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說明五髒病變的相互影響
五行五髒病變成,相生母病及子名,子病犯母盜母氣,心火肝木為病情,相克乘侮木乘土,不及肝火肺受刑。
(注)五行學說不僅可用以說明在生理情況下,髒腑間的互相聯係,而且也可用以說明在病理情況下,髒腑間的互相影響。如肝病可以傳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響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響,即木鬱土虛或土壅木鬱;肝病還可以影響心,為母病及子;影響肺為木侮金影響腎,為子病及母。肝病是這樣,其它髒器的病變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關係,說明它在病理上的相互影響。
(三)用於診斷和治療
1.用於診斷診斷疾病,分五行肝木脈弦麵,色肺白心黃色脾腎,黑相克或相生脾病。
(注)人體內髒功能活動及其相互關係的正常變化,都可以從人的麵色、聲音、口味、脈象等方麵反映出來也就是說,從病人麵色、聲音、口味、脈象的變化,可以診斷疾病。因為五髒與五色、五音、五味以及相關脈象的變化,在五行分類歸厲上有著一定的聯係,所以在臨床診斷疾病時,就可以綜合望、聞、問、切四診所得的材料,根據五行所屬及其生克乘侮的變化規律來推斷病情。如麵見青色,為木來乘土心髒病人,麵見黑色,為水來克火等等。
2.用於治療
治療立法五行分,滋水涵木培土金,益火補土抑肝木,培土製水腎得溫。
(注)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時和內髒的生理關係異常有關。因此,在治療時,除了對病變的本髒進行處理外還要考慮到其它有關的髒腑,並調整其關係,控製其病變?以達到治療的目的。《難經七十七難》提出的“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於脾,故先實其脾氣”,就是運用五行生克乘侮的規律指導治療的具體體現。後來醫家運用這一規律,又製定了很多更為具體的治療方法。如培土生金,滋水涵木,扶土抑木,壯水製火,佐金平木等等。
三、陰陽與五行的關係
陰陽五行古哲學,滲透醫學領域深;各有特點綜合用,指導臨床診治病;五行即為陰陽質,陰陽五行氣所成;氣非五行而不立,質非陰陽而不行;陰陽五行相結合,髒腑之間關係明。
(注)陰陽五行學說均屬於唯物辯證觀的哲學;滲透到醫學領域後,促進了中醫藥理論體係的形成和發展,並且還貫穿於整個中醫藥理論體係的各個方麵,成為中醫藥理論體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雖然各有特點,是兩種學說,但兩者之間是有關聯的,在醫學領域中是綜合運用的。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均是以陰陽、五行的各自厲性及其各自相互聯係的法則為理論指導,以臨床可見的各種生理、病理現象為客觀指標,去分析、研究、探討和闡釋人體內在髒腑、經絡等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所以說,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在醫學領域中是綜合運用的。隻有二者綜合運用,才能對人體的生命活動有較好的闡釋如《類經圖翼》說:“五行即陰陽之質,陰陽即五行之氣。氣非質不立,質非氣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陰陽之氣也”,這就充分說明了在實際運用申,論陰陽則往往聯係到五行,言五行必及陰陽。如在探討髒腑功能時,不僅髒腑可以分陰陽,各髒都有陰陽,而且各髒生理功能之間,確也存在著相互生克製化的關係。反之,以五行的生克製化來探討五髒之間相互關係時,又離不開五髒陰陽之間的相互聯結和製約。因此,在分析研究和探討髒腑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時,必須把陰陽和五行結含起來,才有利於正確認識髒腑之間的相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