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閑情雅趣(2)(3 / 3)

關於屈原與蘭花,民間還有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楚懷王年間,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革職罷官,回到老家歸州,也就是現今的湖北省秭歸縣,在仙女山下九畹溪邊辦起了一所學堂,親自教授弟子,誌在為楚國多培養棟梁。相傳,《離騷》中“餘既滋蘭之九畹兮”的詩句,說的就是屈原辦學之地。有一天,仙女山上的蘭花娘娘尋興出遊,當她駕祥雲路過九畹時,被屈原的講學聲吸引,於是降在窗下悉心靜聽。清瘦的屈原仙風道骨,隻見他雙手揮舞慷慨陳詞,講述的全是振興楚國的道理,其矢誌不渝的愛國精神感動了娘娘,於是她就在離開的時候施展了一下法術,將學堂窗下的三株蘭花點化成仙。說來真是神奇,這蘭花受得仙法之後入土生根,次日抽芽,三天展葉,四天開花,五天由株而蓬,六天由蓬而蔸。每日講學過後,屈原總要率領自己的學生沿溪植栽,日子一長,漫山遍野都是蘭花,就連山中的樵夫也欣喜道:“我們這神奇的山鄉,真該改名叫芝蘭鄉了。”隨後,蘭花從三畹鋪展到六畹,又由六畹逐步擴展到九畹,此後這條清溪也就被稱作九畹溪了。九畹溪邊的蘭花一年盛似一年,芳香醉人,秀映楚天!

蘭花之高貴,更在於它品質高潔。蘭花原來生長於滌山幽穀之中,故有“空穀佳人”、“花中君子”之雅稱。曹植在《洛神賦》中讚蘭花如美人:“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在我國古代,好的文章、書法被稱為蘭章;友情至深稱為蘭交、蘭宜;優秀人物逝世離去,被稱為蘭摧玉折。可以說,蘭花已成為人間美好事物的象征。

2)詠梅

相傳梅有二十四品,集24種美德於一身,它冰肌玉骨、獨步早春、淩寒留香的品性曆來深為人們所鍾愛。品賞梅花一般著眼於色、香、形、韻、時等方麵。

色:梅花的花色有紫紅、粉紅、淡黃、淡墨、純白等多種顏色。“紅梅”,花形極美,花香濃鬱;“綠萼”,花白色,萼片綠色,重瓣雪白,香味襲人;“紫梅”,重瓣紫色,淡香;“骨裏紅”,色深紅重瓣,凋謝時色亦不淡,樹質似紅木;“玉蝶”,花白略帶輕紅,有單重瓣之分,輕柔素雅。如成片栽植上萬株梅花,疏枝綴玉繽紛怒放,有的豔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綠如碧玉,可形成梅海凝雲,雲蒸霞蔚的壯觀景象。

香:梅花香味別具神韻、清逸幽雅,被曆代文人墨客稱為暗香。“著意尋香不肯香,香在無尋處”,讓人難以捕捉卻又時時沁人肺腑、催人欲醉。探梅時節,徜徉在花叢之中,微風陣陣掠過梅林,猶如浸身香海,通體蘊香。

形:古人認為“梅以形勢為第一”,即形態和姿勢。形態有俯、仰、側、臥、依、盼等,姿勢分直立、曲屈、歪斜。梅花樹皮漆黑而多糙紋,其枝虯曲蒼勁嶙峋、風韻灑落,有一種飽經滄桑、威武不屈的陽剛之美。梅花枝條清臒、明晰、色彩和諧,或曲如遊龍,或披靡而下,多變而有規律,呈現出一種很強的力度和線的韻律感。

韻:宋代詩人範成大在《梅譜》中說:“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瘦與老枝怪石著為貴。”所以在詩人、畫家的筆下,梅花的形態總離不開橫、斜、疏、瘦四個字。今天,人們觀賞梅韻的標準,則是貴稀不貴密,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謂之“梅韻四貴”。

時:探梅賞梅須及時。過早,含苞未放;遲了,落英繽紛。古人認為“花是將開未開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時為佳,故名“探梅”。梅花以“驚蟄”為候,一般以驚蟄前後10天為春梅探賞的最佳時機。

除此之外,觀賞梅花的環境也十分講究。據《梅品》記載,如在淡雲、曉日、薄寒、細雨、輕煙、夕陽、微雪、晚霞、清溪、小橋、竹邊、鬆下、明窗、疏籬、林間吹笛、膝下橫琴等情況下,對梅的欣賞就更富有詩情畫意。

北魏良吏陸凱有個文學摯友範曄(即《後漢書》作者)在長安,常以書信來往。他在春回大地,早梅初開之際,自荊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郵驛專贈範曄,並附短詩:“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自陸凱始,以梅花傳遞友情,便傳為佳話。而關於梅花的佳話則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