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
平貝母
【來源】百合科植物平貝母的幹燥鱗莖。
【產地】主產於黑龍江、遼寧等地。
【性狀】呈扁球形,高0.5~1cm,直徑0.6~2cm。表麵乳白色或淡黃白色,外層鱗葉2瓣,肥厚,大小相近或一片稍大抱合,頂端略平或微凹入,常稍開裂;中央鱗片小。質堅實而脆,斷麵粉性。氣微,味苦。
【功效】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仙茅
【來源】石蒜科植物仙茅的幹燥根莖。
【產地】主產於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性狀】呈圓柱形,略彎曲,長3~10cm,直徑0.4~1.2cm。表麵棕色至褐色,粗糙,有細孔狀的須根痕及橫皺紋。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麵不平坦,灰白色至棕褐色,近中心處色較深。氣微香,味微苦、辛。
【功效】補腎陽,強筋骨,祛寒濕。
白附子
【來源】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的幹燥塊莖。習稱“禹白附”。
【產地】主產於河南、湖北等地。
【性狀】呈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5cm,直徑1~3cm,有的中部縊縮呈“葫蘆腰”。頂端有莖或芽痕。表麵白色或黃白色,有環紋及須根痕。質堅硬,難折斷,斷麵白色,粉性。氣微,味淡,有麻辣刺舌感。
【功效】祛風痰,鎮驚,解毒散結,止痛。
石菖蒲
【來源】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幹燥根莖。
【產地】主產於江蘇、浙江等地。
【性狀】呈扁圓柱形,多彎曲,常有分枝,長3~20cm,直徑0.5~1cm。表麵灰棕色至紅棕色,有疏密不勻的環節,節間長2~8mm。有扁三角形葉痕,左右交互排列,下方具多數圓點狀的根痕,並有細縱紋。質硬,斷麵纖維性,類白色至微紅色,可見環狀的內皮層及棕色油點及多數維管束小點。氣芳香,味微辛。
【功效】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
胡黃連
【來源】玄參科植物胡黃連的幹燥根莖。
【產地】主產於西藏南部、雲南西北部及四川西部。
【性狀】呈圓柱形,略彎曲,偶有分枝,長3~12cm,直徑0.3~1cm。表麵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較密的環狀節,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鱗片狀的葉柄殘基。體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麵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4~10個類白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環。氣微,味極苦。
【功效】清濕熱,除骨蒸,消疳熱。
綿萆薢
【來源】薯蕷科植物綿萆薢和福州薯蕷的幹燥根莖。
【產地】主產於湖南、江西等地。
【性狀】為不規則斜切片,大小不一,厚2~5mm,邊緣不整齊,外皮黃棕色或黃褐色,切麵灰白色或淡灰棕色,有粉性及不規則的黃棕色筋脈點散在。質鬆,略呈海綿狀,易折斷。氣微,味苦,微辛。
【功效】祛風利濕,除痹去濁。
粉萆薢
【來源】薯蕷科植物粉背薯蕷的幹燥根莖。
【產地】主產於浙江、安徽等地。
【性狀】多切成薄片,不規則形,邊緣不整齊,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外皮。切麵黃白色,平坦,細膩,粉性,有黃色維管束點。質鬆,易折斷,新斷麵近外皮處顯淡黃色。氣微,味辛,微苦。
【功效】祛風利濕,除痹去濁。
商陸
【來源】商陸科植物商陸或垂序商陸的幹燥根。
【產地】主產於河南、湖北等地。
【性狀】為縱切或橫切的不規則塊片,大小不等。外皮黃白色或淡棕色,切麵淺黃棕色或黃白色。橫切片為不規則圓形,彎曲不平,邊緣皺縮。木部隆起形成多個凹凸不平的同心性環紋,習稱“羅盤紋”。縱切片不規則長方形,彎曲或卷曲。木質部呈平行條狀突起。味淡,久嚼麻舌。
【功效】行水通腸,消腫解毒。
虎杖
【來源】蓼科植物虎杖的幹燥根莖和根。
【產地】主產於江蘇、浙江等地。
【性狀】多為圓柱形短段或不規則厚片,長1~7cm,直徑1~3cm。外表棕褐色,有縱皺紋及須根痕,橫切麵皮部薄,木部寬廣,棕黃色,有放射狀紋理,皮部與木部較易分離。根莖有節,節間長2~3cm,斷麵中央有髓,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狀。質堅硬。氣微,味微苦、澀。
【功效】祛風利濕,活血定痛,止咳化痰。
穿山龍
【來源】薯蕷科植物穿龍薯蕷的幹燥根莖。
【產地】主產於東北、河北等地。
【性狀】呈圓柱形,彎曲,長15~20cm,直徑1.0~1.5cm。表麵黃白色或棕黃色,有不規則縱溝,並有刺狀根痕及偏於一側的突起莖痕。質堅硬,斷麵平坦,白色或黃白色,散有淡棕色維管束小點。氣微,味苦澀。
【功效】活血舒筋,祛風濕止痛,止咳平喘祛痰。
山藥
【來源】薯蕷科植物薯蕷加工後的幹燥塊莖。
【產地】主產於河南等地。
【性狀】毛山藥略呈圓柱形,彎曲而稍扁,長15~30cm,直徑1.5~6cm。表麵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縱溝,縱皺紋及須根痕,偶有淺棕色外皮殘留。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麵白色,粉性。味淡、微酸,嚼之發黏。
光山藥呈圓柱形,兩端平齊,長9~18cm,直徑1.5~3cm。粗細均勻,挺直。表麵光滑,白色或黃白色,粉性足。
【飲片】山藥片為類圓形厚片,表麵白色或淡黃色,周邊顯淺黃白色,質地堅脆,粉性。
麩炒山藥形如山藥片,表麵淡黃色,偶有焦斑,略具焦香氣。
【功效】健脾胃,益肺腎。
三、莖類中藥
莖類中藥是以植物的地上莖或莖的一部分入藥,包括木本植物的枝條、木質藤本的莖、草本植物的莖或莖髓等。
一般莖類中藥呈圓柱形、方柱形或扁圓柱形,大多有明顯的節和節間,有的節部膨大並殘存小枝痕、葉痕或芽痕。草質莖幹縮後因維管束或機械組織的存在,常形成縱向隆起的棱線及凹溝;木質莖表麵較粗糙,木栓層時有縱橫裂紋,皮孔易察見。雙子葉植物莖的橫斷麵呈放射狀結構,草質莖木部不發達,髓疏鬆或成空洞,木質莖木部發達,皮部薄;單子葉植物莖不呈放射狀結構,維管束散列,無明顯的髓。木類中藥係采自樹木形成層以內的部分,通常以心材入藥。一般將木材鋸截成段,或劈成條塊或刨成薄片。觀察其形狀、色澤、表麵紋理與斑塊、質地、氣味,以及橫切麵、縱切麵所呈現的年輪、射線等紋理。
海風藤
【來源】胡椒科植物風藤的幹燥藤莖。
【產地】主產於福建、浙江等地。
【性狀】呈扁圓柱形,略彎曲,長15~60cm,直徑0.3~2cm。表麵灰褐色或褐色,有縱向棱線及節,節間長3~12cm,節略膨大,上生不定根。體輕質脆,斷麵不整齊,皮部窄,木質部寬廣,灰黃色,導管孔多數,射線灰白色,放射狀排列,皮部與木質部交界處常有裂隙,中央有灰褐色髓。氣香,味微苦、辛。
【功效】祛風濕,通經絡,止痹痛。
青風藤
【來源】防己科植物青藤及毛青藤的幹燥藤莖。【產地】主產於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等地。【性狀】呈細長圓柱形,微彎。紮成把或切成20~70cm的長段,直徑0.5~2cm。表麵棕褐色或綠褐色,有細縱條紋和皮孔,節部稍膨大,有分枝或分枝痕。體輕,質硬脆,易折斷,斷麵不平坦。灰黃色或淡灰棕色,皮部窄,木質部射線放射狀排列,習稱“車輪紋”,其間具多數小孔(導管),中央為圓形的髓。氣微,味苦。
【功效】祛風濕,活血通絡,利小便。
丁公藤
【來源】旋花科植物丁公藤或光葉丁公藤的幹燥藤莖。
【產地】主產於廣東等地。
【性狀】為斜切的段和片,直徑1~10cm。外皮灰黃色、灰褐色或淺棕褐色,稍粗糙,有淺溝槽及不規則縱裂紋或龜裂紋,皮孔點狀或疣狀,黃白色,老的栓皮呈薄片剝落。質堅硬,纖維較多,不易折斷,切麵橢圓形,黃褐色或淺黃棕色,異型維管束呈花朵狀或塊狀,木質部導管呈點狀。氣微,味淡。
【功效】祛風除濕,消腫止痛。
絡石藤
【來源】夾竹桃科植物絡石的幹燥莖枝。
【產地】主產於山東、江蘇、浙江等地。
【性狀】莖呈細圓柱形,彎曲,多分枝,長短不一,直徑1~5mm。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8cm,寬0.7~3.5cm;全緣,略反卷。葉上表麵暗綠色或棕綠色,下表麵色較淡。莖表麵紅褐色,有點狀突起的皮孔及不定根;葉對生,有短柄。質硬,斷麵淡黃白色,常中空。味微苦。
【飲片】呈不規則的小段,表麵棕褐色。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通常卷曲,上表麵暗綠色或棕綠色,下表麵色較淡,革質。味微苦。
【功效】祛風通絡,涼血消腫。
首烏藤
【來源】蓼科植物何首烏的幹燥藤莖。
【性狀】呈細長圓柱形,稍扭曲,具分枝,直徑4~7mm。莖表麵紫紅色,有突起的皮孔小點,有明顯的節,節部略膨大,節上有分枝痕,栓皮易呈片狀脫落。質脆,易折斷,斷麵皮部紫紅色,木部淡黃色,可見許多小孔洞(導管),中央為白色疏鬆的髓部。味微苦、澀。
【功效】養血安神,祛風通絡。
桑枝
【來源】桑科植物桑的幹燥嫩枝。
【性狀】呈長圓柱形,少分枝,直徑0.5~1.5cm。表麵灰黃色至黃褐色,有多數黃褐色點狀皮孔及細縱紋,並有灰白色半月形葉痕和黃棕色葉芽。質堅韌,有彈性,難折斷,斷麵黃白色,纖維性。斜切片橢圓形,厚0.2~0.5cm,皮薄,木部黃白色,有放射狀紋理,中心有細小灰白色的髓。氣微,味淡。
【功效】祛風濕,利關節。
桑寄生
【來源】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幹燥帶葉莖枝。
【產地】主產於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呈圓柱形,長3~4cm,直徑0.2~1cm;表麵紅褐色或灰褐色,具細縱紋,並有多數細小凸起的棕色點狀皮孔,嫩枝有的可見棕褐色茸毛;質堅硬;斷麵不整齊,皮部紅棕色,木部色較淺。葉多卷曲,具短柄;葉片展開後呈卵形或橢圓形,長3~8cm,寬2~5cm;表麵黃褐色,幼葉被細茸毛,先端鈍圓,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全緣;革質。氣微,味澀。
【飲片】為橢圓形厚片。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
槲寄生
【來源】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的幹燥帶葉莖枝。
【產地】主產於黑龍江、吉林等地。
【性狀】圓柱形,2~5叉狀分枝,長約30cm,直徑0.3~1cm。表麵黃綠色、金黃色或黃棕色,有縱皺紋;節膨大,節上有分枝或枝痕。體輕質脆,斷麵皮部黃色,木部色較淺,有放射狀紋理,中央髓常偏向一側。葉多已脫落,長橢圓狀披針形,主脈5出,有3條明顯的弧形脈,表麵黃綠色,革質。無臭、味微,嚼之有黏性。
【飲片】為橫切或斜切的薄片,直徑0.2~1.3cm。外表金黃色,切斷麵淡黃色;皮部較疏鬆,形成層環明顯,射線類白色,髓部小,粗莖的髓部往往偏心性。葉片為不規則的條狀碎片。
【功效】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川木通
【來源】毛莨科植物小木通或繡球藤的幹燥藤莖。
【產地】主產於四川、貴州等地。
【性狀】呈長圓柱形,長短不一,稍扭曲,直徑2~3.5cm。表麵棕黃色或黃褐色,有縱向凹溝及棱線,外皮易與木質部剝離,常撕裂呈束狀纖維。節處多膨大,有側枝痕和葉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麵黃白色,皮部薄,木部寬廣,淺黃棕色或淺黃色,有黃白色放射狀紋理及裂隙,其間布滿導管小孔,中心髓部較小,類白色。氣微,味淡或微苦。
【功效】清熱利尿,通經下乳。
木通
【來源】木通科植物木通、三葉木通或白木通的幹燥藤莖。
【產地】主產於江蘇、湖南、安徽等地。
【性狀】呈圓柱形,常稍扭曲,長30~70cm,直徑0.5~2cm。表麵灰棕色至灰褐色,外皮粗糙而有許多不規則的裂紋或縱溝紋,具突起的皮孔。節部膨大或不明顯,具側枝斷痕。體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麵不整齊,皮部較厚,黃棕色,可見淡黃色顆粒狀小點,木部黃白色,射線呈放射狀排列,髓小或有時中空,黃白色或黃棕色。氣微,昧微苦而澀。
【功效】清心火,利小便,通經下乳。
大血藤
【來源】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幹燥藤莖。
【產地】主產於湖北、四川等地。
【性狀】呈圓柱形,略彎曲,長30~60cm,直徑1~3cm;表麵灰棕色,粗糙,外皮常呈鱗片狀剝落,剝落處顯暗紅棕色,有的可見膨大的節及略凹陷的枝痕或葉痕;質硬,斷麵皮部紅棕色,有數處向內嵌入木質部,木部黃白色,有多數細孔狀導管,射線紅棕色。氣微,味微澀。
【飲片】為長圓柱形厚片,切麵皮部紅棕色,有數處向內嵌入木部;木部黃白色,有多數細孔及放射狀紋理,周邊灰棕色或棕色。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祛風。
天仙藤
【來源】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或北馬兜鈴的幹燥地上部分。
【產地】主產於河南、山西、陝西等地。
【性狀】莖呈細長圓柱形,略扭曲,直徑1~3mm;表麵黃綠色或淡黃褐色,有縱棱及節,節間不等長;質脆,易折斷,斷麵有數個大小不等的維管束。葉互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三角狀狹卵形或三角狀寬卵形,基部心形,暗綠色或淡黃褐色,基生葉脈明顯,葉柄細長。氣清香,味淡。
【功效】行氣活血,利水消腫。
雞血藤
【來源】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幹燥藤莖。
【產地】主產於廣西、廣東、雲南。
【性狀】呈扁圓柱形,通常切成橢圓形、長矩圓形或不規則的斜切片,厚0.3~1cm。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見灰白色斑塊,栓皮脫落處顯紅棕色。切麵木部紅棕色或棕色,導管孔多數;韌皮部有樹脂狀分泌物呈紅棕色至黑棕色,與木部相間排列呈3~8個偏心性半圓形環,髓部小,偏向一側。氣微,味澀。
【功效】活血,補血,通絡。
蘇木
【來源】豆科植物蘇木的幹燥心材。
【產地】主產於巴西、印度尼西亞、馬來半島及泰國等地。
【性狀】呈圓柱形或對剖半圓柱形,長10~100cm,直徑3~12cm;表麵黃紅色至棕紅色,具刀削痕,常見縱向裂縫;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麵紅色,略具光澤,年輪明顯,有的可見暗棕色、質鬆、帶亮星的髓部。無臭,味微澀。
【飲片】為不規則的極薄片或小碎塊,表麵呈黃紅色或棕紅色,有時中央可見黃白色的髓,質致密。
【功效】行血去瘀,消腫止痛。
降香
【來源】豆科植物降香檀的樹幹和根的幹燥心材。
【產地】主產於海南省。
【性狀】呈類圓柱形或不規則塊狀,長短粗細不一。表麵紫紅色或紅褐色,切麵有致密的紋理。體重,質硬,不易折斷,有油性。氣微香,味稍苦。燒之香氣濃烈,有油流出,殘留白色灰燼。
【功效】行氣活血,止痛,止血。
小通草
【來源】旌節花科植物喜馬山旌節花、中國旌節花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莢葉的幹燥莖髓。
【產地】主產於湖北、四川、貴州、湖南等地。
【性狀】旌節花莖髓呈圓柱形,長30~50cm,直徑0.5~1cm。表麵白色或淡黃色。體輕,質鬆軟,捏之易變形,有彈性,易折斷,斷麵平坦,無空心,顯銀白色光澤。水浸後有黏滑感。氣無,味淡。
青莢葉莖髓表麵有淺縱條紋。質較硬,捏之不易變形。水浸後無黏滑感。
【功效】清熱利尿,下乳。
沉香
【來源】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樹脂的幹燥木材。
【產地】主產於廣東、海南及廣西等地。
【性狀】呈不規則塊狀或條塊狀,長短不一。表麵凹凸不平,有刀削痕,可見黑褐色與黃白色相間的斑紋,孔洞及凹窩表麵多呈朽木狀。質較堅實,斷麵刺狀。有特異香氣,味苦。燃燒時發出濃煙,香氣濃烈,並有黑色油狀物滲出。
【功效】行氣止痛,溫中止嘔。
忍冬藤
【來源】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幹燥莖枝。
【產地】主產於浙江、四川、江蘇等地。
【性狀】呈長圓柱形,多分枝,常纏繞成束,直徑1.5~6mm,表麵棕紅色至暗棕色,有的灰綠色,光滑或被茸毛,外皮易剝落。枝上多節,節間長6~9cm,有殘葉及葉痕。質脆,易折斷,斷麵黃白色,中空。氣微,老枝味微苦,嫩枝味淡。
【功效】清熱解毒,疏風通絡。
通草
【來源】五加科植物通脫木的幹燥莖髓。
【產地】主產於貴州、四川等地。
【性狀】呈圓柱狀,直徑1.5~3cm,長短不一。表麵白色或黃色,有淺縱溝紋。質輕而鬆脆,略有彈性。橫切麵中央為半透明膜質心,縱切麵薄膜呈梯狀排列。氣無,味淡。
【飲片】為圓形的厚片或小段。表麵顯銀白色光澤,髓部中空或有半透明的薄膜,周邊白色或淡黃色,有淺縱溝紋。體輕,質鬆軟,稍有彈性。
【功效】清熱利尿,通氣下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