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D-F(3 / 3)

牟融向他們講了“對牛彈琴”的故事,進一步表明自己的觀點:“古代有一位大音樂家公明儀,他對音樂有很高的造詣,彈得一手好琴,優美的琴聲常使人身臨其境。

有一天,陽光明媚,他漫步郊野,隻見在一片蔥綠的草地上有一頭牛正在低頭吃草。這清靜怡人的氛圍激起了音樂家為牛彈奏一曲的欲望。

他首先彈奏了一曲高深的“清角之操’。雖然他彈得十分認真,琴聲也優美極了,可是那牛卻依然如故,隻顧低頭吃草,根本不理會這悠揚的琴聲。

公明儀不樂意了,但當他靜靜觀察思考後,明白了那牛並不是聽不見琴聲,而實在是不懂得曲調高雅的“清角之操”。

於是,公明儀重又彈了一曲通俗的樂曲,那牛聽到好像蚊子、牛蠅、小牛叫聲的琴聲後,停止了吃草,堅起耳朵,好像在很專心地聽著。”

牟融講完故事,接著說:“我用儒家經典來解釋佛義,也正是這個道理。”

儒家學者這才明白了牟融的用心。

對牛彈琴,對狗吹簫。

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對症下藥

“對症下藥”比喻針對客觀情況,正確處理問題。這句成語又寫作“對症發藥”。出自《三國誌·魏誌·華佗傳》:“府吏倪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

東漢末期,有一位傑出的醫學家叫華佗。有一次,州官倪尋和李延都患了頭痛發熱病,他們請華佗醫治。華佗診斷了兩個病人後說:“倪尋要吃瀉藥,李延吃發散藥。”兩人聽了很十分詫異,就問為什麼兩人的病一樣而吃的藥不一樣。華佗解釋說:“倪尋的身體外部沒有病,病是從內部傷食引起的;李延的身體內部沒有病,病是從外部受冷感冒引起的,因此治療就不同。”接著給兩人下了不同的藥,倪、李二人服下後,兩個人病都好了。

對於惡人善不得。

對著和尚罵禿子。

對著先生就講書,對著屠夫便講豬。

對人隻說三分話。

dūn

蹲在爐旁少誇口,要到場上顯身手。

dǔn

盹了會醒,窮了會富。

dùn

鈍刀殺人。

遁關不可複,亡奸不可追。

duō

多大的樹,遮多大的蔭。

多學多知,少學少知,不學不知。

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馬。

多一個鈴鐺多一聲響,多一支蠟燭多一分亮。

多行不義必自斃。

多下及時雨,少放馬後炮。

多問不吃虧。

多讀書心中有本,勤寫作筆下生花。

妙筆生花

“妙筆生花”意思是用來稱讚別人傑出的寫作天才。出自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

唐代詩人李白是繼屈原之後我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傳說,他少年時做過一夢,夢見他的筆頭上生了花。於是後來便天才贍溢,文思敏捷,鬥酒百篇,超群出眾。

可是今天看來,李白在詩歌創作上的偉大成就,並不是因為那個奇怪的夢,而是他豐富的經曆和刻苦學習的精神換來的。

多從一家師,多懂一家藝。

多看出苗頭,多問出來由。

多數疾病從口入,要想不病休胡吃。

多一份私心,便少一份智慧。

多一個神,多一個香爐。

多一個閨女,多一門親戚。

多一條青蟲,少吃一棵菜。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多一分不要,少一分不讓。

多大肚兒吃多大飯。

多子多女多冤家,一子一女坐蓮花。

多子餓死父。

多子多女多冤牽,少子少女成神仙。

多少留點病,強似送了命。

多少私情笑裏來。

多藝多思藝不精,專精一藝可成名。

多沐浴,少思欲;少沐浴,勤洗足。

多年大路變成河,多年媳婦變成婆。

多年媳婦熬成婆,多年道兒熬成河,多年和尚熬成佛。

多言不如少言,少言不如無言。

多言招怨少言癡。

多衣多寒,無衣自暖。

多衣多寒,無衣保平安。

多衣多多寒,少衣薄薄寒。

多衣多寒,無衣不寒。

多衣的多寒,少衣的少寒,無衣的不寒。

多見山林,少見人倫。

多吃無滋味,多話不值錢。

多吃壞肚皮,少吃多滋味。

多吃四兩鹽,走路在人前。

多做多吃,少做少吃,不做就沒得吃。

多做強似多說。

多磕頭,少說話。

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

多看事實,少聽虛言。

多情傷離別。

多層紗紙隔層風。

多愁多病,越愁越病。

多叫之貓捕鼠少。

多買胭脂少買粉。

多交朋友,少結冤仇。

多置盤纏少置貨。

多根頭發多個結。

多思多慮,無害有益。

多說話,多是非;少說話,少禍根。

多功多怨。

多喚一句哥,少上十裏坡。

多來多受,少來安安夠。

多磕一個頭,少說一句話。

多心亂肺。

多少少年人,不到白頭死。

多錢多賈。

多旅行的人,最熟悉旅途的情況;多學習的人,最熟悉時務

的情況。

E

ē

阿彌陀佛四個字,隻講別人勿講己。

阿諛人人喜,直言人人嫌。

阿諛沒有牙齒,能把骨頭啃掉。

é

鵝頸雖長,必有下刀之處。

鵝毛滿天飛,必有落地之時。

è

鱷魚流了淚,並非是求憐。惡龍單怕地頭蛇。

惡事傳千裏。

惡妻難治,惡馬難騎。

惡狗臨死蹬三腳。

惡狗怕揍,惡人怕鬥。

惡人自有惡人收,惡雞還有野貓偷。

惡人有惡報,善人人知道。

惡人隻有惡人降,降得惡人沒處藏。

惡人自有惡人磨,惡豬會到惡狗婆。

惡人心,海底針。

惡人有惡報,好人都知道。

惡人惡,惡人自有惡人磨。

惡人難行善事。

惡人先告狀。

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如果不報,時辰不到。餓勿急食,食勿過多;渴勿急飲,飲勿過多。

餓吃牛角都覺嫩,飽吃羊羔都覺硬。

餓肚難等早稻黃。

餓勿煞個傷寒,脹勿煞個痢疾。

餓八月,死臘月。

餓是王法之祖。

餓來不怕全麥飯。

餓虎撲食,旱地撥蔥。

餓食糟糠甜如蜜,飽食烹宰也不香。

餓了不要走蘿卜林,人窮不要上親戚門。

餓了糠也甜,飽了蜜也嫌。

餓時甜如蜜,飽時蜜不甜。

餓狗子斷不了茅廁的路。

餓狗想飛鳥。

餓雞不顧鞭條,餓人不顧臉皮。

餓雞不怕打,人餓不惜麵皮。

餓不死的僧,凍不死的蔥。

餓不死的僧,旱不死的蔥。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餓死莫做賊,屈死莫告狀。

ēn

恩愛夫妻不到頭。

恩仇不報非豪傑,黑白分明是丈夫。

ér

兒女前世修,種子隔年留。

兒女情長,英雄氣短。

兒女眼前花。

兒女活不活要養,莊稼收不收要種。

兒女父母愛,貓狗主人親。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

兒孫心上彰,天道暗中燈。

兒孫若然勝於我,無須要我用機謀;兒孫倘若不如我,巨萬

家私也自丟。

兒孫勝似我,要那銀子該如何?兒孫不勝我,要那銀子又如何?

兒孫不好,積德太少。

兒多母受苦,田多養閑人。

兒媳婦娶婆子,磨道裏使騾子。

兒跟娘,稻跟秧。

兒分家當女有份。

兒在外麵耍牌子,娘在家裏提籃子。

兒無義,妻大膽;兒孝順,媳婦賢。

兒曹空手,不可以人教場。

兒郎不靠千畝地,吃飯還是靠自己;莊房田地有盡時,吃不

盡一身好手藝。

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兒出千裏母掛心,母出千裏兒忘恩。

兒行千裏母擔憂,母行千裏兒不愁。

兒多母苦。

兒多有紅,女多有窮。

兒多不勝兒少,兒少不勝兒好。

兒多要好的,女多要巧的。

兒多娘受苦。

兒多折壽,絕戶頭兒吃個夠。

兒的生日,母的難日。

兒的江山,閨女的飯店。

兒不賢,媳不孝。

兒大不由爺,女大不由娘。

兒子是自己的好,文章是別人的高。

兒子大似爺。

兒子哭,驚天動地;媳婦哭,虛情假意;閨女哭,真心實

意;女婿哭,黑驢放屁。

驚天動地

“驚天動地”形容影響極其重大或意義偉大,使人極度震驚。出自唐代白居易《李白墓》:“可憐荒塚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朱子語錄》:“聖人做時,須驚天動地。”

“聖人做事時,須驚天動地”,意思是說:人格最高、能力最強的人做事時,應該要聲勢浩大,遠近皆聞。換句話說,就是一個有高尚道德、崇高理想和本領高強的人,應該做一番大事業,轟轟烈烈地連天地都能驚動。後來,明朝有一個叫郎瑛的人,在他所著的《七修類稿》一書中,對“驚天動地”又有另一種形象的運用:“禦史初至則曰驚天動地;過幾月則曰錯天黑地;去時則曰寞天寂地。”禦史,在當時是彈劾官吏的官,負有監察官吏的工作和廉潔的使命,並有彈劾官吏的缺點和過錯的權力。因而他初上任時都是聲勢顯赫,官吏們都很畏懼他。但過了幾個月,由於官場貪汙之風盛行,便同流合汙搜括民脂民膏,將國家弄得烏煙瘴氣。等到他下任時,沒有一個人去送他,那些趨炎附勢的人都在等著迎接新貴,他當然隻好孤單單地回去了。

兒子做官歸,不如丈夫討飯歸。

兒子的八字,爺身上的肉。

兒子上腰,性命難逃。

兒子自己的好,娘子別人的好。

兒子不道母奸。

兒子像娘,有吃有藏;女兒像爺,有吃有提。

兒大分家,樹大分椏。

ěr

耳聽是虛,眼見是實。

耳朵不硬,行事不正。

耳聽八麵,眼見一方。

耳聞不如眼見,能說不如能行。

耳聞不如目睹。

耳聞千遍,不如手過一遍。

耳、目、口為三盜;精、氣、神為三寶。

耳軟心活。

耳枯一年,鼻黑七天。

耳有一雙,話隻一句。

耳不聽不煩,眼不見為淨。

耳不挖不聾,眼不洗不瞎。

耳不聽,心不煩。

耳朵作癢會落雨。

耳朵不硬,心思不定。

耳朵七八斤,說話聽不清。

耳朵當眼睛,撈得書皮當書讀。

耳朵巴掌大,橫順不聽話。爾俸爾祿,民脂民膏。

爾盡爾心,我盡我心。

èr

二十要當家,八十要管事。

二人同心,其力斷金。

二人一心,有錢買金;二人二心,無錢買針。

二人抬不過理字去。

二人硬對硬,銅缸對鐵甏。

二龍相鬥,魚鼇蝦蟹受傷。

二虎相爭,必有一傷。

二腳站得牢,不怕大風搖。

二兩黃金四兩福,三分美色七分裝。

二麵刀:伏地虎,笑臉虎。

F

fā

發什麼聲,得什麼音。

發財一家,苦死千家。

發財不曾發上天,貧窮未曾斷火煙。

發財糊裏糊塗,倒灶有門有路。

發財勿得怨祖公,討食勿得怨竹筒。

發財死了家小,賽過坍垛壁腳。

發財要不到幾翻翻,悖時要不到幾躐躥。

發瘋發出麵。

發誓發得靈,監房無罪人。

發得遲,吃爛蹄;發得早,吃茅草。

fá

罰一儆百。

fǎ

法與時變,禮與俗化。

法無三日嚴。

法不責眾。

法不傳六耳。

法不懲無罪之人。

fān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翻過來葫蘆,倒過來瓢。

翻身不忘本,喝水不忘挖井人。

翻黃作黑,掣黃倒白。

翻船折桅一時窮,討壞老婆一世窮。

翻拙弄巧,袍子倒個大夾襖。帆使八麵風。番茄不剝皮,有時記無時。

fán

凡事留人情,日後好相逢。

凡事都要肯等,久等必有一善。

凡事從實,積福自厚。

凡事非財難著手,一朝無糧不駐兵。

凡事隻要耐,得煩不怕難。

凡事要斟酌,相遲不擔錯。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敗。

凡事依人勸。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凡人情以同相妒。

凡人十不足。

凡與人言,詞氣從容。煩惱不尋人,人自尋煩惱。

繁枝茂葉參天樹,自有根在土中埋。

fǎn

反貼門神不對臉。

門神驅邪避鬼守家平安

那是在遠古時期,人們認為凡是與人們日常生活有關的事物都有神的存在。與人們居處、出入、飲食有關的事物,都加以祭祀供奉,以此來表達他們對神的感激之情,祈禱神靈的庇佑,希望神能永遠保佑人們的安康。

房門是人們每天每時必須經過的地方,它為人們的出入提供了方便,起到了防範敵害闖入的作用,但那時的人們覺得還是不大牢靠,缺乏安全感。

於是人們想,要是有一個能降鬼伏妖的神明來替自家“站崗守衛”該有多好!而且由於門戶是房屋與外麵世界相通的地方,所以人們很自然地便產生了對門戶的崇拜。

從此,人們便信仰守衛門戶的神靈,將他們的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辟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同時也產生了關於門神的神話故事。

相傳遠古時候,有神荼與鬱壘一對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樹,樹陰如蓋。每天早上,神荼、鬱壘兄弟倆便在這棵桃樹下檢閱眾鬼。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他們便把它綁了喂老虎。

後來,人們為了驅凶,索性在門上畫出神荼、鬱壘及老虎的像,以達到驅鬼避邪之效果。左扇門上畫的是神荼,右扇門上畫的是鬱壘,民間稱他們為門神。但到了唐代,神荼和鬱壘被兩位唐代大將秦瓊和尉遲恭所取而代之,成為新的門神。

那是在隋末的時候,天下大亂。唐國公李淵於617年由太原起兵,與隋將宋老生大戰月餘,斬宋老生,然後勢如破竹,直下長安建立大唐。另一軍閥劉武周趁山西空虛,占了李淵的山西老巢。

619年冬,李世民奉父命領兵回擊山西。李世民在收複了河東、平陽之後,兵至霍邑。劉武周命元帥宋金剛死守霍邑,宋金剛命偏將尉遲恭扼守白壁關,阻止李世民北進。

李世民手下大將秦瓊與尉遲恭展開激戰,兩人多次交鋒,仍難分高下。李世民起愛才之心,想收服尉遲恭。尉遲恭說道:“隻要劉武周不死,自己便不會叛變。”李世民遂想出一辦法,殺了個長相酷似劉武周的人,並將首級送到尉遲恭處。尉遲恭誤以為真,所以歸順了李世民。

後來李世民夜宿霍邑衙門,多次在夢中被兩個無頭人驚醒。李世民仔細琢磨,這兩人一個像617年在霍邑被斬的隋將宋老生,另一個卻像那個被充作劉武周割了頭的人。

這兩個無頭鬼時時騷擾,使得李世民坐臥不寧。李世民召見英國公徐茂公求計,徐茂公道:“主公屈殺這似劉武周之人,是因為急於收降敬德將軍,主公可派敬德將軍夜守衙門,也許得以安寧。”於是李世民就按照徐茂公說的,使尉遲恭守門,果然那個似劉武周的冤魂不再來擾,而那個像宋老生的冤魂仍至。

於是李世民再次求計於徐茂功。徐茂功道:“臣聞宋老生雖為隋將,但其忠勇可嘉。聽說宋老生極敬佩秦二哥為人,試增派秦二哥夜守衙門,或許得安。”李世民依言增派秦瓊夜守衙門,果然宋老生冤魂也不再來。

此事後來傳到民間,人們紛紛在門上張貼敬德和秦瓊的畫像,以求妖魔鬼祟不敢入門。從此他們兩位便成了門神,並相沿成習。

在我國史書記載的門神還有一位,那就是古代的另外一位勇士成慶。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的《漢書·廣川王傳》中記載說,廣川王殿門上曾畫有古代勇士成慶的畫像,身穿短衣大褲,手握長劍。因此,漢代人經常把成慶畫在自己家的門上,用來避邪驅鬼。

關於成慶的身世,說法也不一樣,有人說他是戰國末期衛國人荊軻的同鄉,也有說就是荊軻。因為他是戰國時候孔武有力的傑出人士,漢人也就用他來當門神,有保衛家戶的意思。

到了宋代,人們最常用的門神是神荼、樊壘與秦瓊、尉遲恭兩種。但是,那些非常貧窮的人家買不起門神,於是,就在除夕晚上用一把掃帚和一根黑炭棒頂在兩扇門的後邊,用以代表黑臉和白臉兩個門神。

在明代,武士門神像上,常常添畫有爵、鹿、蝠、喜、寶、馬、瓶、鞍等物,用來祈福。以後更取消門神的祛邪義務,專事祈福的。於是,民間形成天官、狀元、福祿壽星、和合、財神等為門神的風氣。

門神祭祀是當時的五祀之一,一般廟宇、宮廷的祭祀儀式是在秋天。一般民宅和房舍隻在門旁設置插香處,每天早晚祭祀神明及祖先時,都順便祭拜門神,表達人們對平安、幸福的向往與追求。門神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對人們的生活等各方麵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反複無常是小人。

反躬自問,休怪他人。

反噬一口,入骨三分。

反說反有理,正說正有理。

fàn

泛交兩平世人,密友不分你我。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飯飽不洗澡,酒醉不剃頭。

飯送給饑人,話說給知人。

飯前洗洗手,身體健如牛。

飯前一碗湯,不用進藥房。

飯少加口菜,衣少加根帶。

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

飯後一碗茶,醫生餓得爬。

飯後煙,年晚錢。

飯後一袋煙,快活似神仙。

飯後一筒煙,賽過活神仙;飯後一碗茶,賽過神仙爺。

飯後躺一躺,不長半斤長四兩。

飯後百步走,睡覺不蒙首,每飯少三口,能活九十九。

飯後不動,定要生病。

飯有三餐不餓,衣有三件不破。

飯鍋吊起做鍾敲。

飯脹膿包客,酒醉聰明人。

飯為根本肉為表。

飯前洗手,防病入口。

飯飽生逸事。

飯薄臨後吃,肉頭有飯吃。

飯甑隔木皮,人心隔肚皮。

飯熟米湯生,其中有原因。

飯熱三道,狗都不吃。

飯不熟,氣不勻。

飯不是一頓吃完的,活不是一天幹完的。

飯莫不嚼便吞,話莫不想就說。

飯嚐嚐,說話想一想。販博是主顧,喝彩是閑人。

販豬羊俏,販羊豬俏;兩樣都販,禁屠了。犯色傷寒猶易治,傷寒犯色最難醫。

犯法不做,犯病不吃。

犯法不自由。

犯法心無主。

犯錯誤不危險,不接受批評很危險。

fānɡ

方話不入圓耳朵。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方石不可以為磨,直木不可以為輪。

方是真方,藥是假藥。

fánɡ

房連脊,地連邊。

房裏無人莫烘火,烘火猶恐埋頭睡。

房前栽柳,屋後栽桑。

房門大是衙門。

房簷滴水點點照。

房上的冬瓜兩邊滾。

房屋不在堂高,不漏便好;衣服不在綾羅,暖和便好;飲食

不在精美,吃飽便好;娶妻不在顏色,賢德便好。

房屋量人鬥,巧妻渡客船。

房屋不掃灰塵滿,大路不走變荒山。

房子要牆,兒子要娘。

房子多累主人。防病無別竅,衛生要搞好。

防人之心不可無,欺人之心不可有。

防欲如挽逆水之舟,行善如援無枝之樹。

防君子不防小人。

防賊長三更,賊偷隻一更。

fǎnɡ

紡紗織布,穿金帶銀。

紡車轉三轉,轉出萬條線。

紡車就是搖錢樹,天天搖著自然富。

紡車好像一犋牛,天天搖著不憂愁。

fànɡ

放了屁,難用手掩。

放債不如典田,典田不如買田,買田不如堊田。

放賬如舍賬,討賬如修仙。

放賬如失脫,討賬如撮得。

放賬如同賬劫走,取賬如同打劫歸。

放賬不如種稞麥,借賬不如多種麥。

放起燈芯火,能燒萬重山。

放任小錯,造成大錯。

放水容易收水難。

放火容易救火難。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放虎容易捉虎難。

放光的不都是金子。

fēi

飛鳥愛護自己的翎毛。

飛來燕子獨腳夥,本地麻雀幫手多。

飛蛾雖死燈下,是為了追求光明。

飛蛾撲火自焚身。

飛龍難鬥地頭蛇。

飛的都是好鵪鶉,漏網的都是大鯉魚。

飛錢隻當飛錢用。

飛不高,跌不深。非親有義須當敬,是友無情不可交。

非針不引線,無水不渡船。

非因報應方行善,豈為功名始讀書。

非是公爺假,有錢過不得。

非宅是卜,惟鄰是卜。

非所怨勿怨。

非不自知,無奈自恕;一恕再恕,走人邪路。

非義之財湯潑雪,筋骨之財刀刮鐵。

féi

肥多禾壯,奶多兒胖。

肥要見肉,瘦要見骨。

肥了騾子瘦了馬。

肥馬好畫,瘦馬難描。

肥豬躲不過屠夫手。

肥豬拱門時運旺。

肥是寶中寶,莊稼少不了。

肥合莊稼胃,葉壯苗兒肥。

肥料處處有,隻怕不動手。

fèi

費力不賺錢,賺錢不費力。

fēn

分贓有分,犯法無條。

分明是鬼,當他是神。

分龍不下回龍下。

分黃不割等風甩,飯好不吃等人來。

分金少,聚金多。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分即少,合即多。

分家三年成鄰居。

分斤不分兩。

fén

焚香不如掃地,吃肉不如剃頭。墳上風脈,先人積德。

fēnɡ

瘋癆痼膈,實病難醫。

瘋狗咬人,不分好壞。蜂蜜嘴,苦瓜心,大白騾子黑良心。

蜂無嘴,屁股傷人。

蜂多出王,人多出將。

蜂子不踩蛹,咋個敢分家?

蜂背雖花不稱虎,蝸牛有角不是牛。風大,山不會搖;火猛,金不怕燒。

風吹怕肉痛,飯飽無藥醫。

風吹雲動星不動,水漲船高岸不移。

風吹上元燈,雨打寒食墳。

風吹一大片,雹打一條線。

風吹連簷瓦,雨打出頭椽。

風吹竹尾兩邊擺,刀割豆腐兩麵分。

豐富多彩的竹風竹俗

我國的竹子分布範圍廣、種類多,可以稱得上是竹子王國,這不僅是因為它的生態狀況,更是因為竹子已滲透到了我國人們的生活當中了。湖北鹹寧是我國著名的楠竹之鄉,竹子與鹹寧人們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連,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竹風、竹俗。

在我國菜肴中,竹筍是普遍受人喜愛的美味佳品。在先秦文獻中就有關於食用竹筍的記載,如《周禮·天官·醢人》就記載“箈菹雁醢”、“筍菹魚醢”。箈、筍都是竹筍,可見遠在兩三千年前,竹筍就已成為席上珍饌。

其後,食用竹筍的記載越來越多,除了極少數有毒外,絕大多數竹筍都可食用。據文獻記載,竹筍依采集季節分,有春、夏、冬三種,以春筍為主。烹飪的方法多種多樣,“蒸、煮、炰、酢,唯人所好”。

為了便於貯存和運銷,古人很早就摸索出了一套筍幹製作技術,在《本草經》、《筍譜》等許多著作中都有記載。製成的筍幹有淡幹、鹹幹兩類。

據《筍譜》、《本草綱目拾遺》等書記載,在全國各地的筍幹中,以浙江所產最負盛名,筍幹不僅有黃色的,還有“色如鸚哥綠”的,有“尖上”、“尖球頭”、“二尖”等名品。

在湖南,有人直稱熏煮的大竹筍為“素火腿”。除此而外,曆史文獻中很多地方記載了荒年饑民采竹實充饑的事。

在有些地方,竹實還被用於釀酒。另據《本草綱目》等書記載,某些竹子如淡竹、苦竹、甘竹、箬竹、慈竹等,其葉、實、根、籜及加工提煉出的竹茹、竹瀝,常常用以配藥療疾,效果顯著。

竹筍的美味並不隻是民間的人們口耳相傳,記錄我國曆代24個孝子事跡的古籍《二十四孝》裏麵也有和竹筍有關的故事:

晉孟宗,少喪父。母老,病篤,冬日思筍煮羹食。宗無計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須臾,地裂,出筍數莖,持歸作羹奉母。食畢,病愈。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報平安。

相傳在古時候,吳國裏有個孝子,他姓孟,單名是一個宗字,表字就叫恭武,是江夏地方的人。他年紀小的時候,就沒有了父親,單剩下一個重病的母親,年紀已經很大了。

冬至的一天,孟宗的母親想要鮮筍煮羹吃。可是所謂“雨後春筍”,“清明一尺,穀雨一丈”,竹筍這時候還沒有生出來呢!孟宗就跑到竹林中,雙手抱著毛竹,想著重病的母親想吃竹筍卻不能如願,不覺兩行眼淚簌簌地落下來了。

孟宗這樣的孝心感動了天地,凍得堅硬的土地突然裂開了,露出幾枝尖尖的竹筍出來。孟宗趕緊拿回家裏來,做了筍羹,給母親去吃。等到吃完,他母親的病竟然完全好了,人家都說這是孟宗至孝的感動。

從此之後,世間又多出了冬筍。人們都說這是因為上天感念孟宗的孝心而讓竹筍也在冬天生長。後來,有些地方的山裏人還一直保留著挖冬筍孝母這個習俗。

在古時候,每逢女兒出嫁,母親都會用一根一尺長的小竹簽為女兒挑頭發,將頭頂的發路分開。山裏的人用竹子象征富貴,此舉意為母親挑通了女兒日後的富貴之路。

當新娘的花轎進門時,新娘下轎後要連撐三次竹傘才能進門。撐第一次時,預示新娘成為婆家一員,將得到婆家列祖列宗的保佑,叫做“一把竹傘遮一屋人”;撐第二次時,預示新娘將得到婆家所有人的容許關照;撐第三次時,預示著新娘今後也能創家立業,自立門戶,寓意今後“有錢蓋屋如撐傘”。

每逢除夕夜,人們必定會放爆竹慶祝。在火藥發明之前,古人們就把碗口粗的楠竹鋸成一根根一丈多長的竹筒,然後堆起來用大火焚燒,以爆竹筒來慶賀新年,並以此趕山臊、驅惡鬼,為來年討個吉祥。

古時候的小孩常常騎著一根長長的水竹棍跳躍奔跑,稱為“騎竹馬“。因為騎竹馬預示小孩長大走富貴路,因此家長總是動員自己的小孩去騎竹馬。還有一種竹馬是用篾片紮成馬狀,前有馬頭,後用馬尾,馬身則係在青年男子的腰上,常常跟在龍燈、蓮船之後邊跑邊表演。

在竹鄉鹹寧,每年元宵節前後要舉行燈謎會。燈用篾片紮成,外糊各色篾紙,紙上繪有精美圖畫,並寫上謎語。謎底往往與竹有關,人們稱其為“竹上加竹”。因鹹寧方言竹與肉同音,因此也稱為肉上加肉,意思為大富大貴。

這些與竹有關的謎語,大多風趣形象。燈謎“兩頭圓圓,滾開成方,太陽出山,忙著開張。”就把竹曬墊的作用和形象描述得十分生動貼切,深受人們喜愛。

風急雨落,人急客做。

風箏放得高,跌下來一團糟。

風箏不起,跑爛鞋底。

風箏斷線船斷纜。

風涼茄子自在瓜。

風不刮,樹葉不動。

風不來,樹不動;船不搖,水不混。

風不刮,樹不搖;虱不咬,人不撓。

風不刮,樹不搖;老鼠不咬空心瓢。

風不吹,草不動。

風大隨風,雨大隨雨。

風大就涼,人多就強。

風刮麵,看不見。

風頭黴頭兩隔壁。

風前言語風前過。

風水瞞不了俗人眼。

風調雨順豐收年,勤勞節省樣樣全。

風來刮大坡,事來找大哥。

風寒暑熱,醫要曉得。

風是雨頭,屁是屎頭。

風打頭,雨打臉;一滴汗,一滴血。

風能摧毀山嶽,話能鼓舞人民。

風疾而波興,木茂而鳥集。

風行草偃。

風催人,雨留人,下雪不走糊塗人。

風勿來,樹勿動。

風摧花,壓斷杈。

風聲大,雨點小。

風病須驅風藥。

風波境界立身難。

風火二神打仗,凡人遭了殃。

風俗移入,賢者不免。

風送人,雨留客。

風馬牛不相及。

風浪要當心,暗礁尤須防。封住群眾口,鬆了敵人手。豐收靠勞動,強身講衛生。

豐年紙馬貴。

豐年貯,災年足。

豐年要當欠年過,免得欠年饑餓。

豐年多嫁女。

fénɡ

逢橋須下馬,有路莫登船。

逢強莫怕,逢弱莫欺。

逢賤莫懶,逢貴莫趕。

逢懶必饞。

逢惡不怕,逢善不欺。

逢到癩子莫說瘡,遇到禿頭不說光。

逢善莫欺,見利莫貪。

逢場作戲不當真。

逢人莫亂講,逢事莫亂聞。

逢人告訴,沿路挨罵。

逢人莫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逢人隻說三分話,君子旁邊有小人。

逢人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fènɡ

鳳凰烏鴉不同音,稻穀稗草不同形。

鳳凰不落無寶之地。

鳳凰落架不如雞。奉承你是害你,指教你是愛你。

fó

佛勿管俗。

佛爺不斷買賣心。

佛大無靈,眼大無神。

佛在心頭坐,酒肉穿腸過。

佛爭一爐香,人爭一口氣。

佛是金裝,人是衣裝。

佛靠一層皮,人憑一身衣。

fǒu

否認一次過失,等於重犯一次過失。

fú

福自勤中得。

福不可享盡,聰明不可用盡。

福至心靈,福來神昧。

福中有禍,禍中有福。

福在人身上,禾在田裏長。

福是積的,禍是作的。

福無重至,禍不單行。

福善禍淫。

福至心靈,才高語壯。

福人葬福地。

福生有基,禍生有胎。

福地福人來。

福小命薄。

福薄災生。

福由心造,相隨心轉。浮躁性急,釣不了大魚。

浮雲萬變,世事都無一定。扶窮莫扶庸。

扶起不扶落。服藥因療病,煎湯為保身。

服藥三分毒。蜉蝣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fǔ

斧利不怕柴紋皺。

斧子不勝柯。

斧砍大樹,鞭打快牛。

斧吃木,木吃肉。

斧頭打鑿鑿打木。

斧頭吃鑿子,鑿子吃木頭。

斧頭不打,鑿子不進。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fù

父母難保子孫賢。

父母恩深終有別,夫妻義重也分離。

父母生其身,自己立其誌。

父母生身,各人長進。

父子雖親,財各有別。

父子相合家不敗,弟兄相合不分家。

父子同心土變金,兄弟竭力山成玉。

父子情長。

父債子還,夫債妻還;汗要出在病人身上。

父債子還,正理沒彎。

父債子還,子債父不知。

父債子償,父業子得。

父不正,子奔他鄉;君不正,臣投外國。

父不憂心因子孝,夫無煩惱是妻賢。

父親英雄兒好漢,老子挑蔥兒賣蒜。

父在觀其行,父歿觀其誌。

父在子不得自專。

父有母有,無如自有。

父有黃金三茭藶,不如子有一柱菰。

父慈子孝,子孝媳賢。

父慈自然子孝,父不慈子不可不孝。

父一輩,子一輩。

父死母亡,斷不了食嗓。

父教子不如先生,母教子不如大家。

父創江山子受榮。

父做高官子登科。

父老奔馳無好子,要知母賢看兒衣。

父若英雄,子必好漢;娘要癲狂,女必輕賤。

父望子成龍,子望父升天。婦人的心,打油人的砧。

婦人家三節梳頭兩節穿衣。

婦人無命,看他夫星。

婦女活到九十九,還盼娘家做救手。

婦女下田,一年好一年。

婦女心,門鬥針,有好長要釘好深。

婦女們嘴長,男人們手長。

婦女守寡,還背克夫名。

婦女翻身,賽過男人。

婦有偏房,子無嫡庶。赴席三天不吃飯。蝮蛇的毒液毒,財主的心更毒。附耳之言,聞於千裏。富有萬金,窮無寸鐵。

富有良田萬頃,窮無立錐之地。

富難瞞,醜難遮。

富家兒子傲,貴家女兒嬌。

富住深山有遠親,窮住街頭無人問。

富易交,貴易妻。

富不離藥鋪。

富不學奢而奢,貧不學儉而儉。

富不離藥,窮不離卜。

富了耳朵窮了心。

富於千篇,貧於一字。

富潤屋,德潤身。

富的臉大,窮的眼大。

富則多事。

富則盛,貧則病。

富有了不怕沒朋友,貧交困處是真朋友。

富漢怕窮漢,窮漢怕劇漢。

富漢莫起樓,窮漢莫起屋。

富漢乍窮,寸步難行。

富家一席酒,窮家半年糧。

富家磨粉篩再篩,貧家磨粉連皮取。

富家過年笑連天,窮人過年如過關。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種粟。

富家容易處世難。

富人四季穿衣,窮人衣穿四季。

富人不知窮人苦,飽漢不知餓漢饑。

富人花天酒地,窮人呼天哭地。

富人不丟書,窮人不丟豬。

富人舍錢,窮人舍力。

富人千條道,窮人無路行。

富人財不足,窮人睡不足。

富人會使錢,窮人會過年。

富人的財產,窮人的血汗。

富人富人,為富不仁。

富人心狠,官家心毒。

富人心黑,窮人手黑。

富人思來年,窮人思眼前。

富人穿綢緞,窮人穿針線。

富人過年,窮人過關。

富人求成仙,窮人求飯吃。

富人的虱子雙眼皮。

富人盼過年,過年就進錢;窮人怕過年,過年就花錢;好過

十來天,受罪多半年。

富人湊倉,窮人湊餐。

富貴乃儻來物。

富貴若從奸狡得,世間呆漢吸西風。

富貴因敬神,天下無窮人。

富貴壓不倒鄉黨,山高遮不住太陽。

富貴人送人以錢,仁德者送人以好言。

富貴人間夢,功名水上漚。

富貴如傳舍,惟謹慎得久居。

富貴多士,貧賤寡交。

富貴起高樓,窮漢起不了屋。

富貴輪來到。

富貴好,不如子孫好。

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繡夜行。

富貴榮華眼前花。

富貴相交朋友易,貧窮倚靠兄弟難。

富貴又窮窮又富,滄江成路路成河。

富貴不行於鄉裏。

富貴怕見開花。

富貴招榮辱,清閑省是非。

富貴無三代,清官不到頭。

富抱算盤窮抱鞭。

富在知足,貴在知退。

富在富,到頭不富。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站街頭無人問。

富打官司笑嘻嘻,窮打官司沒銅錢。

富田莊園,不養懶漢。

富好看病。

富交朋友貴,貧來親也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