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如何麵對人生(上)(3)(2 / 2)

小方子,你不能再玩了,爸爸心裏真著急。這麼大歲數,不用功寫作,還不能“迷”在創作裏,將來如何得了?我以為人活著總要有一點比較可以自豪的內在的理想,萬不能總想著有趣好玩之事,要對爸爸說真話,要用苦功。必須一麵寫作,一麵爭取多從真實生活中找素材,積累素材。素材要記下來,一句話,一個人物,一點小故事,分門別類地記。日後要拿出來看,要想。不然記過的東西也等於白記。每晚回家不能創作時,就把一天的材料用心寫下來,訂成一本。你最好買個活頁本,這樣更方便。

方子,我不是說要你做個苦行僧,但必須有誌氣,你喜歡幹的事情看準了,就要堅持下去。為自己選擇了的道路去苦幹。——1981年10月9日

我以為人生隻此一次,不悟出自己活著的使命則一事無成,勢必痛悔為何早不覺悟,到了一定年齡便知這是真理。

這幾年,我要追回已逝的時間,再寫點東西,不然我情願不活下去。爸爸僅靠年輕時寫了那一點東西維持精神上的生活,實在不行。但創作真是極艱苦的勞作,時常費日日夜夜的時間寫的那一點東西,一遇到走不通想不通的關,又得返工重寫。一部稿子不知要改多少遍。當然真有一個結實的大綱與思想,寫下去隻是費時間,倒不會氣餒。

最近讀了《貝多芬傳》,這位偉大的人激勵我。我不得不寫作,即便寫成一堆廢紙,我也是得寫,不然便不是活人。——1982年2月9日

我一生都有這樣的感覺,人這個東西是非常複雜的,又是非常寶貴的。人,還是極應當把他搞清楚的。無論做任何事情,寫作,做學問,如果把人搞不清楚,看不明白,這終究是一個極大的遺憾。

愛因斯坦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他說自己一生的成就都得益於此。我想加一句:“著迷是最好的朋友。”希望你能真正在創作中得到平靜快樂的心情。——1982年6月10日

天才是“牛勁”,是夜以繼日的苦幹精神。你要觀察,體會身邊的一切事物,人物,寫出他們,完全無誤,寫出他們的神態,風趣和生動的語言。不斷看見、覺察出來,那些崇高的靈魂在文字間怎樣閃光的。必須有真正的思想。沒有思想便不成其為人,更何況一個作家。其實,向往著光明的思想才能使人寫出好東西來。卑汙的靈魂是寫不出真正讓人稱讚的東西的。

生活中往往有許多印象,許多憧憬,總是等寫到節骨眼兒就冒出來了。要我說明白是不可能的,現在不可能,寫的時候也不可能。

我的話不是給木頭人、木頭腦袋瓜寫的。你要常想想,揣摩一下,體會一下,看看自己相差多遠。傑克·倫敦的勇氣誌氣與衝天幹勁、百折不回的“牛勁”是大可學習的。你比起他是小毛蟲,你還不知道苦苦修改,還不知道退稿再寫,再改。再改,退了,又寫別的。寫,寫,寫不完地寫,不然怎麼行?——1983年7月13日

藝術巨匠的天稟,固非人人所能有,然而藝術巨匠的謹嚴,卻是人人應當效法。獅子搏兔亦用全力,最足以說明藝術巨匠們之無往而不謹嚴,絲毫不肯隨便。學習魯迅,首先而且必要的,是學習他的謹嚴。從心細如發,產生筆大如椽,這是魯迅先生每一篇文章的創作過程。

從文句上去學習他的謹嚴,尚可能;然而所得僅屬皮毛。即使能有其犀利,必不能有其深湛。即或深湛近似矣,亦必不能有其雋永。為什麼呢?因為他的犀利深湛雋永是對事對物觀察得極透徹,剖解得極精微的結果:他無論什麼不肯輕輕放過。

為了一種植物的譯名,魯迅先生肯費幾天的工夫去查許多的書;要查的一本書手頭沒有,近處也借不到,他就寫信給遠地的朋友請他代查。他是這麼認真!

有一位年輕木刻家把人物的手刻反了,另一位畫家(也許是木刻家)把浴在河裏的牛弄成了黃牛;都是魯迅先生給指了出來。無論對什麼,他都細心!

認真與細心見於藝術形象的,是犀利,猛鷙,深湛,雋永;見於思想行事的,是嫉惡如仇,是一口咬住了不放的韌性,是深入敵壘再殺出來的無畏的精神,是打叭兒狗的那種徹底,是教育青年從不倦怠的那種熱心。

治學,創作,治事,私生活,魯迅先生給我們取法的,首先是謹嚴二字。這是人人應當學習而且能夠學習的,隻要他發心去學習。革命家、戰士的德性,無非是認真而又細心。藝術家的德性,也無非是認真而又細心。才能的大小,固由天賦,然而從認真與細心,也可以造就一個人的才能。

學習魯迅這句話如果實踐起來,首先而且必要的,是在治學,治事,私生活——各方麵,都認真而細心!這兩句話,似乎平凡得很,然而要能嚴格能徹底,卻需要不斷地自勵與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