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植株矮小,株高30-40厘米,開展度60厘米左右。葉片約15片,葉片小,淺灰綠色,葉柄長,白綠色,葉麵蠟粉較多。球莖小,扁圓球形,皮白綠色,皮薄,光滑,葉痕小而平,球莖肉質淡綠色,纖維少,質脆嫩,含水分較多,味甜,品質好。早熟、抗病,耐寒性強,春季定植後50天可收獲,春、秋兩季均可種植。一般畝產2000千克左右。
栽培要點北地區作春季栽培,一般於2月上、中旬在陽畦播種育苗,4月上、中旬定
植,行距40厘米,株距33厘米,5月下旬至6月初可收獲。定植時宜淺不宜深,應將莖部露出土麵,以利球莖膨大。秋季栽培,一般7月上旬搭遮蔭棚播種育苗,8月初定植,10月中旬當球莖充分膨大後要及時收獲,以免裂球,影響品質。適於主要大中城市郊區種植。
秋串
品種來源北京市郊區地方品種。
特點植株高大,生長勢強。葉片綠色,有蠟粉,葉片較多且大,葉柄較粗。球莖大,扁球形,表皮稍粗,淺綠色,皮薄,球莖表麵有一層蠟粉,球莖肉白色,質脆嫩,味甜,主要用於醬製加工,也可生食炒食。晚熟,從定植到收獲90-100天,一般畝產4000-4500千克。
栽培要點北京地區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在露地風障前播種育苗,5月初定植,大部分地區是與洋蔥或蒜等間作、套種,也可平作,8月中旬收獲。在越夏期間,暴雨過後要及時排水,及時揀去爛葉,以免引起球莖腐爛。適於華北、西北部分地區種植。
細葉芥藍頭
品種來源天津地方品種,後引種到廣州市郊區。
特點株高40厘米,開展度40厘米。葉片稀疏,長圓形,較細而薄,尖端較尖,葉片長21厘米,寬41厘米,綠色,葉柄近圓形,長11厘米,寬0.5厘米。球莖扁圓形,縱徑8厘米,橫徑12厘米,表皮青灰色,皮較薄,單球重500克左右。纖維少,品質較優,宜生食、炒食,也可作淹潰之用。早熟,從播種到收獲90-100天,耐貯運,一般畝產1500千克。
栽培要點天津於7月上旬播種育苗,8月上旬定植。廣州於8至9月均可播種育苗,苗期30天定植,行距30厘米,株距26厘米,12月份收獲。定植前施足底肥,生長後期注意控製水分,以防球莖裂球。適於華北部分地區和廣州市郊區種植。
大葉芥藍頭
品種來源天津地方品種,後引人廣州市郊區種植。
特點株高50厘米,開展度50厘米。葉片多而密,長圓形,葉片厚而大,葉長28厘米,寬19厘米;葉色深綠,具蠟粉;葉柄長16厘米。球莖扁圓形,縱徑11厘米,橫徑13厘米;表皮青綠色,具蠟粉,皮較粗厚堅硬,單球重1-1.25千克。纖維多,品質較差,主要用作加工原料。晚熟、耐熱、耐貯運。從定植到收獲約120天,一般畝產2000千克。
栽培要點天津多於7月上旬播種育苗,8月上旬定植。廣州一般於9至10月播種育苗,苗期30天定植於露地,行距33厘米,株距26厘米,翌年2至4月收獲。定植到收獲前20天加強肥水管理,收獲前15至20天適當控水,以防裂球。整個生長期注意防治菜青蟲、菜蛾和菜螟等幼蟲為害。適於華北部分地區和廣州市郊等地種植。
桂林球莖甘藍
品種來源桂林市郊區地方品種。
特點株高36-40厘米,開展度約55厘米。葉片12-13片,綠色,表麵有蠟粉,葉長
33厘米,寬21厘米,葉柄長13-15厘米。球莖扁圓球形,縱徑10厘米,橫徑15厘米,單球重750克。纖維少,品質較好。早熟,定植到收獲約60天。抽莖遲,收獲期長。一般畝產2000-2500千克。
栽培要點桂林市郊區7月下旬至10月均可播種育苗,苗期30天即可定植於露地,行距40厘米,株距33厘米。定植前應施足底肥,球莖迅速膨大時應及時追肥並澆水,收獲前15-20天停止追肥,適當控製水分,以免球莖開裂。整個生長期應及時防治小菜蛾、菜青蟲等為害。適於桂林市郊種植。
河間苤藍
品種來源河北省河間縣地方品種。
特點葉簇較直立,株高55厘米,開展度70-75厘米。葉片長28厘米,寬14厘米,呈長三角形,葉片12-17片,淺綠色。葉柄粗壯,長13厘米。球莖扁圓形,縱徑7.6厘米,橫徑8-10厘米,表皮淺綠色,光滑,葉痕較淺,單球重500克。肉質致密,水分中等,味微甜,宜生食、炒食及加工用。早熟,耐寒,抗病,生長期70天左右,宜作秋季栽培。一般畝產2500千
克左右。
栽培要點河北省一般於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種育苗,苗期30天定植,行距40厘.米,株距33厘米,每畝定植5000株左右。定植到收獲前期追肥3-4次,球莖膨大期要加強肥水管理,收獲前10天控水,以防裂球。適於河北省部分市、縣栽培。
早菜球
品種來源福建省同安縣地方品種,後引入合肥栽培。
特點株高54-60厘米,葉簇開展中等,葉片14-16片,葉柄長21厘米,最大葉片長50厘米,寬25厘米。球莖扁圓形,縱徑8厘米,橫徑15厘米,皮淺綠色,肉淺白色,單球重1.2千克。肉質細嫩,水分多,熟食或醃潰均可。早熟,定植到收獲約56天,耐熱,耐旱,抗病性中等。一般畝產3000千克。
栽培要點福建於8月上旬至9月上旬均可播種。苗齡30天定植。合肥郊區6月上旬至8月上旬均可播種,最適播種期為7月上、中旬,苗齡30天定植,每畝定植2800株,9月上旬至翌年2月中旬均有收獲,11月中旬為盛收期。適於福建、安徽省部分市、縣種植。
晚苤藍頭
品種來源廣東、福建栽培的品種。
特點:葉簇半直立,株高60厘米,開展度50厘米左右。葉片大,卵圓形,葉長35厘米,寬25厘米,綠色,葉麵平滑,蠟粉較多,葉緣有缺刻。球莖扁圓形,縱徑14厘米,橫徑20厘米,表皮光滑,有蠟粉,單球重0.75-1.5千克,肉質緊密脆嫩,纖維少,略甜,品質較好,宜生食、炒食及加工醃漬用。晚熟,較耐寒,耐貯運,髙產,生長期150天,宜作秋冬栽培。畝產3000千克左右。
栽培要點廣東、福建於8月至9月播種,9月至10月定植,12月至翌年2月收獲。南昌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種,9月上旬定植,行距50厘米,株距33厘米,11月下旬至12月收獲。定植前每畝施農家肥2000千克,緩苗後至球莖膨大時追肥3次,收獲前10天停止澆水,以防裂球。適於廣東、福建部分市、縣種植。
集寧小籽玉頭
品種來源內蒙古自治區集寧市地方品種。
特點株高38厘米,開展度60厘米。葉叢生,直立,葉長45厘米,寬27厘米左右,深綠色,葉柄長,白綠色。球莖扁圓形,少數高樁形,縱徑15厘米,橫徑20厘米,球莖重1.5-2千克,最大可達4千克左右,淺綠色,皮薄,表麵光滑,肉質白色。屬晚熟品種。球莖質地脆嫩,纖維少,味甜,品質好,畝產2500千克左右。
栽培要點在內蒙古自治區集寧地區栽培,於4月上旬陽畦育苗,6月初定植,9月中、下旬或10月初采收。多與其他蔬菜間作或壟道埂上栽植。
四季甘藍
品種來源廣東澄海市明豐種籽有限公司
特點植株開展度60-70厘米,葉色傑綠有蠟粉,葉緣微波形,結球扁圓緊實,單球重1.5-2千克。抗熱、抗病、耐濕、耐旱。
栽培要點育苗20-25天,定植後60天可收獲。定植規格36厘米乘以38厘米。全國各地可種植。畝產3000-5000千克。
春眠
品種來源早春平頭型甘藍“春眠”是江蘇省農科院近年新育成的一代雜交甘藍新品種。
特點該品種具有早熟、豐產、優質、耐寒,露地越冬無先期抽莖現象。作春甘藍栽培,可比對照品種“京豐一號”早熟15-25天,增產15%以上,作跨冬栽培,可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春淡期間供應市場。“春眠”甘藍由於采收期早,無需防病治蟲,無農藥汙染,倍受城鄉人們的喜愛,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春眠”株型較大,開展度75厘米左右,葉色灰綠有蠟粉,葉球扁圓形,球大而緊實,單球重一般2.5千克左右,畝產5000千克以上。
栽培要點長江流域可在9月下旬播種,11月中旬定植,露地越冬,5月中下旬上市。作跨冬栽培的,可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分期播種,畝用種量50克,苗齡50天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