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湯姆金斯:所有大學出版社的品牌與其所屬的學校密切相關。牛津大學出版社與牛津大學的品牌效益就是雙向的:牛津大學出版社強大的品牌效應提升了牛津大學的整體品牌,同樣,出版社也受益於牛津大學的整體品牌效應。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與成功的積澱,牛津大學的品牌在全球享有盛譽,同樣,牛津大學出版社經過幾百年艱辛的努力樹立了優質的品牌形象,二者相輔相成,共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牛津大學出版社將牛津大學的品牌延伸到了它所觸及不到的領域,並向世界傳播了“牛津”的品牌內涵。反之,牛津大學世界級的聲望,有助於出版社開發和維護市場。牛津大學及牛津大學出版社品牌的核心都聚焦於明確而堅定的使命之上,即一流的學術與教育,為了品牌發展與成功,二者所做的一切都必須服務於此宗旨。
就規模而言,牛津大學出版社和劍橋大學出版社是世界上兩家最大的大學出版社,至少在英語國家如此,它們都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力,出版範圍也遠遠超越其核心學術出版,延伸至英語學習和教育領域,還有參考書及辭典類出版。西方大多數的大學出版社主要側重於學術出版,同時,也有一些一流的美國大學出版社在國際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但是,大多數大學出版社規模比較小,通常隻在當地或某個地域比較有優勢。讓我覺得眼前一亮的是,中國的一些大學出版社,如北師大出版社、外研社、上外社等,他們的出版範圍遠遠比除牛津大學出版社和劍橋大學出版社以外的西方的大學社要寬泛得多。
楊耕:是這樣。北師大出版社已成為一家以教育出版為主體,以專業出版和大眾出版為兩翼的綜合性出版社,積累了豐富的出版資源,形成了合理的圖書結構,造就了知名的圖書品牌,在中國出版界、教育界、文化界享有盛譽。
主持人:正如二位所說,大學出版社是所屬大學的組成部分,要實現大學學術傳播的使命,同時又要獲得最大的商業利潤。那麼,你們都經曆了怎樣的發展曆程呢?
尼爾·湯姆金斯:牛津大學出版社創立於15世紀,但直到19世紀的後半葉,才發展成為一家現代意義上的出版社,脫離了純學術出版和聖經出版。在牛津大學出版社在發展曆程中,執行了兩條重要的發展戰略:第一條發展戰略是走國際化道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牛津大學出版社開始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和印度開設了分支機構,目的不僅是為了更多地銷售在英國本土上出版的圖書,而是為了便於開發當地的出版資源,尤其是學術類和教育類的資源;第二條發展戰略是進入教科書出版領域以及更廣泛的少兒出版領域,最初是在英國,之後在其他國家的分支機構也執行了這一發展戰略。與此同時,牛津大學出版社積極開發牛津英語詞典項目,這一項目始於1879年,在經曆了50年努力後才獲得了豐碩的成果。牛津英語辭典項目一度使出版社瀕臨破產,但最終塑造出一個我們今天熟知的牛津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