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侯德榜自己預料的那樣,研究的過程並不順利。在實驗中,事故頻繁發生,就算製作出了堿,但也質量很差,遠遠達不到預想的標準。壟斷蘇爾維製堿法的會員國看到侯德榜的實驗狀況百出,紛紛嘲笑他不自量力。但是,侯德榜並沒有灰心。他沒日沒夜地呆在實驗室裏,廢寢忘食地研究。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侯德榜預計的5年期限還沒到的時候,他終於發現了蘇爾維製堿法的秘密。
1924年8月13日,永利製堿廠生產出了白花花、亮晶晶的純堿。從此,中國人擺脫了外國人在純堿上的壟斷。而這一創舉,也震驚了全世界。1926年,天津永利製堿公司生產的“紅三角”牌純堿在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上獲得了金質獎章,並被譽為是“中國工業進步的象征”。這一時期,永利堿廠製造的純堿日產量達250噸,這些堿甚至出口到日本和東南亞。
熱愛祖國的侯德榜,同樣擁有著科學家無私的胸懷。為了使世界人民都從純堿壟斷中走出來,侯德榜在百忙中,還用英文撰寫並出版了《純堿製造》一書,將製堿方法第一次徹底向全世界公開。這本書的問世,對世界製堿工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美國的威爾遜教授稱它是“中國化學家對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貢獻。”
“侯氏製堿法”
雖然找到了製堿的方法,但侯德榜在研究上並沒有止步。他相信隻有不斷的創新,才會有真正的進步。在他心中,一直有這樣一個想法——要發明出屬於自己的製堿方法。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後,日寇入侵天津,永利堿廠被迫遷往四川五通橋新址。當時內地鹽價昂貴,五通橋地區隻能用鹵水作為製堿的原料,所以必須先把鹵水濃縮飽和,但這樣成本很高,根本無法維持生產。無奈之下,永利堿廠隻好向德國購買鹽的利用率可高達90~95%的查恩製堿法。
1938年的納粹德國,與日本暗中勾結,並已經成為法西斯的軸心國。當侯德榜興衝衝的來到柏林的時候,德方不但表示不能合作,態度還十分蠻橫。經過再三的交涉,德方終於鬆口,表示可以賣給中國,但價格高得離譜,甚至提出“製出的堿不準在東北三省出售,因為那裏已是‘滿洲國’,不是中國的版圖”的無恥要求。忠心愛國的侯德榜對此十分生氣。他對同行的永利製堿公司廠長範旭東義憤填膺地說:“這樣做簡直是欺人太甚,我們不要和他們談下去了。還是那句話,他們能辦到,我們也一定能做到,而且會比他們做的還好。我一定要爭口氣,讓世界都看到,中國人不會一直被他們這樣欺負的!”
回國後,侯德榜立即投身於新工藝的研究。這一次,他擴大了研究工作的範圍和力度,分別在美國和香港設立了的實驗室,並找來一大批化學家,和他一起進行研究實驗。
一年後,適合內地特點的新的製堿工藝——“侯氏製堿法”誕生了。它在查恩法、蘇爾維法的基礎上,改進了原來間斷生產的缺點,把氨堿法和合成氨法結合起來,同時製造純堿和氯化銨。這樣不僅節省了原料和設備,還減少了廢液的產生。“侯氏製堿法”一麵世,便引起國際科學界的高度關注,眾多科學家紛紛為此驚歎,並給予了高度評價。侯德榜也因此先後獲得英國皇家學會、美國化學工程學會榮譽會員的稱號。
1949年5月,當接到中共中央副主席劉少奇發出的回國邀請後,正在印度幫助建設堿廠的侯德榜,放棄了他在印度公司年薪10萬美元優厚待遇,並衝破重重阻撓,急迫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從揭密蘇爾維法,到研究出侯氏製堿法,激勵、支持侯德榜堅定走下的,正是他不屈不撓的愛國心。當然,侯德榜的奮鬥並沒有到此就停止。晚年的侯德榜,又將他從事製堿工業40年的經驗總結並出版了《製堿工學》一書,並再次將自己嘔心瀝血研究出的“侯氏堿法”係統地奉獻給了社會。這一舉動,將他的製堿工藝的推至最高峰,並大大提升了他在國內外學術界的地位。
【名人名言】
◎在化學的領域內是沒有廢物的。
◎我的一切發明都屬於祖國!
◎就天賦而論,我不算聰明,但我深知“勤能補拙”的道理。一生所以有些許成就,除許多客觀條件外,主觀上就要歸功於勤奮。
【課本連接】
《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十一單元課題一資料
“汽車之父”——卡爾·本茨
【名人檔案】
姓名:卡爾·弗裏德利希·本茨(1844-1929)
家鄉:德國卡爾斯魯厄
主要成就:德國機械工程師和企業家,現代汽車工業的先驅者之一,德國著名的戴姆勒-奔馳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因為他製造出了第一輛4輪汽車,所以被譽為“汽車之父”、“汽車鼻祖”。
【名人故事】
奔馳1號的誕生
1844年,卡爾·本茨出生在德國西部卡爾斯魯厄的一個手工業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火車司機,在卡爾·本茨快要降生人世的時候,在一次事故中不幸遇難身亡。
小本茨雖然從未沒見過自己的父親,但對父親無比崇拜,一直夢想正能像父親那樣從事火車工作。1855年,在卡爾斯魯厄一所中學就讀的小本次瘋狂地迷戀上了自然科學,尤其是物理科學。1860年,16歲的本茨順利通過大學入學考試,並聽從母親的意願,進入卡爾斯魯厄綜合理工大學校(即後來的卡爾斯魯厄大學)學習機械工程。在校期間,他學習了機械構造、機械原理、發動機製造、機械製造、經濟核算等課程,並遇見了兩位影響了他一生的老師,對他以後在汽車工業的事業上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從學校畢業後,卡爾·本茨到卡爾斯魯厄機械工廠當了一名學徒。在這裏,他認識了比他大十歲的戈特利布·戴姆勒,並在以後的日子裏,成了他事業上的好夥伴,發明汽車時的好對手。
1872年,本茨產生了要建工廠的想法。於是他四處籌錢,終於和好友裏特一起辦起了“奔馳鐵器鑄造公司和機械工場”。但是,由於當時建築業不景氣,本茨又沒有足夠的經驗,使得工廠運營困難,麵臨倒閉的危險。那段時間,本茨百感交集,一直在苦想化險為夷的出路。就在他近乎絕望的時候,突然想起了上學時老師提出的“資本發明”的話,於是他決定最後一搏,製造發動機以獲取高額利潤,來脫離困境。
下定決心的本茨,學習了奧拓的煤氣發動機,並領來了生產四衝程煤氣發動機和雙衝程發動機的營業執照。經過一年多的研製,他在前人的基礎上,於1879年,研製並生產出了第一台單缸煤氣發動機。
隨後他又將燃機改進為汽油發動機,安將在三輪車上。這種新型的三輪車,車上裝有三個實心橡膠輪胎的車輪,裝有臥置單缸二衝程汽油發動機,785CC容積,0.89匹馬力。雖然它的時速隻有16公裏,但在那個以馬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這一速度已經足夠震驚世界了。這種三輪車前輪小,後輪大,發動機置於後橋上方,動力通過鏈條和齒輪驅動後輪前進,行駛方向靠操縱杆控製。為使乘坐起來更舒適,本茨還在車架和車軸間裝有具有減震作用的鋼板彈簧懸架。
這輛已經具備現在汽車基本特點的,包括電點火、水冷循環、鋼管車架、鋼板彈簧懸掛、後輪驅動、前輪轉向和掣動手把等技術的三輪車,在當時一下子引起了不小轟動。
1886年1月29日,德國皇家專利局正式批準奔馳汽車獲得汽車製造專利權。並將當天,確定為世界汽車日,1886年確定為世界汽車誕生年。
這一曆史性的創舉,推動了世界的發展。正如本茨自己說的那樣:“晚飯後我的妻子說我們必須再去工廠一次,享受我們的快樂。試機吸引著我,周圍沒有安靜的地方,我們站在發動機麵前,它發出噠、噠、噠的聲音,節拍優美動聽……在這貧窮的小工廠裏,今天晚上將要看到一台嶄新的發動機的誕生,感到真是幸福。不遠處發出洪亮的鍾聲,大年夜的鍾聲響起了。鍾聲不僅是新年的到來,而且還預示一個新時代的開始,迎來了奔馳發動機時代的來臨。”
第一位汽車駕駛員
卡爾·本茨在世界上的輝煌成就,離不開他自己超前的遠見、不懈的努力核持久的恒心,更離不開的是一直在他背後大力支持他的妻子。這個名叫貝爾塔·本茨的女人,她不僅全力支持自己的丈夫,使丈夫成為世界汽車第一人,更因其過人的勇氣而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駕駛汽車的司機。
創業初期的本茨,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而四處找朋友幫忙。未婚妻貝爾塔知道後,便毫不猶豫地變賣了自己的嫁妝和所有首飾,甘心和本茨過著貧窮的日子,成為本茨研究工作的最大支持者,也給了本茨強大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