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莫占先。
過條橋,準得路。
過臘八,長一叉把。
過橋莫丟拐棍,過弄莫忘修路人。
過耳之言,不可聽信。
過莫大於多言。
過剛必折。
H
há
蛤蟆蝌蚪成不了大精怪。
蛤蟆跳三跳,還有三歌。
蛤蟆腸,蛤蟆肚,織到機上就是布。
蛤蟆、蠍子、屎殼郎,各自覺有各自強。
hái
還沒打著狗熊,先別說分皮的話。孩的腮幫娘的肉。
孩兒看幼時,新娘看來時。
孩兒口裏討實信。
孩兒滿間闖,勿及丈夫一隻腳。
孩子不哭泣,母親心不急。
孩子多了,一輩子打不出累陣去。
孩子吵嘴孩子了。
孩子自家養,穀自家耩。
孩子丟粒糧,農民罵兒郎。
孩子不要糖,隻要一個親生娘。
孩子不好慢慢教,哪有一鍬挖一井。
孩子再醜,也是自己的好。
孩愛衣,老愛食。
孩童容貌十八變。
孩要哄,泥鰍要捧。
孩不哭,娘不奶。
孩不離娘,瓜不離秧。
hǎi
海再深有底,樹再高有根。
海再深有底,山再高有頂。
海洋深處魚兒大,書海深處學問多。
海洋雖然大,滴水對它也有益。
海有底,山有頂,知識學問無止境。
海深莫測,人心難量。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海內撈月,越撈越深。
海上無魚,蝦公為大。
海南多陽,一木五香。
海無邊,江無底。
海枯終見底,知人不知心。
海枯終見底,人死不見心。
海裏雲,當歸海;山裏雲,當歸山。
海底無魚蝦最大。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海水無風浪不高,樹上無風枝不搖。
海水舀不盡,知識學不完。
海水豈能鬥量。
hài
害人的話隻在一句,鬧人的藥隻要一粒。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害人終害己,為人為到底。
害之中取小。
害眼洗腳,強似吃藥;害眼剃頭,火上加油。
害怕困難的人,一事無成。
hān
鼾睡也別忘槽上的馬,無事也別忘身上的刀。憨憨傻傻有飯吃,老天說他無本事;精明伶俐必受貪,老天說他糊弄人。
憨狗等羊頭。
hán
寒思衣裳饑思食。
寒天不凍勤織女,饑荒不餓苦耕人。
寒天喝冷水,點點記在心。
寒天凍懶人。
寒在五更頭。
寒狗不識熱天。
寒是擋路虎,衣是襯人毛。
寒暑不登樓。
寒從腳上起,火從頭上生。
寒霜打死單根草,狂風吹不倒大森林。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跡新。
寒門生貴子,棍頭出孝郎。
寒門出才子,高山出俊鳥。
寒冬臘月常蓋鍋。含而不露,得了就了。
含多嚼不碎。
含血噴人,先汙自口。
含著骨頭露著肉。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hàn
旱蛤蟆躲端午。漢子瞧得起,全家瞧得起;婆子瞧得起,全村都敬禮。
漢不封王,旗不點元。
漢大力不虧。汗多亡陽,衣多傷風。
汗要出在病人身上。
汗毛擰不過大腿。
汗毛比大腿,眼睛看鼻子。
汗珠子打腳麵的錢,一個大錢頂著一個汗珠。
hánɡ
行行出狀元。
行行出狀元,類類有高低。
行行有利,行行有弊。
行大欺客,客大欺行。
行家瞧門道,外行看熱鬧。
行家一看就知。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
hāo
蒿草不能成樹,棒槌不能成精。
蒿裏隱著靈芝草,淤泥陷著紫金盆。
蒿草之下,或有蘭香;茅茨之屋,或有候王。
幽香宜人的高潔蘭花
蘭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它以葉秀花香著稱,不論何種蘭花,都帶有宜人的幽香。它的香氣濃而不烈,香而不濁,姿態高潔,是文人雅士最愛的花之一。
相傳在清代乾隆年間,浙江紹興有個以經營茶葉、棉布為業的商人叫宋錦旋。由於他經營得法,十幾年下來,便成了當地聞名的富戶。
雖然宋錦旋家財萬貫,但因為由於出身寒苦,所以很能體諒貧苦的鄉鄰,經常會接濟他們,而平日自己卻是粗茶淡飯,仍然過著清苦日子。
但宋錦旋有個嗜好,就是喜歡蘭花。他愛蘭、采蘭、養蘭,雖然生活簡樸,卻常常為了得到一盆好蘭花而一擲千金。由於家住山區,每到春天的時候,宋錦旋都抽空上山尋找蘭花,帶回家裏養。
有一年初春的一個夜晚,宋錦旋正在迷迷糊糊地睡覺,忽然看到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婆婆,領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女站在他麵前,開口說:“這小女孩是我的鄰居,無爹無娘,生活無依無靠,我早就聽說先生同情別人困苦,樂善好施,因此把孩子帶來投靠先生,當個奴婢,隻求給一個溫飽就好啦。”
宋錦旋聽後,仔細地打量了一下那個女孩,發現那個孩子雖衣衫襤褸,但一副眉清目秀的鵝蛋臉端端正正,柳葉眉,杏仁眼,是個十分俊俏的孩子。宋錦旋想起自己幼時的困苦,心裏一酸,張口說:“我本也是貧苦出身,您要是信得過,就把這孩子托付給我吧。”
老婆婆十分感激,留下小姑娘後再三叩頭作揖,說不盡的千恩萬謝。宋錦旋彬彬有禮地把老婆婆送到門口拱手告別。
這時,隆隆幾聲春雷把宋錦旋驚醒,他定了定神,方知剛才所發生的一切竟是一個夢。
幾天之後,一個風和日暖的午後,宋錦旋又上山尋覓蘭花,他知道蘭花多生在陰坡,一路找去見到的蘭花雖多,可盡是些花苞尖瘦如釘,苞衣薄而色彩淡,葉幅細狹而苞尖不虛的花。
宋錦旋隻好繼續翻過一座又一座的山。春風拂麵,鳥雀們婉轉地鳴叫著,增添了幾分清幽的氣氛。宋錦旋覓蘭的興致正濃,抬頭一看,天邊已是紅日西斜。他拖著兩條疲憊的腿,帶著幾分失望緩緩地走下山來。
一不小心,宋錦旋被山路上一塊凸起的石頭絆了一下,摔了個仰麵朝天。他慢慢地從地上爬起來,忽然見到不遠處的荊棘叢中長著一小叢蘭草在微風中抖動著,馬上湊近前去細看。
這株蘭的蘭葉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濃綠寬闊,油光閃亮,片片彎弧、似柔帶剛,還有個形似蓮子的微微鼓起的花苞。宋錦旋小心翼翼地挖起蘭花帶回家,把這株蘭花種在了一個泥盆子裏。
十多天過去了,蘭花慢慢抽長了花蕊,終於放花了。這花形高過蘭葉,肩平梗青,三瓣嫩綠、緊圓,頭帶尖峰,沿外三瓣邊緣是活像用雪圍出的一圈白線;蠶蛾捧、劉海舌,和那幅麵寬闊起凹,端部鈍圓的葉形渾然一體,相映成趣,像少女般體態優雅,婀娜多姿。
宋錦旋一生癡迷蘭花,一下子就看出這蘭花長的是梅花的花瓣型,屬梅瓣極品。如獲至寶的宋錦旋喜出望外,捧著這盆蘭花總覺得看不夠。
看的時間長了,宋錦旋突然恍然大悟過來:這蘭花的葉形、花形如此楚楚動人,不就是當時在夢中所見那位眉清目秀的小姑娘嗎?
從此,宋錦旋更加精心地培育著這盆蘭花,讓它不斷地茁壯成長,繁衍生息,並以自己的姓氏命名這蘭花為“宋梅”。雖然後人也陸陸續續地尋覓到了眾多的梅瓣新種,但宋梅始終是蘭花梅瓣中的佼佼者。
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康熙曾經為君子花作詩,他在《詠幽蘭》中寫道: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誰隱穀中香。
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蘭花喜陰,性潔,香清味淡,雅逸幽致而格高,因此曆來被文人士大夫、詩人、畫家所鍾情喜愛。
為什麼他們對蘭花情有獨鍾,愛之不厭?因為儒家追求的人生宗旨是進則立功,退則靜養的標準,立功不成就退而植花養草,著書立說授徒傳道,或結社吟詩雅詠酬唱寫字畫畫。而蘭花那種淡雅幽貞的品性,就自然而然、順理成章地成為他們娛情寄誌的理想對象了。
在儒家看來,不得誌就臥隱山林,“獨善其身”,不亂其所為,像蘭花一樣生在荊棘叢中也表現君子之風和高潔的操守。這種人生觀與價值觀,左右和支撐了我國的思想意識已有2500多年的曆史了,並將注定繼續影響下去。
古人喜愛蘭花,創造了浩如煙海的蘭詩、蘭文、蘭書、蘭畫等不朽的文藝傑作,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蘭花更行其盛,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同古玩字畫一並成為太平盛世的名片,獨領風騷,貢獻巨大。
蘭花清淡而高潔,玲瓏美麗,東晉時期的書法家王羲之十分喜愛蘭花,他養蘭賞蘭,對蘭花的癡迷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甚至於在精研書法體勢時,王羲之也得益於愛蘭。蘭葉青翠欲滴,素靜整潔,疏密相宜,流暢飄逸,跟書法有多少相似之處。
háo
毫毛成捆子,不可細算。
hǎo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
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好書不厭百回讀。
好書官禁民愛讀。
好茶不怕細品。
好石磨刀也要水。
好事多磨。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
好了傷疤不忘疼,生活富了不忘窮。
好貨不怕人看。
好離好散。
好樹也要勤打杈。
好醫生醫不得相思病。
好人架不住壞人言,開水架不住涼水點。
好人不怕多,壞人怕一個。
好人不聽人嗾唆。
好人不叫狗嗾唆。
好人不嫌多,惡人怕一個。
好人擔不住三天秫紮。
好人不用管,好樹不用砍。
好人不拿人識透,識透不值半文錢。
好人要敬,歹人要弄。
好人命不長,禍害一千年。
好人難做,白衣難穿。
好人無長壽,混賬東西活千年。
好人說好話,但說好話的不全是好人。
好人不長壽,好花不長開。
好人多落難。
好人不識敬,香油擦在驢臉上。
好人不入三場:賭場、酒場、殺人場。
好人相逢,惡人相離。
好人怕個壞人勸,瓷器就怕金剛鑽。
好人掃地不起塵,懶人掃地嗆死人。
好人早過世,歹人磨世界。
好人爭理,壞人爭嘴。
好人老睡成病人,病人老睡成死人。
好人不談隔夜事,好狗不食隔夜屎。
好人放了火,惡人吃了苦。
好人不經三番勸,惡人不經三番挑。
好人命不長,好花無久香。
好人驗得六月死。
好人好人好壞人。
好人難得六月瀉。
好人話不壞,好酒釀不壞。
好人不要欺,好馬不要騎。
好漢護三村,好狗護三鄰。
好人不服正,狗肉也上秤。
好了瘡疤忘了疼。
好兒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
好子不論多。
好子好玩耍,壞子不如無。
好仔不拗眾。
好女怕引三個孩子。
好女嫁給蠢笨仔,猶如好秧插在石田。
好女兩頭遮,遮了郎家遮娘家。
好女怕癩孩子,好漢怕破宅子。
好女不在打扮,好馬不在加鞭。
好手難擋四麵風。
好手難繡沒線花。
好手敵雙拳,雙拳不如四手。
好心好別人,歪心歪自己。
好心無好報。
好心有好報。
好心討不到好報,燒香惹著鬼叫。
好心驚動天和地,壞心天下都受擠。
好心搭橋,卻被過橋抽板。
好牛好馬不出欄。
好日天占,好地方廟占。
好日子架不住三股劈。
好日子沒得好天。
好漢子花偏心錢。
好漢不提當年勇。
好漢不欺鄰。
好漢麵前無困難,困難當中出英雄。
好漢見官三聲啞。
好漢也要眾人扶。
好漢不掙有數錢。
好漢打不過人多。
好漢用了昧心錢,有言也難言。
好漢不提當年榮。
好漢難做,好花難久。
好漢難花老婆的錢。
好漢慣用閑心錢。
好漢不使昧心錢。
好漢不吃眼前虧。
好漢也怕人多。
好漢為地方,野雞為山場。
好漢打不得土地。
好漢子架不住三勸。
好漢怕過六臘月。
好漢不打抄手人。
好漢勿嫌六月錢。
好漢一言,快馬一鞭。
好漢似鐵不是鐵,官法如爐真是爐。
好漢流血不流淚。
好漢架不住三泡稀。
好漢隻怕病來磨。
好漢難供三張嘴。
好漢不吃窩裏食。
好漢打落門牙夾血吞。
好漢眼裏火變,懶漢眼裏水戰。
好漢做事好漢當,豈肯連累別人亡。
好漢無好妻,賴漢娶花枝。
好死不如惡活,惡活不如好死。
好事不出名,賴事天下揚。
好來歇腳又要起,好來享福又要死。
好年節不如劣五月。
好年不如壞五月,好五月不如壞秋天。
好時是他人,惡時是家人。
好時糖粘豆,不好時水摻油。
好把式難唱獨角戲;牡丹雖好,還得綠葉陪襯。
王母娘娘金丹化牡丹
很久很久以前,在橫亙數百裏的北邙山中,住著一對善良的小夫妻。小兩口男耕女織,恩恩愛愛,因為無欲無求,日子過得還算順心。但他們有一件心事,就是夫妻倆已經成親3年了,想盡了各種辦法,吃盡了各種中藥,卻還沒有孩子。
有一天,小兩口中的丈夫上山砍柴,看見一隻凶猛的老鷹正伸展著翅膀,用尖銳的爪子撕扯著一隻體型嬌小的鸚鵡,鋒利的喙上沾著血跡。遍體鱗傷的鸚鵡在無力地掙紮,色彩斑斕的軀體在漸漸失去活力。
農夫連忙放下懷裏的樹杈,舉起鐮刀向老鷹揮去。老鷹被嚇跑了,那隻鸚鵡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善良的農夫把鸚鵡抱在懷裏,帶回了家中,並給它療傷。
鸚鵡的傷養好之後,十分感激這對夫婦,就留在了農夫的家裏。它每天為妻子唱歌解悶,和農夫聊天作伴,夫妻倆也越來越喜歡這隻鸚鵡。
有一天,妻子給鸚鵡喂食之後,站在窗前歎氣。鸚鵡問道:“你在為何事悲傷呢?”
妻子說:“我唯一的願望就是能有個孩子,可惜總也不能如願。”
鸚鵡聽了這話,快活地抖了抖羽毛,說:“原來是這樣啊。我能幫到你,你就等著吧。”隨後,鸚鵡飛走了。
過了7天,鸚鵡飛回來了,嘴裏叼著一株靈芝草,讓女主人吃下了。
不多久,女主人就生了個胖小子。夫妻倆欣喜若狂,為了感激和紀念給他們帶來靈芝的鸚鵡,就給兒子取名叫鸚哥。
鸚哥10歲那年,邙山上流行一種病,好多人染病臥床不起,農夫不幸去世,鸚哥的母親也奄奄一息了。鸚哥回想起自己的身世,想再次找到當時鸚鵡帶來靈芝草的地方,他相信那裏一定有更多神奇的藥草。
鸚哥走呀,走呀,也不知趟過幾條河,翻過幾道嶺,眼看走不動了。這時,隻見一位拄著拐杖,慈眉善目的白胡子老人站在他的麵前。
白胡子老人看見小鸚哥,問他說:“孩子,你這是出遠門嗎?要到哪裏去啊?”
鸚哥難過地回答說:“我隻想到遠處的深山裏,去尋找能為我母親治病的仙草。”
白胡子老人搖搖頭說:“你母親得的是冷熱病,靈芝草治不好的。”說著,他從懷裏掏出一塊石頭,交給了鸚哥,“你把這石頭磨成鑰匙,也許你母親就能痊愈了。”說完,白胡子老人就不見了。
鸚哥在小溪邊找到一塊青石板,在上麵不分白天黑夜地磨起來。他磨呀磨呀,胳膊累腫了,手也磨爛了,一滴一滴的血滴到手中的石頭上。誰知那血一滴到石頭上,石頭就縮小一點。滴著滴著,那石頭突然“啪”地一聲裂開了,從裏麵跳出一把金光閃閃的小鑰匙。
鸚哥慌忙拾起來,正要去找那白胡子老人,不料一轉身,發現老人就站在自己身後。
老人笑嘻嘻地說:“你真是個孝子啊!這把鑰匙可不是普通的鑰匙,它能打開王母娘娘的住所的瑤池的門。那裏麵放有金丹,隻需一粒,就可救你母親的命。”說完,老人吹口仙氣,把鸚哥送到了王母娘娘住的昆侖仙島。
鸚哥來不及細細打量仙境的景色,一心掛念著母親,就急忙用石頭鑰匙打開了瑤池的門,找到了金丹葫蘆,倒出一粒金丹。他剛要出門,又想起邙山的鄉親們也需要金丹救命,就把葫蘆來個底朝天,將金丹裝滿了衣兜,結果耽誤了離開的時間。
恰在這時,王母娘娘的侍女來到了瑤池,她發現了瑤池的門被打開,金丹也被偷走了,急忙跑回去告訴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大怒,立即派仙兵追趕偷金丹的人。
鸚哥根本跑不過仙兵。正在焦急的時候,他從雲縫間看到自己的正下方,正是凡間的邙山了,就不顧一切把金丹全部撒下,心想:既然快被追到了,希望鄉親們誰撿到金丹,保住一命吧。
王母娘娘帶著仙兵抓住了鸚哥,正要處罰他的時候,那位神秘的白胡子老人突然出現了。原來,他就是南極仙翁。
南極仙翁對王母娘娘說:“這孩子並非是因為貪心,而是他想救治家中的母親和鄉親們。這麼小的孩子,難得他心地善良又有孝心,還經曆考驗從仙石裏磨出了鑰匙,請饒他不死吧。”
王母娘娘慈悲為懷,點頭應允。仙翁又告訴鸚哥:“你撒下的金丹會即刻長出一種奇花,你回到人間之後,記得教人用它的根熬藥治病,大家都會安然無恙。”
原來的的邙山,花朵種類很少,顏色也談不上鮮豔。不僅邙山的花少,其他地方也很少有什麼花,世間一切都是淡淡的,毫無趣味可言。人們的生活少了花朵的陪伴,自是十分乏味。
鸚哥回到邙山,但見到滿山遍野都是鮮花。這些鮮花很奇異,花朵碩大,花瓣肥厚,花蕊也非常多,顏色更是令人目不暇接,有紅色的、黃色的、白色的、粉色的,紅的似火,黃的似金,粉的似霞,白的似玉。鸚哥看著這些花,頓覺賞心悅目。
鸚哥在路邊挑幾株枝葉長勢茂盛的花,把根刨出來。回到家裏,一邊給母親講述自己的經曆,一邊用花根給母親熬藥湯。母親喝了這種花根的湯後,病立馬好了,人也變得年輕了許多。
鸚哥又趕緊把根湯可以治病的消息告訴了鄉親們。大家興奮異常,紛紛提籃攜鋤,上山去刨花根,有的用來治病,也有的把刨回的花根栽在家中,用來點綴生活。
因為這種美麗的花是王母娘娘的金丹變的,人們就把這花取名“母丹”。母丹開的花異常美麗,香氣四溢,成為名貴花草,世上都稱它“天香國色”。
後來,人們又發現這花分為雌、雄兩種,雌的稱“牝”,雄的稱“牡”。雌的慢慢演變成了芍藥;雄的,人們又給他改名叫“牡丹”。至今,人們還稱牡丹和芍藥是姊妹花。
好言難得,惡語易施。
好言好語解人金腰帶,惡言惡語刺人肚皮破。
好的不賤賣。
好花能有幾時紅?
好花要得綠葉配,好人要得眾人扶。
好花真像枝頭睡,佳果還從樹上摘。
好花等它自謝。
好花香不久,好人壽不長。
好花開不敗,好事說不壞。
好事便歸花大姐,壞事總是毛丫頭。
好事多磨。
好話不瞞人,瞞人無好話。
好狗不跳,好貓不叫。
好狗不擋路。
好狗不礙路,礙路非好狗。
好狗不臥路,好貓不睡灶。
好馬不在鞍,人美不在衫。
好馬不吃回頭草。
好馬不在鈴鐺響。
好馬在力氣,好漢在誌氣。
好馬不在鞍轡,有誌不在年高。
好馬不用鞭策,好鼓不用重捶。
好馬不停蹄,好牛不停犁。
好馬不吃回頭草,好漢不誇舊功勞。
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
好男不看春,好女不看燈。
好男勿吃分家飯,媳婦也有做婆時。
好男不過州邊府,好媳婦不去婆家門。
好朋友不如勤算賬。
好朋友賽過兄弟。
好虎抗不住一群狼。
好虎架不住一群娘,屎殼郎多了還能墊翻車。
好虎擔不得群狼多。
好妻難為夫。
好妻無好漢,天下一大半;好漢無好妻,天下一大堆。
好好開花好好謝。
好種傳不得,壞種傳三代。
好酒紅人麵,財帛動人心。
好酒隻一壺,毒藥不用多。
好酒不怕釀,好人不怕講。
好菜配好飯,好女配好男。
好茶不怕細品,好事不怕細論。
好客三年不換店,好店三年不換客。
好家難舍,熟地難離。
好家產怕三分。
好家財吃不住三股分。
好家出氣粗。
好家過年,窮人過急。
好看不一定好吃。
好看不過素打扮,好吃不過粗茶飯。
好樹結好果,好鐵鑄好鍋。
好樹株株直,好人心赤赤。
好起來時是親家,不好起來是冤家。
好來不如好散。
好記性勿如爛筆頭。
好貨就怕樣子比。
好貨不賤,賤貨不好。
好飯不怕晚,就怕壽路短。
好話慰人心,惡言刺人心。
好話不在多,廢話嫌羅嗦。
好話能穿鐵。
好話不背人,背人沒好話。
好話擔不住三尋思。
好話怕的冷水澆,好漢怕的病纏倒。
好話重三遍,雞狗不喜見。
好話三句軟人心。
好話一句三冬暖,話不投機六月寒。
好鐵不經三爐火。
好金出在沙泥裏,好肉生在骨頭裏。
好夫妻打到頭,不打不罵不長久。
好頭不如好尾。
好藥難治鴛鴦病,多錢難買少年時。
好鎖子持不住三鞋底。
好說不好聽。
好惡為鄰。
好小子進了書房,好閨女進了繡房。
好佬怕爛佬,爛佬怕潑婦。
好刀佃藥,不勝不割。
好窯口燒好罐,好模子脫好坯。
好夢兒榮,惡夢兒貧。
好賣不怕豬頭肉。
好壞要分明,是非要分清。
好是會,不好就是累。
好雞傳大蛋,歹種傳勿斷。
好合不如好散。
好桶不箍三箍,好女不嫁兩嫁。
好蜂不采落地花。
好是龍,不好是臭蟲。
好弟兄,勤算賬。
好瘡不上臉,不是楊梅就是癬。
好往身上攬,壞往門外推。
好娘好爸生好小,好裏好表做好襖。
好弓不上三道弦。
好木頭不做三節橋。
好物不賤,賤物不好,巧買哄不了拙賣人。
好字秀才不論筆,壞字秀才枝枝禿。
好店不過宿。
好善如負重登山,好惡如乘駿走坡。
好爹娘,好親事;好兒女,好葬事。
好爺不打過頭子,好娘不打出嫁女。
好門戶,惡人身。
好鼓不用勤捶打。
好鼓不用重槌打。
好和尚不望那廟裏修。
好曲不唱三遍。
好曲不能當飯吃。
好風吹放吉祥花。
好雨落在荒田裏。
好孩不閑,賴孩不頑。
好竿出在笆外。
好石磨刀不要水。
好出門不如歪在家。
好家產吃不住三股分。
好女怕引三個孩子,好戲怕唱三個台子。
好模子脫好坯兒,好窯口燒好瓷兒。
好鞋不踏臭狗屎。
好佛湊一堂,鴛鴦湊一雙。
好雨天留客。
好幫好底做好鞋,好爹好娘引好孩。
好孬是兒,薄厚是地。
好姑娘不回娘家,好男子不食茶渣。
好把式不在嘴會說。
好大肚子,好大褲子。
好瓦匠難壘不透風的牆。
好牌不落第三家。
好拳不在花樣巧,風流不在著衣多。
好葫蘆開好瓢,好桃樹結好桃。
好牲口賣了錢,歹牲口種了田。
好綾羅,尺頭短。
好鷹不打窠下食。
好明燈不如賴陰天。
好精神,無脾氣。
好性婆婆不如歹性娘。
好筍出在笆外。
好運不等交,等交沒好運。
好姻緣棒打不散。
好名難得出。
好醫生也會生病,但生了病還是好醫生。
好死不如賴活著。
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如倒著。
好吃不過茶泡飯,好看不過素打扮。
好吃的菜,誰肯撂筷。
好吃的揀樹果兒,等不到五月半。
hào
好叫的貓逮不住老鼠。
好鳴之鳥懶做窩,多叫之貓捕鼠少。
好賭之人命不長,好賭之人無風光。
好嘴傷身。
好茶者不入酒樓。
好搬巢的母雞,下蛋不多。
好管事的狗,朝著月亮吠叫。
好客的朋友多,好說的廢話多。
好吃好唱當吹打,好吃懶做跑坡下。
好吃懶做做媒人,遊遊蕩蕩做中人。
好吃懶做,十有九窮。
好吃屎的聞見屁也香。
好吃蘿卜不吃梨。
好吃懶做,到老不成貨。
好吃不好穿,顧嘴不顧身。
好酒的懶入茶房。
好學近乎智。耗子有個洞,麻雀有個窠。
耗子才知耗子路。
耗子還有三分糧。
耗子吃了有攤殼殼,火燒了有堆灰灰。
耗子還有不偷油吃的?
耗子把女嫁,貓把崽抓。
耗子鑽牛角,越鑽越深。
耗子雖小,大象怕它。
hē
喝了人家的酒,跟著人家走。
喝了哪家酒,就說哪家話。
喝水也防塞牙。
喝什麼地方的水,隨什麼地方的俗。
喝酒是個裏套棉,十天夠個棉襖錢。
喝酒越喝越厚,耍錢越耍越奸。
喝酒還是老燒的,殺人還是小刀子的。
喝酒喝到人肚裏,說話說到人心裏。
喝不盡沽來酒,還不清前生債。
喝原湯化原食。
hé
何官無私,何水無魚。
何必去南海,此處就是觀音。觀音菩薩救父感天動地
那是在東漢時,隨著佛教的傳入和佛經的翻譯,印度佛教的各種學說和各種信仰也相繼傳入我國。
在西晉時,佛教譯經高僧竺法護譯出了《正法華經》,其中有一品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在此經中,對在古代印度觀音救難信仰進行了完整地表述:
若有眾生遭億百千垓困厄患難,苦毒無量,適聞光世音菩薩名者,輒得解脫,無有眾惱,故名光世音。
光世音境界,威神功德難可限量,光光若斯,故號光世音。
光世音菩薩遊諸佛土而普示現若幹種形,在所變化,開度一切,是故族姓子,一切眾生鹹當供養觀世音。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把觀世音慈悲救難的能力、方法、效果,以及眾生如何回應等都明確而簡練地表述了出來。
在當時,我國傳統宗教文化中正好缺少一位熱切關注人類現實生活,並以平等解救一切眾生苦難為誌願的神靈。而且,當時我國正經曆著長期的戰亂,老百姓強烈需要一位能救民於水火、解民於倒懸,而且具有神力的人物,能立即救他們出離苦難的境地,撫慰他們惶恐受傷的心靈。
就這樣,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翻譯出來後,觀世音菩薩的信仰很快就在老百姓中獲得了強烈的回應。人們不但在心理上很快接受了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這種外來的信仰,而且在現實生活當中也開始實踐這種信仰。人們以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為主,為觀世音菩薩造像、禮拜、供養、誦經、念咒等修持方式也日益流行起來。
傳說,那是在春秋戰國時代的楚國,“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繼位了。當時,楚國有個不成文的風俗,楚國如果5年不發動戰爭奪其他國家的土地,君主死後無臉見先王。
於是,楚莊王經過3年準備,在排除宮廷異己,又平定南部叛亂,解除後顧之憂後,繼父輩之誌開始經略中原,準備與晉國決戰,以雪他的祖父“城濮之戰”戰敗之恥。
就在楚軍首戰勝利的那天,農曆二月十九日晚上,楚莊王的夫人寶德娘娘夢見吃了一個明晃晃的月亮,並生下一個美麗的女孩,這是她的第三個女兒。
在女孩一出生,身體就自然帶著淡淡清香,而且有五色祥雲覆蓋在王宮上,天地發生震動,異香充滿王宮,滿山遍野一片光明。許多吉祥美麗的鳥兒都飛來祝賀,從天上傳來陣陣美妙的音樂。
楚國人看到這般景象,感到非常詫異,興奮地說:“我國有聖人出生了!”
楚莊王的大女兒叫妙顏,二女兒叫妙音,因為三女兒出生時天降祥瑞,便給三女兒取名叫“妙善”。
妙善天生聰慧過人,端莊秀麗的她深得父母喜愛。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不知不覺妙善公主已長大成人。妙善16歲那年,楚莊王與寶德娘娘商量,想為妙善招一駙馬接替王位。但是妙善公主卻不願意,她執意持齋修行,終身不嫁。
楚莊王因為妙善的決意生氣不已,便把妙善公主趕到後花園挑水澆花掃地,並不給她提供食物。其實楚莊王是想用這種辦法逼迫妙善打消修行的念頭。然而,饑餓和勞役並沒有改變妙善修行的決心。妙善以花葉為食,自甘其樂,反倒把這個地方看成是清淨修行的道場。
楚莊王無奈,隻好假意送妙善到白雀寺出家。當時白雀寺的住持叫惠真,楚莊王暗地裏指示惠真要設法難為妙善,促使她回心轉意。誰知道妙善生性堅強,在白雀寺受苦後求道的心變得更加堅固。
楚莊王非常憤怒,一氣之下,竟派人燒了白雀寺,想逼妙善出寺還俗。白雀寺化為灰燼,妙善並未因此還俗,而是來到火珠山上繼續修行。
妙善出家修行3年後,她的父王楚莊王突然得了一種怪病,病入膏肓。禦醫束手無策,百藥無效。最後,楚國的國師說:“大王的病隻有用親生骨肉的手和眼作藥引才能治好。”
楚莊王夫婦想,大女兒、二女兒因早已婚配而且兒女、駙馬阻撓不能舍身。於是,他們想起了三女兒妙善。3年前火燒白雀寺並不是真心要燒死她,是想逼她出寺還俗。誰知道竟然把自己最心愛的女兒燒死。想到這裏,夫婦倆不禁痛哭起來。
正在這時,宮門衛兵報告說:“有一位道仙帶著一道童來到宮外,說他的道行高深,他的手、眼和大王親生骨肉一樣,也能治好大王的病。”
楚莊王聽了,喜出望外,急忙命人請進來。可當衛兵回來時,道人早已留下了他的雙眼和左手,揚長而去。
當寶德娘娘接過手一看,便慟哭起來。因為她看到左手心的胎記,知道是女兒妙善的手。她慶幸的是知道心愛的女兒還活在這個世間,感動的是妙善最孝,不恨“狠心”的父母,還舍身救父!
楚莊王得知真相後,哀慟天地大哭了一場。想到可憐的女兒,急忙派人追趕。當妙善回到火珠山上時,楚莊王也帶領百官和禦林軍數千人,還有許多百姓來到火珠山上。
隻見妙善早已端坐在事先壘好的石台之上。野獸不知什麼時候已停止了吼叫,猿猴也早已不再啼鳴,百鳥也不知什麼時間鴉雀無聲了。
楚莊王夫婦和妙顏、妙音及其數千隨從和數萬慕名而來的百姓,男女老幼互相攙扶著靜靜地立在山前,翹首注視著眼前這位慈悲善良、仁愛至孝的公主。
這時,奇妙的天樂由遠而近,無數的天神在雲端裏也現出真身,他們都合掌立於彩雲之上。無數佛菩薩身帶七彩的光環也乘祥雲前來讚歎,五彩繽紛的花瓣自天空而降。
這時,一隻鳳凰帶著五顏六色的光輝自西天而來,口中銜一個白玉般的寶瓶,瓶中插著一枝翠綠的楊柳。鳳凰飛臨妙善頭頂時,寶瓶緩緩落下。
在寶瓶落下的瞬間,妙善手和眼自動複原,霎時異香陣陣,籠罩了滿山遍野。群眾紛紛向妙善自動跪下,學著天神的樣子雙手合十。
隻見妙善頭頂放著七彩的光環,立在虛空之中。她左手持寶瓶,拔出碧綠的柳枝,蘸著寶瓶中的甘露灑向萬民。
甘露灑處,久治不愈的疾病痊愈了。盲人看見光明,聾人聽到了天樂,人們一下子覺得返璞歸真了,人性一下子變得友善起來。從這一刻起,楚莊王也放棄了攻戰殺戮,決心以仁德來治理國家。
原來,妙善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她以女兒之身投生到嗜殺成性的君主家裏,以割舍身軀來感化父親,以仁德感化人民。從此,觀世音菩薩成為老百姓心中真善美的化身,她神通廣大、智慧無窮、慈悲善良,成為人們最受歡迎的菩薩。
在我國古代無數神祗中,和老百姓感情最深、關係最密切的大概莫過於觀世音了。老百姓對觀世音的稱號有“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觀世音”、“靈感觀世音”等。
觀世音菩薩的形象也遍布全國各地的寺廟之中,觀世音菩薩的形象也多種多樣,如千手千眼觀音、魚籃觀音等,各種觀世音的傳說故事也在民間廣泛流傳。
在宋代以前,觀音菩薩的形象保持著印度的風格,還是男性形象。宋代以後,出現了按我國古代仕女形象而創作出來的觀音菩薩像,並成為此後的主流。
觀音信仰不但對我國佛教的豐富與傳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而且對我國文學、藝術、民俗等文化領域產生了深刻影響,既成為我國佛教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塑造中華傳統文化乃至中華民族性格的重要因素。
觀世音菩薩智慧、慈悲、救苦救難等真善美的品德,已遠遠超越了民族和國界,成為一種“勸人為善、愛好和平”的觀音文化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荷花雖好,全憑葉扶助。
荷包七個洞,賺錢不夠用。河邊沒青草,哪來多嘴驢。
河涸石頭在。
河邊栽柳,道邊栽楊。
河水雖然各在遠處,總有會麵的時候。
河水車勿幹,人心猜勿著。
河水幹,井水幹。
河水滿,井水滿。
河水甜,海水鹹。
河水不犯井水。
河占中心,路劈一半。
河中淹死會水的。
河裏魚多水不清,山裏石多路不平。
河裏漲水,怪不得鴨子。
河裏洗臉店裏睡,兩人相願是夫妻。
河裏無魚四下取,林中無水四下掏。
河裏淹死會水的,堂上打的纏嘴的。
河決不可複甕,魚爛不可複全。
河邊的人都會水。
河狹急水,忙人無計。
河清海晏。
河有河道,山有山路。合套不合套,試試就知道。
合群的羊不怕狼。
合群的小羊不怕狼。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合仆困看見地獄門。
合船漏,合馬瘦。
合則兩利,離別兩傷。
合則留,不合則去。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合得好,不如散得好。
合鄰居淡淡如水,過日子細水長流。和絲成一縷,積寸成一尺。
和得鄰裏好,猶如撿大寶。
和合二仙並肩成佛。
和頭和,做二莊,一夜輸到大天光。
和尚頭皮光,不怕年歲荒。
和尚要錢,鐃鈸喧天。
和尚賺錢,木魚吃虧。
和尚要錢經也賣。
和尚走了寺院在,官走了衙門在。
和尚拜丈母,老爺吃相公。
和尚比俗客還猛。
和尚不親帽親。
和尚歸寺客歸店。
和尚好做,五更難過。
和尚沒兒孝子多,姑子沒兒一窟托。
和氣生財,忤逆生災。
和平終是福。禾不怕踩,兒不怕奶。
禾好米好,娘好女好。
禾怕八月旱,人怕老來寒。
禾怕胎來黃,人怕老來窮。
禾怕夜來風,人怕老來窮。
禾怕寒露風,人怕老來窮。
hè
賀上不賀下。
hēi
黑心做財主,殺人做皇帝。
黑發不能勤學早,到老方悔讀書遲。
黑帶子洗不成白的。
黑狸牛,鐵青馬,烏嘴叫驢不用打。
黑雞下一千,麻雞下一萬,白雞好看不下蛋。
黑頭風,白頭雨。
黑老鴰洗不成白鵝。
黑臉的張飛,白臉的曹操。
張飛
張飛(?—221),三國蜀漢大將。字益德(又作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東漢末隨從劉備起兵。曹操取荊州,劉備敗於長阪(今湖北當陽東北),他率騎拒戰,曹軍不敢近。後隨劉備取益州,任車騎將軍。當時與關羽同稱“萬人敵”。章武元年(221年),隨從劉備攻吳,臨行,為部將刺滅。
當陽怒喝
曹操進軍荊州,劉表已死,劉備沒有了依靠,逃往江南。曹操率兵追擊,經過一日一夜的急行軍,在當陽縣長販追上了帶著大批百姓的劉備。劉備聽說曹操突然追來,拋下妻子兒女自己前逃,並令張飛率領二十名騎兵斷後。張飛守住河岸,拆河橋,怒目圓睜,手執長矛大叫數聲:“我是燕人張益德,誰敢前來與我決一死戰?”聲音如響驚雷,人和馬都受到了驚嚇,橋下的河水開始倒流。曹軍陣中將領都被張飛的勇氣嚇住,始終無人敢上前去。於是劉備才得以逃脫。劉備平定江南各郡後,任張飛為宜都太守、封爵新亭侯,後又調守南郡。
智擒嚴顏
劉備西進益州,張飛與諸葛亮等沿江而上,各自領兵平定沿江各郡、縣。張飛一路上行軍順利,到了巴郡,碰到了劉璋部將嚴顏。嚴顏組織軍馬抵抗張飛的進攻,張飛想了一個妙計,先派人去探路,看有沒有小路可以繞過巴郡,故意讓嚴顏的奸細知道這件事情,等到他行軍走小路時,派人裝扮成自己的模樣,自己則帶領大部隊埋伏在路邊等嚴顏來偷襲。嚴顏果然中計,被張飛一舉抓獲了。張飛怒斥嚴顏:“我大軍已到,你為何不及早投降而膽敢抗拒?”嚴顏回答說:“你等出師無名,侵奪我益州,我們益州隻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張飛大怒,讓手下兵卒將嚴顏推出去砍頭,嚴顏麵色不變,對張飛說:“砍頭就砍頭!”張飛對嚴顏的勇氣很敬佩,當即下令釋放他,並把他作為貴客招待,嚴顏因而歸降了張飛,幫助他攻蜀。張飛於是一路勢如破竹勢如破竹:比喻進展順利,毫無阻礙。,很快就與劉備會師成都。劉備平定益州後,賞賜諸葛亮、法正、張飛和關羽每人五百斤黃金、一千斤白銀、五千萬銅錢、一千匹蜀錦,對其他將士也給以數量不等的獎賞,任命張飛兼巴西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