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學術演講(3)(3 / 3)

三是《辯證唯物論與曆史唯物論》製定並鞏固了辯證唯物主義與曆史唯物主義的“二分結構”。剛才我已經說了,芬格爾特和薩爾文特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並未明確馬克思主義哲學體係是辯證唯物主義與曆史唯物主義,米丁和拉祖莫夫斯基的《辯證唯物論與曆史唯物論》則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稱為辯證唯物主義與曆史唯物主義,明確地把它分為辯證唯物主義與曆史唯物主義兩個部分,明確地把“物質”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起點範疇,分別論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論、認識論、辯證法、曆史觀,從而建構了一個特色鮮明的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體係。米丁曾非常得意地自我評價說:“我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分為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這種分法被人接受,流傳下來了”。

實際上,米丁製定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曆史唯物主義“二分結構”不僅“流傳下來了”,而且支配了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體係半個世紀之久。無論是斯大林去世後的批判斯大林運動,還是赫魯曉夫下台後的批判赫魯曉夫運動;無論是1954~1955年對亞曆山大諾夫的《辯證唯物主義》和康斯坦丁諾夫的《曆史唯物主義》的討論,還是後來出版的一批又一批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包括最具權威性的康斯坦丁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無論是20世紀50~80年代認識論派與本體論派的論爭,還是1965、1977年兩次唯物辯證法討論,都沒有從根本上動搖辯證唯物主義與曆史唯物主義“二分結構”這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模式。

直接為現實政治服務和為現行政策作論證這一特殊的社會地位;引證的列寧、恩格斯的著作多於馬克思的著作這一特殊的文獻格局;以“物質”為起點範疇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曆史唯物主義的“二分結構”這一特殊的總體框架,構成了特色鮮明的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模式。這三個基本特征在《辯證唯物論與曆史唯物論》中得到集中體現。因此,米丁和拉祖莫夫斯基主編的《辯證唯物論與曆史唯物論》的出版,標誌著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模式的基本形成。聯係到我剛才說的米丁的自我評價,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曆史事實,這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分為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這樣一種“二分結構”,始作俑者並不是斯大林,而是芬格爾特、莎爾文特、拉祖莫夫斯基,尤其是米丁。

1938年,斯大林出版了《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該書開宗明義指出:“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黨的世界觀。它所以叫作辯證唯物主義,是因為它對自然界現象的看法、它研究自然界現象的方法、它認識這些現象的方法是辯證的,而它對自然界現象的解釋、它對自然界現象的了解,它的理論是唯物主義的。”“曆史唯物主義就是把辯證唯物主義的原理推廣去研究社會生活,把辯證唯物主義的原理應用於社會生活現象,應用於研究社會,應用於研究社會曆史”。以此為依據,《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先後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方法的基本特征”、“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的基本特征”和“曆史唯物主義”。

不需多說就可以看出,《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把列寧的觀點發揮到了極致。列寧是怎麼說的?列寧是這樣說的,即曆史唯物主義是一般唯物主義在社會曆史中的“推廣運用”。同時,《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總體框架又是以米丁和拉祖莫夫斯基的《辯證唯物論與曆史唯物論》為基礎的,以有所變化的形式肯定了辯證唯物主義與曆史唯物主義的“二分結構”,其思維運行的邏輯是從唯物主義自然觀“推廣應用”出唯物主義曆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