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髒腑學說(二)(2 / 3)

(五)脾在體合肉,其華在唇

運化精微養肌肉,脾氣衰旺肌壯瘦;口唇鎿潤榮華現,淡白萎黃口唇臭。

(注)脾在五體合肌肉,由於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全身的肌肉,都需要依靠脾胃所運化的水穀精華來營養,才能使肌肉發達豐滿,臻於健壯。如果脾胃的運化功能障礙,必致肌肉瘦削,軟弱無力,甚至頹廢不用。

口唇的色澤,與全身的氣血是否充盈有關。由於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口唇的色澤是否紅潤,不但是全身氣血狀況的反映,而且實際上也是脾胃運化水穀精微的功能狀態的反映。脾失健運,氣血虛少,則口唇淡白不華,甚則萎黃不澤。口唇糜爛為脾胃積熱。

(六)脾在誌為思、在液為涎

脾髒之誌屬思慮,不遂過度氣結滯,在液為涎口中津,脾不和涎自溢。

(注)在誌為思,思,即思考,思慮是人體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一種狀態。思,雖為脾之誌,但亦與心主神明有關,故有“思出於心,而脾應之”之說。正常的思考問題,對機體的生理活動並無不良的影響,但在思慮過度、所思不遂等情況下,就能影響機體的正常生理居動。其中最主要的是影響氣的正常運動,導致氣滯和氣結。從影響髒腑生理功能來說,最明顯的是脾的運化功能,由於氣結於中,影響了脾的升清,所以思慮過度,常能導致不思飲食、脘腹脹悶、頭目眩暈等症。

在液為涎,涎為口津,唾液中較清稀的稱作涎。它具有保護口腔粘膜,潤澤口腔的作用,在進食時分泌較多,有助於食品的吞咽和消化。《素問宣明五氣篇》說:“脾為涎,”故有涎出於脾而溢於胃之說。在正常情況下,涎液上行於口,但不溢於口外。若脾胃不和,則往往導致涎液分泌急劇增加,而發生口涎自出等現象,故說脾在液為涎。

四、肝

(一)肝髒的主要生理功能

肝位脅下主疏泄,藏血條達性剛烈,誌怒主筋華在爪,開竅於目淚為液。

(注)肝髒的主要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喜條達舒暢惡抑鬱,體陰用陽其性剛烈。肝在誌為怒肝主筋,其華在爪,開竅於目,淚為肝之液。

(二)肝主疏泄

肝主跋泄調氣血,精神情誌暢逍遙,促進消化調水液,疏泄衝法月經調。

(注)肝主疏泄:疏,即疏通。泄,即升發,發泄。疏泄,泛指肝具有舒暢、開展、調達、宣散、流通等綜合生理功能。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總的是關係到人體全身的氣機調暢。氣機即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也是人體髒腑機能活動的基本形式的概括。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氣機調暢,氣血和調,經絡通利,髒腑組織的活動也就正常協調。肝主蹲泄在人體生理活動中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麵:

(1)調暢氣血運行:肝氣舒暢條達,血液才得以正常運行,藏泄適度。若肝失疏泄,氣機不調,則影響氣血的運行。如氣機阻滯,則出現胸脅、兩乳或少腹等局部脹痛不適。若氣滯血淤,則可見胸脅刺痛,甚至癥積、腫塊,在女子則可導致經行不暢、痛經、閉經等。

(2)調節精神情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氣升發,既不亢奮,也不抑鬱,舒暢通達,則人體就能較好地協調自身的精神情誌活動,表現為精神愉快,心情舒暢,理智清朗,思維靈敏,氣和誌達,血氣和平。若肝失疏泄,則易引起人的精神情誌活動的異常。疏泄不及,則表現為抑鬱,見症孤僻寡歡,悒鬱不樂,多愁善感,暖氣太息。甚至沉默癡呆,表情淡漠,時欽悲傷啼哭,胸脅脹悶。疏泄太過,則表現為興奮,可見煩躁易怒,失眠多夢,頭脹頭痛,麵紅目赤,甚者妄言失誌,喧鬧不寧,哭詈叫號,登高逾垣等症。

(3)促進消化吸收:肝主疏泄是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吸收功能的重要條件。肝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促進作用,是通過協調脾胃的氣機升降,和分泌、排泄膽汁而實現的。若肝失疏泄,犯脾克宵,必致脾胃升降失常,可出現胃氣不降的暖氣脘痞、嘔惡納減等肝胃不和症狀,又可現脾氣不升的腹脹、便溏等肝脾不調的症狀。若肝氣鬱結,則可影響膽汁的分泌和排泄,導致脾胃的消化吸收障礙,出現脅痛,口苦,納食不化,甚者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