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陰陽消長關係
陰陽消長氣候應,表現春夏與秋冬;春夏溫熱為陽長,秋冬寒涼為陰升。
(注)陰陽消長,是指事物或現象中對立的兩個方麵,還有此消彼長、彼進此退的現象,說明事物是運動變化的,其運動是以彼此消長的形式進行的。由於事物或現象中對立的兩個方麵,始終處於此消彼長、此進彼退的動態平衡之中,才能維持事物正常的發展變化。例如四季的氣候,由春至夏,寒氣漸減,濕熱日增,就稱為“陰消陽長”J由秋至冬,熱氣漸消,寒氣日增,就稱為“陽消陰長”。這種正常的陰陽消長,反映為四季氣候變化的一般規律。
(四)陰陽轉化關係
陰陽轉化物極反,熱極生寒寒極暖;成敗倚伏生乎動,條件具備即可轉。
(注)陰陽轉化,是指事物或現象的陰陽屬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其對立麵轉化,即由陰轉陽,由陽轉陰,因而事物或現象的性質也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如果說“陰陽消長”是一個量變的過程,則“陰陽轉化”便是質變。從自然氣候來說,寒來暑往,不斷變更,冬寒之極,春暖必來夏暑至盛,秋涼必至。然而陰陽轉化是有條件的,即“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寒極生熱,熱極生寒”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物極必反”等,說明了事物的量變到質變,必須在“重”、“極”的內在條件具備之下才能產生。
《素問六微旨大論》說:“成敗倚伏生乎動,動而不已則變作矣”。這說明事物的成功與失敗是相互轉化的。失敗之中依伏著成功的因素。如果人能創造條件,其條件具備時,就能使失敗轉化為成功。多次科研的失敗,如能堅持下去,創造各種條件就能轉敗為勝。
二、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陰陽學說中醫用,人體組織結構說,明白生理與病理,指導診斷與臨床。
(注)陰陽學說,貫穿在中醫學理論體係的各個方麵,用來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臨床的診斷與治療
(一)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
人體組織結構分,總體外陽內為陰,腹陰背陽髒與腑,陰中之陽肺與心,奶中之陰肝脾腎,皮膚為陽陰骨筋。
(注)根據陰陽對立統一的觀點,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人體內部充滿著陰陽對立統一關係。人體髒腑組織的陰陽屬性,就大體部位來說,上部為陽,下部為陰,體表屬陽,體內屬陰。以髒腑來分,五髒為陰,六腑為陽。五髒之中,又各有陰陽所屬,心肺居於上部屬陽,肝脾腎位於下部屬陰。《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言人身之髒腑中陰陽,則髒者為陰,腑者為陽。肝、心、脾、肺、腎五髒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總之,人體組織結構的上下、內外、表裏、各部分之間,以及內髒之間,無不包含著陰陽的對立統一。
(二)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
生理功能物為基,物陰能陽調統一,依存消長互為用,氣血精津協調期,陰平陽秘精神治,陰陽離決死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