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甘蘭2號
品種來源青島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於1977年育成的春甘藍一代雜種。親本為丹京-6自交不親和係和小型小金黃自交係。
特點株高約23厘米,開展度為45厘米左右。蓮座葉綠色,葉麵稍皺,蠟粉少。葉球圃球形,淺黃色,球髙約14厘米,橫徑15厘米,單球重500-600克。葉球緊實,淨菜率高。早熟,定植到收獲40-50天。宜作春季保護地栽培及露地栽培,但冬性較弱,播種或定植過早易發生未熟抽莖。一般畝產2500千克左右。
栽培要點春季露地栽培,於1月中、下旬陽畦播種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每畝5200-5500株,一般5月中旬收獲。塑料薄膜小拱棚栽培,可在1月初陽畦播種育苗,3月上、中旬定植,4月下旬收獲。小拱棚栽培,要注意通風,白天氣溫達20攝氏度,夜間不低於10度時,可除薄膜。適於山東省各地種植。
黃苗
品種來源最初由日本引進。後我國各地種植較普遍。
特點植株較大,生長勢強,株高40厘米,開展度70-80厘米。外葉20-25片,葉片圓
扇形,黃綠色,葉柄及葉脈色稍淺,蠟粉較少。葉球扁圓形,淺黃綠色,中心柱較短,單球重1.5-2千克。葉球緊實,脆嫩,品質好。中晚熟,從定植到收獲90-100天,宜作春季中晚熟栽培。冬性強,不易未熟抽莖,但不抗病毒病和霜黴病。畝產約4000千克。
栽培要點華南地區於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播種育苗,苗期30-35天定植,定植行距50厘米,株距46厘米。1月至3月收獲。華北地區,一般於1月上旬陽畦播種育苗或1月下旬溫室育苗,3月下旬至4月初定植,每畝2500株,6月下旬收獲。適於華南、華中、華北地區及長江流域種植。
大白葉冬甘藍
品種來源重慶市郊區優良地方品種。
特點植株矮壯,株高30-50厘米,幅寬60-70厘米,葉柄短,葉色綠,蠟粉少,外葉少(僅7-8片),葉球扁圓,大而緊實,生長期130天,屬中晚熟品種,若排開播種,可於12月至翌年3月上旬陸續上市。每畝產量高達5000千克以上,不易抽莖,抗逆性強。
栽培要點適時播種,假植壯苗在冬瓜棚或遮陽網下,6月下旬以後播種,25克種子需苗床9平方米,可定植1畝地,苗期應及時除草勻苗,遮光降溫,澆水防旱,防蚜,排澇等。當幼苗有2片真葉時,按株距15厘米,行距20厘米定植,促進幼苗萌發須根,使秧苗矮壯,假植期15-20天。宜選深厚肥沃土壤。大田經深翻換土,畝施2000千克農家肥(人畜糞水)墊底,8月下旬帶土定植,株距70厘米,行距80厘米,每畝1400-1500株,及時澆定根水,縮短緩苗期。甘藍喜肥,成活後至開盤期,追兩次清糞水提苗,蓮座期至結球期猛攻3次重肥,每次每畝用量3000千克,在50千克清糞水中加500克尿素、100克氯化鉀,每15天追1次。切忌化肥幹施,以免造成“烘邊”肥害,並注意蚜蟲、菜青蟲的防治。適於四川省部分地區種植。
春寶
品種來源浙江省農科院園藝所1991年育成的春甘藍一代雜種。
特點株型緊湊,開展度45-55厘米,外葉12-13片,葉長35厘米,葉寬32厘米,葉片厚實,葉色藍綠,蠟粉中等。葉球尖圓球形,中心柱短,球形美觀。球髙28厘米,球橫徑15厘米,單球重約1千克,淨菜率66%。早熟,在杭州地區4月下旬葉球成熟。由於在包心過程中葉球就已緊實,故可提早至4月中旬上市。冬性強,在掌握正確的播種期和栽培技術下,不先期抽莖,產量高,一般為每畝3000-4000千克。適應性廣,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均適宜種植,具有抗病、耐寒、耐貯運和品質好等特點。
栽培要點杭州地區10月10日播種,11月下旬定植,其以北地區適當提早播種,以南地區則推遲播種。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可寬畦種植,畦寬(連溝)180-200厘米,種4-5行;排水較差的粘質土,窄畦種植,畦寬(連溝)130厘米,種2行,每畝植3000-4000株。定植前施足基肥,春節前適當控製追肥,春節後供應充足的肥水,特別在結球期要重施追肥,促進早熟豐產。雨季要及時清溝;培土,以造成良好的生長條件。適於浙江省、江蘇省、上海等省市種植。
西園6號
品種來源西南農業大學園藝係育成。
特點該品種植株開展度62-65厘米,外葉12片。葉球扁圓,單球重1.6千克,葉球縱徑13厘米,橫徑24厘米,葉球緊實度0.5以上,中心柱長6.0-6.5厘米,占球高的48%。不易裂球,葉球成熟後晚收3-6天未發現有裂球現象。球葉脆嫩。田間表現抗病性強,抗蕪菁花葉病毒,兼抗黑腐病,耐根腫病。豐產穩產,一般畝產恥27千克。
東農609
品種來源東北農業大學園藝係育成的秋甘藍品種。
特點植株開展度68-70厘米,株高30厘米,外葉8-19片,葉綠色。葉球扁圓形,緊實度0.65以上,單球平均重2.7千克。定植到收獲生育期115天,抗病毒兼抗黑腐病。商品性好,球葉鮮綠,脆嫩,100克鮮重含粗纖維0.56克,風味品質優良,豐產潛力大。
春雷
品種來源江蘇省農科院蔬菜所育成的品種。
特點開展度65厘米左右,葉色深綠,葉緣微下卷,外葉12片左右。葉球髙扁圓形,葉球緊實度0.5以上,中心柱長為球高的47.5%,單球重1.2-1.5千克。葉質脆嫩。該品種具有早熟、豐產、耐寒、優質、冬性強等特點。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可露地越冬栽培,基本上不發生先期抽莖現象。在10月上、中旬播種,11月下旬定植,4月下旬上市。每畝產量3000-3500千克,高產地塊可達4000千克。
華甘1號
品種來源華中農業大學園藝係選育。
特點植株開展度55-65厘米,株高31厘米。外葉斜生,近圓形,深綠色,葉麵蠟粉多,有光澤,外葉15片,球葉約55片。球重占全株重的65%,葉球縱徑12.8厘米,橫徑23.5厘米,扁圓形。中心柱髙7.3厘米,基部直徑3.3厘米。從定植至采收約70天,抗病,耐旱力較強。可作早中熟秋甘藍栽培,不宜作春甘藍栽培。
栽培要點長江流域宜在7月上、中旬播種,采用營養缽在遮陽網下育苗。定植前應施
腐熟廄肥作基肥,定植時在栽植穴內施少量複合肥。按寬窄行栽植,寬行距65-70厘米;中間開溝寬約20厘米,深約15厘米。窄行距45-50厘米,株距40厘米。每畝栽2700株左右,緩苗後施腐熟人糞尿提苗。包心前在窄行間開溝施餅肥或複合肥,以後視生長情況再施一二次尿素或以氮肥為主的速效肥。生長期間應用乳劑等藥劑防治菜青蟲及其它害蟲,秋旱時注意及時灌水。10月中旬以後分次收獲。適於湖北及長江中遊地區栽培。
西園4號
品種來源西南農業大學選育的品種。
特點植株開展度70.29-69.86厘米,外葉11-14片,葉色淺灰綠,葉麵平,葉脈較密,結球率高,形狀整齊一致。葉球扁圓形,綠白色,球高10.7-12.57厘米,球徑21.71-23.43厘米,葉球外觀符合市場要求。球內中心柱長6.04-6.64厘米。葉球緊實,質地脆嫩,味甜,無異味。高抗病毒病、黑腐病、蕪菁花葉病毒,抗重慶黑腐病原菌。豐產、穩定,畝產量3500-41Q0千克。
栽培要點在四川作秋甘藍栽培,播期從5月下旬至6月下旬均可播種育苗,苗齡35天即可定植,定植時窩子(定植穴)不宜挖得太深(外短縮莖較短),幼苗應栽得淺一點,株行距50-55厘米。重施基肥,前期勤施清淡糞水,蓮座期重施追肥。定植至收獲90天左右。適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北、湖南、江蘇、福建等地種植。
華甘二號
品種來源華中農業大學園藝係選育。
特點開展度70厘米,外葉倒卵形,約14片,深綠色,蠟粉多。葉球重1.7千克,扁圓形,球重占全株重的73%,中心柱高約為球髙的1/2。從定植至采收約90天。耐寒性強。
栽培要點宜作秋甘藍栽培,長江流域可在7月下旬播種,30天後定植,每畝栽2500株左右。生長期間應噴乳劑等藥劑防治菜青蟲及斜紋夜蛾等害蟲,12月至翌年1月收獲,畝產5000千克以上。適於湖北省種植。
早白
品種來源1959年由捷克斯洛伐克引進。全國主要大中城市均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