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的亨利·畢其爾博士所作的廣泛研究,就說明了我們別以為是藥物使病體康複,其實真正得歸功於病人的信念。
他這項打破傳統觀念的實驗,是以100個醫學院學生為對象,共分為兩組,每一組各50個人。第一組人分配了紅色膠囊包裝的興奮劑,第二組人則分配了藍色膠囊包裝的鎮定劑。雖然是這麼說,可是實際上膠囊裏麵的藥粉卻調了包而並未讓學生們知道。
結果兩組學生的反應都如先前所以為的那樣,吃了紅色膠囊的一組很興奮,吃了藍色膠囊的一組則很平靜,由此可見他們的信念壓製住了身體服用藥物的化學反應。
畢其爾博士因此推論,藥物的功效不僅得看藥性,同時還得看病人是否相信藥物的藥效。
大約7年前我有幸和卡真斯先生相會,不幸1個月後他便撒手與世長辭。在那次晤麵中他告訴了我一則信念強烈影響我們生理反應的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洛杉磯市的蒙特利公園橄欖球隊身上,當時有幾位球員出現食物中毒的現象,經推斷可能是販賣機裏的汽水出了毛病,因為這些人都是在光顧了那台販賣機之後才發現有異樣。
隨之喇叭便開始廣播,警告人們注意別去買販賣機裏的飲料,因為有人病了,同時還描述發病的症狀。頓時整個觀眾席便發生恐慌,有人開始反胃、有人昏厥、甚至於有的隻是經過販賣機而什麼都沒買的人都覺得不對勁了。
那天救護車飛馳於球場和醫院之間忙著載運病人,後來經過證實販賣機沒有問題,奇怪的是先前的病人竟然都不藥而霍然痊愈。
由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信念可以使人在前一刻得病,而後一刻又不藥而愈,更有文件顯示:信念還會影響我們的免疫係統。
這一切都不打緊,尤其重要的是信念不僅能促使我們采取行動,相反地也會削弱我們行動的念頭。就在你看這本書的此刻,你的信念或許正在形成,決定要如何按照書中所說的去做、如何去學好書中所教的。
請記住,信念一旦被接受,就有如對我們的神經係統下了一道緊箍咒,它可能擴展也可能毀掉你的現在和未來。
心存疑惑,就會失敗;相信勝利,必定成功。相信自己能移山的人,會成就事業;認為自己不能的人,一輩子一事無成。
成功意味著許多美好、積極的事物。成功,成功就是生命的最終目標。人人都想要成功。每一個人都想要獲得一些最美好的事物。沒有人喜歡巴結別人,過平庸的生活。也沒有人喜歡自己被迫進入某種情況。最實用的成功經驗,可在聖經的章節中找到,那就是“堅定不移的信心能夠移山”。可是真正相信自己能移山的人並不多,結果,真正做到“移山”的人也不多。
有時候,你可能會聽到這樣的話:“光是像阿裏巴巴那樣喊,‘芝麻,開門!’就想把山真的移開,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說這話的人把“信心”和“希望”等同起來了。不錯,你無法用“希望”來移動一座山,也無法靠“希望”實現你的目標。但是,隻要有信心,你就能移動一座山。隻要相信你能成功,你就會贏得成功。關於信心的威力,並沒有什麼神奇或神秘可言。信心起作用的過程是這樣的:相信“我確實能做到”的態度產生了能力、技巧與精力這些必備條件,每當你相信“我能做到”時,自然就會想出“如何去做”的方法。
全國各地每天都有不少年輕人開始新的工作,他們都“希望”能登上最高階層,享受隨之而來的成功果實。但是他們絕大多數都不具備必需的信心與決心,因此他們無法達到頂點。也因為他們相信自己達不到,以致找不到登上巔峰的途徑,他們的作為也一直隻停留在一般人的水平。但是還是有少部分人真的相信他們總有一天會成功。他們抱著“我就要登上巔峰”(這並不是不可能的)的積極態度來進行各項工作。這批年輕人仔細研究高級經理人員的各種作為,學習那些成功者分析問題和做出決定的方式,並且留意他們如何應付進退。最後,他們終於憑著堅強的信心達到了目標。
信心是成功的秘訣。拿破侖曾經說過:“我成功,是因為我誌在成功。”如果沒有這個目標,拿破侖必定沒有毅然的決心與信心,當然,成功也就與他無緣。信心不僅能使一個白手起家的人成為巨富,也會使一個演員在風雲變幻的政壇上大獲成功,美國第40屆總統——羅納德·裏根就是有幸掌握這個訣竅的人物。
裏根是一個演員,卻立誌要當總統。從22歲到54歲,羅納德·裏根從電台體育播音員到好萊塢電影明星,整個青年到中年的歲月都陷在文藝圈內,對於從政完全是陌生的,更沒有什麼經驗可談。這一現實,幾乎成為裏根涉足政壇的一大攔路虎。然而當機會來臨,共和黨內和保守派和一些富豪們竭力慫恿他競選加州州長時,裏根毅然決定放棄大半輩子賴以為生的影視職業,決心開辟人生的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