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耕:我完全同意尼爾·湯姆金斯先生的觀點。數字出版已經成為出版業的一個發展趨勢。數字閱讀產品向分屏、分眾、分拆方向迅猛發展,閱讀終端多屏化、閱讀載體移動化、閱讀內容呈現形式多樣化……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出版業態、出版的商業模式都在改變。在不遠的將來,數字出版必將成為出版社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但在中國,數字出版畢竟剛剛起步,大多數出版社從事數字出版主要是為紙質圖書出版提供支撐,數字出版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都沒有形成,各出版社包括北師大出版社對此都在探索之中。在這方麵,我們非常希望向牛津大學出版社學習,借鑒他們的先進經驗。
我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數字出版的影響主要是在大眾讀物、學術期刊領域,而對教材尤其是中小學教材的影響還很小。實際上,不僅在中國是這樣,即使在美國也是如此,電子書在美國中小學教科書領域應用緩慢,用尼爾·湯姆金斯先生的話來說就是“數字化對學校教育的影響剛剛開始顯現”。在我看來,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是經費問題,中小學數字化環境建設需要巨大的投資;二是技術問題,需要成熟的數字教科書技術條件和設備;三是人員問題,需要善於運用數字設備進行教學的教師以及足夠的設備維修人員。這的確是不以出版業意誌為轉移的三個難題。如何在教育領域使紙質教材與數字出版有機結合起來,是一個需要認真探討的問題。就中國國情而言,我對此持一種審慎的樂觀態度。
主持人:剛才尼爾·湯姆金斯先生已經介紹了牛津大學出版社開拓國際市場的經驗和策略,下麵,我們是否來探討國際化競爭給大學出版社帶來什麼樣的挑戰?雙方如何進行國際市場的競爭與合作?
楊耕:中國的出版業正在加快“走出去”,向國外發展。國際化是北師大出版社發展的方向,沒有國際化,北師大出版社不可能從一個出版大社轉變為一個出版強社。在國際合作與交流中,我們非常看重與牛津大學出版社的合作。我們合作已經開始了,但目前還僅限於版權合作。我們非常希望雙方的合作向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並使這種合作常態化、規範化、製度化。應該說,牛津大學出版社與北師大出版社的合作空間是廣闊的。我們同屬於大學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的背後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牛津大學,而北師大出版社背後是中國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北京師範大學。大學背後就是知識,就是科學,就是文化,正是基於這點,不同國家大學出版社之間的合作,要比大學出版社同其他出版社的合作更直接、更有效、更長遠。
尼爾·湯姆金斯:21世紀的大學出版社,既有新機遇又有舊挑戰。全球化是現代社會的主旋律和大背景,特別是對於學術領域和研究者來說,全球化的影響會更加突出。當然,與此緊密相關的是數字化。隨著傳統條件下的市場的分裂和整合,全球化和數字化將會為大學出版社提供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在新的國際環境下,牛津大學出版社的整體戰略主要有三個方麵:一是全球學術業務發展,我們對先前獨立的三塊出版業務包括期刊、學術和美國分社進行整合,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國際學術市場;二是在國際市場上,重塑我們的英語教學的領導地位,重點考慮在我們已經擁有較強實力但市場競爭激烈的領域,如何取得實質性的領導地位;三是進軍國際教育發展,利用我們在教育市場中取得的成功經驗,擴大全球業務,進入具有高潛能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