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的黑白棋子分布棋盤,千變萬化,宛如一幅幅中國古代的水墨畫,簡單而又安靜。再加上規整的棋盤布局,給人賞心悅目之感,因此古代人就把圍棋的棋子和棋盤稱譽為“玉子紋秤”,有“玉子紋楸一路饒,最宜簷雨竹蕭蕭”(唐·杜牧《送國棋王逢》)的美稱。圍棋規則極其簡單,古語雲“輪流著子,氣盡棋亡,地多為勝”。然而,其變化卻是無窮無盡的,連現代很多數學家甚至棋手都覺得圍棋富有數理美。宋代文人範仲淹曾以“一子重千金”的詩句描寫下棋,還立下過“吾當著棋史”的宏願。
文人雅士圍棋對弈,為的不是拚得你死我活,而是享受在對弈過程中所沉澱下來的寧靜。子落棋盤時的悠然心境,對弈二人相互切磋,共同討論棋譜,給個人修養帶來境界上的升華。古人雲:“聞琴聲而知雅意。”而觀棋子則知其心。切磋圍棋時,切磋的更多的是對弈者的精神修養。若要成為一個棋段高手,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的淡定心態,上善若水的精神修為,以及寵辱不驚的釋然情懷,均是必備的心理素質。心術不正,妄圖投機取巧;抑或心有旁騖,不甚專注者,常常會貿然行事,得意洋洋以為大局已定之時,被對手反手一擊而萬劫不複。自重不貪者,會有意外收獲;輕薄好討便宜的,易蒙受損失。有道是:“對弈諸般如世事,心閑氣定是良謀。”圍棋的學習過程和競技過程正是對人心靈的洗禮,靈魂的淨化。
圍棋博大精深,玄妙無窮,絕非人的智慧所能參透。方形棋盤象征著地,三百六十一路象征著天,與古代“天圓地方”相吻合;黑白棋子分別象征著陰和陽,天元(圍棋正中央的點)與四邊的中點象征著五行。根據圍棋的規則,棋子是依氣而生,喪氣則亡,與古代人有關元氣的思想緊密相連。千古以來,多少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市井百姓樂此不疲,演繹出多少傳奇佳話、美文詩賦乃至兵書算法、治國方略,成為中華文明史上一朵絢麗的奇葩。
2.象棋——河外尖斜步卒輕
中國象棋即軍際象棋,具有悠久的曆史。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象棋的正式記載,如《楚辭·招魂》中有“菎蔽象棋,有六簙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而說起象棋文化的起源,不得不從棋盤上的楚河漢界說起。公元前205至203年,楚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在中原大地經過數年鏖戰後,在滎陽廣武山上的漢王城和霸王城隔鴻溝對峙,並互有進退和爭奪。於是,雙方約定:“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從此,鴻溝作為曆史的見證恒定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上。所謂楚河也好,漢界也罷,都是指鴻溝而言。“楚河漢界”的兩邊,各有九豎道,五橫道。豎表示高,“九”表示高到極點;橫表示麵,東南西北中合成為“五”,表示麵最大;最高最大的“九五”就代表著帝位。棋盤格局的寓意就是“九五”之爭,也就是奪取天下的鬥爭了。宋人程顥詠象棋詩直指:“雄如劉項亦閑爭”,象棋較圍棋而言,多了份一爭勝負的心情。
象棋最早的前身其實是劉邦與張良用石子之類來演練楚漢雙方作戰陣勢的即興之法。後人借此加以演變和推行,到宋代基本發展成為現代象棋的形式,當時稱為“象戲”。
象棋的顏色一方紅子一方黑子,這兩種顏色同樣也不是憑空而定的,它是楚漢雙方的旗色服飾在象棋中的再現。楚尚黑,漢尚紅,這在史書上早有記載。秦朝尚黑,當年項羽看到秦始皇出遊,黑色的旗幟、黑色的盔甲宛如一條黑色的長龍,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所以後來項羽也喜歡黑色,連他的坐騎都叫烏騅。而劉邦崇紅則有一段故事。傳說劉邦反秦之時,曾在酒後斬了一條擋道的白蛇,後來有人從斬蛇處經過的時候,看到一位老婆婆傷心哭泣,並說她的兒子是白帝之子,因為擋了赤帝之子的路而被赤帝之子所殺。這個故事的真假無從考證,但劉邦因此以“赤帝之子”自居,並崇尚紅色卻是事實。所以,棋子的顏色也與楚漢爭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象棋的棋子最開始是立體形狀的,到了北宋,平麵型棋子開始出現。這可能與宋朝的錢幣製造業有關。當時的製錢工藝非常發達,這種工藝也被應用到了棋子的製造中,很多棋子就是委托製錢作坊加工的。北宋的棋子形狀與銅錢非常類似,圓形薄版。棋子有兩麵,一麵為文字,一麵為圖案。象棋幾經演變,至北宋末年定型,出現了雙方有棋子各16枚,棋盤縱10路橫9路,有河界、有九宮,將(帥)士隻許在九宮內活動的現代象棋。到了南宋,純文字型的棋子取代了圖文型的棋子,由於製作簡便,得到了推廣,並一直沿用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