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老舍在青島兼論老舍的城市文化心理(1)(1 / 2)

石興澤

石興澤,聊城大學文學院教授。

老舍一生中走過很多很多城市,在很多城市生活過、工作過、居住過,為很多城市寫過文章,有些文章成為認識那個城市的重要文獻。尤其是北京和濟南,北京是他的故鄉,生命和精神的根,他的一切都與北京密切相關,而北京也因老舍而增光添彩;濟南是老舍的“第二故鄉”,他在那裏生活了四年時間,留下很多優美的文字。老舍在倫敦和重慶也住過較長時間,留下多少不等的文字。與這些城市相比,老舍在青島住的時間不算長,寫青島的文字也不算太多,但青島對於老舍而言,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研究老舍與城市,青島無論如何都不能被忽視。

現在我們來看老舍在青島的工作和生活,青島給老舍的印象,解析老舍青島情結的密碼,為研究老舍的城市文化心理提供些許有意義的參照。

一、老舍對青島的印象

老舍1934年初秋到青島。在此之前,老舍到過很多城市,已經具有較為豐富的城市生活經驗,這些經驗成為他青島感受的重要參照。經曆了北京的風沙、濟南的酷熱之後,他對青島這個海濱城市的美麗景色和宜人氣候表示了由衷的讚美。“北中國的景物是由大漠的風與黃河的水得到色彩與情調:荒、燥、寒、曠、灰黃,在這以塵沙為霧,以風暴為潮的北國裏,青島是顆綠珠,好似偶然的放在那黃色的地圖的邊兒上。”老舍:《青島與山大》,《老舍全集》第14卷,第45頁。青島四季宜人,春天繁花似錦,滿城花香;夏天海水洗浴,避暑消夏;秋天海闊水湛,空氣高爽;即使風景和氣候最差的冬天,也不像北方其他城市那樣,風沙寒月,冷氣襲人。“雪天,我們可以到棧橋去望那美若白蓮的遠島;風天,我們可以在夜裏聽著寒浪的擊蕩。就是不風不雪,街上的行人也不甚多,到處呈現著嚴肅的氣象,我們也可以吐一口氣,說:這是山海的真麵目。”同上,第46頁。

老舍也喜歡青島的花草和海景。尤其是五月的青島,櫻花盛開,繁花錦簇,“海棠,丁香,桃,梨,蘋果,藤蘿,杜鵑都爭著開放,牆角路邊也都有了嫩綠的葉兒”。“雙櫻的明豔與丁香的素麗,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老舍:《五月的青島》,《老舍全集》第14卷,第76頁。與鮮花綻放相伴而來的是美麗的海景:“五月的海就仿佛特別的綠,特別的可愛,也許是因為人們心裏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綠葉,再看一眼海,真的,這才明白什麼叫做‘春深似海’。綠,鮮綠,蔥綠,黃綠,灰綠,各種各樣的綠色,聯結著,交錯著,變化著,波動著,一直綠到天邊,綠到山腳,綠到魚帆的外邊去。風不涼,浪不高,船緩緩地走,燕低低地飛,街上的花香與海上的鹹味混到一處,浪漾在空中。水在前麵,而綠意無限,可不是,春深似海!”同上,第76頁。老舍對青島的海景花草還是充滿愛意。為紀念這段生活,他特意為自己的作品集取名“櫻海集”和“蛤藻集”。“青島是個好地方”,老舍在不少文章中這樣說。

老舍喜歡青島的氣候和自然風光,但對青島的人事卻持保留態度。老舍對青島人事的感受分三個層次。

首先是青島市民的人事。青島市民的人事很多很雜,老舍接觸到的人事也很多很雜,在此不可能麵麵俱到。要而言之,老舍對青島市民的人事有些不欣賞的地方,原因是他們有洋派心理。雖然隻是表現在某些“洋派”人身上,但因時髦而流行,因流行而顯示出青島人事的某種做派。他曾經寫過一些幽默短文,這些短文談天說地,信筆寫來,諷刺幽默,扯的是身邊瑣事,道的卻是世態炎涼;說的是日常生活,發的是對洋味青島的感慨。如《再談西紅柿》從青島“到處看見西紅柿”說到青島“洋派的中國人也甚多”,再說到“吃洋臭豆腐而鄙視山東瓜子與大蒜的人,大概也不會在少數”老舍:《再談西紅柿》,《老舍全集》第15卷,第346頁。,諷刺了某些青島人的“洋派心理”。《檀香扇》談到民族老不老的問題。老舍說,這個“自然也不便刨根問底,最好先點頭咂嘴,橫打鼻梁:‘我們老得多,你們是孫子!’於是,即使祖父被孫子揍了到底是孫子年幼無知;爽性來個寬宏大度,連忤逆也不去告。這叫作‘勁兒’。明白這點勁兒,莫談國事乃更見通達。”老舍:《檀香扇》,《老舍全集》第15卷,第350頁。這是說在外國人“管製”下青島人的阿Q心態。但他隻是在文章中談到這些現象,表達他的感受,既沒有具體展開,也沒有深入探究,因為老舍不是社會學家,其精力不在於對市民的人事做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統計分析,他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也有更深切的感受要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