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髒腑學說(一)(1 / 3)

一、髒象學說的含義與形成

髒者藏也藏於內,象乃形象表外觀;學說形成三方麵,解剖皮肉髒脆堅;腑之大小脈長短,血之清濁看周全;二是外感鼻流弟,咳嗽測知肺相關;三是臨床與實踐,補腎之藥頭不眩。

(注)“藏象”二字,首見於《素問六節藏象論》。藏,是指藏於體內的內髒象,是指表現於外的生理、病理現象。

藏象學說的形成,主要有三個方麵:一是古代的解剖知識。如《靈樞經水》說:“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藏之堅脆,府之大小,穀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皆有大數。”二是長期來對人體生理、病理現象的觀察。例如皮膚受涼而感冒,會出現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因而認識了皮毛、鼻和肺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係。三是反複的醫療實踐,從病理現象和治療效應來分析和反證機體的某些生理功能。如在使用某些補腎藥物後,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因而認識到腎的精氣有促進骨骼生長的作用,從而產生“腎主骨”之說。同時,用了補腎藥之後,頭暈眩之症也得到治愈,證明了腎主骨生髓通於腦的生理功能。

二、五髒六腑與奇恒之府的關係

心肝脾肺腎五髒,實質器官精微藏;六腑膽胃大小腸,三焦膀胱管狀囊;腦薇骨脈奇恒腑,女胞膽腑亦異常。

(注)髒腑,是內髒的總。按照髒腑的生理功能特點,可分為髒、腑、奇恒之腑類。五髒,即心、肺、肝、脾、腎。五髒是實質性髒器,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藏精氣。六腑,即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六腑是管囊狀器官,主要功是受盛和傳化水穀。奇恒之嘛,即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奇恒之腑,是異於正常的腑,形態似腑,功能似髒,似腑非腑,似髒非髒,故曰奇恒之腑。

三、髒腑的功能及相互為用關係

五髒藏精不泄滿,六腑傳化不能藏;實而不滿滿不實,概括髒腑方能詳。

(注)《素問五藏別論》說:“所謂五藏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府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

四、髒象學說的整體觀

(注)髒腑學說的主要特點,是以五髒為中心的整體觀。主要體現在:以髒腑分陰陽,一陰一陽相為表裏,髒與腑是互為表裏的整體。如心與小腸相表裏。五髒與形體諸竅聯結成一個整體。五髒各有外候,與形體諸竅各有特定的聯係,這是藏象學說整體觀的又一具體體現。例如心,其華在麵,其充在血脈,開竅於舌。

氣、血、精、津液是髒腑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五髒的生理活動與人的精神情誌和意識思維活動密切相關。成為髒象學說整體觀的全部內容。

第一節五髒

一、心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注)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兩方麵,一是主血脈,二是藏神誌。心開竅於舌,其華在麵,在誌為喜,在液為汗。心包絡,是心髒外麵的包膜,有保護心髒,代心受邪的作用。

(二)心主血脈

心主血脈靠心氣,心氣旺盛運血液,心血上營麵紅潤,血氣充盈脈有力,心氣不足心血少,麵白不澤脈虛細,心陽癉阻血不暢,麵青脈澀心血淤。

(注)心主血脈,包括主血和主脈兩個方麵全身的血,都在脈中運行,依賴於心髒的搏動而輸送到全身,發揮其濡養的作用。脈,即血脈,又可稱經脈,為血之府。脈是血液運行的通道,脈道的通利與否,營氣和血液的功能健全與否,直接影響著血液的正常運行。《素問痿論》所說的“心主身之血脈”和《素問六節藏象論》所說的“心者,其充在血脈”,是針對心髒、脈和血液所構成的一個相對獨立係統而言。這個係統的生理功能,都屬於心所主,都有賴於心髒的正常搏動。

心髒的正常搏動,主要依賴於心氣。心氣充沛,才能維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脈內正常地運行,周流不息,營養全身,而見麵色紅潤光澤、脈象和緩有力等外在的表現。血液的正常運行,也有賴於血液本身的充盈,所以,心氣充沛,血液充盈和脈道通利,是血液運行的最基本的前提條件。

心髒功能正常,則心髒搏動如常,脈象和緩有力。心華在麵則麵色紅潤光澤。若心髒發生病變,則會通過心髒搏動、脈搏、麵色等方麵反映出來。如心氣不足,血液虧虛,脈道不利,則血流不暢或血脈空虛,而見麵色無華,脈象細弱無力等,甚則發生氣血淤滯,血脈受阻,而見麵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區憋悶和刺痛,脈象結、代、促、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