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聞傳播的角度來看,所謂的“說明白話”,就是“實報道,報清楚”,即要把新聞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說清楚,注意提供真實、準確的相關背景信息,提供事實真相,並且對事件作出透辟的分析和深刻的解讀,要做到不存留疑點,不掩飾矛盾,不回避問題,不推諉責任,讓受眾全麵、正確地認識和把握事件的整個情況,保證新聞的透明性和有效性。
對國外的受眾來說,要讓他們能夠聽明白你的話,還要注意使用對方語境中能夠聽得懂的語言和世人公認的一些傳播理念來傳播新聞、表述觀點,這樣才能保證他們能夠聽懂你的話,而且能夠聽進去你的話。
從對國外受眾的分析看,他們中一些人之所以對中國的新聞傳播采取拒絕和排斥的態度,之所以對中國產生誤解和隔閡,原因很複雜,大體上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種人是敵視,這種人往往有意抹黑中國,散布“中國威脅論”等;
一種人是傲慢,這種人往往有一種莫名的民族優越感,總覺得中國不可能做好,無視中國的發展進步;
一種人屬於偏見,這種人往往不相信中國能做得那麼好,懷疑中國的發展進步;
一種人屬於觀念,這種人由於受文化傳統和傳播理念(如西方國家有人提出“最壞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新聞”)的影響,認為媒體就應當揭露問題,而不應當評功擺好唱頌歌;
多數人屬於無知,主要是對中國了解不夠,知之不多,存在信息鴻溝,存在信息不對等、不對稱的情況,在這些人眼裏的中國還是過去的中國——小腳女人、旗袍馬褂、貧窮愚昧,等等。
上述情況的存在,使得我國的對外傳播效果大打折扣,也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十分嚴峻的課題——對外傳播如何才能實現“傳通”、“致效”。
我國新聞媒介隻有充分提供國外受眾所需要,並且能夠接受的新聞信息,才能使他們更好地認識和了解我國,以消除對我國的誤解和隔閡。4.善於用事實說話
積以往之經驗,新聞傳播要使受眾能夠順利接受,並且收到好的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善於用事實說話。
按一般人的心理,人們通常較易於接受那些具體、生動、有內在說服力的事實,而不願意接受那些硬性說教的東西,特別忌諱那些空洞、死板、生硬和口號式的宣傳。因為他們願意通過了解事實,自己做出判斷,得出對事實的結論和看法,而不是聽別人指手畫腳,說長道短。
“事實勝於雄辯”。在勸服受眾,特別是國外受眾方麵,最有說服力的無疑是那些實實在在的客觀事實。因此,新聞媒介在進行對外新聞傳播時需要提倡“用事實說話”,提倡運用現實生活中那些具體、生動、形象而有說服力的事例和典型來啟發和引導受眾。
“用事實說話”,可以寓理於事,以事服人,以情感人,使受眾心悅誠服地接受傳播者所傳播的思想觀點。
記者要學會客觀地、忠實地、樸素地敘述自己所見所聞的事實,將自己想要說明的觀點巧妙地寓於事實的客觀敘述中,使受眾在接受記者所報道事實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接受其蘊涵的某種立場和觀點。這是新聞傳播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聞工作者應當掌握的最重要的傳播藝術和技巧之一。
我國著名對外傳播專家、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現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趙啟正,不但提出了“向世界說明中國”的傳播理念,而且在“用事實說話”方麵積累了很多好經驗。
例如,1999年9月2日,他在法國巴黎舉辦的“中國文化周”期間的一次演講中,在總結中國100年的變化時,就用了許多事實和數據。他用過去20年中中國年均GDP增長9.7%的事實和數據,說明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在介紹中國婦女百年來的變化時,他用20世紀初中國小腳女人和20世紀末中國女足獲世界杯亞軍的兩張照片作對比,既形象,又生動,很有衝擊力和說服力,收到很好的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