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G-H
G
ɡāi
該人是人,該鬼是鬼。
該分不分,家世遭瘟。
該當舅子命,想當外公萬不能。
該在河裏死,井裏死不了。
ɡǎi
改錯是聰明,瞞錯是蠢人。
改朝不換代,舊瓶裝新酒。
ɡài
蓋棺論定,入土方休。丐兒行官禮,討飯揀財主。
丐兒跌倒零碎多。
ɡān
甘瓜苦蒂,物不全美。
甘蔗老來甜,辣椒老來紅。
甘蔗多甜也比不上糖。
甘蔗沒有兩頭甜。
甘言奪誌,糖食壞齒。
甘泉知於渴時,良友識於患難日。幹屎抹不到人身上。
幹薑也要榨出水。
幹薑擠不出汁。
幹淨床鋪睡得穩。
幹幹淨淨,吃了沒病。
幹打雷不下雨。
幹桑濕柳,見火就走。
幹河墩裏為知縣,老虎頭上拍蒼蠅。
幹柴見不得烈火,火上不能加油。
幹柴遇火,豈能不燃。
幹癆、氣臌、噎,閻王下請帖。
幹榆濕柳,木匠見了就走。
幹魚不能當貓兒枕頭,強驢不能讓瞎子牽。
幹魚肚裏尋膽。
ɡǎn
趕鴨子上架。
趕路隻怕站,困難隻怕鑽。
趕馬三年知馬性。
趕馬不離胯。
趕盡殺絕,寸鐵為凶。
趕人生,趕人死;趕人吃,沒天理。
趕車下店,好比做知縣。
趕集沒有錢,不如閑著玩。
趕集早入城,趕席早入棚。
趕早不趕晚。
趕狗人窮巷,窮巷狗咬人。
趕兩隻兔子的,一隻都捉不到。
趕著不走,拉著倒退。
趕好月,沒好天。橄欖核,難舍又難吞。感冒不算病,不治要了命。
感冒病治不難,大蔥大薑和大蒜。敢過大江,不怕小河。
敢食三斤薑,敢擋三下槍。
敢笑何人不丈夫。
ɡàn
幹活拿要領,一幹一個成。
幹活不在多,全在幹得好。
幹得早,不如幹得巧。
幹東行不說西行,販騾馬不說豬羊。
幹大事,惜身而避;聞小利,忘命而來。
幹勁大,眼前有山也不怕。
幹勁小,有塊磚頭也碰倒。
幹勁足,荒山綠;幹勁大,頑石怕。
幹什麼,說什麼;賣什麼,吆喝什麼。
幹什麼,想什麼。
ɡānɡ
鋼淬火才硬,樹剪枝才正。
鋼是煉純的,刀是磨利的。
鋼刀雖快,不殺無罪之人。
鋼對鋼,鐵對鐵;碰不爛,打不缺。
鋼再貴,也比不過金子;頭發再粗,也比不過大腿。
鋼梁磨鏽針,功到自然成。剛放下打狗棍,就罵要飯的。
剛穿上鞋就忘了赤腳的。
剛則易折,柔則常存。
剛柔惹禍一般大。缸口不節省,缸底餓肚皮。
缸粗的蠟燭,照不清前後。
ɡǎnɡ
港直不深,人直不富。
ɡāo
高梁秸子不能上陣。
高粱味濃,不及藜藿味。
高粱性,吃一節,剝一節。
高人不稱富,多穿二尺布。
高人有高招。
高燈下亮。
高才不壽。
高的高打發,低的低奉承。
高估價錢低估壽。
高抬猛按,鍘草不用好漢。
高官得做,駿馬得騎。
高裏盼高,做了閣老盼朝。
高師出名徒。
高不過人心,凹不過山根。
高不過眉,低不過膝。
高山擋不住太陽,困難嚇不倒硬漢。
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人間有好女,世上有好人。
高山難遮太陽,虛實難瞞地方。
高山有猛虎,寨寨有能人。
高山出俊鳥,石縫兒坷拉出好草。
ɡē
胳膊都是朝裏彎。
胳膊是胳膊,袖是袖。
胳膊扭不過大腿。哥哥做官,與我何幹。
哥說哥道理,嫂說嫂文章。疙瘩要往輕裏解。圪裏圪塔長的好麻子,醜婆娘養的好娃子。擱下青竹竿,忘了叫街時。割斷脖子的雞,還要撲梭一陣子。
割肉不離皮,責兒亦疼兒。
割雞焉用牛刀。
割了莊稼糧出來,孩子哭了娘出來。
ɡé
隔著門縫看扁人。
隔著口袋買貓,不知是花的是麻的。
隔行是外行,貨買三家不外行。
隔行如隔山。
隔行不知藝。
隔行不隔理。
隔道不下雨。百裏不同風。
隔夜的菜湯不香,後悔的話兒不說。
隔手的金子,不如在手的銅。
隔手不支物,隔枝不打鳥。
隔席不問酒。
隔年茶,惡過蛇。
隔山聽不見孩子哭。
隔山不算遠,隔河不為近。
隔山隔水不隔音。
隔山買老牛。
隔牆須有耳,窗外豈無人。
隔牆有耳,窗外有人。
隔壁罵知縣,知縣沒聽見。
隔壁染店漲三家,隔壁酒店敗三家。
隔壁有樣,不用算賬。
隔柴一裏,柴在山裏。
隔灶頭飯鑊格外香。
隔人不打人。
隔重門戶隔重山。
隔層肚皮隔層山,隔層爺娘總艱難。
隔層樓板隔重天。
隔皮猜瓜,難知好壞。
隔著鍋台上不了炕。
隔著玻璃親不上嘴。
隔年的大麥,比當年的強。
ɡè
個大心實,不實必奸。各家有各家的難處。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各人心裏愛,生蔥拌韭菜。
各人洗臉各人光。
各人一條心,弄斷骨頭筋。
各人買馬各人騎,各人行好是各人的。
各人心事各人知。
各人修,各人得。
各人男女各人親。
各人頭上一塊天。
各人皮肉各人疼。
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
各有各的長處。
各有各人個命,各有各人個病。
各有各的好和壞。
各個的牛尾巴,遮蓋各個的牛屎窟。
各兒各痛,各苗各嗡。
各搭米,另燒鍋。
各打鑼鼓各唱戲。
各師父,各傳教;各把戲,各變手。
ɡěi
給是人情,不給是本分。
給是情義,不給是公道。
給人家撥燈眼,到自己眼前就烘著了。
給個棒槌認成針。
給你蓋個廟,就是謊神爺。
ɡēn
根不正,苗兒歪。
根柴苗燒,獨生兒莫嬌。
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
根深葉茂,樹壯果稠。跟官一日,向官三年。
跟官一年,相官三年。
跟官人,吃官人。
跟官錢,下水船。
跟貓吃肉,跟狗吃屎。
跟人走,變個狗。
跟到勾子打和聲,湊和螞蟻子上樹。
跟到好人成君子,跟到歹人惹禍殃。
跟上好人學好人,跟上巫婆學拜神。
跟上龍王多喝水。
跟著討飯的睡廟。
跟晚娘,寧肯跟大叔;燒濕柴,寧可燒濕竹。
跟啥人,學啥人,跟著巫婆學下神。
跟樣學樣,跟到人家學皮匠。
跟著大魚上串。
跟著婆婆吃肉,不如跟著爹娘受窮。
跟著大樹得乘涼,跟著太陽得沾光。
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強盜去做賊。
ɡēnɡ
耕也好,種也好,學好便好;創亦難,守亦難,知難不難。
ɡěnɡ
埂做不好水會漏,事做不好人會咒。耿直惹人嫌。
ɡōnɡ
公爹給兒媳婦揩鼻涕,好心成了不良意。
公堂一點朱,下民萬滴血。
公家的油,點個大燈頭。
公公當不了生身父,婆婆當不了自己的娘。
公公不搭媳婦肩。
公雞越叫越明,大路越走越平。
公雞好鬥。
公雞頭,草雞頭,不拿這頭拿那頭。
公雞不啼母雞啼,主人不死待何時。
公雞打架頭對頭,夫婦吵嘴不記仇。
公道一輩,自己不吃虧。
公道世間惟白發,貴人頭上不曾饒。
公道世間惟病死,貴人身上不曾饒。
公道在人心。
公道好比對麵鏡,人人都能看分明。
公不開行,善不走衙。
公不當行,善不住衙。
公不離婆,秤不離砣。
公正無私。
公平交易,兩合人心。
公事公辦。
公事是公事,交情是交情。
公婆疼大孫,父母疼幼子。
公人見錢,如蠅見血。
公人見錢,如蚊子見血。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各修各德,不修不德。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公說公好,婆說婆好,媳婦天天吃不飽。
公眾堂屋無人掃。
公要餛飩婆要麵。
公要餑,婆要麵。
公塘無主要漏底,祠堂田裏穀不生。
公雞腿,鯉魚腰。
公有公道理,婆有婆文章。
公貓母貓,拿著耗子就叫貓。
公理勝強權。工多出巧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夫就是錢。
工夫容易過。
工夫長過命。
工夫到了收效好,工夫差了辦得糟。
工變工,熬斷筋。
工換工,不生鬆。
工換工,不放鬆。
工換工,不落空;水幫魚,魚幫水。
工人覓不好,一年的困;媳婦娶不好,一輩子的困。
工人例賞,手巾草帽。
工人一到,煙酒就要。
工不到,事不成;氣不勻,飯不熟。
工是工,商是商。
工多藝熟,熟能生巧。
工農是一家,一條根兒兩朵花。
工作出汗吃飯香。功夫出於苦練,真理出於實踐。
功名到手是功名。
功如逆水挽舟,不進則退;學如開山平地,積少成多。
功德隨時積,衣飯逐日生。
功之首,罪之魁。
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功至得成,藥到病除。
功成由儉,業精於勤。弓是彎的,理是直的。
弓彎管箭直。
弓不要拉滿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恭可平人怒,讓可息人爭。
恭敬不如從命,受訓不如從順。
ɡǒnɡ
拱住鼻子哄眼睛。
ɡònɡ
供正確鑿,不如仵作一目。共人共心,點炮聽音。
共人比做田,不共人比過年。
共人比做活,不共人比吃食。
共田就荒,共馬就瘦。
共村鳥,各村打;鄉裏鼓,鄉裏敲。
共屋漏,共牛瘦。
共塘漏,共牛瘦;大眾姑爺無人待,大眾槽門無蓋蓋。
ɡōu
溝裏神,小廟鬼,一點不到就撅嘴。
溝死溝埋,路死路埋,老虎咬去得個肉棺材。
溝死溝埋,路死插牌。鉤鼻子鷂眼,大路不平有人鏟。勾擔挑水兩頭掛。
ɡǒu
狗是百步王,隻在門前狂。
狗盡量伸長脖子,也啃不到月亮。
狗嘴裏吐不出象牙。
狗戴帽子裝好人。
狗怕夾尾,人怕輸理。
狗枕著肉睡不著。
狗看星星,認不得稠稀。
狗記路,貓記家,小孩隻記吃奶媽。
狗在骨頭上聚會。
狗眼看人低。
狗不咬拜年的,官不打送禮的。
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
狗頭上擱不住骨頭。
狗頭不痛。
狗頭上掛不住粽子。
狗頭上插不得金花。
狗蚤貼狗身,狗死蚤就滅。
狗冷烘嘴,鴨冷下水。
狗落腰,家家憔;狗落吐,家家富;狗落頭,家家愁。
狗行千裏吃屎,狼行千裏吃肉。
狗住書房三年,也會吟風弄月。
狗尿花,自己誇。
狗投窮,貓投富。
狗仗人勢,雪仗風勢。
狗退毛,先淨腿,發大水;先退腰,油餅火燒吃一遭;先退
腚,主人幸;先退頭,主人愁。
狗啃骨頭幹咽沫。
狗皮臉,沒反正。
狗是忠臣,貓是奸臣。
狗通人性。
狗急跳牆,人急懸梁,富急出洋。
狗急跳牆,兔急咬人。
狗舔鍋台一溜溝。
狗吃當年食。
狗咬三生冤,蛇咬對頭人。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狗咬穿爛的,人舔穿好的。
狗咬狗,一嘴毛。
狗咬人,有藥治;人咬人,沒藥醫。
狗咬一聲,躥到半場。
狗咬一口,爛見骨頭。
狗咬蠍螯當下災。
狗咬一口,白米三鬥。
狗相咬,易得好。
狗眼不識泰山,隻敬衣帽不敬人。
狗子記不了茅廁路,雞母總躲在荊柯林。
狗貪黃腫人,黃腫人貪狗。
狗肚子裏擱不住四兩油。
狗肚裏沒人話。
狗多不怕狼,人多不怕虎。
狗坐轎子,不服人抬。
狗攬八堆屎,堆堆吃不清。
狗肚子裝不住酥油。
狗嘴裏掏不出象牙。
狗窩裏養不出金錢的。
狗窩裏放不住剩饅頭。
狗屎蜂砌不起蠟子。
狗屎糊不上牆,秕穀春不出糠。
狗肉不上調盤,小老婆走不到人前。
狗肉不上台秤。
狗肉揪不上席麵子。
ɡòu
夠不著房簷嫌地矮。
夠不到屁股的手,反向天上指。
ɡū
孤掌難鳴。姑息適足以養奸,養疸適足以貽患。
姑息養奸。
姑舅親,輩輩親;三輩不離老娘家門。
姑死丈無親。
姑做鞋,姨做襪,小孩活到八十八。
姑不娶,姨不送。
姑姑嫌嫂醜,枉做惡人仇。
姑子掉嫂子,兩下都省事。
姑子嫌嫂,枉費功勞。
姑子大似婆,篩子大似籮。
ɡǔ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骨肉情深。穀穗越飽滿,越低著頭。鼓空聲大,人狂語大。
鼓要打在點子上,笛要吹在眼子上。
鼓著腮幫去充胖,除了籬笆盡是牆。
鼓破亂人捶,牆倒眾人推。
鼓在內打聲,不見外響。
鼓打千捶,當不到雷吼一聲。
鼓打天下響。
鼓不打不響,話不說不明。
鼓不打不響,理不講不明。
鼓不打不響,鍾不撞不鳴。
鼓不打不鳴,水不平才鳴。古今的事理無窮,一人的知識有限。
古來六十花甲子,要是不死活埋死。
古老當時興。
古人欲達勤誦經,今世圖官勉治生。
古人形似獸,心有大聖德。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董玩器,遲進門,先出門。
ɡù
顧名思義。
顧名思義
“顧名思義”的意思是,看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含義。出自《三國誌·魏書·王昶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覽往事之成敗,察將來之吉凶,未有幹名要利,欲而不厭,而能保世持家,永全福祿者也。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衝虛為名,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
王昶,字文舒,三國時期晉陽人。王昶在寫給侄子、兒子的信中,對他們再三教導說:“人們常說:‘假如不知滿足,反而要失去所要得到的東西。’因此,隻有知足的人,才能夠永遠感到滿足。回顧以往事業的成敗,觀察未來事情的吉凶,從來沒有求名逐利、貪而不足的人,能夠於世有功、保持家業,永遠保全福祉俸祿的。我想教你們學會安身立命、恭行實踐,遵循儒家的教誨,履行道家的理論,因此用沉靜無為、淡泊虛靜的字來給你們起名字,以使你們看到名字就聯想到它的含義,從而在行動上不敢違反。”
顧了翻鍋,忘了燒火。
顧了吹笛,顧不了捏眼。
顧說不顧論。
ɡuā
瓜無滾圓,人五十全。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瓜田李下,各避嫌疑。
瓜老一歇,人老一年。
瓜果不飽在人心。
瓜兒離不了秧,小孩離不了娘。
瓜裏挑瓜,挑的眼花。
刮風走小巷,下雨走大街。
刮大風,心裏寒,財主不知窮人難。
ɡuǎ
寡婦門前是非多。
寡言真美德。
ɡuà
掛一漏萬。
掛節婦招牌當婊子。
掛羊頭,賣狗肉。
ɡuāi
乖人頭上光地踏,蠢人頭上滿頭發。
乖人不話,癡人不醒。
乖人不吃眼前虧。
乖俏乖俏,一乖就俏。
乖僻自是,悔誤必多。
乖漢做驢子,卻被癡漢騎。
乖好合,蠢好合,半乖半蠢真難合。
ɡuài
怪人休怪老了,勸人休勸惱了。
怪人不知禮,知禮不怪人。
ɡuān
觀其外,知其行;觀其友,知其人。
觀其外,知其內。
觀棋不語真君子。
觀音聖母,顯遠不顯近。
觀音勿報,雷公睡覺。
觀音菩薩,年年十八。
觀音菩薩慈悲普度眾生
傳說在我國唐代,有個妙莊嚴王,王後名叫寶應。夫婦倆生有3位如花似玉的公主,大公主名叫妙顏,二公主叫妙香,三公主叫妙英。
妙英公主年齡最小,但最善良、最聰明,因此也最討人喜歡。她5歲能誦經,知道尊重佛法、孝順父母。她彬彬有禮,謙讓、溫和,善解人意。人們誇獎她疼愛她,尤其是父王,更把她視為掌上是明珠。
大公主、二公主先後出嫁了,妙莊嚴王決心要為三公主尋找一個最理想的郎君。可是做父親的沒有去問問女兒的意願,沒有去了解女兒的心思,隻是用自己的眼光,物色了一位乘龍快婿。他把這個消息告訴妙英,要馬上為她辦婚事。誰知平時最聽話的三公主,這時默默地搖搖頭,表示不同意。
父王以為女孩子家害羞,便笑著對她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我為你找的是一個聰明英俊的小夥子,你們是十分相配的一對,你一定會滿意的。”
不料妙英公主堅決地說:“父王,謝謝您為我操心,但我不想嫁人。”
妙莊嚴王還是耐心地勸說:“結婚是終身大事,不可任性地一口回絕。你要聽父王的話。”
可是妙英公主一點不肯讓步,神色凝重地說:“父王,孩兒別的都聽您的,但結婚之事萬難從命。我決心皈依佛門,今生今世不想嫁人!”
妙莊嚴王既失望,又生氣,吹胡子瞪眼睛地說:“好吧,那你就去當尼姑吧!”一氣之下,就把三公主逐出了宮門。
可憐妙英孤苦伶仃,浪跡天涯,來到一座荒山,結廬拜佛,麵壁苦修,終成菩薩。
這尊菩薩由於自己曾受盡人生的苦難,所以最能體察世間的各種煩惱。當人們遇到災難時,隻要念其名號,便前往救度,所以稱觀世音。
在佛教中,觀世音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是慈悲的代表。觀世音菩薩在現實娑婆世界救苦救難的品格,使其成為慈悲的化身。
觀世音菩薩手執淨瓶與楊枝,表示菩薩普救世間的廣大悲行。三界火宅,眾生心中充滿熱惱。觀世音菩薩能體察眾生的苦痛,時以瓶中的甘露水遍灑世間,使在熱惱中的一切有情皆獲清涼。眾生信仰觀世音菩薩,即渴求菩薩的甘露水,驅除內心的煩惱。佛教勸誡說,觀世音菩薩確有令眾生清涼的甘露水,如時時虔誠禮念觀音,能得菩薩的悲心救護。
在我國,浙江的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傳說,一個日本和尚欲帶觀音像回國,途經南海,遭風暴而無法成行,遂於普陀山建觀音道場。後來,普陀山仍有“不肯去觀音院”。
據大乘佛教初期經典《妙法蓮華經》記載,觀音是大慈大悲的菩薩,能現三十三化身,救十二大難。她主張“隨類化度”,對一切人救苦救難,不分貴賤賢愚,遇難眾生隻要念誦她的名號,“菩薩即時觀其聲音”,前往拯救解脫。
“慈悲、智慧、無畏”是觀世音菩薩精神之總和,在大乘所發的菩提心中,就是以“菩提所緣,緣苦眾生”為悲心發動,而落實在每一位眾生,實行人間的救濟、慈悲的倫理,更能時時反聞聞自性,誓成無上道。
慈悲是觀音菩薩的誌願,慈悲是觀音菩薩的德性,慈悲也是觀音菩薩的特殊功德。所以,在自然界的災變與人間社會禍難不可能消除的情況下,觀世音菩薩就是人們永遠的信仰和希望。
觀音菩薩在佛教諸菩薩中,位居各大菩薩之首。“家家有彌陀,戶戶有觀音”,這句古今流傳的俗語,就充分說明了我國人們崇敬供奉觀世音菩薩的盛況,以及觀世音菩薩在我國民間的深遠影響。
觀音菩薩,由於無限慈悲的驅使,曾經救拔無邊眾生的苦惱,成就無量眾生的道業。直到後來,觀音菩薩依然深受廣大人們的虔信和膜拜,繼續展示其神奇的魅力。
觀虎吃食,有損無益。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
觀鳥觀其翼,觀人觀其識。關門養虎,虎大傷人。
關起門來打狗,堵住籠子抓雞。
關了大門做皇帝,自家看自家的戲。
關上門子朝天過。
關西出將,關東出相。
關門打鼓,響聲在外。
關屋漏,關馬瘦。
關得三扇倉門板,才能喂得大腳板。
關著門賣疥藥,疥疾的自來過。
關起門來打死狗。官清衙役瘦,神靈廟主肥。
官走衙門在,老爺走了有太太。
官打民裏取。
官威不如衙役威,衙役不威官就低。
官糧辦,便無飯。
官府坐堂,差役幫忙。
官憑印,虎憑山,婆娘憑的男子漢。
官出於民,民出於土。
官娘子死了滿街白,官死了沒人抬。
官的排場,兵的錢糧。
官為官,丐兒為夥伴。
官土砌官牆。
官到尚書吏到部,人到討飯盡了頭。
官場好比戰場。
官要民死,民不得不死。
官能屈民,父能屈子。
官前不保人,私下不保賬。
官字兩個口,你曉得往哪邊走。
官久自富。
官口莫保人,私下莫保債。
官身不自由。
官好見,狗難見。
官無不貪。
官油壯撚子。
官船漏,官馬瘦,官車不上油。
官屋漏,官馬瘦,官客來到門前湊。
官府是豺狼。
官府是把剃頭刀,剃掉頭交又二交。
官威賊忌。
官糊塗,神靈驗。
官場如戲場。
官欺民訴狗打架。
官錯吏錯,來人勿錯。
官差由不得自己。
官廉吏不廉。
官久自富,瘋老自死。
官人見錢,如蠅子見血。
官情如紙薄。
官逼民亂。
官憑文書,民憑信約。
官倉喝雀,猶是向公。
官無悔筆,罪不重斜。
官斷不如鄉評。
官斷十條路,哪個沒錢哪個輸。
官高壓不了鄉黨,山高遮不了太陽。
官高必險,樹大招風。
官高脾氣長。
官清民自安。
官找官,民找民,鴨子找那呱呱群。
官員好見,衙役難纏。
官官相護,利害相連。
官護官,吏護吏。
官打的是沒嘴的,不是沒理的。
官司輸,嘴不輸。
官司頭,漕司腳。
官司打到老和到老。
官司越打越膽大,江河越過越害怕。
官怒了打衙役,衙役怒了官打。
官家的老子沒人哭,打破銅鑼有箱主。
官有大小,吏無尊卑。
官有正條,民有私約。
官有官運。
官找官,民找民,光棍找的遊閑人。
官向官,民向民,道士和尚向他一行人。
官不威,爪牙威。
官不修衙,客不修店。
官不人民宅,父不入子房。
官不離衙,馬不離鞍。
官不打送禮的。
官不嫌民窮,閻王不嫌鬼瘦。
官大奴也高。
官大一級壓煞人。
官大壓死人。棺材外麵踢一腳,死人肚裏自明白。
ɡuǎn
管你冒風不冒風,三片生薑一根蔥。
管人閑,受人磨;不管閑事多鬆活。
管它賣錢不賣錢,總要攤小扯得圓。
管不了事有事在,科不了舉有秀才。
管天管地管不了拉屎放屁。
管家必須嚴。
管一飽不管百飽。
管得一茶一酒,管不得天長日久。
管弓的弓彎,造箭的箭直。
管山吃山,管水吃水。
管閑事,生閑氣。
管閑事,落不是。
ɡuàn
慣兒不孝,慣狗上灶。
慣兒不慣學,慣女不慣腳。
慣說嘴,慣打嘴。
慣挑小錢,不勞大駕。
慣騎馬,慣跌跤。
慣使激將法,快打收兵鑼。
慣壞脾氣教不好。
罐口好封,人口難封。
罐嘴能紮住,人嘴紮不住。
ɡuānɡ
光臥幹草不下蛋。
光明磊落真君子,暗箭傷人是小人。
光頭圓頂的不一定都是和尚。
光勤不儉,隻落不懶;光儉不勤,餓破嘴唇。
光陰如同東流水,隻能流去不能回。
光陰似箭,一去不回。
光看人家短,不把自己量。
光棍不吃眼前虧。
光棍光棍,大家幫襯。
光棍不說話,不知光棍有多大。
光棍打不過人多。
光棍不賭淨手錢。
光棍肚裏有把尺。
光棍不說無理話。
光棍飯,大家亂。
光棍飯,大家變。
光棍眼裏揉不下沙子。
光棍難逃猾吏手,強龍不壓地頭蛇。
光說不練是假把式,隻練不說是真把式,連說帶練是全把式。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光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光增產,不節約,好像一個沒底鍋。
光梳頭,淨洗臉。
光中銅錢軋大淘。
光鼓槌子敲不響。
光頭圓腦作僧看。
光著身子的人,不怕下雨。
ɡuǎnɡ
廣交不如擇友,投師不如訪友。
廣種薄收。
ɡuànɡ
逛廟哪有不帶錢。
ɡuī
閨女養到十七八,不是填房是貧家。
閨女是門親戚。
閨女不出娘家門,到老不成人。
閨女見了娘,沒事哭一場。
閨女十八變,越變越好看。龜通海底。歸了包堆,分毫不差。規矩人辦規矩事。規矩不是王法。
規人勸人,人也樂從。
ɡuǐ
鬼兒牽了鬼兒胎。
鬼迷張天師,有法無處使。
張道陵傳道揚善抑惡
那是在秦漢時,帝王們為乞求長生不老,經常會求不死之藥、方士的修煉法訣,於是專以求仙為務的方士們頻頻出入宮廷,向帝王鼓吹他們的思想,並鼓動帝王們加入求仙的行列。
到了東漢時,由於佛教傳入我國,並逐漸盛行起來,帝王們不再對方士們感興趣。所以,方士們轉變了他們的活動方向,有的轉向民間,有的進入山林,方士也逐漸演變成為道士。
道士張道陵於這一時期創建了五鬥米道,因為張道陵尊奉老子為教祖,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加上他又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因此人們為了紀念他,稱他為一代天師,還把他看作是道教的創始人。後代的道教信徒們還把張道陵的生平事跡和濟世救人的傳聞軼事演繹成神話故事在民間流傳。
傳說,那是在東漢光武帝時的34年正月十五日晚上,在在沛國豐邑的張大順家誕生了一個男嬰。因為張大順喜好研究神仙的書籍,所以,為孩子取名張道陵,希望將來能追隨先祖張良,遠離塵世,登陵成仙。
張道陵自幼聰慧,7歲開始學習儒家“五經”,並把家裏的《道德經》閱讀了許多遍,直到領悟到其中的要旨。他還不斷學習社會上流傳的天文、地理一類的書。
後來,因為他的品行端正,年輕好學,在漢明帝永平年間的58年,被推薦到京城洛陽太學學習。在那裏他更加刻苦學習,博通“五經”,終於成了一名飽學之士。
張道陵到洛陽太學學習的第二年,25歲的他被郡守以“賢良”推薦到朝廷,經過考核,一舉中了“賢良方正極言直諫科”,被朝廷授予巴郡江州令。
在江州令任上,張道陵看到地方上的有權有勢的人橫行霸道,做官的貪贓枉法,老百姓食不果腹,怨聲載道,他心想:自己為一介書生,小小縣令,怎麼也改變不了這樣的世道,倒不如效法先祖張良,出離塵世,善保自身,以延年益壽。
於是,張道陵辭去江州令職,去往洛陽,隱居在北邙山中,潛心修習黃老長生之道。他認真研讀了經典著述《道德經》、《河圖》、《洛書》以及讖緯之學。
朝廷多次下詔征張道陵為太傅,他都斷然拒絕。為了避開京都近郊的俗務嘈雜和騷擾,他決心離開北邙山,雲遊名山大川,訪求仙術。
於是,張道陵和弟子王長一起,渡江南下,在江西貴溪縣雲錦山上結廬而居,並築壇煉丹。張道陵和弟子王長一起修煉龍虎大丹,在過了3年零9天後的一天,紅光照滿室,有一隻青龍和一隻白虎來保護丹鼎,表示他已煉成神丹,成了真人。
不久,張道陵又遇到了神人指點,修成了最高的道術。他能飛行天上,能聽見極遠的聲音,又能分身隱形,比如他能一麵在池上劃船,同時又在堂上吟詩,變化萬千,神奇莫測。
為了廣傳道術,張道陵離開了修成真人的雲錦山,來到了蜀郡的鶴鳴山。傳說,張道陵剛到鶴鳴山時,太上老君就降臨在他住的地方,授給他雌雄劍和許多符籙,要他誅滅橫行四川的六大鬼神。
當時的鶴鳴山,常常有八部鬼帥各領鬼兵共億萬,為害人間,他們帶來各種瘟疫疾病殘害眾生。於是,張道陵在青城山上設下道壇,鳴鍾扣罄,呼風喚雨,指揮神兵與那些惡鬼大戰。
張道陵站立在琉璃座上,任何刀箭一接近他就立刻變成了蓮花。鬼眾又放火來燒,真人用手一指,火焰又燒了回去。鬼帥很憤怒,又招來千軍萬馬重重包圍,不料張道陵用丹筆一畫,所有鬼兵和八大鬼士都紛紛叩頭求饒。但是,他們口服心不服,回去後又請來六大魔王,率領鬼兵百萬圍攻青城山。
張道陵氣定神閑,不為所動,他隻用丹筆輕輕一畫,所有的鬼都死光了,隻剩下六大魔王倒在地上爬不起來,隻好叩頭求饒。張道陵再用大筆一揮,一座山分成兩半,把六個魔王困在裏麵,動彈不得。最後,魔王隻得答應永世不再為害人間。
張道陵為了在鶴鳴山把他學得的道傳下去,就在漢順帝漢安年間,自稱太上老君於正月十五日降臨,親手授給他《洞極經》一部,三五都功玉印一枚,雌雄斬邪劍兩把,還有二儀交泰冠、驅邪帔風、通天至簡等寶物,要他推行“正一盟威之道”,並且在事成之後,向老君彙報。信徒們都信以為真,到處傳播,因此,“正一盟威之道”很快就傳開了。
張道陵規定,凡自願入道的信眾,要交五鬥米作為入道的資費。於是,很多人帶著五鬥米接踵而來入道。一年以後,蜀中的五鬥米教徒就有幾萬人。因此人們稱他創的道教為“五鬥米道”。
由於教徒眾多,張道陵就把天下分為24個教區,以鶴鳴山為中心傳教點,依次向四麵八方擴延。
為了嚴密組織紀律,加強對教眾的信仰宣傳,張道陵還規定信眾要信仰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除每年五月、臘月的吉日祭祀祖先,二月八日祭灶神外,不準祭其他的神,更不準胡亂行祭。另外,規定教民內要慈孝,外要敬讓,不準諍訟鬥爭,不準欺詐百姓。
張道陵在鶴鳴山修道傳教時,恰逢當地瘟疫流行,許多人都因感染瘟疫而去世。為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張道陵把自創的金丹術和道教的醫學思想加以整合,研製出袪病健體的神秘草藥配方。
張道陵把藥浸在酒中送給百姓喝,因此瘟疫袪除了。百姓的病好了之後,都感覺身輕體健,精神比以前好多了。百姓感念天師施救蒼生之恩,讚譽他的藥酒為“妙沁神酒”。
東漢桓帝永壽年間,有一年的陰曆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玉帝派遣使者封張道陵為正一真人。
張道陵在飛升前,傳給長子張衡斬邪劍一把,叫他要驅邪誅妖,佐國安民,並規定世世代代由他的一個子嗣來繼承教主的地位。囑咐完畢後,張道陵就和弟子王長、趙升三人一起升天而去。
在張道陵出生地江蘇豐縣費樓村,還有“天師府”、“張天師祖陵”、“藥盒子”、“北周天和觀”等大量與張道陵有關的曆史遺存。關於張道陵的傳聞軼事,也在豐縣民間廣為流傳,有《張老漢巧占天門穴》、《張道陵是神童》、《張道陵與黑水聖母的不解情緣》、《張道陵與虎頭鞋虎頭帽》等。
在這些廣泛流傳的張道陵傳說中,包含有道家思想和理念的眾多宗教故事,是散落於豐縣民間的優秀民間文學,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張道陵所創立的道教,對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學術以及民俗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鬼門關,十人去了九不還。
鬼火怕見亮,醜事怕見人。
鬼怕惡人蛇怕棒。
ɡuì
貴人語話遲。
貴人吃貴物,窮人吃豆腐。
貴人出外招風雨。
貴人不頂重發,貴人不踏賤地。
貴其所以貴者貴。
貴的不貴,賤的不賤。
貴買田地,子孫受用。
貴在有恒。
貴在堅持。
ɡùn
棍頭出孝子,嬌養是逆郎。
棍頭傷肉,惡語人滑。
棍到身自然疼,鋤到山自然紅。
棍子不離法,離了法,沒有吃。
棍子犯法,自綁自殺。
棍子飯,大家辦。
ɡuō
蟈蟈唱得口凹酸,曲蟮爭了好名聲。鍋是鐵鑄的,喇叭是銅打的。
鍋膛不揀柴,隻要找得來。
鍋子勤刮刮,省工又省柴。
鍋子裏捉烏龜,伸手即得。
鍋子裏不沸,湯罐裏亂沸。
鍋頭的飯好吃,過頭的話難說。
鍋不熱,餅不靠。
鍋裏沒攪的,碗裏沒舀的。
鍋裏作的啥,勺子裏盛的啥。
鍋裏有,碗裏才有。
鍋裏不爭,碗裏爭。
ɡuó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國敗出妖,家敗出嬌。
國強民也富。
國多勇士根基固,家有英雄世代榮。
國朝盛,出賢臣;家道興,看子孫。
國易治,家難齊。
國正天心服,官清民自安。
國破家必亡。
國將興,必禎祥;國將亡,必妖孽。
國富民安,國強民歡。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國亂出忠臣。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ɡuǒ
果紅要落,人紅要衰。
果有勤勞與才能,世間何事不能成。
果成對,人成雙。
ɡuò
過一道年,剝一層皮。
過一天,少三晌。
過一天,是兩晌。
過一天,算兩個半天。
過一時,少兩晌。
過一年,添一歲;花甲一周六十歲。
過了十八年,又是一條好漢。
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兒。
過了三十無少年。
過了年的皇曆瞧不得。
過了今天,不知道明天。
過了河拆橋兒。
過了粗籮過細籮。
過了店道難尋宿。
過了八達嶺,征衣添一領。
過日子不得不儉省,待人不得不豐滿。
過日子,不得不省;待賓客,不得不豐。
過日子,並不難,隻要自己會打算。
過日子求早起,幹活要算計。
過日子要算計,幹活要早起。
過日子怕三壺;酒壺、茶壺、煙壺。
過去之事白如雪,未來之事黑如漆。
過去同行是冤家,如今同行是親家。
過去甲子年,就是活神仙。
過去的時光不返,說出來的話語難收。
過去事明如鏡,未來事暗如漆。
過去才知事前錯,老來方曉少年非。
過後見識不如無。
過後思量總可憐。
過後媒人秋後扇。
過年來到三十日,半夜一時分二年。
過得海水自成仙。
過街老鼠人人打。
過頭話少說,過頭事慢做。
過目之事猶有假,背後之言未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