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手勢類
劃拳又稱豁拳、搳拳、拇戰,是一種手勢酒令,兩人相對同時出手,各猜所伸出手指之合計數,猜對者為勝。因是互猜,故又稱猜拳。劃拳由於簡便易行,故流傳極廣而又久盛不衰,是所有酒令中最有影響、最有群眾基礎的一種。如猜拳令中有這樣一種:行令者二人各出一拳,且同時各呼一數,猜度二人所伸指數之和,猜對者為勝家,由負家飲酒。如皆猜對,則各飲酒一杯。如皆未猜對,則重新開拳。每次每人最多出五指,最多呼十數。猜拳令辭因時代、地域的不同,略有區別。拇指必出,是“好”意。令辭很多,如:
一點兒。哥倆好。三星照。四季財。五魁首。六六六。七個巧。八匹馬。快喝酒。全來到。
這種酒令多見於尋常百姓之中,因為通俗簡單,易於被人接受,故廣為流傳,也叫作通令。
3)籌類
籌,本為記數之用,後來又被引用到酒宴席上,做行酒令之用,稱作觥籌或酒籌。籌在酒令中主要有兩種用途:其一,仍作記數之用。唐代王建《書贈舊渾二曹長》:“替飲觥籌知戶小,助成書屋見家貧。”酒量大者,謂之大戶,酒量小者,即是小戶。多少觥籌就得飲多少酒,如應飲的觥籌之數自己不能勝任,還要請別人代飲。很明顯,這裏的觥籌是作記數之用的。酒令如軍令,為保證酒令的正常進行,當遇有違反酒令不遵守規則之人,可取出一種特製的酒籌,形如旗狀或纛狀,謂之罰籌,有如軍中之令箭。當時是采用“竹製籌令”,把竹簽當籌,簽上麵寫有酒令的要求,比如作詩、作對,抽到簽的人要按照簽上的要求去做。白居易的“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同李十一醉憶元九》),說的就是這種酒令。
4)骨牌類
骨牌,一般是以竹為背,以獸骨為麵,二者以燕尾榫互相鉚合而成的長方體,也有的采用高貴的象牙為麵,故又稱牙牌。骨牌共計32張,其點分別塗以紅、綠兩種顏色。每張骨牌都有特定的名稱,如:
天牌:上下皆六點。地牌:上下皆幺點。人牌:上下皆四點。和牌:上為幺點,下為三點。
以骨牌行酒令,主要是根據骨牌的色點象形進行附會,行令者或說詩詞曲典賦,或說成語俗諺,隻要應上色點就行。有時為了翻花樣,又常將三張骨牌的色點配合著來,附會一個名目,稱作“一副兒”。行令時首先由宣令者洗牌,每三張碼成一副兒,挨次逐一翻出並宣出名目,行令者則相應與之對句,這猶如單張骨牌的組合,隻是增加了一個必須押韻的要求而已。《紅樓夢》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裏麵就對骨牌的使用方法有著較為詳細的描寫:鴛鴦道:“如今我說骨牌副兒,從老太太起,順領說下去,至劉姥姥止。比如我說一副兒,將這三張牌拆開,先說頭一張,次說第二張,再說第三張,說完了,合成這一副兒的名字。無論詩詞歌賦,成語俗話,比上一句,都要葉韻。錯了的罰一杯。”眾人笑道:
“這個令好,就說出來。”鴛鴦道:“有了一副了。左邊是張‘天’。”賈母道:“頭上有青天。”眾人道:“好。”鴛鴦道:“當中是個‘五與六’。”賈母道:“六橋梅花香徹骨。”鴛鴦道:“剩得一張‘六與幺’。”賈母道:“一輪紅日出雲霄。”鴛鴦道:“湊成便是個‘蓬頭鬼’。”賈母道:”這鬼抱住鍾馗腿。”說完,大家笑說:“極妙。”
賈母飲了一杯。
酒令的繁榮在於詩詞文化的高度繁榮,士大夫、文人之間流行的對詩、對聯等酒令使得行酒令成了一種風雅。飲酒的理想場所是花前月下、竹林蘭亭、孤館高閣等處,理想時間是雪夜、清秋、花時、春綠等,而最佳對象則是文人雅士、故交知己、玉人可兒之類,在此前提之下,出口成章、言出有典的酒令才更有意味。由此看來,文人間的雅令其實是一種以文入酒、睿智雋永的智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