,上課的時候他可從來不做讀書筆記,當別人認真聽老師講課,忙著記筆記的時候,他總是一邊悠閑地看著閑書,一邊偶爾聽一下老師的講解,有時候,他甚至直接在下麵練書法、畫圖畫。錢鍾書的班上有一位叫許振德的同學喜歡上了一名女生,上課的時候,許振德總是會偷偷地看那個女生。錢鍾書有一次在上課的時候偶然看到了許振德偷看那個女生的情景,就靈機一動,在下麵做起畫來,把許振德的眼睛向不同方向張望的變化都畫了下來,並傳給其他同學看。如此不到下課,全班同學幾乎都知道了。
然而,別看錢鍾書上課不怎麼聽課,也不做筆記,但是他的成績在班裏卻總是名列前茅,甚至還有一個學年獲得了清華超等的破紀錄成績。這大概與他平時博覽群書分不開吧。因為成績優異,當時,他和吳晗、夏鼐還被並列譽為清華的“三才子”。
【名人名言】
◎天下隻有兩種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好的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後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裏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裏最壞的。不過事實卻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隻有回憶。
◎據說每個人需要一麵鏡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東西。不過,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鏡子;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沒有用。
◎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麵具的必然。
◎流言這東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蘊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惡意,比流產更能讓人心力憔悴。
【課本連接】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9課《老王》
德國文豪——歌德
【名人檔案】
姓名: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1749年~1832年)
家鄉:德國法蘭克福鎮(位於現在的黑森州)
主要成就:德國最重要的詩人、劇作家和思想家,除了詩歌、劇本和小說,是德國民族文學最傑出的代表,其創作對德國文學以及歐洲文學的發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此外,他在哲學、曆史等多方麵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主要作品有劇本《葛茲?馮?伯裏欣根》、詩劇《浮士德》和《普羅米修斯》、中篇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等。
【名人故事】
下麵的情節是什麼
歌德是德國著名的詩人和劇作家,其創作題材非常廣泛,包括戲劇、小說、詩歌、散文等,其中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和《浮士德》更是享譽全球。有人說歌德是個天生的智者,從小就是神童,但是他的才能,實際上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來源於後天的家庭教育。
歌德出生於法國萊茵河畔的法蘭克福,他的父親是一位法學博士,母親是市議會議長的女兒。歌德的母親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僅知書達理,而且還有很強的表達能力。
歌德小時候,父母都非常疼愛他。父親每天忙完公務,都會帶著他去公園裏散步、做遊戲,給他講述他們看到或聽見的每一種事物。這讓歌德小小年紀就對大自然的一切充滿了好奇。父親還經常教歌德唱一些通俗易懂的童謠或者朗朗上口的詩歌,有意識地培養歌德的藝術修養,在遊樂中教給他一些知識。
散步回來,吃完晚飯,母親就帶著小歌德回房間去睡覺,歌德睡不著,就纏著母親講故事。母親會講很多有趣的故事,歌德百聽不厭。可是每當講到故事的高潮時,母親就會停下來,含笑看著歌德。歌德總是忍不住問:“媽媽,接下來呢?壞人有沒有受到懲罰?”母親就笑著說:“時間不早了,你該睡覺了,不過你自己可以先想一想接下來的情節是什麼,媽媽明天再給你講,看看你想的對不對?”歌德沒有辦法,等母親把燈熄滅離開後,他就一個人躺在床上,一邊回味剛才的故事,一邊按照故事的發展脈絡自己進行推理,想象故事發展的情節。有時候,一個故事,他能想到好幾種可能性。到了第二天晚上,媽媽就讓歌德把自己想到的故事情節先說出來,並竭力地鼓勵他,誇他想得有趣,講得生動,然後再把沒有講完的故事繼續講下去。可以說,歌德卓越的想象力和母親講故事時對他的訓練是很有關係的。
在歌德的家裏,有一個精致的書房,裏麵都是父母收藏的圖書。歌德認識字以後,非常喜歡讀書,學校裏發的課本已經滿足不了他讀書的欲望了。因此,他就把目光瞄準了父親的書房。這天,他趁父親不注意,偷偷地溜進了書房,拿起一本詩集如饑似渴地讀了起來。連父親推門進來都沒有發覺。父親上來把他手中的書抽出來,看了看書名,嚴肅地對歌德說:“這本詩集還不適合你讀,以後你要讀什麼書必須先問過我,我讓你讀你才能讀。”看著父親嚴厲的神色,歌德膽怯地點了點頭。可是他太喜歡那本詩集了,一直牽掛著沒有讀完的部分。最後實在忍不住了,就喊自己的妹妹一起去父親的書房裏,把那本詩集偷了出來。他和妹妹悄悄地躲在臥室裏讀,越讀越興奮,最後兩個人索性一個扮演魔鬼,一個扮演主角,大聲地朗誦起來。這一來,驚動了在外麵做事的父親。父親狠狠地訓斥了他們一頓,把那本書收了起來。不過父親雖然這麼做,其實心裏還是很為歌德喜歡讀書而高興。
少年維特之煩惱
歌德17歲的時候,考進了萊比錫大學。他本來想要學習古典文學的,但是在父親的堅持下,他隻好選擇了學習法律,以便將來能夠走入仕途。
但是學校裏的法學課和人文學課都無法吸引歌德的注意,他曾經逃課去聽詩人格勒特的課,曾經在法學課堂上私下裏寫詩。在這樣的日子中,歌德結識了陪同朋友遊曆到此的赫爾德。從赫爾德那裏,歌德了解了和德國文化不同的外國文學的風貌。他被赫爾德的描述和講解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渴望能夠接觸到那些作品,渴望能夠把自己融入其中。他請求赫爾德能允許自己隨時去拜訪他。赫爾德也很喜歡這個勤奮好學的青年人,就答應了他的請求。
就這樣,歌德一有時間就去找赫爾德,而且他覺得自己越來越被赫爾德的學識所吸引,每一次去都恨不能讓赫爾德一刻不停地給他講那些有趣的知識。赫爾德向他介紹了荷馬、莎士比亞等人的作品呢,與他一起探討詩歌、文學和曆史。赫爾德強烈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精神和反封建的思想,極大地影響了歌德,也點燃了歌德的創作激情,為他後來創作《少年維特之煩惱》打下了深厚的思想基礎。
在這期間,歌德也結束了他的學習生活,獲得了法學博士的學位。回到故鄉後,他開辦了一家律師事務所,並成為當地律師協會的會員,但是歌德並沒有把心思放到打理事務所上。他把一切事情都交給父親管理,自己開始自在地漫遊、寫作、修訂原來在大學期間寫的一些詩歌、散文、遊記等東西,還把它們編排起來,加上標題,送到出版社出版了。
在一次舞會上,歌德認識了一位活潑美麗的姑娘,她名叫夏綠蒂,喜歡跳舞,愛尋找樂趣,歌德被夏綠蒂深深地吸引住了。但是他並不知道,夏綠蒂此時已經和克斯特納有了婚約。他開始熱烈地追求起這位姑娘來。每天,他都會邀請夏綠蒂出去遊玩,賣弄自己的才華和活力,陪夏綠蒂玩她愛做的遊戲。歌德是一個很好的玩伴,他體貼細心、詼諧有趣,又有過人的智慧,因此他很快就贏得了夏綠蒂的歡心。
夏綠蒂雖然也喜歡他,但是愛的人卻還是自己的未婚夫克斯特納,因此她能給予歌德的隻有友誼。後來,歌德知道了夏綠蒂已經訂婚的事情,心裏矛盾極了,一個是自己傾心熱戀的姑娘,一個是自己的好朋友,她夾雜在友誼和愛情之間苦苦掙紮了很久,最終決定斬斷情絲,離開了夏綠蒂。
但是,他一直無法忘懷自己的這段感情,他心裏燃燒著火一樣的激情,想把這段故事寫下來,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這部不朽的傑作《少年維特之煩惱》。
【名人名言】
◎誰要遊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一個奴隸。
◎我們為祖國服務,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個人應該按照資稟,各盡所能。
◎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
◎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趁你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辦事。
◎最大的幸福在於我們的缺點得到糾正,我們的錯誤得到補救。
◎對別人述說自己,這是一種天性;因此,認真對待別人向你述說他自己的事,這是一種教養。
◎我們雖可以靠父母和親戚的庇護而成長,倚賴兄弟和好友,借交遊的扶助,因愛人而得到幸福,但是無論怎樣,歸根結底人類還是依賴自己。
【課本連接】
《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4課《福樓拜家的星期天》
“英國戲劇之父”——莎士比亞
【名人檔案】
姓名:威廉·莎士比亞(1564年~1616年)
家鄉:英國斯特拉特福鎮
主要成就:文藝複興時期英國偉大的劇作家、詩人,被稱為“英國戲劇之父”,同時也是歐洲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主要有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四大喜劇《第十二夜》、《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皆大歡喜》;曆史劇:《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莎士比亞被本·瓊生稱為“時代的靈魂”,被馬克思稱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