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病脈分類
疾病反映於脈象的變化,叫做病脈。我國最早的脈學專著《脈經》提出24種脈象,《診宗三味》的分類為32脈,《景嶽全書》分為16脈,《瀕湖脈學》分為27種,《診家正眼》增加疾脈,合為28脈。本文將列舉《瀕湖脈學》27種病脈進行介紹。
近代醫家對脈學進行了深入研究,將各種病脈的主要因素歸納成脈象的脈位、脈率、脈寬度、脈長度、脈力度、脈流利度、脈緊張度和脈均勻度8個方麵,並將27種脈象按主要因素歸類。
(1)脈位:指脈動最明顯部位的淺深。
(2)脈率:又稱至數,指一息(即一個呼吸周期的時間)內脈搏的頻率。
(3)脈寬度:手指對最明顯脈動部位脈道粗細感覺的評估。
(4)脈長度:脈動應指的軸向範圍長短。
(5)脈力度:脈搏應指力度的強弱程度。
(6)脈流利度:脈搏來勢的流暢程度。
(7)脈緊張度:脈管應指的鬆緊程度。
(8)脈均勻度:脈動節律均勻程度。
二 脈位分類
01.浮脈
脈象描述
浮脈位居淺表,在皮肉之間;輕按指下即可感覺脈體搏動,一息四五至,脈體不大不小、不長不短,搏動有力,往來流利,從容和緩,節律一致。當中取或沉取時,與輕取比較,脈體搏動減弱。
形成原理
臨床意義
(1)主病:主表證。浮而有力為表實證;浮而無力為表虛證。或虛陽外越。
(2)兼脈主病:
(3)若因橈動脈部位淺表,或因夏秋時令而出現浮脈,不屬病脈。
記憶要點
(1)脈象特征:輕取即得,重取反減,舉之有餘,按之不足,如水漂木。
(2)主病:主表證,或虛陽外越證。
(3)歌訣:
【體狀詩】浮脈唯從肉上行,如循榆夾似毛輕,
三秋得令知無恙,久病逢之卻可驚。
【相類詩】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脈,來時雖盛去悠悠。
浮脈輕平似撚蔥,虛來遲大豁然空,
浮而柔細方為濡,散似楊花無定蹤。
【主病詩】浮脈為陽表病居,遲風數熱緊寒拘,
浮而有力多風熱,無力而浮是血虛。
寸浮頭痛眩生風,或有風痰聚在胸,
關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sōu)便
不流通。
02.沉脈
脈象描述
沉脈位居於裏,在皮下深部,靠近筋骨之處;輕按指下無脈體搏動感,中取時應指,沉取時脈體搏動感覺最為明顯;脈象一息四五至,脈體不大不小、不長不短,搏動有力,往來流利,從容和緩,節律一致。
形成原理
臨床意義
(1)主病:主裏證。沉而有力,為裏實證;沉而無力,為裏虛證。
(2)兼脈主病:
(3)肥胖肌肉豐厚的正常人,或冬季時令而出現沉脈,不屬病脈。
(4)也有正常人雙手六部脈象都沉細,但無病候,稱為六陰脈,亦屬正常生理現象。
記憶要點
(1)脈象特征:輕取不應,重按始得,舉之不足,按之有餘,如石沉水。
(2)主病:主裏證。
(3)歌訣:
【體狀詩】水行潤下脈來沉,筋骨之間要滑勻,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時如此號為平。
【相類詩】沉幫筋骨自調勻,伏則推筋著骨尋,
沉細如綿真弱脈,弦長實大是牢形。
【主病詩】沉潛水蓄陰經病,數熱遲寒滑有痰,
無力而沉虛與氣,沉而有力積並寒。
寸沉痰鬱水停胸,關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濁遣並泄痢,腎虛腰及下元痾。
03.芤脈
脈象描述
芤脈位居淺表,輕按時指下感覺脈體寬大而柔軟,四周有力,中間空而無力;當中取特別是沉取時,指下感覺脈體搏動明顯減弱;脈象一息四五至,脈體不長不短,往來流利,從容和緩,節律一致。
形成原理
臨床意義
常見於血崩、大咯血、外傷性大出血等失血證,或嚴重吐瀉等傷陰證。
記憶要點
(1)脈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蔥管,應指浮大而軟,按之上下或兩邊實而中間空。
(2)主病:主失血證,或主傷陰證。
(3)歌訣:
【體狀詩】芤形浮大耎(ruǎn)如蔥,邊實需知
內已空,
火犯陽經血上溢,熱侵陰絡下流紅。
【相類詩】中空旁實乃為芤,浮大而遲虛脈呼,
芤更帶弦名曰革,芤為失血革血虛。
【主病詩】寸芤積血在於胸,關裏逢芤腸胃癰,
尺部見之多下血,赤淋紅痢漏崩中。
04.散脈
脈象描述
散脈位居淺表,輕按指下感覺脈體浮大,應指散漫無根蒂,不能收聚,並伴時快時慢,節律不齊,或伴脈搏應指力度的強弱不勻;當中取,特別是沉取時,指下感覺不到脈動。
形成原理
臨床意義
為元氣耗散,髒腑精氣欲絕,病情危重的征象。
記憶要點
(1)脈象特征:浮大無根,應指散漫,按之消失,伴節律不齊,或脈力不勻,散似楊花。
(2)主病:元氣耗散,髒腑精氣欲絕。
(3)歌訣:
【體狀詩】散似楊花散漫飛,去來無定至難齊,
產為生兆胎為墮,久病逢之不必醫。
【相類詩】散脈無拘散漫然,濡來浮細水中綿,
浮而遲大為虛脈,芤脈中空有兩邊。
【主病詩】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飲左關應耎散,
右關耎散胻(hénɡ)胕(fú)腫,
散居兩尺魂應斷。
05.伏脈
脈象描述
伏脈脈位沉至筋骨,輕按和中取時指下無脈體搏動感;沉取至筋骨時,指下才明顯感覺脈體波動;脈象一息四五至,脈體不大不小、不長不短,搏動有力,往來流利,從容和緩,節律一致。
形成原理
臨床意義
常見於邪閉、厥病和痛極的病人。
記憶要點
(1)脈象特征:伏脈脈動部位比沉脈更深,需重按著骨始可應指,甚至伏而不現。
(2)主病:邪閉、厥病,也主痛極。
(3)歌訣:
【體狀詩】伏脈推筋著骨尋,指間裁動隱然深,
傷寒欲汗陽將解,厥逆臍疼證屬陰。
【相類詩】沉幫筋骨自調勻,伏則推筋著骨尋,
沉細如綿真弱脈,弦長實大是牢形。
【主病詩】伏為霍亂吐頻頻,腹痛多緣宿食停,
蓄飲老痰成積聚,散寒溫裏莫因循。
食鬱胸中雙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
當關腹痛困沉沉,關後疝疼還破腹。
06.牢脈
脈象描述
牢脈又稱沉弦實脈,位居於裏,在皮下深部,靠近筋骨之處;輕按和中取時,指下無脈體搏動感;沉取甚者重按至筋骨時,指下才明顯感覺脈管搏動,且脈體寬大而長;脈來一息四五至,往來流利,從容和緩,搏動充實有力,節律一致。
形成原理
臨床意義
多見於陰寒內盛,疝氣癥(zhēng)瘕(jiǎ)之實證。
記憶要點
(1)脈象特征:脈形沉而實大弦長,輕取或中取均不應,沉取始得,堅著不移。
(2)主病:實證的陰寒內盛證,或疝氣癥瘕。
(3)歌訣:
【體狀相類詩】弦長實大脈牢堅,牢位常居沉伏間,
革脈芤弦自浮起,革虛牢實要詳看。
【主病詩】寒則牢堅裏有餘,腹心寒痛木乘脾,
疝痜癥瘕何愁也,失血陰虛欲忌之。
三 脈率分類
01.遲脈
脈象描述
遲脈三部有脈,中取明顯,指下脈來緩慢;一息不足四至(1分鍾不滿60次);脈體不大不小、不長不短,搏動有力,往來流利,從容和緩,節律一致。
形成原理
臨床意義
(1)主病:主寒證,有力實寒,無力虛寒;亦可見於邪熱結聚的裏實證。
(2)正常遲脈:運動員或經過體力鍛煉的人,在靜息狀態下脈來遲緩。正常人入睡後,脈也可見遲,這都是生理性遲脈。
記憶要點
(1)脈象特征:脈來緩慢,一息脈動三四至,如老牛負重。
(2)主病:主寒證,或邪熱結聚的裏實證。
(3)歌訣:
【體狀詩】遲來一息至唯三,陽不勝陰氣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裏,消陰須益火之原。
【相類詩】脈來三至號為遲,小(kuài)於
遲作緩持,
遲細而難知是澀,浮而遲大以虛推。
【主病詩】遲司髒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細看,
有力而遲為冷痛,遲而無力定虛寒。
寸遲必是上焦寒,關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腎虛腰腳重,溲便不禁疝(shàn)
牽丸。
02.數脈
脈象描述
數脈三部有脈,中取明顯,指下脈來頻數;一息五至以上(1分鍾90次以上);脈體不大不小、不長不短,搏動有力,往來流利,從容和緩,節律一致。
形成原理
臨床意義
(1)主病:主熱證,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
(2)兼脈主病:
(3)正常人在運動或情緒激動時,脈率加速。小兒年齡越小,脈率越快。兒童脈搏一息六至左右(1分鍾110次左右);嬰兒脈搏一息七至左右(1分鍾120次左右),均為正常生理脈象。
(4)《診家正眼》中增加疾脈,以與數脈區分。一息七至以上為疾脈。疾而有力,多見於陽亢無製,真陰垂絕之候;疾而虛弱,為陽氣將絕之候。
記憶要點
(1)脈象特征:脈來急促,一息五六至,如疾馬奔騰。
(2)主病:主熱證。
(3)歌訣:
【體狀詩】數脈息間常六至,陰微陽盛必狂煩,
浮沉表裏分虛實,唯有兒童作吉看。
【相類詩】數比平人多一至,緊來如數似彈繩,
數而時止名為促,數見關中動脈形。
【主病詩】數脈為陽熱可知,隻將君相火來醫,
實宜涼瀉虛溫補,肺病秋深卻畏之。
寸數咽喉口舌瘡,吐紅咳嗽肺生瘍,
當關胃火並肝火,尺屬滋陰降火湯。
03.緩脈
脈象描述
緩脈三部有脈,中取明顯,指下脈來平緩;一息四至(1分鍾60~70次),脈體不大不小、不長不短,搏動有力,往來流利,從容和緩,節律一致。
形成原理
臨床意義
(1)主病:多主脾胃虛弱,或為濕邪困阻。
(2)兼脈主病:
(3)脈來和緩,可見於正常人。
記憶要點
(1)脈象特征:脈勢縱緩,緩怠無力,如微風拂柳。
(2)主病:多主脾胃虛弱,或為濕邪困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