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遺留千年的古跡(2)(2 / 3)

龍遊石窟

龍遊石窟群位於浙江省錢塘江上遊的龍遊縣小南海鎮石岩背村。龍遊石窟群規模宏大,氣勢磅礴,但是這麼浩大的工程卻在曆史中沒有記載。因此,龍遊石窟謎團百繞,有人形容說“入窟盡是探奇者,出窟全變謎猜人”。龍遊石窟距杭州一百八十公裏,位於浙江省龍遊縣城北三公裏處的一個臨江小山中。自1992年被發現以來,就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龍遊石窟是我國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築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一大奇觀。它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體現,集人文、藝術、文化、工程技術於一體,有人甚至說它是“世界第九大奇跡”。龍遊石窟是一個謎團纏繞的地下建築群。

那座小山被當地人稱為“童壇山”,在方圓0.38平方公裏龍遊石窟的地下竟然有規律地分布著大小二十四個洞窟,每個洞窟的麵積從1000平方米~3000平方米不等。每個洞窟從矩形洞口開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約30米。頂部呈漏鬥型,洞窟內科學地分布著三至四根巨大的“魚尾形”石柱,與洞頂渾然一體。更讓人歎為觀止的是洞壁、洞頂和石柱上都均勻地留下古人似乎帶有裝飾意圖的鑿痕。這些鑿痕排列規則有序,鑿線整齊。石窟沿壁有台階上下,成鋸齒形,鋸齒間相隔達3米,其中台階到洞口要有四米。每個石窟自成一體,互不相通。石窟內部都有一個半鑿半砌的矩形方池,約20平方米,深約五米。在一號石窟中人們還發現了清晰可見的一幅岩畫,內容是馬、鳥、魚三種動物。這是已發現的7個石窟中唯一的窟內岩畫。線條渾厚古樸,粗獷流暢,很有意境。而僅從已經開發的石窟來看,就有許多的謎團。其一,石窟的大小、模式、造型,格局等都是出自統一風格。布局合理,最大的石窟地麵麵積達5100平方米。如果按照每個石窟1000平方米計算,一個石窟就要排出土方2萬立方米,50個石窟每天至少要排100萬立方米,若以一人一天排0.3立方米的土方計算,則需要200萬個工作日才能完成。有人做過統計,若每天投入1000人夜以繼日地工作,也需要6年的時間,況且模式統一、工藝講究、精雕細鑿,實際情況要遠遠超過人們理論的計算。其二,所有的石窟洞口均朝西南方向,午後的陽光可以直射進石窟的中心。其三,已經發現的7個石窟的平麵布局竟然呈北鬥七星狀,而這7個石窟又正好處於整個扇形石窟群的中心部位。其四,為何地下石窟會密集於這裏,千百年來,人們為什麼一直都不知道這個巨大的秘密呢?就連一直在這裏生活的村民也都毫無察覺呢?其五,為何古籍上對這麼浩大的工程沒有一點記載,甚至連野史也沒有?那麼龍遊石窟的用途又是什麼呢?

第一種觀點是陵墓說。關於龍遊石窟竣工的確切龍遊石窟時間已經無從考證,關於龍遊地區最早的記載是在漢代,此前並沒有史料記載。唐韓愈曾撰寫《徐偃王廟碑》,其中有“鑿石為室,以祠偃王”的記載,徐偃王是西周徐國的諸侯,大約生活於公元前1000年左右,暫且不談韓愈所說的“石室”有多大,又是否與龍遊石窟有關係。就從時間上計算,如果真的是為徐偃王所建,那麼龍遊石窟至少已經有近三千年的曆史。在自然條件不斷變遷、戰爭災禍發生的情況下,石窟內的紋路、鑿痕卻依然如新,如同昨日開鑿一般。僅這一點就無法解釋。另外,如果龍遊石窟是皇陵,那麼為何石窟中沒有任何皇族的隨葬品或宮中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