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翰墨飄香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文房四寶總是同文人士大夫的書齋生涯相關聯,乃是文人雅士揮毫潑墨、行文作畫必不可少的工具。古人有“筆硯精良,人生一樂”之說,精美的文房用具,在古代文人眼中,不隻是實用的工具,更是精神上的良伴。沒有哪一個民族的文化像中華民族的文化那樣同自己的書具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也沒有哪一個民族的文人像中國古代的文人那樣把自己的書具視如自己的生命或密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人雅士對工具的選擇,自然是非常重視的。而傳統書具的魅力就在於它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的神韻,體現出人類文化與大自然的高度和諧,把文人士大夫的情趣表達得回腸蕩氣,乃至於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內在精神。
中國書畫藝術就靠著文房四寶這套傳統工具來傳達中國人的思想、文字、生活與感情,而成就了不朽的千秋事業。不可想象,沒有自己的書具,中國古代的書畫藝術將會是怎樣的麵目,如此眾多光輝燦爛的典籍將會以怎樣的形式流傳至今,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將會怎樣表現自己的儒雅。
1)筆紙
“文房四寶”是中國書畫藝術的傳統工具,也是文化的載體,體現著文人學士雅逸的文化心理傾向。毛筆居“文房四寶”之首,從毛筆形製的出現便顯現出其富於變化性的特征。毛筆筆毫就其原料和性能來說,可分為軟毫、硬毫和兼毫三大類。軟毫選取彈性較弱、硬度較小且柔軟的動物毛,如羊毛、雞毛等製成,其特點是毫端柔,容易攝墨,筆毫便於展開,適宜表現內斂敦厚、變化豐富含蓄的效果。硬毫是用一種彈性較強、硬度較大的動物毛製成的,如兔毛或黃鼠狼尾毛,因兔毫呈深紫色故稱“紫毫”,黃鼠狼毫簡化為“狼毫”。其特點是銳利堅挺,富於彈性,筆鋒易於顯露,幹濕燥潤分明。兼毫介於兩者之間,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彈性不同的動物毛按一定比例配製而成,軟硬適中,剛柔兼具。按鋒穎長短,毛筆又可分為長鋒、短鋒。長鋒筆鋒穎長,鋒腹柔,貯墨多;短鋒筆鋒穎短,鋒腹剛,貯墨少。
古人所謂毛筆要具備“四德”,就是要求筆頭“尖、齊、圓、健”。“尖”是筆毫聚在一起,鋒穎尖銳如錐,毛料根根出鋒、筆身挺直。由於筆鋒尖,在書寫時便於寫出優美、微妙的點畫。“齊”是筆鋒潤開捏扁後,筆鋒整齊。說明筆毛純淨,製作精良。“圓”就是筆尖豐滿圓潤。筆頭圓,運行時才不至於頭扁、鋒散,從而“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漢揚雄提出“書,心畫也”,從用筆“中鋒”、“藏頭”中,可見文人儒雅內斂的文化心理追求。“健”是指把筆鋒在紙上任意提按,鋪開斂起能顯出彈力。用有彈力的筆,不僅筆鋒有力,而且能抒發胸中豪逸之氣,並感到筆肚充實。筆毛鋒芒可剛可柔,可方可圓,能枯能潤,能縮能伸,所謂“筆軟則奇怪生焉”,說明筆毛變化與內心表現的對應關係。古人常說執筆要“指實掌虛”。“指實”指五個手指各有著落,分有用場;“掌虛”是要讓手指和筆杆與手心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形成一個空當兒,保證運筆的“靈活勁兒”。隻有筆杆和圓才能使筆杆轉動時靈動並減少偏差,因此運筆的動作變化、力量輕重要拿捏適度,哪怕是一點點動作的不同和力量的微妙變化,落在紙上的跡象便有不同。正是這樣,文人追求雅逸的文化心理才能通過毛筆得以呈現。
毛筆的運用,用清人石濤的話說:“夫一畫含萬物於中。畫受墨,墨受筆,筆受腕,腕受心。”從心到筆,由毛筆豐富的表現性在書畫過程中的作用,反映出文人的雅逸文化心理。一是用筆的粗細、枯濕以及用力的強弱變化,產生了點畫線條的體積感、質感和力量感,展現用筆“法度”的規範,反映尚雅心理。二是由運筆中提按、使轉、映帶、垂縮等一係列活動造成“氣”在筆墨中流動,產生韻律變化,使心性自然流露,又不拘常法,反映求逸心理。因而,對書法境界的提升成為文人畢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