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試論我國新聞輿論監督的製度建設與規範管理(1)(2 / 2)

在對新聞輿論監督的幹擾中,來自黨政部門的幹擾尤其嚴重。一些黨政部門常常會以“影響團結”、“傷害同誌”、“給社會主義抹黑”、“給國家添亂”等理由設置種種障礙來阻撓媒體進行輿論監督。而有些人更會以各種手段對輿論監督進行阻攔和封殺。

這方麵地方媒體的反映尤其強烈。一些地方黨政部門對新聞輿論監督的限製和“禁區”太多,幹預和壓製太厲害,致使許多地方媒體感到開展輿論監督壓力大,困難多,生存環境太差。一些本該實施的輿論監督因此而被限製,被封殺,或是隻能通過中央媒體和其他地方的媒體來進行。

也正是由於這些阻力的存在,導致媒體的輿論監督層次低,力度小,效果差,出現了“六多六少”的現象。即監督一般性問題多,監督重大問題少;監督中層、基層問題多,監督高層問題少;監督個人問題多,監督單位問題少;監督下台者的問題多,監督在位者的問題少;監督外地問題多,監督本地問題少;監督別人問題多,監督自己問題少。

另外,有些政府機關任意控製和壟斷信息,使群眾關心的一些重大問題和突發事件難以及時采訪報道,導致媒體失去組織報道和進行輿論監督的機會。

而一些司法機構由於不夠了解和尊重新聞規律,常常以“司法程序”和“司法報道”的特殊性為由限製采訪,也給媒體的輿論監督帶來困難。

2.說情現象盛行,導致輿論監督稿件“夭折率”高

輿論監督本來就難搞,然而好不容易采訪來的稿件卻常常中途“夭折”,有些發表了的也很難再繼續跟蹤報道。導致出現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媒體最感頭痛的“說情風”在作怪。這方麵的問題從中央到地方都存在,而越是基層越加突出和嚴重。

一些被批評的單位和個人在了解到媒體實施輿論監督的行動以後,往往會通過各種關係,采取各種手段,或是遞條子、打招呼,或是登門拜訪、請客送禮等等,來“擺平”和“鏟除”正在運作中的批評和監督稿件。有些人的“關係”直通高層領導,有的還會通過有關主管部門給媒體施加壓力,這就使得許多已經采編完成的批評監督稿件在“輪番說情”中被迫撤稿和“槍斃”,而那些發表了的稿件也會半途而廢,無法組織後續報道。在這方麵,許多從事批評報道和輿論監督的媒體和記者都有切身體會。據一些記者反映,給媒體打招呼的人往往都會有一定的“來頭”,他們常常僅憑一個電話、一道口信和一張便條就可以達到目的。

一些地方黨政部門有時甚至會通過行政手段組織專門的“公關組”到上麵找關係,走門路,來“擺平”和封殺批評報道。例如2004年湖南發生的“嘉禾違法拆遷事件”,當中央電視台的《時空連線》播出第一期節目後,一個由郴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帶隊,嘉禾縣委書記和嘉禾縣城關鎮主要負責人組成的“公關組”就立即趕赴北京,他們向市裏表態:“不擺平央視絕不收兵。”

據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輿論監督研究》的一份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在導致輿論監督稿件無法正常刊播的原因中,“說情阻撓”以37%的比例高居首位。而據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2004年7月在廣播電視係統內所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說情風”現象“很嚴重”和“嚴重”的認知率,廣播為25.6%,電視為37.4%。兩項不同調查的結果,數字比例相差無幾,十分接近。

據調查顯示,“說情風”的壓力來自多方麵,如黨政領導機關、企業、媒體關係戶、朋友老鄉、本單位領導等等,但新聞界反映最強烈的是黨政領導機關。在前麵所提到的後一項調查中,認為當前新聞報道中的“說情風”壓力主要來自“黨政領導機關”的,認知率高達72.2%,居於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