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中藥有效成分的

分離與精製

一、根據物質溶解度差別進行分離

【考點】重結晶法中溶劑選擇的一般原則、操作及判斷結晶純度的方法

1.重結晶溶劑的選擇原則

(1)對要結晶的成分熱時溶解度大,冷時溶解度小,對雜質冷熱都不溶或冷熱都易溶。

(2)不與待結晶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3)沸點較低、易揮發。

(4)無毒或毒性很小。

2.重結晶法的操作

將適當的溶劑加熱至近沸點後,投入需純化的晶體,使其溶解並成為熱飽和溶液,趁熱濾過熱溶液去除不溶性雜質,濾液冷卻後,即析出晶體。

3.判定結晶純度的方法

(1)晶型均一,色澤均勻。

(2)有一定的熔點和較小的熔距,熔距應在2℃以內。

(3)TLC或PC分別用3種以上溶劑係統檢識,呈現單一圓整斑點。

(4)HPLC或GC檢查呈現單峰。

二、根據物質在兩相溶劑中的分配比不同進行分離

【考點1】兩相溶劑萃取法

1.分配係數(分配比)兩種相互不能任意混溶的溶劑(例如氯仿與水)置分液漏鬥中進行充分振搖,放置後即可分成兩相。此時其中如含有溶質,則溶質在兩相溶劑中的分配比(K)在一定溫度及壓力下為一常數,可用下式表示:

K=Cu/CL

K:表示分配係數;Cu:表示溶質在上相溶劑中的濃度;CL:表示溶質在下相溶劑中的濃度。K越大越容易分離。

2.分離因子β:分離因子β可定義為A、B兩種溶質在同一溶劑係統中分配係數的比值。

β=KA/KB

(1)β越大越容易分離。

(2)β≥100,僅作一次簡單萃取就可實現基本分離。

(3)10≤β<100,則需萃取10~12次。

(4)2≤β<10時,要想實現分離,需做100次以上萃取才能完成。

(5)β≌1時,則KA≌KB,意味著兩者性質極其相近,即使作任意次萃取也無法實現分離。

3.分配比與pH對酸性、堿性及兩性有機化合物來說,都具有遊離型和解離型,二者可互相轉化,故在兩相中的分配比不同。

一般而言,pH<3時,酸性物質多呈非解離狀態(HA)、堿性物質呈解離狀態(BH+)存在;pH>12時,則酸性物質呈解離狀態(Aˉ)、堿性物質呈非解離狀態(B)存在。

【考點2】分配色譜法的特點及應用

(1)載體:主要有矽膠、矽藻土及纖維素粉等。紙色譜屬於分配色譜,原理與液-液萃取法基本相同。

(2)分離水溶性或極性較大的成分:固定相多采用強極性溶劑,如水、緩衝溶液等,流動相用氯仿、乙酸乙酯等弱極性有機溶劑,稱之為正相色譜。

(3)分離脂溶性化合物:固定相可用石蠟油,流動相用水或甲醇等強極性溶劑,稱為反相分配色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