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肺主宣發,外合皮毛
上焦開發宣穀味,熏膚充身霧露彙;皮毛玄府調肺氣,寒熱咳嗽鼻塞肺;肺虛不宣津於表,皮毛枯槁又憔悴;肺衛開合司汗液,有汗無汗虛實類。
(注)肺主宣發,即是肺氣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周的布散。肺的宣發作用主要體現於三個方麵:一是通過肺的氣化,排出體內的廢氣。二是將脾所轉輸的津液和水穀精微,布散到全身,外達於皮毛,如《靈樞決氣》所說的“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最寘發衛氣,調節腠理之開合,將代謝後的津液化為汗液,排出體外。肺失於宣散,即可出現呼氣不利,胸悶廣咳喘,以及鼻塞、噴嚏等病理現象。
皮毛,是—身之表,依賴於肺所宣發的衛氣和津液的溫養潤澤,成為抵禦外邪侵襲的屏障。若肺氣虛,衛表不固,抵禦外邪侵襲的能力低下可出現多汗、易於感冒,或皮毛憔悴枯槁等現象。若外邪襲肺,肺氣不宣,引起腠理閉塞,衛氣鬱滯,出現鼻塞、無汗、惡寒等病理現象。一般認為有汗者多虛,無汗者多實,故有汗無汗則可分為虛實兩類。
(四)肺朝百脈、主治節
肺朝百脈清濁換,宣發肅降津與汗;治節氣機與升降,助心運動而不亂。
(注)肺朝百脈朝,即聚會的意思是指全身的血液,都經過經脈而聚會於肺,通過肺的呼吸,進行氣體的交換,然後再輸布到全身,《素問綠脈別論》說:“食氣入胃,油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畝脈,輸精於皮毛。”
全身的血和脈,均統屬於心,心髒的搏動,是血液運行的基本動力而血的運行,又依賴於氣的推助,隨著氣的升降而運行至全身。肺主全身之氣,由於肺盡呼吸,調節著金身的氣機,所以血液的運行,亦有賴於肺氣的敷布調節。
《醫學真傳氣血》說,“人之一身,皆氣血之所循環,氣非血不和,血非氣不運。”
“治節”,即治理和調節。肺主治節,出自《素問炅蘭秘典論》的“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肺的治節作用,主要體現於四個方麵:—是肺主呼吸,人體的呼吸運動是有節奏地一呼一吸;二是肺的呼吸運動,治理和調節著全身的氣機,即是調節著氣的升降出入的運動;三是由於調節著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因而輔助心髒,推動和調節液的適行;四是肺的宣發和肅降,治理和調節津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因此,肺主治節,實際上是對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離度概括。
(五)肺開竅於鼻、主咽嗌
開竅於鼻息道通,肺和香臭嗅覺靈,外祁襲肺鼻塞涕,嗅覺不靈肺熱壅,聲音嘶啞喉疾病,肺主喉嚨又主聲
(注)肺開竅於鼻,鼻與喉相通而聯於肺,鼻和喉是呼吸的門戶,故有“鼻為肺之竅”,“喉為肺之門戶”的說法。鼻的嗅覺與喉部的發音,都是肺氣的作用。所以肺氣和,呼吸利,則嗅覺靈鍛,聲音能彰。《靈樞脈度》說巧沛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肺的病變也可見鼻、喉的證候,如鼻塞、流涕、噴嚏、喉癢、音啞和失音等。
(六)肺在誌為憂、在液為涕
憂悲同為肺之誌,悲憂過度耗肺氣,在液為涕潤鼻竅,外感寒熱清濁涕。
(注)在誌為憂:以五誌分屬五髒來說,則肺在誌為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在髒為肺在誌為憂。”憂和悲的情誌變化,雖略有不同,但其對人體生理活動的影響是大體相同的因而憂和悲痛屬肺誌。憂愁和悲傷均屬於非良性刺激的情緒反映,它對於人體的主要影響,是使氣不斷地消耗,如《素問舉痛論》說:“悲則氣消悲則心係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由於肺主氣,所以悲憂易於傷肺。反之,在肺虛時,機體對外來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就會下降,而易於產生悲憂的情緒變化。
在液為涕:涕是由鼻粘膜分泌的粘液,並有潤澤鼻竅的功能。鼻為肺竅,《素問宣明五氣篇》說:“五藏化液肺為涕。”在正常情況下,鼻涕潤澤鼻竅而不外流。若肺寒,則鼻流清涕肺熱,則涕黃濁肺燥,則鼻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