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伍子胥傳說伍子胥本是楚國重臣之子,父親因為直言進諫而得罪楚平王,父兄慘遭殺害。他一個人逃到吳國,幫吳王闔閭登上王位,並率領吳軍打進楚國。此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將之掘墓鞭屍,以報家仇。闔閭死後他的兒子夫差即位,伍子胥以兩朝重臣的身份,輔佐夫差成就了東南霸業。而夫差後來卻聽信了越王勾踐設計的讒言,要賜死他。伍子胥臨死前憤恨地說:“在我的墳上種上梓木,好給某些人做棺材;把我的眼睛懸在吳國的東門之上,好讓我看到吳國被越國滅亡。”氣得夫差叫人將他的屍體裝到袋子裏,直接扔到江裏去了。後來傳說伍子胥做了江神,被稱為“波神”,因而衍生出了用龍舟競渡來迎波神——江神伍子胥的習俗。當時參賽的船是一種狹長的木船,速度飛快,稍失平衡船即傾翻。邑人認為船傾於水,是龍在興風作浪,為製止水中的“龍”搗亂,決定以龍製“龍”,製造出“龍舟”式的船參賽,認為“龍舟”下水,水中的龍不會不賣“交情”的,從而不會再來搗亂。
(4)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會稽人,在她的家鄉當時已經有了迎波神——江神伍子胥的習俗。曹娥的父親在一次迎波神的儀式中不慎掉入江中,屍體怎麼也打撈不到。曹娥為了尋找父親也跳入江中,後來人們發現曹娥和她父親的屍體一並漂浮在江麵上。人們感念曹娥的孝心,在曹娥投江這天即五月五日用劃龍舟來紀念她,並在所劃龍舟的舟頭上樹立曹娥像,以表示對曹娥的懷念。
(5)愛國屈原楚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因遭讒被楚懷王不用並發往吳越地區。
他雖遭流放,但仍眷顧楚國,心係懷王。後被令尹子蘭在楚襄王跟前再次誣陷,終至絕境。屈原來到汨羅江邊,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有一漁父見到他,說:“你不是三閭大夫屈原嗎?怎麼到了這個地方?”屈原說:“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所以我被流放到這個地方來了。”漁夫道:“所以有才能的人,就是要不被外物左右,而要與世推移。舉世渾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與他們一塊兒大醉呢?為什麼非要保持自己的高潔而遭此劫難呢?”屈原道:“我聽說進新灑掃過的屋裏必先把帽子上的灰塵彈去,新洗澡就必定要換衣服。誰又能以一己之身而適應萬物的變化呢?我寧願跳江自盡,葬身魚腹,也不願讓自己的高潔染上塵世的汙垢。”說完之後,作了一篇《懷沙》之賦,便抱著石頭自沉汨羅江而死了。相傳屈原投江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所以人們便在每年五月初五這天舉行龍舟競渡以紀念他。而將賽龍舟同紀念屈原聯係在一起,還要從唐代的大詩人劉禹錫說起。
劉禹錫是唐朝著名的文學家和哲學家,曾經做過監察禦史。805年,他參加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運動,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失敗後被貶到朗州(現在的湖南常德)任司馬。司馬是一個品級雖高但無具體事務的閑官,因為無事可做,他便在沅湘之間四處悠遊玩耍。有一年端午節,他遊覽到沅陵,歇腳於辰陽水驛,觀看了一場沅陵的龍船競渡賽,並在這裏寫下了一篇千古流傳的《競渡曲》:“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東注。”描述的正是熱鬧喧囂的龍舟競渡過後,詩人望著招屈亭前滾滾東去的江水,憑吊忠魂、感傷自身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