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競技玩樂(8)(2 / 3)

頭尖身細白如銀,論稱沒有半毫分。眼睛長在屁股上,光認衣裳不認人。

笑麵虎看罷,氣得麵紅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膽敢來罵老爺。”便命家丁去搶花燈,王少忙挑起花燈,笑嘻嘻地說:“哎,老爺莫犯猜疑,我這四句詩是個謎,謎底就是‘針’,你想想是不是。這‘針’怎麼是對你的呢?莫非是‘針’對你說的,不然你又怎麼知道說的是你呢?”笑麵虎一想,可不是,隻好氣得幹瞪眼,灰溜溜地走了,周圍的人都樂得哈哈大笑。第二年元宵節,人們紛紛仿效王少,將謎語寫在花燈上,供人猜射取樂,取名“燈謎”。以後相沿成習,猜燈謎、打燈虎成了元宵佳節的重要活動內容,一直傳至今天。

春燈謎語,雖屬藝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經史辭賦,現代知識,包羅無遺,非有一定文化素養,不易猜射;而其奧妙詼奇,足以抒懷遣興,鍛煉思維,啟發性靈,是一種很好的益智娛樂活動。

4.踏青——遊子尋春半出城

唐朝時,河北舉子崔護到京城應試落第,在京城逗留。清明節那天,他獨自一人出城踏青賞春。至一片莊園,見裏麵花繁葉茂,清幽寂靜,便叩門求水。過了好長時間,才見到一位姑娘從門縫裏悄悄向外察看。崔護說明來意後,那女子捧水讓坐,然後便一個人獨自倚在桃枝旁邊。姑娘長得很美,崔護和她說話,她雖不答話,但怯懦嬌羞之間,情意甚是親切。崔護喝完茶告辭,女子送到門口,神態之間,戀戀不舍,崔護也滿懷眷戀而去。

此後,崔護再也沒去過那個莊園。等到第二年清明節又去那裏,雖然景物同於去年,但柴扉沉沉,並沒有見到去年那個女子。崔護悵然若失,遂題一絕於柴門之上,詩曰: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過了幾日,崔護又到那裏,卻聽到屋內有啼哭之聲,急忙敲門詢問,卻出來一位老人,老人問道:“你可是崔護?”崔護說是。老人說:“我的女兒知書識禮,雖已長成卻未許人,自去年以來便似乎有什麼心事。前幾日我帶她出門歸來,見門上有你題的詩,就一直精神恍惚,剛剛死去。都是你害死了我女兒。”崔護聽說忙進入靈堂,果然看見那女子還是去年模樣,就像熟睡了一般。想到去年的情景,崔護五內俱傷,抱住女子的屍體放聲悲哭。說也奇怪,聽見哭聲,那女子突然睜開眼睛活轉過來,一見崔護正摟著自己,不禁也嚶嚶而泣。此後,兩人便結為夫妻了。

這是一則有關踏青的動人的愛情故事。春遊踏青是中國民眾普遍喜愛的時令遊戲活動,有著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詩經·鄭風·溱洧》就描繪了一幅鄭國青年男女到溱洧兩河岸邊遊春的畫麵。每到陽春三月桃花開放之時,溱洧兩岸綠草如茵,鮮花遍地,青年男女都紛紛來到這裏,在河邊遊戲玩耍。他們互相戲謔,並互相贈送芍藥花,表達對對方的愛慕之情。這種春遊的結果是男女間的自由結合。到秦漢時期,春遊踏青後男女自由結合就十分少見了。這一時期,人們到草綠花紅的野外,主要是為了欣賞明媚的春光和開展一些遊樂嬉戲活動。

唐朝時,踏青遊春進入鼎盛時期。杜甫《麗人行》寫道:“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這時,男女在踏青時萌發愛慕之情又成為常有之事,上麵敘述的崔護就是典型的一例。唐韓偓在《踏青》詩中,傳神地描摹了當時一對青年男女踏青時相識相戀、依依不舍的心情和神態:“踏青會散欲歸時,金車久立頻催上。收裙整髻故遲遲,兩點深心各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