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慶
品種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用12069和12104兩個自交不親和係配製的一代雜種。1983年育成。1989年經北京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推廣。
特點植株較直立,生長勢強。株高約60厘米,開展度約60厘米。外葉14片,葉片深綠色,細長倒卵形,葉麵有細皺及縱褶,無茸毛。葉柄綠色,中肋白色,幫平而薄。葉球擰抱,包心緊實,高樁筒形。球葉黃綠色,球高54厘米,橫徑17厘米,球形指數3.2,平均單株毛重5千克,球重3.75千克,淨菜率75%。味甜,纖維少,煮食易爛,品質上等。中晚熟,生長期90天。抗病、耐寒和耐貯藏是它的主要特點。經苗期人工接種和田間自然發病鑒定,具有高效抗病毒病和霜黴病性,並能抗黑斑病和幹燒心等多種病害。貯藏期可從當年收獲後一直延續到翌年3月,損耗少,株型較大,要求良好的肥水條件。產量穩定,一般畝產商品菜8000千克。
栽培要點抗病性和抗逆性均較強,播種期比同類型品種可提早幾天。北京地區於8月1日至5日播種,過遲播種包心不實,11月初收獲。植株生長較直立,適當密植可提高單位麵積產量。行距60厘米,株距47厘米,每畝定苗2200-2300株。本品種屬豐產型品種,要求肥水充足和一定的生長天數。不適宜在土壤貧瘠和無霜期短的地區種植。幼苗期要防治黃條跳胛、蚜蟲和小菜蛾。適應地區廣,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新疆、貴州等省(區)市均可種植。
中白4號
品種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品種資源室大白菜課題組,以本所北京小青口和山東省城陽青為親本配製而成的大白菜雜種一代種。
特點植株高48厘米,開展度70厘米,最大葉長53厘米,葉寬40厘米,葉形為卵圓形,葉色深綠,外葉數11片,葉緣凸波,葉麵稍有折皺,茸毛中等,葉柄色綠,葉柄長32厘米,寬10厘米。葉球頭球形,球髙40厘米,橫徑28厘米,葉球頂部圓,疊抱,葉球色綠,單球重4千克,淨菜率84%。種子顏色褐色,千粒重2.5克。中晚熟品種,生長期85天,平均畝產蔬菜8000千克以上,淨菜7500千克。品質好,葉幫比1.09,葉球含水量93.06%,每百克鮮菜含可溶性糖3.18克,粗纖維0.72克,維生素C23.2毫克。該品種高抗病毒病及霜黴病,兼抗其它病害,貯藏性好。
栽培要點在北京地區立秋播種,行距60厘米,株距50厘米,每畝約2200餘株,立冬前收獲。本品種生長速度快,應注意施用底肥及早追肥,其它栽培技術與其他品種相同。適宜北京、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山東、青海、甘肅、寧夏等地種植。
中白13號
品種來源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品種資源室大白菜組育成的大白菜雜交一代中晚熟新品種。
特點生長勢強,群體整齊一致。株高35厘米,開展度約80厘米,外葉綠色,矮樁疊抱類型,球形指數1.49,單球重4.4千克以上。品質好,葉球的軟葉多於葉幫,葉幫比為1.17。高效抗蕪菁花葉病毒並兼抗霜黴病。在北京地區播種以立秋(8月8日)為宜。行距60厘米,株距50厘米,每畝約2200餘株。生育期80天左右。立冬前(11月初)收獲,畝產淨菜7700千克以上,淨菜率達71.6%。耐藏性好,貯藏100天損耗34%。
栽培要點1991年育成,並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示範種植,超過推廣品種。生長速度快,應注意早追肥。其它栽培技術與一般品種相同。
北京106號
品種來源係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用小青口自交不親和係2039-5和72103-1配製的一代雜交品種。1984年經北京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推廣。
特點整齊度高,植株生長勢強,株高50厘米左右,開展度73厘米。外葉深綠色,倒卵圓形,葉緣微波,葉麵皺褶多,茸毛多,葉柄綠色,葉球疊抱高粧形,球高44厘米,平均單球重3.5千克,淨菜率高,包心緊實。品質中上等,每百克鮮菜含水分95克,粗纖維0.44克,維生素C25.8毫克。中晚熟,生長期85-90天。對病毒病、霜黴病和軟腐病的抗性強。耐貯藏,適應性強,一般畝產毛菜7500-10000千克。
栽培要點北京地區於立秋前後3-5天播種,高壟直播,也可育苗移栽。適宜行距56-60厘米,株距43-46厘米,每畝留苗2300-2500株。本品種對水肥要求不甚嚴格,但不可蹲苗。生長期間不可缺水,否則容易出現幹燒心。新菜區種植表現較好,老菜區種植病害有增加之勢。適應範圍廣,北京、河北、河南、山西、湖北、湖南、新疆、甘肅、江蘇、浙江、黑龍江等地均可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