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營氣
營者水穀精氣生原於脾胃血輕清調灑髒腑入於脈循脈行於十四經
(注)營氣,是與血共行於脈中之氣。營氣富於營養,故又稱“榮氣”。營與血關係極為密切,可分而不可離,故常常“營血”並稱。營氣與衛氣相對而言,屬於陰,故又稱為“營陰”。
(1)組成與分布:營氣,主要來自脾胃運化的水穀精氣,由水穀精氣中的精華部分所化生,營氣分布於血脈之中,成為血液的組成部分而循脈上下,營運於全身。故《素問痹論》說;“榮者,水穀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藏,灑陳於六府,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藏,絡六府也。”
(2)主要功能:營氣的主要生理功能,有營養和化生血液兩個方麵。水穀精微中的精專部分,是營氣的主要成分,是髒腑、經絡等生理活動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同時又是血液
的組成部分。所以《靈樞邪客》說,“榮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載六府。”
(四)衛氣
(注)衛氣,是運行於脈外之氣。衛氣與營氣相對而言,厲於陽,故又稱為“衛陽”。
(1)組成與分布:衛氣,主要由水穀精氣所化生。也就是說它的活動力特別強,流動很迅速。所以它不受脈管的約束,運行於皮膚、分肉之間,熏於膜,散於胸腹。
(2)主要功能:衛氣的生理功能有三方麵,一是護衛肌表,防禦外邪入侵。二是溫養髒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調節控製腠理的開合、汗液的排泄,以維持體溫的相對恒定等。如《靈樞本藏》說:“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關合者也”,“衛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致密矣”。
第四節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注)血,是紅色的液態樣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具有很高的營養和滋潤作用。
血必須在脈中運行,才能發揮它的生理效應,如因某些原因而逸出於脈外即為出血,又可稱為“離經之血”脈,具有阻遏血液逸出的功能,故有“血府”之稱。
二、血的生成
(注)血,主要由營氣和津液所組成。營氣和津液,都來自所攝入的飲食物經脾和胃的消化吸收而生成的水穀精微,所以說脾和胃是氣血生化之源《靈樞決氣》所說的“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即充分說明了脾和胃(中焦)的運化功能在生成血液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至於血液的生成過程,則又要通過營氣和肺的作用,方能化生為血。如《靈樞邪客》在論述營氣化生血液的功能時說:“營氣考,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藏六府”《靈樞營衛生會》中更強調了肺在化生血液中的作用,說“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柏,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故獨得行於經隧。”
氣和津液都是生成血的主要物質基礎。由手營氣和津液都含於水穀精氣,所以飲食營養的優劣和脾胃運化功能的影響。飲營養的長期挺入術足,或脾胃運化功飴的長期失調,均對専致擻液的生成不.足,而形成血虛的病理變化。
此外,精和血之間還存在著相互資生和轉化的關係。精藏於腎,血藏於肝。腎中精氣充盈,則肝有所養,血有所充肝的藏血量女盛,則腎有所藏,精有所資,故有“精血同源”之說。
三、血的功能
(注)血,具有營養和滋潤全身的生理功能。血在脈中糖行,內至髒衡,外達皮肉筋骨,如環先端,運行本息,不斷地對全身各勝腑組織器官起著充分的營養和滋潤作用,以維持正常的生連活動。《難經二十二難》說:“血主瘸之。”這是對血的營養和滋潤作用的簡要概括。《素問題生成篇》說“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這是進一步闡述了機體的感覺和運劫,必須依賴於血所提供的營養和滋潤作用才德維持常的功能活動。
血的營養和滋潤作用,具體體現在麵色的紅潤、肌肉的豐滿和壯實、皮膚和毛發的潤譯有華、磁覺和運動的靈活自如等方麵。如果血的生成不足或持久過度耗損,或血的營養和滋潤作用減弱,均可引起全身或局部血虛的病理變化,出現頭昏目花、麵色不華或萎黃、毛發幹枯、肌膚千燥、肢下或肢端麻木等臨床表現。
四、血的運行
(注)血在脈管中運行不息,流布於全身,環周不休。血的運行,為全身各髒醃組織器官提供了豐富的營養,以供其需要。
脈管的完整是維持血液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此外,心、肺、肝、脾四髒對維持血液的正常循環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心主血脈,是血行的動力,血液能正常地在脈管中沿-定方向循環,主要靠心氣的推動作用。
肺主一身之氣,肺與宗氣的生成有密切的關係,而宗氣的功能之一,蹙貫心脈以行血氣。此外,“肺朝百脈”其舎義一為:循環周身的血脈,均要彙聚於肺髒;二為血液布輸全身,是在肺氣的作用下進行的。
肝主藏血,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根據人體動靜的木同情況,調令脈管中的血液施,血液維持在一個恒定水平上。此外,肝的疏泄功能調暢氣機,一方麵保障著肝本身的藏血功能,另外對血液通暢地循環也起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