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精神氣血津液(一)(1 / 3)

第一節精

精為身本先後天,人體始生精在先,後天之精源水穀,相互資生發育安,二七二八天癸至,陰陽交合子女全。

(注)精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人體生長發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腎具有藏精的功能。腎所蔵的精氣包括“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先天之精”是稟受於父母的生殖之精。它與生俱來,是構成胚胎發育的原始物質,即是《靈樞本神》所說的“生之來,謂之精”。所以稱“腎為先天之本”。“後天之精”是指出生以後,來源於攝入的飲津物,通過脾胃運化功能而生成的水穀之精氣,以及髒腑生理活動中化生的精氣通過代謝平衡後的剩餘部藏之於腎。

“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的來源雖然有異,但均同歸於腎,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先天之精”有賴於“後天之精”的不斷培育和充養,才能充分發揮其生理效應;“後天之精”的化生,又依賴於“先天之精”的活力資助。二者相輔相成,在腎中密切結合而組成腎中精氣,腎中精氣的主要生理效應是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和逐步具備生殖能力。《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女字七歲,腎氣脹,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麵始焦發始墮多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麵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麵焦,發鬃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八八,則齒發去”。

《素問上古天真論》的這一段論述,明確地指出了機體生、長、壯、老、已的自然規律,與腎中精氣的盛衰密切相關。人在出生以後,由於“先天之精”不斷得到“後天之精”的培養,腎中精氣逐漸有所充盛,電現了幼年時期的齒更發長等生理現象,隨著腎中精氣的不斷充盛,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了一種促進性腺發育成熟的物質,稱作“天癸”,於是男子就產生了精子,女子就按期排卵,月經來潮,性腺的發漸趨成熟,具備了生殖能力,人也迸入了青春期。以後,隨著腎中精氣由充盛而逐漸趨向衰退,天癸的生成亦隨之而減少,甚至逐漸耗竭,性腺亦逐漸衰退,生殖能力亦隨之而下降,以至消失,人也就從中年而轉入老年。其次,明確地指出了以齒、骨、發的生長狀況,作為觀察腎中精氣盛衰的標誌,亦即作為判斷機體生長發育和衰老的標誌,至今仍有極高的科學價值。此外,由於較全麵地闡明了腎中精氣的盛衰決定著機體的生、長、壯、老、已,因此,對於防治某些先天性疾病、生長發育不良、生殖功能低下和防止衰老等,均有較為普遍的指導意義。

第二節神

神有廣義狹義分,外在活動廣義神,思維意識為狹義,心藏神誌大主君。

(注)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稱。其概念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神,是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可以說神就是生命;狹義的神,乃指人體的精神活動,即心所主之神誌,包括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

神是機體生命活動的體現,神不能離開人體而獨立存在,有形才能有神,形健則神旺,形衰則神憊。故《素問上古天真論》有“形神合一”及“形與神倶”的理論,說明形與神的關係。無數實踐證明,神的盛衰的確是形體健康與否的重要標誌之一。

神來源於先天之精,如《靈樞本神》言:“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但神又靠後天之精的滋養,所以《靈樞平人絕穀》又曰:“故神者,水穀之.精氣也。”精與神的關係是:精能生神,神能禦精,精足則形健,形健則神旺反之,精衰則體弱,體弱則神疲。氣與神的關係也是密不可分的,氣是生命的動力,氣能生神,神能禦氣,所以精、氣、神為人生三寶,精充、氣足、神旺,是健康的保證;精虧、氣虛、神耗,是衰老的原因。總之,神體現了人的生命活動,所以《靈樞天年》曰:“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第三節氣

一、氣的概念與生成

氣是基本物質成維持生命動力能來源先後天然氣腎精脾胃穀化生

(注)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氣的概念包含著兩方麵的含義。

其一,氣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人,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氣是構成世界的最基本o質。所以,人的形體構成也是以氣為物質基礎的。其二,氣又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人生存於自然界中,人的車長、發有和各種生命活動都需要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和能的交換。如需要從自然界中攝取飲食水穀,從自然界中會入氧氣(呼吸之氣)等。這些自然之氣被攝入入體,經過代謝後能夠發揮各種生理功能,維持人的生命活動,所以,氣是維持入時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