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病因與發病(二)(3 / 3)

5.飲的病證特點

飲在腸間鳴有聲,脅脹滿痛飲在胸,飲在胸膈悶喘腫,飲溢肌膚身腫痙。

(注)飲在腸間,則腸鳴瀝瀝有聲,飲在胸脅,則胸脅脹滿,咳唾引痛;飲在胸膈,則胸悶、咳喘,不能平臥,身形如腫,飲溢肌膚,則肌膚水腫,無汗,身體痛重。

中醫認識痰飲病證,除根據臨床病證特點外,還常結合舌苔滑膩、脈滑或弦等全麵綜合分析,以進行判斷

(二)淤血

(注)(1)淤血的概念:淤血,指體內有血液停滯,包括離經之血積存體內,或血運不暢,阻帶於經脈及髒腑內的血液,均稱為淤血。淤血是疾病過程中形成的病理產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

(2)淤血的形成:淤血的形成主要有兩方麵:一是因氣虛、氣滯、血寒、血熱等原因,使血行不暢而凝滯。氣為血帥,氣虛或氣滯,不能推動血液的正常運行;或寒邪客入血脈,使經脈滕縮拘急,血液凝滯不暢;或熱入營血,血熱搏結等,均可形成淤血。二是由於內外傷、氣虛失攝或血熱妄行等原因造成血離經脈,積存於體內而形成淤血。

(3)淤血的病證特點:淤血形成之後,不僅失正常血液的滋潤、濡養作用,反而影響全身或局部的血液運行,從而產生疼痛、出血或經脈淤阻不通,內髒發生癥積以及“淤血不去,新血不生”等不良後果。由於淤血所淤血阻的部位及形成的原因不同,其病證繁多,但臨床表現歸納起來有以下共同特點:疼痛,多為刺痛,痛處固定不移,拒按,夜間痛甚。腫塊,外傷肌膚局部,可見青紫腫脹,淤積於體內,久聚不散,則可形成癥積,按之有痞塊,固定不移。出血,其血色多呈紫暗色,並伴有塊狀。在望診方麵,久淤可見麵色黧黑,肌膚甲錯,唇甲青紫,舌原暗紫,或有淤點、淤斑,舌下經脈曲張等。象脈象多見細澀、沉弦或結代等。

第二節發病

發病內外失平衡,髒腑經絡正邪爭;芷氣體質營環境,精神狀態氣不軒。

(注)人體自身及其與外界環境之間,始終維持著梠對的動態平衡,即所謂“陰平陽秘”,這是維持正常生理狀態的基礎。當人體在某種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使髒腑、經絡等生理功能異常,氣血陰陽的平衡協調關係遭到破壞,導致“陰陽失調”時,就會出現各種臨床症狀,這就是疾病的發生。

一、正邪與發病

功能活動存髒腑,抗病康複正氣盛,正氣存內邪不犯,邪之所湊氣虛成。

(注)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變化,就是在一定條件下邪正雙方相互鬥爭的反映。正,即正氣,是指人體的功能活動和抗病、康複的能力。邪,即邪氣,泛指各種致病因素。

(1)正氣不足是發病的內在根據中醫學的發病學非常重視人體的正氣,認為在.一般情況下,正氣旺盛,邪氣不能入侵,就不會發病,即《素問遺篇刺法論》所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一般說來,隻有在正氣相對虛弱,不足以抗病邪時,邪氣才能乘虛而入侵,使人體陰陽失調,髒腑經絡功能紊亂,導致疾病的發生,即《素問》評熱病論所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所以說正氣不足,是疾病發生的內在根據。

(2)邪氣是發病的重要條件中醫重視正氣,強調正氣在發病中的主導地位,並不排除邪氣對疾高發生的重要作用。邪氣是發病的條件,在一定的條件下,甚至起主導作用。如高溫、高壓電流、化學毒劑、刀槍所傷、凍傷以消毒蛇、狂犬咬傷等,即使正氣強盛,也難免被傷害。又如疫癘之邪,在特殊情況下,往往成為疾病發生、流行的決定因素。所以中醫學提出了“避其毒氣”的主動預防措施,以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和播散。

疾病發生後,其病理變化與感邪的性質、輕重,以及邪氣作用的部位有密切關係。

疾病與病邪性質的關係:.一般來說,感受陽邪,易致陽偏盛而出現實熱證;感受陰邪,易致陰偏盛而出現寒證。如火為陽邪,心火熾盛,則現麵赤舌瘡、心煩失眠、小便短赤等實熱之證,寒為陰邪,寒邪直中,傷及脾胃,則現吐瀉清稀、脘腹冷痛、小便清長等陰寒之候。

疾病與正氣強弱的關係:疾病的過程就是邪正相爭的遠程。若正氣強盛,有力與邪氣相爭,邪正鬥爭劇烈,則多表現為實證若正氣虛弱,抗邪無力,則多表現為虛證或虛實錯雜證。

疾病與感邪輕重的關係:病情的輕重,除體質因素外,還決定於感邪的輕重,因為邪氣是發病的重要條件。一般來說,感邪輕則病輕,感邪重則病重疾病與病邪所中部位的關係:病邪侵犯人體的部位不同,臨床表現也不盡一致。如寒客肌表經脈,則頭身四肢疼痛。寒邪犯肺,則咳嗽喘促、痰液稀白等。

二、影響正氣的因素

(一)體質

人之生也有弱強,有剛有柔有陰陽;稟賦不足體質差,正氣充足病無妨。

(注)體質的強弱,直接關係到正氣的強弱,體質強,則髒腑功能活動旺盛,精、氣、血、津液充足,其正氣充足;體質虛弱,則髒腑功能亦弱,精、氣、血、津液不足,其正氣也不足。體質與先天稟賦有關,父母的素質遺傳給後代,使其具有個體的特點。體質不僅是疾病發生的內在原因,而且也是決定整個疾病發展過程的重要因素之一。體質在發病學上的意義是:①體質的特殊性決定對致病因素或者某疾病的易感性。如肥人多痰濕,善病中風;瘦人多火,易患勞嗽老年人腎氣虛衰,多病痰飲咳嗽、癲狂、哮喘證多有家族史等。由於髒腑組織有堅脆剛柔之別,故不同的體質對病邪的反應及發病情況也不一致。②體質又決定疾病的發展過程。雖然感受同樣的致病因素,由於體質的差異,其病變發展過程也不一致,如同是風寒感冒,由於體質不一,就有表虛與表實之別。

(二)營養

經常鍛煉

體質強飲食營養和預防氣血充足正氣蠱髒腑經絡功能常

(注)營養和身體鍛煉的情況,是影響體質的重要因素,因而也是影響正氣的要因素。保持合理的飲食及從事適當的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預防外感,會使體質強壯,髒腑、經絡生理功能旺盛,精、氣、血、津液充足,正氣充沛,則不易發生疾病,即使發病,病情亦輕,複康亦易。反之,則易受邪氣侵襲而發病,而且病情較重,複康較難。

(三)生活環境

環境居處不良習生活無規嗜偏食正氣為主不排外避其毒氣外隔離

(注)生活環境和習慣對人體也有很大影響。如不良的生活習慣,生活無規律,飲食偏嗜,作息無常,以及個人和環境衛生不佳等,都會損害人體健康,使機體正氣減弱。

(四)精神狀態

精神狀態發病原髒腑氣血受牽連精神愉快正氣旺反之鬱滯氣機難

(注)精神狀態對正氣的影響更為重要。精神狀態受情誌因素影響,情誌舒暢,精神愉快,氣機暢通,氣血調和,髒腑功能協調,則正氣旺盛,邪氣難於入侵。若情誌不暢,精神異常,氣機逆亂,陰陽氣血失調,髒腑功能異常,則正氣減弱而易於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