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軍用機器人(1 / 1)

據專家們估計,機器人產業將會成為21世紀少數幾項能主宰經濟的高技術產業之一,就像汽車、化工、鋼鐵等工業曾經主宰了20世紀60~70年代的經濟一樣。隨著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機器人的勞動分工也越來越細,包括工業機器人、農牧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軍用機器人、極限作業機器人、太空機器人、智能機器人等等。

就軍用機器人而言,早在二戰期間,德國陸軍就曾研製了大約5000輛無人駕駛的坦克。他們通過電線或通過無線電傳送信號來控製坦克行駛,用它所攜帶的炸藥去摧毀對方的防禦工事。這便是現代軍用機器人的雛形。

到了1985年,美國海軍部隊開始利用機器人在海底開展清洗和打撈沉船的業務。這種軍用機器人裝有技術先進的信號傳感係統,能夠進行水下偵察、排除水雷和擔任各種用人力難以勝任的危險工作。

美國有一種“機器人偵察兵”,能夠根據敵方的反應來隨時編製電腦程序,其造型如同一輛小型戰車,可以充當“流動哨兵”。它由微電腦、人工智能軟件和遠程監視傳感能等主要部件構成。

在平時,它可擔任基地或機場外圍的警戒任務,能夠識別那些“不速之客”,一遇上“敵情”便會立即發出警報。在戰時,它可根據主人發出的遙控指令來使用隨身攜帶的武器,包括輕機槍、手榴彈、催淚彈等。

目前,一些軍事強國都在加緊研製各種各樣的多用途軍用機器人。比如,能夠在前線搶修軍車,運送糧草、彈藥和燃料等戰鬥物資的軍用機器人;能夠架橋、築路、布設地雷和施放煙霧的軍用機器人;能夠充當“步兵偵察班”來收集對方軍事情報的軍用機器人,等等。

近幾年來國外還出現了一種機器人掃雷車。其外形像坦克,但車頂沒有炮塔;車上沒有兩個專用來裝炸藥的大箱子,車前安有掃雷棍。在掃雷的時候,第一步是首先向前方發射炸藥,將地雷引爆;第二步是再用掃雷棍來清除那此尚未引爆的漏網的地雷。

英國製造的1台巨型機器人,有3個很大的“吸盤”,能夠把停放在航空母艦上的“鷂”式飛機“吸”起來,使飛機對準航向,然後通過它那能夠轉動的巨臂將飛機高高地舉起來,使飛機騰空而飛。當飛機返回時,機器人早已伸出巨臂在等候飛回的飛機,並能熟練地把飛機“抓住”,然後輕輕地放到航母的甲板上。

為減少未來戰場上士兵的死亡率,目前一些軍事強國還在加緊研製能夠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機器人士兵”。