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G-H(3 / 3)

大敗張郃

曹操打敗張魯後,留夏侯淵、張郃(hé)守漢川。張郃單獨率領幾支兵馬南下巴西,打算將那裏的百姓遷往漢中。張飛率軍和張郃大戰50多天,互有勝負。張飛率領精兵一萬多人,從另外的道路發兵將張郃軍隊截斷後再與之交戰,山路狹窄,前隊後隊無法相互救援。這一仗張郃被張飛打得大敗。張郃丟下戰馬翻越山崖,隻帶著十多名部下從小路逃走,於是退兵南鄭,巴西地方得以安寧。

為部將所殺

當初,張飛威武勇猛,僅次於關羽,魏國謀臣程昱等都誇讚關羽、張飛有萬夫不擋之勇。關羽待下級士兵很愛護,對上層士大夫很傲慢;而張飛很敬重社會上層人物,對士卒百姓不加愛護。劉備常常告誡張飛:“你經常動用刑法,又隨意鞭打將士,還把這些被打的人留在身邊辦事,遲早會招禍害的!”張飛聽後仍然像以前一樣。

劉備征伐東吳,令張飛準備率領一萬人馬,從閬中出兵趕赴江州與劉備會合。臨發兵前,張飛的帳下部將張達、範強因沒有按時完成張飛布置的任務,害怕張飛責罰,趁張飛睡覺時殺害了張飛,並割下他的首級,順江而下投奔孫權。張飛軍營都督上表飛報劉備,劉備一聽到張飛都督有表上奏,一拍大腿說:“唉!大事不好,張飛死了。”於是追諡張飛為“桓侯”。

張飛疑兵阻敵

三國初期,劉備在北方同曹操多次交戰,均告失敗,隻好率領人馬投奔荊州劉表。不久,劉表死去。曹操平定了北方的割據勢力後,正準備舉兵南下。劉表的兒子劉琮同部將蒯越等人密謀投降曹操,但對劉備保密。

劉備覺察後,曹操的人馬已到了宛城。劉備措手不及,隻好率部及10多萬荊州民眾撤往江陵。由於有10多萬百姓跟從,行軍速度很慢,在當陽一帶被曹軍追上。兩軍混戰一場,劉備的兩位夫人及繈褓中的阿鬥都散失在亂軍中。劉備已顧不得許多了,隻好自己先走,留下張飛斷後。

張飛率領兵馬已戰已退,掩護劉備。退到灞陵時,張飛身邊僅剩下幾十人跟隨了,而曹軍人多勢眾,氣勢洶洶地撲了過來。張飛急中生智,命士兵們砍下一些樹枝縛在馬尾上,在附近的樹林中跑來跑去,揚起許多灰塵。張飛自己立馬橫槍站在橋上,對追來的曹軍猛地喝道:“我是燕人張翼德,誰敢上前與我決一雌雄?”

曹軍都知道張飛勇冠三軍。又發現他身後的樹林中塵土飛揚,懷疑有伏兵,所以誰也不敢貿然出擊。這時,趙雲身背在亂軍中找到的劉備的兒子阿鬥過了橋與劉備會合了。張飛巧施疑兵計阻止了曹軍的追擊,使劉備得以順利抵達夏口,以圖東山再起。

黑疽輕,白疸重,黃疸要了命。

黑心敢進衙門,不敢進廟門。

黑筆不曲,紅花不出。

黑筆寫白字,一字定生死。

黑墨落在白紙上,釘子砸在木頭裏。

hěn

狠槍絕戶網。

hèn

恨老鼠吃穀,也不能放火燒倉。

恨鐵不成鋼,恨水不成冰。

恨病吃藥。

hénɡ

恒心搭起返天路,勇氣衝開智慧門。橫行總有到頭日。

橫心進得衙門,橫心進不得廟門。

橫針不拈,豎線不動。

橫難吞,順好咽。

橫吹笛子直吹簫。

hónɡ

洪水未到先築堤,豺狼未來先磨刀。

洪水如猛獸。紅到三十綠到老。

紅日西升,高山起浪。

紅塵世界,神仙怕思凡。

紅皮蘿卜紫皮蒜,仰臉老婆低頭漢。

紅皮石榴苦瓜心。

張騫瑤池盜取仙果

河陰石榴是一種古老的樹種,是由西漢時的“博望侯”張騫從西域引入的。河陰石榴在盛唐時被封為朝廷之貢品,後來成為應節佳果和吉祥的象征。據古籍《河南通誌》記載:

安石榴峪在河陰縣西北二十裏,漢張騫出使西域塗林安石榴歸植於些。

關於仙石榴的來曆,有很多神奇的傳說,據清代《河陰縣誌·山川誌》記載道:

石榴峪去縣西北二十裏,漢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榴歸植於此。河陰石榴味甘而色紅,且巨,由其種異也,有一株盈抱者,相傳為張騫時故物。舊誌雲,張騫入兜牛宮,仙女贈花植此……張騫泛槎,西見王母贈之,偶植於此,故名仙石榴。

漢武帝時,張騫奉旨出使西域。一路上風餐露宿,跋山涉水,曆盡寒熱饑渴之苦。越向西走,路越艱險,又加上水土不服,鬧得張騫心滿肚脹,不思飲食;虛火上升,口舌生瘡。

這天,張騫和隨從來到昆侖山下。他們又餓又累,張騫隻好傳令找個背風的地方休息。而張騫則忍著饑餓、病痛,獨自順一條山路向前走去。

拐了幾個彎之後,張騫隱約聽到遠處有人講話。他循著聲音一邊望,一邊鼓起勁走去。走了一陣,聲音沒有了,抬頭看時,隻見路邊有一塊四四方方的石頭。

張騫繞著石頭看了看,朝西的一麵寫著“通天路”3個大字。這時,前邊又傳來“咯咯”的笑聲,張騫十分好奇,就又邁步向西走。哪知他剛走三步,一股狂風刮起,吹得地動山搖,張騫連忙閉眼躲避風沙。

大風過後,張騫睜眼一看,四周居然全變成了直陡陡的石壁,把他圈在裏邊,向上看有十來丈高,簡直像是掉進了一口巨大的井裏。

張騫還在發愁怎麼爬出去的時候,聽到地麵上傳來一男一女的爭吵聲。溫柔的女聲說:“王母命我引他上天,你為何把他阻攔?”接著是甕聲甕氣的男聲說:“怕是你這仙姑思凡想嫁人吧!看我去玉皇大帝麵前告發你!”

過了一會兒,一根白綾帶落下來。張騫上去拽住白綾帶,隻覺身體一輕,隨帶向上飄起。轉眼之間,張騫從那“石井”中出來,懸在半空。這白綾帶是一位仙姑的腰帶,張騫死死拽著白綾帶,隨著仙姑向西“嗖嗖”地飛去。

一會兒,扯得緊繃繃的白綾帶突然一鬆,仙姑不見了,張騫摔落下來。停了片刻,張騫穩住神,看看前麵,是座石牌坊,牌坊上雕著“西天瑤池”4個大字。

張騫又驚又喜,自己一個凡人,竟然有幸來到了仙境。他壯了壯膽,走過牌坊,向裏張望,一片樹綠花紅,處處水碧草青。張騫覺得心曠神怡,周身輕鬆,雙手一背,慢慢悠悠地走起來。

在一個朱欄玉砌的亭子旁邊,有一棵枝繁葉茂的樹,上邊紅花朵朵,掛著一個個拳頭大的果實。張騫停下來,細細端詳著這棵果樹。他遊曆過許多地方,但是還真沒見過這種果子。

為了弄個明白,張騫伸手摘下一個,剝開紅豔豔的硬皮一看,那果實裏麵一排排一層層的,滿是珍珠瑪瑙般的籽兒,看上去汁水充盈,小巧玲瓏。

張騫掰了一個籽兒,小心翼翼地放進嘴裏,輕輕一咬,果實甜汁四溢,鬱香可口。張騫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籽兒甜中帶酸的口感,就把籽兒都倒進手心,津津有味地嚼起來。

一整個果實吃完後,張騫頓時感到口舌滋潤,肚裏的脹滿也無影無蹤,心裏十分爽快。聰明的張騫馬上意識到這個珍奇異果能清熱生津,消食化積,就決定偷偷摘幾個,一來路上吃,二來留下種子,帶回去讓老百姓栽種。

張騫踮起腳,伸手剛摸著一個大點的果子時,背後突然傳來清脆的嗬斥聲:“何人如此大膽,敢偷摘王母娘娘的石榴!”張騫急忙轉過身,發現是那個帶著自己上天的仙姑款款而來。

沒等仙姑開口,張騫連忙作揖施禮,把他奉旨出使西域,路上諸多艱辛,眼下水土不服,腹內脹滿,口舌生瘡,吃了這果的籽兒,竟好了許多的事兒講說一遍,懇求仙姑賞賜幾個石榴。

仙姑歎了一口氣,對張騫說:“我本來是奉王母娘娘之命,來帶你上天吃幾個仙桃仙棗解解饑餓的,沒想到你居然吃了這石榴仙果啊!”

仙姑接著說:“這種仙果樹整個天宮也僅此一棵,結的果子還不夠玉皇大帝吃呢。你偷吃仙果本來就是犯下大罪了,怎麼可能會再給你幾個呢?”

張騫聽完仙姑一席話,感激地說:“王母娘娘真是仁慈啊!隻是桃梨杏之類的東西,人間到處都是,誰也不稀罕。可是我們凡間沒有石榴,如果您能讓我帶一個回去,讓百姓栽種,也是王母娘娘對天下蒼生的恩賜呀!”

仙姑心軟了,就又摘了兩個石榴遞給張騫,叫他快快離開這個仙境。張騫急忙把石榴揣進懷裏,順原路跑了回去。仙姑正要收拾石榴樹下的石榴皮時,隻聽一陣笙瑟奏鳴,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來了。

玉皇大帝看見未被清掃幹淨的石榴皮,心裏很奇怪,就叫來仙姑詢問。仙姑知道自己瞞不過玉皇大帝,就把實情告訴了他。

玉皇大帝聽後有些生氣,說:“這石榴雖然也是仙果,卻是還沒好好受過仙氣熏陶的一棵,心氣還不夠靜。如今你私自做主將它放到人間去,隻怕這石榴是要給人間惹禍的。”說完,他就叫來仙兵去追趕張騫。

張騫十分害怕,他急匆匆地在縹緲的雲霧中往前跑,一失足,就從雲端上掉了下來。張騫壓住驚慌,向下看看,隻見地上一條長帶,西頭白東頭黃,太陽一照,若隱若現,時而閃閃發光。

這是什麼地方?又向下落了一會兒,張騫看清下邊是條河。他想,肯定是黃河。眼下自己是九死一生,摔死也要摔在黃河邊,死在自己的故土上。張騫在空中手扒腳蹬,借著風吹,從黃河的上空飄落下來。

張騫越落越快,嘩嘩流水聲都聽得清清楚楚了。他一閉眼,“通”一聲,摔在黃河裏。他被人們救上岸,兩天兩夜才醒過來。

張騫醒來後,問這是什麼地方?人們告訴他,是河陰。河陰這裏被邙山圍著,一片黃土,是種樹的好地方。張騫想到自己九死一生帶出的仙果,不顧身上傷痛,從懷裏掏出石榴,分給老百姓,讓他們立刻種下去。

從此石榴就在河陰生長、開花結果了。河陰石榴籽大、色紅、味甜,落地不沾塵土,由於是張騫從天上帶下來的,所以也有人把河陰石榴叫做“仙石榴”。

紅頭繩紮心爺分配,白頭繩紮心自做主。

紅腫高大是好疙瘩。

紅腫高大,大夫不怕。

紅蘿卜記在蠟燭賬上。

紅梅不落青梅落,老者不亡少者亡。

紅顏女子多薄命,聰明子弟少容顏。

紅顏比春枝,流年一擲梭。

紅粉贈與佳人,寶劍贈與烈士。

紅粉佳女休變老,風流浪子莫教貧。

紅花白藕青荷葉,原來總一股。

紅花還得綠葉扶。鴻雁叫一聲,窮人吃一驚。

hǒnɡ

哄人哄自己。

哄死人不償命。

hóu

猴子屁股都一樣紅。

猴子手裏掉不出幹棗。

猴子跟著人行事。

猴子的屁股自來紅。

猴子精靈光顧頭。

猴子不咬人,嘴臉難看。喉嚨深似海,吃斷鬥量金。

hòu

後君子,先小人。

後人船者先上岸。

後浪催前浪。

後生不看水滸,老來不看三國。

後生可畏。

後生不曬背,老來要後悔。

後午日頭,後娘舌頭。

後富先窮,到底不窮;後富不富,到底不富。

後娘孩子是鐵鑄的。

後娘的嘴巴,二三月的天。

後娘心,門頭釘。

後娘打孩子沒人管。

後來者在上。

後長的胡子,比先長的眉毛長。

hú

囫圇吞棗不知味。湖接兩頭,蘇連三尾。

湖上漁家,白飯丹蝦。

湖廣四川的做客,不及在鄉間撩光削麥。

湖泥水裏洗不出白蘿卜。

湖蟹團,海蟹尖。葫蘆越老越硬。

葫蘆茄子吊著長。糊多不粘,話多不甜。

糊塗廟裏糊塗神。

糊塗蟲不知聰明的可貴,健康人不知患病的痛苦。

糊塗賬好算,昧心賬難算。

糊塗曲兒糊塗唱。

糊塗須到底,聰明莫過頭。胡桃裏的肉,不敲不出來。

胡椒小,辣人心。

胡琴響,喉嚨癢。狐狸長得再媚,獵人也要把它打死。

狐狸扮觀音,扮來扮去還是狐狸精。

狐狸不知尾下臭,田螺不知殼端皺。

狐狸死在深山坳,爛破皮毛骨還臊。

狐欲渡河,無奈尾何。壺中無酒難留客。

hǔ

虎死雄心在。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虎心隔毛皮,人心隔肚皮。

虎落平陽被犬欺。

虎動風生。

虎毒不吃子。

虎為百獸之王。

虎為百獸之長,人為萬物之靈。

虎吃肉性凶,羊吃草性良。

虎不怕山高,魚不怕水深。

虎不知壁薄,人不知命薄。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

虎生一子攔了路,耗子一窩喂了貓。

虎死不落淚。

虎惡狼惡沒猴惡。

hù

戶樞不蠹,流水不腐。護根草,長到老。

護瘡護的一包膿。

護鼻涕,成膿根。互助如過節,合作如過年。

互助石成玉,合作土變金。

互助互助,窮能變富。

互助家業興,分家三年生。

huā

花盆栽不出萬年鬆,豬圈跑不出千裏馬。

花有謝時,筵有散時。

花香不在多,做事不在說。

花在牆內,香在牆外。

花開花謝年年有,人老何曾轉少年。

花無長紅,月無長圓。

花裏挑花,挑得眼花。

花香要風吹,好事要人傳。

花錢容易掙時難。

花無百日紅。

花言巧語頂不了錢,山珍海味少不了鹽。

花籃提水難保留,竹籃打水一場空。

花配花,柳配柳;破糞箕,配笤帚。

花花轎子抬死人,花花言語哄死人,花花世界看死人。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花下藕,胎下韭,新來媳婦幹撇酒。

花兒逢春猶再發,人無兩世在陽間。

花鮮要落,鬆老常青。

曆代畫家畫鬆畫精神

在我國傳統“文人畫”中,鬆、竹、梅被稱為“歲寒三友”,取鬆、竹、梅都可傲淩風雪、不畏霜寒之性,表現卓越的人格品質和氣節。

鬆生長在高原、平地、山間、石縫,無論春夏秋冬,它都保持著常年青翠,有一種剛毅、頑強的精神,鼓舞著人們對生活的信心,也表示著延年益壽的品位。因此,大多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多配置鬆樹來表現畫麵的意境與意義。

鬆樹早在唐代畫聖吳道子時,就常被畫在壁障上。古人畫鬆多以鬆石點綴山水,在唐代山水畫中已形成了一種風氣,並出現了很多著名鬆石山水畫家,他們把鬆石作為山水一部分,刻意加工,使畫麵呈現出“妙之至極”的韻致。

唐代畫家張璪畫鬆,很能用筆法,“常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氣傲煙霞,勢淩風雨,槎牙之形,鱗皴之狀,隨意縱橫,應手間出,生枝則潤含春澤,枯枝則慘同秋色。”特別是張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更是被曆代的藝術家所折服,成為我國畫論中的千古玉律。

五代後梁的荊浩,號稱“太行山鬆”。他隱居於太行山的“洪穀”,一麵“耕而食之”,一麵深入觀察大自然,那“翔鱗乘空”、“欲附雲漢”的古鬆,使他倍感驚訝,常常“攜筆複就寫之,凡數萬本,方如其真。”他畫出了數萬棵鬆樹方悟出了真諦。

荊浩的《鬆壑會琴圖》,用斧劈皴畫出前景的山石,用細致筆法描繪前景的鬆柏,樹下站立兩位久違的朋友,其中一位似乎正為遠道而來的朋友感到高興。

在他們右邊有一處房舍,左邊有一條小河緩緩流過,上架一橋,一位童子正肩背古琴慢慢走過來。順著河水向畫上端看,觀者會看到陡峭的山峰和被霧氣籠罩的鬆林。

五代宋初有位著名畫家叫巨然,他有名畫《萬壑鬆風圖》。此圖繪江南煙嵐鬆濤,礬頭重疊。深穀裏清泉奔湧,溪畔濃蔭森森。沿著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濃密的鬆林,“豐”字形的鬆樹隨風搖曳,似乎能使觀者感受到陣陣濕潤的涼風撲麵而來。溝壑裏聚起團團雲霧,緩緩地向上升騰。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橋,在這世外桃源裏留下人間煙火。

作者構圖與其他山水稍有不同,雖取全景,但不突出主峰,通過環繞著的鬆林將峰頂連成一個統一整體,近、中、遠三個空間層次表現得自然得體。全圖筆墨沉厚渾樸而不失腴潤秀雅,天趣盎然。坡石用淡墨作長披麻皴,再以焦墨、破筆點苔,有沉鬱清壯之韻。畫中屋宇,以界畫而成,表現了畫家懷有豐富的繪畫技巧。

北宋有位著名畫家叫李成,他的傳世精品《寒林平野圖》,圖繪蕭瑟的隆冬平野中,長鬆亭立,古柏蒼虯,枝幹交柯,老根盤結,河道曲折,似冰凍凝固,煙靄空蒙而至天際。

這正是李成最擅長表現的場景。宋人用的絹,極宜於勾線。李成用硬筆銳鋒,在絹上勾畫的鬆針、粗幹細枝、土坡石廓,線條瘦硬堅韌,即使不染墨,也神完氣足。所以他的畫,僅用淡墨作少量的烘染,給人以一種秀潤淡雅的享受。

李成還有一幅《喬鬆平遠圖》,表現了冬日寒冽窠石坡陀上挺然生長著的長鬆老樹,背後映襯平川遠山,坡石壯如雲頭,送針細利,筆墨清潤。

南宋著名畫家李唐有《萬壑鬆風圖》,畫麵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壁懸崖間有飛瀑鳴泉,山腰間白雲繚繞,清嵐浮動。從山麓至山巔,鬆林高密,鬱鬱蔥蔥。山腳下亂石珠連,水流奔湧。大自然雄壯之氣撲麵而來,給人以氣勢磅礴的感覺。

南宋著名畫家馬遠有《歲寒三友圖》,畫以鬆、竹、梅暗喻文人氣節,頌揚不附權勢,特立獨行,潔身自好的品德。畫麵上高峰突兀,喬鬆婆娑,寒梅競放,翠竹搖曳,觀之有入瑤林仙境之感。

馬遠還有《倚鬆圖》,表現了文人寄情山水、撫琴賦詩、暢抒情懷、怡然自樂的畫作。在尺幅大小的畫麵上,把一老一少兩人安排在鬆姿奇特、湖光波動、遠山綿延的自然環境中。他們或許是行走在歸途中,倦時倚鬆稍作小憩。書童站在前麵,上身著淺藍色長布衣,下身穿白色褲子,雙手抱著用布裹著的琴,兩眼炯炯有神地欣賞著周圍的景色,流露出一股天真無邪的稚氣。

書童衣紋簡潔流暢,形象生動自然。鬆樹後麵,一位文人雅士倚鬆而立,左臂彎曲著靠在鬆樹上,右臂自然下垂,作休息狀。頭部微側,兩眼凝視著波光蕩漾的湖水,若有所思。

南宋著名畫家馬麟有《靜聽鬆風圖》,繪有二樹高鬆迎風,其樹並不寫頂、腳。枝幹虯勁奇趣,枝葉飄灑,一老人悠然坐於鬆下,似聽風冥想,有道骨仙風之氣質,神氣舒暢。

元代著名畫家吳鎮有《雙鬆圖》,畫中雙樹擎天而立,樹後有一條蜿蜒的溪流漸漸地向後推延,幾戶房舍坐落在岸邊,空間深邃。全作筆力雄勁,墨氣沈厚,有一種平淡天真的韻致。

元代著名畫家朱德潤有《林下鳴琴圖》、《鬆溪釣艇圖》等畫鬆之圖。《鬆溪釣艇圖》中坡石間一株古鬆傍岸,老幹盤屈勢若虯龍。鬆旁雜樹、小草相襯。鬆前湖麵空曠浩渺,遠山一抹,遙接天際。一葉輕舟載三人緩行於湖中,打破了畫麵沉寂。圖中鬆樹用筆尖勁爽利,坡石皴法婉和溫潤,濃淡有致。人物用白描法,筆簡神完。

元代是一個充滿抗爭的時代,因此畫鬆的圖特別多。主要有唐棣的《霜浦歸漁圖》、倪瓚的《幽澗寒鬆圖》、王蒙的《春山讀書圖》、張舜谘的《鷹檜圖軸》等。

明代的許多著名畫家都曾畫過鬆樹,主要有戴進的

《墨鬆圖》和《長鬆五鹿圖》、朱瞻基的《萬年鬆圖》、沈周的《蒼鬆片石圖》、明陳淳的《鬆石萱花圖》、唐寅的《山路鬆聲圖》和《鬆蔭高士圖》、文徵明的《古木寒泉圖》和《鬆岩觀瀑圖》、仇英的《東林圖》和《鬆溪高士圖》以及《鬆溪論畫圖》、董其昌的《九夏鬆峰圖》和《踈鬆遠岫圖》等。

其中唐寅著名的《鬆崖別業圖》畫心高32厘米,長124厘米,水墨紙本設色,圖中遠山如黛,淅瀝雨後,山崖下結廬山間,蒼鬆掩映,坐擁翠竹,堂前侍童,一煮茗,一端茶,主人側臥在河邊草亭中,凝思苦吟。

唐寅著名的《山路鬆聲圖》層岩邃壑,飛瀑流泉。山腰蒼鬆蔥鬱,虯枝老幹,掩映畫麵。山下平湖一灣,清澈見底。一條崎嶇不平的野路,蜿蜒通向山澗,以增加畫麵的幽深感。一隱者憑眺倚欄,靜聽鬆風,侍者囊琴隨後。

清代也是一個充滿抗爭的時代,畫家借鬆表現時代的精神,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畫鬆圖。主要有王鑒的《長鬆仙館圖》和《仿鬆雪溪山仙館圖》、弘仁的《黃海鬆石圖》、吳宏的《鬆溪草堂圖》、八大山人的《鬆石牡丹圖》和《鬆石萱草圖》以及《五鬆圖》、石濤的《鬆菊石圖》和《鬆下高士圖》、王翬的《春山飛瀑圖》和《鬆溪茅屋圖》以及《萬壑千崖圖》、惲壽平的《古鬆雲嶽圖》和《五大夫鬆圖》以及《鬆菊圖》、沈銓的《壽鹿圖》和《鬆鶴延年》、李鱓的《富貴長壽圖》和《鬆藤圖》以及《鬆石圖》、郎世寧的《花陰雙鶴圖》、袁枚的《鬆鴞圖》等。

總之,在畫家的鬆樹作品中,或畫鬆孤生於山顛石縫;或畫鬆斜長於峭壁懸崖;或畫鬆長於平原山崗,參天而立、鬱鬱蔥蔥;或滿畫鬆疤結裂痕,但呈現出枝葉並茂,昂首天外的姿態。

還有的畫家描寫風雪嚴寒中,蒼鬆挺拔而立、鬱鬱蔥蔥,依然保持平日的本色。這些繪畫都將鬆樹的耐得摧殘困厄和冷霜熬雪的堅貞美表現得淋漓盡致。

也有許多畫家在鬆林內,抒寫自己在遠離塵世喧囂的隱逸幽靜的山間林下環境中,保持自己孤高雅潔的個性和誌趣。

在畫家的生命意識中,都是既在讚美鬆的崇高美、堅貞美,也在讚美它的生命美,展現出了鬆樹的精神之美和文化內涵。

花對花,枝對枝,糞畚箕對破掃帚。

花子不是耬耩的,媳婦不是婆養的。

花子要不窮,耗子盜不窮。

花有個紅的不紅的,人有個能的不能的。

花香好比殺人刀。

花香不在多,室雅不在大。

花等九,年年有;九等花,年年差。

花配花,柳配柳,唱龍船的配打花鼓。

花椒胡椒,隻要順氣。

huá

滑頭得勢鬼發財,老實疙瘩吃不開。劃過龍船才識親。華山自古一條路

華屋量人鬥,嬌妻渡客船。

huà

化梨膏是熬的,手藝精是學的。

化緣的蓋五髒廟。話好聽如鈴,心彎曲如鉤。

話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

話沒腳,走千裏。

話到舌頭留半句,事到理上讓三分。

話不能說滿,事不能做絕。

話要說在明處,事要做到實處。

話是酒趕的,兔是狗趕的。

話是攔路虎,衣是疹人毛。

話是開心鑰匙。

話是開心的藥。

話裏有話。

話傳三人,能變本意。

話好充不了饑,牆上畫馬不能騎。

話冷了說得,鐵冷了打不得。

話糙理不糙。

話怕三頭對麵,事怕挖根掘蔓。

話明氣散。

話有三說,巧說為妙。

話有三不說,揖有三不作。

話有三說三解。

話事難於立目。

話事不成就是鬼。

話事要話理,吃飯要吃米。

話要俗說,才能傳遠。

話要人說,水要瓢舀。

話不要說死,路不要走絕。

話不說不透,沙鍋不打不漏。

話不說不知,木不鑽不透。

話不投機半句多。

話多了傷人,食多了傷身。

話多了勞神。

話多了不信,雨大澇了田。

話說過了,水流過了。

話說三道穩,錢捆三道緊。

話說三遍淡如水,驢叫三遍驢撅嘴。

話說三遍,淡如冷水。

話說三遍是閑話。

話勿說勿明,鼓勿敲勿響。

話到舌邊留半句,事到理上讓三分。

話到手到。

畫鬼容易畫人難。

畫水無魚空作浪,繡花雖好不聞香。

畫樹難畫柳,畫人難畫手,畫獸難畫狗。

畫虎不成反類犬。

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

畫龍點睛。

畫龍點睛

原形容張僧繇文才出眾,畫技高超。今天用以比喻說話或作文章時善於抓住本質,一語道破,使言論或文章深刻、精當和傳神。出自唐代張彥遠《曆代名畫記》:“張僧繇於金陵安樂寺畫四龍,不點睛;雲點之即飛去。人以為誕,因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二龍乘雲上天,未點睛者見在。”

相傳在南北朝時期,梁朝吳地有一個著名的畫家,名叫張僧繇。他官居右軍將軍,擅長畫龍,尤其擅長畫像。有一次,他畫興大發,就在金陵(今南京)安樂寺牆壁上畫了四條龍,但是他去沒有畫上龍的眼睛。他說,如果點上了眼睛,龍就會飛走了。有人認為,張僧繇說得太離譜,不合情理,就請他給龍點上眼睛,想看看究竟會發生什麼情況。張僧繇剛剛給龍點上眼睛,突然間雷電大作,轟毀了牆壁,隻見兩條點上眼睛的龍騰空而起,踏著雲朵飛上藍天。而沒有點上眼睛的兩條龍,依然靜靜地停留在牆壁上。

畫龍畫虎難畫骨。

畫人難畫骨。

畫人難畫手,畫樹難畫柳,畫馬難畫走。

畫餅不充饑,望梅徒止喝。

畫出龍來才現爪。

畫蛇添足,弄巧成拙。

畫蛇添足

出自《戰國策·齊策二》:“楚有祠者,賜者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遂飲其酒。”

典故“畫蛇添足”出自《戰國策·齊策二》。意思是畫好了蛇卻給添上腳,比喻多此一舉,白費功夫;或比喻做事節外生枝,不但無益,反而壞事。

楚懷王六年,也就是公元前323年,楚王派大將昭陽率軍進攻魏國。昭陽大敗魏軍,並奪取了魏國八座城池。昭陽打敗魏軍後,躊躇滿誌,又移兵東進,準備攻打齊國。齊宣王得到了這個消息後,急得團團轉,一時不知該怎樣來應付這一突發事件。這時,一位大臣稟告齊宣王說,秦國的使者陳軫正在齊國,據說陳軫很有口才,不如請他去遊說昭陽退兵。

陳軫也不願看到楚國的勢力過於強大,便答應了齊宣王的要求,去楚營見楚將昭陽。

昭陽久聞陳軫大名,連忙熱情接待。陳軫先對昭陽取得的勝利表示祝賀,然後話鋒一轉,問道:“將軍立下如此之大的功勞,不知回國能封什麼官職?”昭陽得意洋洋地說:“楚王答應封我為上卿。”陳軫又問:“貴國還有什麼官位比上卿更高的嗎?”昭陽回答說:“那隻有令尹這個位置了。”當時,楚國宰相的官位稱令尹。陳軫歎了口氣說:“可楚王不會設兩個令尹呀 ”

昭陽聽出陳軫話中有弦外之音,一時又琢磨不透,便請陳軫指點。

陳軫說:“我給將軍講個‘畫蛇添足’的故事吧,或許將軍能從中悟出道理。楚國有個富翁,一天在祭祀儀式結束後,賞給幾個仆人一壺美酒,這幾個人仆人商量起來:‘幾個人喝一壺酒,不過癮;要是一個人喝,那才痛快 我們不妨比賽畫蛇,誰先畫完,誰就喝這壺酒。’於是,他們每人折了一根樹枝,開始在地上畫了起來。其中有個人很快就畫完了,拿過酒來準備喝。可他還想賣弄一下自己的本領,說:‘我還能給蛇添上腳。’於是,左手拿杯,右手繼續畫蛇腳。這時,另一個仆人也畫完了蛇,就一把搶過酒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怎麼能給它畫上腳呢?’畫蛇腳的仆人自知理虧,隻好眼睜睜地看著對方把酒喝光了。”

陳軫講完這個故事,單刀直入地對昭陽說:“將軍大敗魏軍,奪得八座城池,功不可沒,可以官至上卿。但將軍自恃實力雄厚,又要攻打齊國,我看這就是‘畫蛇添足’了。因為,就算你打勝了,回國後仍然是上卿,楚王不會設兩個令尹的職位;而如果你打敗了,功名利祿會隨之蕩然無存,說不定楚王還會處死你。這不是‘畫蛇添足’了嗎?”

昭陽聽後恍然大悟,立即停止進兵伐齊,返回楚國。

弄巧成拙

“弄巧成拙”比喻本想耍弄聰明,結果反而做了蠢事,亦稱“弄巧反拙”。出自《宣和畫譜》:“弄巧成拙,為蛇畫足。”

孫知微是北宋時期一個有名的畫家。有一次,成都壽寧寺請他為寺院畫一幅《九曜圖》。他畫好草圖以後,由於有事要到一個朋友家去,於是就把他的弟子們找來,對他們說:“這幅畫的輪廓我已經畫好了,我要出去辦點事,剩下著色的工作,你們幾個人接著做吧,一定要認真做好。”

這些弟子得到老師的信任,滿心歡喜。老師走了以後,他們就準備上色,可是,他們忽然發現圖中水星菩薩的侍從童子手中拿著的水晶瓶是空的,他們覺得十分奇怪。一個名叫童仁益的學生對大家說:“老師平時畫瓶,總要在瓶上畫一束鮮豔的插花,這一次可能因為要去辦事,一著急忘了畫上。我們給畫上吧。”大家都讚同他的意見,於是他就在水晶瓶上認真地添上一枝粉紅色的蓮花。

第二天,孫知微歸來。當他看到水星菩薩的侍從捧的瓶子中居然冒出一朵蓮花時,氣得火冒三丈。他責問學生們:“蓮花是你們添上去的嗎?為什麼要隨便添上蓮花?”學生們回答:“是我們添的,添上蓮花不是更好看了嗎?”孫知氣憤地說道:“這簡直是胡鬧。你們的本意雖然是好的,但卻幹了一件自以為聰明的蠢事。《道經》中說,這水星菩薩的水晶瓶不是插花用的,而是用來鎮伏水的寶貝。瓶中根本就沒有什麼花草,如果添上花,它就不是神物而僅僅是隻普通的花瓶了。這幅畫全讓你們給毀了。”

huái

懷裏沒奶,莫怪孩子哭。

懷善如珍,脫惡如履。槐花黃,舉子忙。

huài

壞心人難過四方,夜蝙蝠怕見太陽。

壞事的道路順溜溜,成事的道路彎曲曲。

壞一著棋,滿盤都會輸。

壞人心難捉,泥鰍滑難捉。

壞事容易成事難。

壞事行千裏。

huān

歡喜不知愁來到,背時不知哪一天。

歡喜嫌夜短,寂寞恨天長。

huán

還錢常記借錢時。

還利不為欠,還本不為騙。

huǎn

緩不濟急。

huàn

換湯不換藥。患難中見朋友。

患病不好,求神上表。

huānɡ

荒地無人耕,耕起有人爭。

荒山出俊鳥。

荒年發財主。

荒年餓死放債的,餓不死賣菜的。

荒年去了熟年來。

荒年有糧餓不著,荒年有金餓斷腸。

荒年勿開店。

huánɡ

蝗蟲玩雞被雞吞。皇帝背後罵昏君。

皇帝也有草鞋親。

皇帝不急太監急。

皇帝也有背後言。

皇天不負好心人。

皇天後土。

皇天不可欺。

皇上旨意,自己主意。

皇上吹的玉石喇叭,君子所好不同。

皇上不差餓兵。

皇上雖大,管不了天。黃銅再亮也不能稱作金子。

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變心時。

黃河深萬丈,人心難測量。

黃河五百年一清。

黃河災,天水來。

黃河知深淺,人心沒捉拿。

黃河九曲十八彎。

黃河有底,人心沒底。

黃蜂倒地還蜇人。

黃土不虧勤勞人,冷天不凍下力漢。

黃土埋不住金子,嫉妒蓋不住才華。

黃梅不落青梅落,白頭人送少年人。

黃石蓋頭,十個艄公九個愁。

黃忠七十五,正是出山虎。

黃忠七十七不服老。

黃瓜上市,醫生行時;茨梨上市,醫生悖時。

黃瓜上市,醫生行運;蘿卜上市,醫生倒黴。

黃連救人無功,人參殺人無過。

黃苓無假,阿魏無真。

黃粱猶未熟,一夢到華胥。

黃鼠狼看雞,越看越稀。

黃鼠狼單咬病鴨子。

黃狗出角變麒麟。

黃羊心最軟,到死淚滿眼。

黃鶯不打窠下食。

黃鱔斬了一截,還比泥鰍長。

黃鼬看雞沒好心,虎戴佛珠假慈善。

黃金有價書無價。

黃金能發光,能發光的卻不一定是黃金。

黃金本無種,出自勤儉家。

黃金非為貴,安樂值錢多。

黃金有假,戲法無真。

黃金用盡教歌舞,留與他人樂少年。

黃泉路上無老少,黃葉不落青葉掉。

黃蜂尾,馬蜂針,最狠不過富人心。

黃銅箱子白銅鎖,外麵好看裏麵空。

huǎnɡ

謊話腿不長。

謊話講不得,莊稼荒不得。

huī

灰土不能算成牆,女婿不能算兒子。

huí

回爐的燒餅不香。

回水蠻子看艄公。

huǐ

悔前容易悔後難。

悔過容易改過難。

悔之今日,不該當初。

huì

慧眼識英雄。諱疾忌醫的人,找不到良藥。會水水中死,會打拳下亡。

會水的魚兒浪打死。

會當媳婦兩頭瞞,不會當媳婦兩頭傳。

會尋會用,不尋必空。

會尋不如省用。

會過日子算著吃,不會過日子斷著吃。

會過不會過,少養張口貨。

會選選兒郎,不會選選嫁妝。

會使車,不離轍。

會做的事半功倍,不會做的事倍功半。

會捉老鼠的貓不叫。

會挑水的不怕水蕩,會走路的不怕路窄。

會看戲看門道,不會看戲看熱鬧。

會賣的不一定會買。

會賣莫賣怕人。

會說說自己,不會說說別人。

會說話當銀子錢使喚。

會說話的當不是,不會說話的反遭事。

會說的八哥,飛不過潼關;不會說的老鴉,帶來銀圈。

會說難抵兩張口,會打難抵兩雙手。

會說的不如會聽的。

會說話兩頭瞞,不會說話兩頭傳。

會說跟不上會聽的。

會說的一句道破,不會說的越說越糊塗。

會說會拉,一毛不拔。

會說話的說圓了,不會說話的說翻了。

會疼的疼媳婦,不會疼的疼閨女。

會走走不過影子,會說說不過道理。

會寫的坐著,會唱的站著。

會管不如會閃。

會怨的怨自己,不會怨的怨旁人。

會者不難,難者不會。

會偷吃不會抹嘴。

會攢攢八月,不會攢攢六月。

會生兒子身,不會生兒子心。

會撥撥對頭,不會撥撥門頭。

會賺錢,會使錢。

會套套兩胯,不會套騎著馬。

會交的交三輩,不會交的交一輩。

會做賊,會變化。

會睡覺不怕你打先眠。

會走黑路,也要碰鬼。

會保存的千日有用,不會保存的時時受窮。

hūn

昏官斷案,各打五十大板。

昏夜乞憐,白晝傲人。婚姻斷個好,官司斷個了。

婚姻不是買餑餑,好歹吃到肚子裏。

hún

混水摸魚。

混水捉魚,大小難分。渾水越澄越清,真理越辨越明。

渾水一邊淌,清水一邊流。

渾水越澄越清,是非越辨越明。

渾水爛了嘴不爛。

渾身是活的,臉是死的。

渾身落了井裏,兩個耳朵掛不住。

渾泥水裏洗不淨白蘿卜。

huō

豁上一缸小米,怎的也打住一隻麻雀。

huó

活多大家做,衣長要布裁。

活著不孝,死了胡鬧。

活著孝敬一兩,強如死了供奉一斤。

活著一輩子,學著一輩子。

活著不到東嶽廟,死了沒著落。

活著記在心,死了記在骨。

活無來往,死無喪吊。

活頭妻,閻王債,一日不死是禍害。

活蟹捉不著捉死蟹。

活戶帶死戶,死糧度活糧。

活人不能叫尿憋死。

活人拜泥胎,不傻也是呆。

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活到老,學到老。

活到老,做到老;做到老,學到老。

huǒ

火車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

火車不是推的,泰山不是壘的。

火把倒下去,火焰仍向上。

火剪落腳背,不跳都要跳。

火上加油,雪上加霜。

火燒一大片,水流一條線。

火燒眉毛,先顧眼前。

火燒牛皮自轉彎。

火燒皮匠鋪,扯出線頭來。

火烤萎頓漢,狗咬邋遢人。

火燒眉毛眼前緊。

火燒畚箕框,臨老發一場。

火大沒濕柴,人多把山抬。

火大無濕柴,就怕懶漢整不來。

火大沒濕柴,工到事不難。

火大燒度寬,魚大貓喜歡。

火性人心急,土性人心實。

火要空心,人要實心。

火無終日旺,花無百日紅。

火烈不怕生柴。

火著煙就冒,心動脈就跳。

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夥計害病,東家倒運。

夥居無私產,夥居無私債。

huò

禍從口出,病從口入。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禍不由己。

禍到臨頭悔已晚。

禍福相依。

禍福為鄰。

禍福無門,惟入自召。貨郎鼓好兩頭來。

貨有好歹,價有高低。

貨高價出頭。

貨比貨,比不過,人比人,氣死人。

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

貨換貨,兩家樂;貨賣貨,客點頭。

貨賣一張皮。

貨賣當頭漲。

貨賣當時。

貨到街頭死,貨多自然遲。

貨到地點死,貨到地頭止。

貨到街頭死,肉賤鼻子聞。

貨卑不奔經紀,人窮不奔親戚。

貨快落地不沾灰。惑者知返,違途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