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輯 文學家(二)(3 / 3)

一個烈日炎炎的夏天的中午,時值少年的雨果路經法國巴黎法院門前的廣場,猛然發現一群人吵吵嚷嚷的圍在那裏。雨果擠進去一看,隻見一個衣服襤褸的姑娘被綁在粗大的木樁上,她脖子上鎖著油黑發亮的鐵圈,頭上釘著一個告示,腳下擱著一盆燒得通紅的炭,炭火裏插著一把木柄烙鐵,據說是犯了所謂“仆役盜竊罪”。就在這時,教堂裏的鍾聲敲響了十二下。一個劊子手鉗起一根燒紅的烙鐵,向她裸露的肩背按了下去,那女子發出了撕心裂肺的慘叫,雨果緊緊地閉上了眼睛……這一“慘叫聲”成了震撼了年輕雨果的心靈。此後雨果的作品中,都有那“受苦受難”的女子的影子。四十多年後,雨果在給友人的信中還心有餘悸地說:“在我的耳朵裏仍然響著那被折磨的女子的慘痛的呼喊——在我心靈上永遠不能磨滅的呼喊。”

據1893年出版的《巴黎聖母院.原序》記載:雨果在一次造訪巴黎聖母院時,偶然發現聖母院兩座塔樓之一的一個暗角上,有人用手在牆上刻了兩個大寫的希臘字母“命運“。這兩個字頓時使雨果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引起了他深沉的思考:是誰會在這樣的地方刻下這兩個字,這兩個字裏究竟蘊含了怎樣的悲哀和不幸?

由以上兩件事的啟發,雨果根據人道主義的宗旨,以巴黎聖母院為背景,展開了大膽的想象,終於為世人塑造出美麗熱情而且心地善良純潔的吉卜賽少女埃絲梅拉達,麵容醜陋但心靈高潔、敢跟邪惡與陰謀作鬥爭的聖母院敲鍾人卡西莫多以及看似道貌岸然、一表人才實際上卻蛇蠍心腸、卑鄙無恥的副主教克洛德·富洛婁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正是通過這些獨具魅力的藝術形象,雨果揭露了宗教的虛偽,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並在其中寄寓了自己對理想與正義的不懈追求,從而使《巴黎聖母院》成為道義與良知的象征,成為純潔與善良的所在,成為信仰與追求的寄托,成為對“惡”的鞭撻和對“美”的謳歌的形象化的見證。

雨果與中國

雨果熱愛法蘭西祖國,但同時他也是一個非常有人類良知的和正義精神的作家,貫穿雨果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製“惡”。此外,他還是中國人民真摯的朋友。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空前劫難。一年後,也即1861年11月,雨果複信給一個名叫巴特勒的上尉,怒斥這樁醜行。信中斥責法蘭西和英吉利是“兩個強盜”,“將受到曆史的製裁”。在和北京遠隔千山萬水的英吉利海峽的根西島上,雨果站在世界文明的高度,握住文明和野蠻的標尺,大義凜然,對圓明園的被毀進行了義正辭嚴的曆史總結。雨果痛心,雨果為圓明園的消失感到痛心;雨果憤慨,雨果為東方文明的珍寶被毀而感到憤慨;雨果譴責,雨果譴責英法聯軍的野蠻行為;雨果大聲疾呼,傾情謳歌圓明園在人類文明史上無與倫比的藝術價值。在中國人民受到欺侮,受到屈辱的時候,是雨果支持我們,是雨果聲援我們,是雨果代表世界的正義,代表人類的良心,和被侮辱、被損害的中國人民站在一起。

今天,我們喜愛法國作家雨果,不僅僅是喜愛一位為世界文學作出巨大貢獻的作家,我們還帶著感激的心情,感謝他對中國人民的巨大支持,敬仰他一生所獻身的正義事業。

【名人名言】

◎道德是真理之花。

◎教育!科學!學會讀書,便是點燃火炬;每個字的每個音節都發射火星。

◎被人揭下麵具是一種失敗,自己揭下麵具卻是一種勝利。

◎人類的心靈需要理想甚於需要物質。

◎敢於衝撞命運才是天才。

◎誰虛度年華,青春就會褪色,生命就會拋棄他們。

◎喪失人格的詩人比沒有詩才而硬要寫詩的人更可鄙,更低劣,更有罪。

◎在泥土下麵,黑暗的地方,才能發現金剛鑽;在深入縝密的思維中,才能發現真理。

【課本連接】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4課《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世界東方的文學巨人——泰戈爾

【名人檔案】

姓名: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1941年)

家鄉:印度西孟加拉邦加爾各答

主要成就:印度近現代文學史上成就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位大師,也是印度近代史上的一位卓越人物。他是一位傑出的詩人,一位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作曲家和畫家,一生共寫下50多部詩集,先後完成了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個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1500餘幅繪畫和大量歌曲。作品有詩集《暮歌》《晨歌》《吉檀伽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等,劇本《修道士》《國王和王後》《摩吉多塔拉》《郵局》《紅夾竹桃》等,長篇小說《小沙子》《沉船》《戈拉》,以詩集《吉檀迦利》榮獲1913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名人故事】

童年的禁錮與向往

1861年,泰戈爾出生在印度加爾各答市一個既傳統又開明的大家庭裏,家裏有15個子女,他是最小的兒子,被家人親昵地叫做“羅賓”。但是由於泰戈爾的母親去世很早,父親又經常在外邊旅行,因此他童年的保護者是幾個男仆。在奴仆的統治下,泰戈爾童年的生活並不自由。

仆人中有一個叫夏瑪,黧黑圓胖,長著鬈發。夏瑪總是把小羅賓放在一個挑好的地方,用粉筆在外麵畫一個圓圈,正正經經地豎起指頭警告他一越過這個圓圈就有災禍。小羅賓因為在《羅摩衍那》中讀到過悉多因走出了羅什曼那所畫的圈圈而遇到苦難,因此他對於這災禍的可能性不敢懷疑,總是很害怕。所幸的是,這個地方靠近窗台,小羅賓轉著圈走近窗前,就能穿過拉下來的百葉窗,從那兒可以眺望外麵的世界:窗前是一個廣場,那裏有供人們齋戒和沐浴的水池,水池的一邊是鬱鬱蔥蔥的椰樹林,另一邊是一棵枝葉繁茂的高大的榕樹。小羅賓常常凝望著水池邊的沉靜的榕樹,默默地欣賞著榕樹下的地麵上的陽光與樹影的變幻無窮的嬉戲。他就這樣一連好幾個小時目不轉睛地遙望著遠處的花園和池塘、來來往往的人群。在這個還很稚嫩的頭腦中,有著豐富的想象力,縱使被圈在那個粉筆圈裏,也禁不住這未來的天才詩人的想象的翅膀在天空中翱翔,也窒息不了那充滿活力的好奇心神遊四方。從那時起,這顆幼小的心中就孕育著一種天才的觀察力和敏銳多思的氣質。如果說小羅賓之所以能夠默默地忍受著那近乎殘忍的管轄,那也不全是因為他生性溫和馴良,而在某種程度上說,主要是他在任何時候都對周圍的一切永遠懷有無限的興趣和好奇心,能夠從一些極為細小的事物中找到自己的樂趣。正如泰戈爾後來所說的一樣:“今天,當我回顧童年的那些日子,我一次次地想起:我總覺得生活和世界充滿著一種神秘。我感到,每一個地方都隱藏著這種神秘。每天,我的心裏產生的最大的問題就是什麼時候能夠揭開這些秘密。我仿佛感到,大自然捏緊自己的拳頭,微笑地問道:‘請猜猜,這裏麵有什麼東西?’那些日子,我感到沒有什麼事是辦不到的。”

第一首詩

泰戈爾的父親是位有名望的哲學家和社會改革家,對文學也很有興趣。在哥哥、姐姐中,有幾個是很有才華的詩人、劇作家、小說家。還在泰戈爾五、六歲時,他就已經在家庭教師的指導下學習梵語經典和文學藝術,並且已經表現出詩人的天才了。泰戈爾的聰穎從小就在這優越的環境裏得到了培育和發展。在兒童時代中,有一件事給小羅賓帶來過極大的快樂——那就是8歲時他寫了自己的第一首詩。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比他大8歲的堂兄喬迪要他寫詩玩,依喬迪的說法,世上沒有比寫詩更容易的事了,隻要有一個個的字填入十四個音節的模式裏,一首詩就成了。於是小羅賓也就依法炮製,果然他的第一首詩就誕生了。

就在經曆過這次偶然的“遊戲”之後,羅賓感到生活中有一扇快樂之門向他打開了。寫詩簡直使羅賓著了迷:他找到一個藍色的筆記本,在上麵寫滿了自己的詩句,拿著自己的詩不斷地找人請教,就像一隻小鹿以新生的嫩角到處亂磨,羅賓也以萌芽的詩歌到處去請人欣賞、指教。羅賓很快地被人們視為一個小詩人,他在家中常常朗誦自己的詩作,家人們都以年僅8歲的小詩人感到驕傲。。羅賓熱愛生活,熱衷於幻想,對大自然和周圍的人類社會充滿了摯愛之情和好奇之心,這些都被他融盡了自己的寫作之中。

後來,泰戈爾在追憶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時寫道:“立刻一朵十四音詩句的蓮花就開放了,而且有蜜蜂飛了上來。詩人與我之間的距離開始消失了,從那時起就一直消失下去。”正是這種多思善感、熱愛周圍的一切的美好心靈,加上家庭的浸染和鼓勵,才孕育出如此細膩敏銳的詩才,造就了一位影響深遠的大師。

遊曆喜馬拉雅山

羅賓童年時代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是第一次遊曆喜馬拉雅山。這不光是因為喜馬拉雅山是神奇的大自然的傑作,是他心中的神聖之地,也是因為他第一次長時間和父親親密接觸,得以受到父親的不言之教,使他受益匪淺。

羅賓11歲那年冬天,父親從喜馬拉雅山雲遊歸來,以祭司的身份在家中為兩個兒子和一個孫子舉行了授聖線的儀式。之後不久的一天,父親忽然把羅賓叫到跟前,問羅賓是否想和他一道去喜馬拉雅山。羅賓聽了欣喜若狂,因為在他美好的心靈裏,他老早就盼望著這一天,而這一天終於來到了。

路上,父親從不對小羅賓的四處走動加以限製。沒有“仆人統治”的約束,羅賓就像一隻剛飛出鳥籠的自由的小鳥。途徑桑地尼克坦逗留的日子,給羅賓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有一天,羅賓在沙地凹陷的地方,收集了許多奇形怪狀的石子,放在外衣袋裏,帶回去給他父親。父親從來也不輕視他的勞動,相反地他表現了很大的熱情。“多美嗬!”他叫著說。“你從哪裏找來這些個呢?”“那邊還有許許多多,成千成萬的呢!”羅賓急急地說,“我每天都能帶回這麼多來。”他說:“那可好啦,為什麼不用這石子來點綴我的小山呢?”父親說的是他們曾在花園裏用挖出來的土堆成的一座小山,父親常坐在這小山頂上,做他的晨禱。

在一個峽穀裏,羅賓看到一塊窪地充滿了像小河般湧流的泉水,在水裏遊戲的小魚,爭競著逆流而上。羅賓告訴父親說:“我發現了一股極好的泉水,我們可不可以拿來洗澡,拿來喝呢?”

“就這麼辦。”父親同意了,父親和羅賓一樣高興,並且發下命令說,以後就到那裏去取日用的水。

離開了裝載著美好回憶的桑地尼克坦,父子倆在途中又在許多地方小作停留。陽春四月,他們終於開始了前往喜馬拉雅山的最後一段行程。為了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勤儉的生活習慣,父親還給羅賓一些零錢,讓他管理,同時還要他計算每日的開銷並記錄賬目。此外,父親還讓他負責開他的金表。每天清晨父子一道出去散步時,父親總讓兒子把錢施舍給路上遇見的乞丐。盡管小孩子在計算錢幣上並不總是正確無誤,甚至把他的金表發條上得過緊以至要拿到店裏去修理,但父親從未斥責過羅賓。

與父親外出旅行、同行同住的日子裏,羅賓更多地了解了自己的父親。父親給他自由活動的權利,但並不完全放任他。他之所以想在這次旅行中將羅賓帶在身邊,是為了把孩童的心靈引入到正確的軌道。白天,他幫羅賓選讀梵語、孟加拉語和英語的文學作品,而夜晚,他便要羅賓坐在他的身邊,吟唱頌神的讚美歌;常常,父親還指著星空給羅賓講解天文知識。羅賓幼年時在父親的教育下所受的磨練和所養成的不少習慣,讓他終生受益。

神秘的喜馬拉雅山是一個奇妙的所在。一路所見的綺麗的風光,還有第一次置身於莊嚴雄偉的世界屋脊的情景,深深震撼著羅賓的心靈。在喜馬拉雅山上的幾個月,逃脫了學校枯燥無味的生活的這幾個月,不僅使羅賓身體健康、精神愉快,更使他在實際生活中得到了鍛煉,了解了外麵的世界,增長了許多知識。在羅賓的心目中,喜馬拉雅山之行是他童年時代一段最幸福最完美的日子。這段美好的時光給了正在成長的少年羅賓以深刻的印象,是他真正的啟蒙教育,並成為他創作的豐富源泉。

中國人民的忠誠的朋友

泰戈爾不僅是對世界文學作出了卓越貢獻的天才詩人,還是憎恨黑暗、爭取光明的偉大印度人民的傑出代表。泰戈爾始終是中國人民的忠誠的朋友,他一生對中國還有真摯的感情,是中國讀者最喜歡和最尊敬的外國作家之一。

還是在1881年,剛滿20歲的泰戈爾就曾對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毒害中國人民並獲取高額利潤的罪惡行徑發表過書麵評論,這就是他在孟加拉文雜誌《婆羅蒂》上刊登的有名的論文——《在中國的死亡的貿易》。他指出英國製造鴉片戰爭的罪惡,充滿正義地諷刺英國商人喪失天良、一味榨取中國的財富的卑鄙行為。

1916泰戈爾的日本之行使他深深地讚美日本國民的團結、順從和忍耐的精神,他曾稱日本為“亞洲的新日出”。但是在1937年7月7日,當日本軍國主義者悍然入侵中國時,詩人非常憤怒。他不顧自己年老體衰,用自己的筆來譴責其侵略行為,並從道義上支援中國人民。他以電報、信件、講話和詩歌等種種方式表露自己的感情和態度。1937年秋天在病中發電給蔡元培等人,慰問中國人民:

“貴國人民此次對於所加於貴偉大和平國土之非法無理侵略,作英雄勇武之抵抗,餘已不勝欽佩,並切禱閣下等之勝利。餘之同情及餘之國人之同情,實完全寄與貴國。願正義與人道,由閣下等之凱旋,得以護持。”

更可貴的是,為了從經濟上援助中國的抗戰,泰戈爾還組織了募捐活動,並第一個捐款。在國際大學,他率領師生們義務演出,為中國人民籌資。1938年4月,他還寫了題為《致中國人民書》的長信,祝願中國人民在英勇的鬥爭之中誕生出新國家和新民族的生命。

中國人民一直銘記著這位與中國人民休戚與共數十年的國際友人。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時飽含深情地說:“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泰戈爾對中國的熱愛,也不能忘記泰戈爾對中國艱苦的民族獨立鬥爭所給予的支持。”

【名人名言】

◎如果錯過太陽時你流了淚,那麼你也要錯過群星了。

◎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當你把所有的錯誤都關在門外,真理也就被拒絕了。

◎錯誤經不起失敗,但是真理卻不怕失敗。

◎離我們最近的地方,路程卻最遙遠。我們最謙卑時,才最接近偉大。

◎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

◎月兒把她的光明遍照在天上,卻留著她的黑斑給她自己。

【課本連接】

《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24課《詩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